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 北京的春节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动地迎新春
春节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
生日》《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字词揭秘
自读要求: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作者是以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列举了老北京过春节的哪些日子的习俗?
字词揭秘
饺子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截然 一律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彩绘
分外 摆摊儿 万不得已 万象更新
我会读
字词揭秘
醋
宵
摊
饺
蒜
彼
拌
燃
骆
擦
贺
驼
眨
贩
恰
我会写
朗读课文并思考
第一部分(1-7段):介绍北京春节前的准备和景象。
第二部分(第8段):描绘除夕的热闹场景。
第三部分(9-11段):写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人们过年的活动。
第四部分(12-13段):写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第五部分(第14段):写正月十五春节结束,人们投入新的生活,新的工作。
课文写了些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一会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 风俗习惯
… …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铺户上年货
腊月初旬到 腊月二十三 孩子:买杂拌儿、爆竹、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吃喝用品、做新鞋新衣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放鞭炮、送灶王、吃糖
过了二十三 贴春联、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全城休息,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贩摆摊,庙会开庙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腊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请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除夕真热闹”?
除夕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
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
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正月初一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全部彩绘全部都是《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元宵节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腊八
除夕
初一
十五
品读回顾: 【场面描写】
【重点段落】
“元宵(汤圆)上市——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① 从几个方面来描写:
② 描写的特色: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灯的数量多
灯的种类多
吃元宵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残灯
花灯逐渐减少
末庙
庙会的最后一天
春节结束了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北京的春节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首尾呼应 浑然一体
课堂小结
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期间共历时一个多月,但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
板书设计
开始:忙碌
北京的春节
高潮:热闹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红火、欢乐
热闹喜庆
团圆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