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雁归来》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节选自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著作《沙乡年鉴》。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都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语言上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四篇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与科学。语文要素是:“科学思考方法”,包含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等。
《大雁归来》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作者看起来是在记录大雁在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而且形象地阐明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道理。本文的译者侯文蕙是青岛大学的一名教授,长期从事美国史、美国环境史教学与研究。《沙乡年鉴》的翻译让她成为了最早把西方的环境理论通过翻译著作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目的是为了唤起国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相比较其他人的译文,她的教授苏珊·弗莱德评价说:她在译文中注入了一种对自然的爱,和一种对利奥波德所描述过的许多地方和环境的亲切感,并融入了她从中国文化、语言和文学中所获得的鉴赏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了事物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本单元两篇教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学习也让学生对事理说明文的学习要点、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学生初读课文后容易将其当成一篇介绍大雁生活习性的事物说明文,而对于传递的“自然共同体”的“大地伦理学”思想往往理解不到,思考还是浮光掠影,只停留在表面。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了解大雁的习性,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结合具体句子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文章内容和拓展资料,理解作者的思想,树立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句子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内容和拓展资料,理解作者的思想,树立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教法】
激趣导入法、朗读指导法、资料助读法、点拨法。
【学法】
朗读法、信息筛选法、赏析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关于大雁的图片和诗句)诗人睹雁共情,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经典诗作。科学家笔下的大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跟着美国的生态学家利奥波德一起走近充满人文情怀的科学观察笔记《大雁归来》。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内容,请同学们说一下本课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回答)好,本节课我们就围绕以上三个内容来学习。
二、新课学习
(一)知晓大雁习性:
1.快速默读课文。筛选勾画出介绍大雁生活习性的中心句。
2.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浓缩课文内容。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大雁归来的起止时间;大雁归来旅程的远近;大雁归来路线的形状;大雁归来的栖息地点;大雁归来的队伍组成;大雁归来的觅食情况;大雁归来的集会盛况;大雁归来的不同叫声;冬季大雁的生存状况;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本文在介绍时遵循的是时间顺序。)
3.用一句话浓缩课文内容。
介绍大雁归来情形。教师追问,用一个短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大雁归来)。对,这是课文的标题,它是本文的文眼。
这一环节的学习我们收获了许多关于大雁的知识,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也一定感受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浓浓的情感,我们一起去感知一下吧。(PPT展示相关内容)
(二)品悟文中情感:
1.文中富于美感的描写
(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老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一位学生起来朗读,其余学生思考发言)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大雁与栖息地的亲密,性情的热情、可爱,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学生发言后教师要求女生齐读,以诗歌的形式,注意表情微笑,语气柔和,语调轻松欢快。
(2)(展示)
原 文: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姚锦镕翻译版:一落到水面,我们新来乍到的客人欢快地引吭高歌,溅起大片水花,好像要把冬天从脑海中驱除出去。
郭丹妮翻译版:一落到水面上,他们就高兴地不得了,扯着嗓子大声喊叫,好像在催促冬天赶快走吧。(学生对比思考两个句子)
“触”字说明大雁对春的到来非常敏感,写出大雁归来时的喜悦兴奋的情感,也体现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客人”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热情欢迎大雁北归。
2.饱含情感的人称:
教师: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可以说渗透在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中,请大家关注,在对大雁的称呼上作者使用的人称的深意,请同学们在文中寻找勾画一下。(学生发言)
对,大家发现,称呼大雁为我们赶到的客人,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这是第几人称?体现了作者对大雁什么样的情感?其余的部分“我们的沼泽”“我们的农场”又有什么样的思想?(个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
教师:实际上作者在文中还有多种情感,我们一起来发现一下吧。
3.文中作者还有什么样的情感:(分小组完成)
(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启程要再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对大雁的钦佩崇敬之情,勇往直前,钢铁一般的意志。)
(2)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他们的猎枪。(对人类猎杀动物行为的愧疚。)
(3)1943年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对人类的不满。)
(4)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对大雁不幸遭遇的同情怜悯。体现了大雁注重感情。)
(三)仰望伟大思想
1.教师:大雁归来这一自然现象,作者的情感浓缩为了一句话,我们共同来看课文最后一句。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学生发言预设:“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3月的迁徙的大雁比喻成一首诗歌,生动含蓄地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美之情,3月的大雁的归来的生命历程是自然的,不像人类的行为被文明所规训,因此是带着野性的,另一方面,在这种自然的过程中又挖掘出了大雁身上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是充满诗意的,这个句子突出了文章主旨,总结了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句子具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来共同读这个句子。
2.走进利奥波德
(1)了解利奥博德一生的学习工作经历;(学生默读)
(2)人们对利奥波德的评价;(全班齐读)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1887年,利奥波德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城的一个德裔移民之家。《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3)《沙乡年鉴》句子品读(1名学生起立读)
野生的东西在开始被摒弃之前,一直和风吹日落一样,被认为是极其平常而自然的。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以值得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对我们这些少数人来说,能有机会看到大雁比看电视更重要,能有机会看到一朵白头翁花就如同自由谈话的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沙乡年鉴》序言
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概括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思考利奥波德有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平等对待自然界生命的情怀,对大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文融知识性、抒情性、思想性为一体。作者深切感受到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发生着世界性恶化的时代,他试图说明普通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文章不是祈求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的答辩书,也不是通过渲染人们对生存危机的恐惧去进行动员。他力图在阐释土地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从而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他认为,通过了解和热爱,就会产生一种在行为上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便能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功能。本文的译者侯文蕙是青岛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美国史、美国环境史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国"环境史的拓荒者"。她将《沙乡年鉴》这本书翻译过来也体现了译者呼吁环境保护的心声。让我们来共同读这一首小诗。
(展示)
三月北归的大雁啊
你是春天的使者
给沉睡的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三月北归的大雁啊
你是一首带着野性的诗歌
浑然天成而又令人赞叹
三月北归的大雁啊
热爱生命
尊重自然
的大地伦理观
在对你的抒写中
深情流露
四、作业布置(分层自选)
必做题:
1.积累本文你喜欢的描写大雁的句子;
选做题:
2.搜集整理关于大雁的知识,如《辞海》中关于大雁的介绍,了解大雁的分类、体貌、习性等,结合图片建立大雁档案;
3.课外阅读《沙乡年鉴》。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知识性
抒情性 尊重生命 热爱自然
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