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光和颜色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引红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2.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
A.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 B.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C.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 D.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3.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4.下雨后路面上积了一些水,水面上有一层薄油膜,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层油膜的颜色是( )
A.白色的 B.红色的 C.彩色的 D.黑色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小
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为白色光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
6.“百枝然火龙衔烛,七采络缨凤吐花”。焰火晚会灿烂绚丽,关于焰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火在水中的倒影属于人造光源
B.听到的爆竹声是在耳蜗中形成的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2016年第十届云和梯田开犁节举办了“星空下的童话”露营篝火晚会 ,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游客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
A.女游客项链中的宝石发出的光
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C.梯田水面上月光
D.地面上燃烧的篝火
8.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9.2010年1月15日,新世纪首次在我国境内出现了“千年日环食”现象。在发生日环食的时候,某同学看到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的缝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你认为其形状是( )
A.圆环形 B.月牙形 C.树叶形状 D.各种形状
10.光纤作为现今宽带网络最理想的传输媒介,其传播的基本原理是光的全反射。进人纤芯的光波因能在界面上发生多次全反射而不透过界面,仿佛被包层紧紧地封闭在纤芯内,沿着纤芯传播。下面有关光纤通信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波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率可达3×108m/s
B.光波能在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是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纤通信的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和颜色纯的特点
D.光纤通信是利用特殊的技术把表示信息的电信号转为光信号,让光波在光导纤维中通过,在接收端再从光信号还原出电信号
11.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和光都能在透明介质中传播
B.听觉和视觉都是在大脑中形成
C.一般情况下,光速比声速要快的多
D.同种介质中,声和光都以直线形式传播
12.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的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红外线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线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13.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
二、填空题
14.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并把其中的一个涂成黑色,用中间有一截红墨水的玻璃导管相接,如图所示:
(1)把它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无色和黑色玻璃瓶里的温度较高的是 ,可能的原 因是 。
(3)应用实例: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颜色最好涂成 色。
(4)进一步研究:将上述装置先放在 70℃的环境中恒温,然后再放入 20℃的环境中,先降到 20℃的是黑瓶,原因是 ,所以一般空调、汽车等的散热器都会做成这个颜色。
15.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
(2)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吸收跟物体颜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
16.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个现象称为光的 由此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棱镜对B处光的偏折作用更强 光。
17.2022年5月9日,北京天空出现日晕景观。
(1)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2)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3)日晕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 现象
18.两位同学合作做实验:在盛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可以观察到七色光。这是光的 现象。水和斜放的镜子共同起了 的作用。
19.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二维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的 (填“黑色”或“白色”)部分将光反射,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20.根据课堂所学,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圆形小孔,并将顶部剪去;将另一易拉罐的顶部和底部都剪去后,在其中一侧蒙上一层塑料薄膜,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制成一个小孔照相机(如图)。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在塑料薄膜上可观察到一个清晰的像。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形状是 (选填“圆形”“三角形”或“蜡烛形状”)。
(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写一种方法即可)
21.某校双减课后服务的社团活动中,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杆子,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2年3月22日正午时刻杆子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
(1)图中杆影OA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杆影从O到A指向 方。
(2)今天正午,该校天气晴好,此杆影长度将比55.7cm (填“长”、“短”、“一样长”或“无法判断”)。
22.科幻片《流浪地球2》中蕴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它的热映掀起了一阵科探的热潮。
(1)炸毁太空天梯时,导弹落到地面的瞬间就发出了闪光,照亮了天空,但是爆炸声音却是过了一会才响起。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50名宇航员在月球执行炸毁计划,画面和声音是通过 传递到地球的。
23.如图所示的漫画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我们知道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 m/s= km/s。光在玻璃、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24.如图,小明用一束绿色激光射向白色气球表面,若要将此气球射破,则应把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 色;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25.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
(1)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
(2)下列应用中:①遥控器;②验钞机;③医院“B超机”;④消毒柜。
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填序号)。
(3)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色;如果色散后的光通过绿色玻璃再射到红纸上,则在红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色。
(4)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底边偏折,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对于同一凸透镜,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
26.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甲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来进行测温的,居家体温测量可采用水银体温计,如图乙所示的水银体温计所测得体温是 ℃。
三、解答题
27.某日,一轮“超级月亮”冉冉升起时,某人拍下了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的精彩照片(如图所示)。“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月松间照”,皎洁的月亮照耀松林,有人说此时的明月是光源。请分析说明该说法是否正确 。
(2)大气层不是均一物质,离地面越高,大气越稀薄。“超级月亮”冉冉升起时月光进入大气层后沿着 (填“直线”、“曲线”或“折线”)运动。“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是因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A、玻璃将所有的色光都透过了,呈现”无色“,故A正确;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反射所有的色光,故B错误;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故C错误;
D、不透明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反射一切色光,透明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透过一切色光,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即此时材料反射蓝光;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反射红光,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阳光射到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色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油膜被日光照射后呈现彩色条纹是油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叠加发生干涉。
【解答】 白光照到油膜上,从油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回来,形成相干光源,由于各种色光波长不同,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宽度 不同,所以各色光在油膜上形成干涉条纹成彩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关于光和颜色的相关知识。
1.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 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2.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 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 紫的顺序排列的,从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3.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白色的物体 能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到的是含有各种色光的混合光, 因此感觉是“白色”的。相反,黑色物体是因为它 吸收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不到来自 它的反射光,因此,感觉是“黑色”的。
4.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 的光。
【解答】A.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单色光是不会发生生色散现象的。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为白色光——可能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上形成的色散,故正确。
答案为。D
6.【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光源;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根据听觉的形成判断;
(3)将声速和光速比较;
(4)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A.烟火在水中的倒影,是由烟火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反射形成的,不是倒影自己发光,故A错误;
B.听到的爆竹声是在听觉中枢形成的,故B错误;
C.在空气中,声速340m/s,光速3×108m/s,即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C错误;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女游客项链中的宝石发出的光、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梯田水面上月光,三者都不是自己发光,而是反射的别的物体的光,因此都不是光源; 地面上燃烧的篝火,自己能够发光,因此是光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光线会发生弯曲。
【解答】 ①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②可知,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会发生弯曲,由③可知,光在水和海波的混合均匀的介质中,仍沿直线传播;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过小孔而成的像。在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也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在发生日环食的时候,看到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的缝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是圆环形。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对激光和光导纤维的认识判断。
【解答】A.光波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光波能在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是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纤通信的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和颜色纯的特点,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光纤通信是利用特殊的技术把表示信息的电信号转为光信号,让光波在光导纤维中通过,在接收端再从光信号还原出电信号,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根据光和声音的传播知识分析判断;
(2)根据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3)(4)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A.声和光都能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听觉和视觉都是在大脑中形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光速比声速要快的多,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同种介质中,光以直线形式传播,而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
【解答】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成像仪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故选A。
13.【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红外线的热作用好,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紫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故A错误;
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故B正确;
C.可以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故C错误;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涉及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颜色的关系。(1) 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散热速度也越快;(2)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3)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水器中水的内能;
【解答】(1)由于黑色瓶子吸热本领大于白色,所以右边的玻璃瓶吸热多,温度高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玻璃导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故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右边黑色玻璃瓶颜色比左侧的深,吸热本领更强,吸收的热量更多,温度也就越高;
(3)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吸收的热量越多越好,故应将管子涂成黑色:
(4)物体的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同样散热速度也越快;
故答案为:
(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15.【答案】(1)蓝色
(2)绿色
(3)相同;不相同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根据前面的分析解答。
【解答】(1)蓝色玻璃板只能透过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蓝色。
(2)绿色的纸屏只能吸收绿色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那么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绿色。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相同的色光。
16.【答案】色散;紫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解答;
(2)折射光线与原来方向的偏转角度越大,则偏折作用越强。
【解答】(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个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根据图片可知,B处光与原来光线的夹角更大,那么三棱镜对B处光的偏折作用更强,那么B处应该为紫光。
17.【答案】(1)蓝
(2)复色光
(3)色散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3)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解答;
(2)根据光的色散现象的本质解答。
【解答】(1)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2)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3)日晕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色散现象。
18.【答案】色散;三棱镜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折射,会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在盛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可以观察到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水和斜放的镜子共同起了三棱镜的作用。
19.【答案】不是;白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源
【解析】【分析】(1)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1)二维码本身不能发光,而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2)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的白色部分将光反射,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20.【答案】(1)倒立
(2)蜡烛形状
(3)蜡烛靠近小孔或塑料膜远离小孔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都有关系,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像越小但越明亮。
【解答】(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形状是蜡烛形状。
(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蜡烛靠近小孔或塑料膜远离小孔。
21.【答案】(1)直线;北
(2)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影子、小孔成像等;在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影子的方向指向北方,南半球则相反;
(2)由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太阳直射角在周期性变化,春分3月23日后,太阳直射向北半球偏,到夏至6月22日这一天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此时影子最短。
【解答】(1)杆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在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影子的方向指向北方;
(2)从2022年3月22日至夏至,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这一天的杆影应比2021年3月122日这一天的杆影短。
22.【答案】(1)大于
(2)电磁波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光速
【解答】 (1)导弹落到地面的瞬间就发出了闪光,照亮了天空,但是爆炸声音却是过了一会才响起,说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画面和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地球
故答案为(1)大于 (2)电磁波
23.【答案】3.0×108;3.0×105;空气、水、玻璃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根据光速的数值解答;
(2)根据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解答。
【解答】(1)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 3.0×108 m/s= 3.0×105 km/s。
(2)光在玻璃、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空气、水和玻璃。
24.【答案】黑;3×108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2)根据光的传播速度解答。
【解答】(1)黑色区域能够完全吸收绿光,从而使气球表面温度最高,因此被照亮的区域应该涂成黑色;
(2)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 m/s。
25.【答案】(1)色散
(2)②④;①
(3)红;黑
(4)红光
【知识点】光的色散;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红外线的热作用好,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据此分析解答;
(3)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解答。
(4)比较光线与主轴的交点到透镜的距离大小即可。
【解答】(1)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验钞机、消毒柜,故选②④。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遥控器,故选①。
(3)红纸只能反射红光,则彩色光带照射到红纸上只有红光被反射,即看到的颜色为红色。
绿色玻璃只能透过绿光,则彩色光带透过绿色玻璃后得到绿光,照射到红纸上只能被吸收,则看到的颜色为黑色。
(4)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作用小,则红光与凸透镜主轴的交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更远,即对于同一凸透镜来说,红光的焦距更大。
26.【答案】红外线;36.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红外线的热作用好,可以红外线成像或监测体温;
(2)根据图片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甲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进行测温的。
(2)根据图乙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那么测得体温为36.5℃。
27.【答案】(1)皎洁的月亮照耀松林,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错误
(2)曲线;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理由:皎洁的月亮照耀松林,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2)大气层虽然为同种物质,但是密度不均匀,则月光穿越大气层时不能沿直线传播,而是沿曲线传播。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81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4.0(42.0%)
主观题(占比) 47.0(58.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5(55.6%)
主观题(占比) 12(44.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3(48.1%) 26.0(32.1%)
填空题 13(48.1%) 52.0(64.2%)
解答题 1(3.7%) 3.0(3.7%)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4.0(4.9%) 26
2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2.0(2.5%) 6
3 光的色散 23.0(28.4%) 3,4,5,16,17,18,25
4 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13.0(16.0%) 8,9,20,21,27
5 紫外线、红外线 14.0(17.3%) 12,13,25,26
6 光源 11.0(13.6%) 6,7,19,27
7 声音的传播 4.0(4.9%) 11,22
8 物体的颜色 21.0(25.9%) 1,2,14,15,19,24
9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18.0(22.2%) 6,10,11,22,23,2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