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2.6透镜和视觉同步练习(能力提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下2.6透镜和视觉同步练习(能力提升)(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3 17: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透镜和视觉
一、选择题
1.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B.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C.角膜、房水、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D.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2.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此时角膜相当于的镜片是(  )
A. B. C. D.
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5.下列光路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6.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得到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是(  )
A.10cm B.12cm C.24cm D.6cm
7.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 D.a端变粗,b端变细
8.下图分别表示某人在花朵前20厘米处和1米处眼中所见(20厘米处比1米处清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A.晶状体曲度变大,眼球前后径过短,配戴凸透镜矫正
B.晶状体曲度变大,眼球前后径过长,配戴凹透镜矫正
C.晶状体曲度变小,眼球前后径过长,配戴凹透镜矫正
D.晶状体曲度变小,眼球前后径过短,配戴凸透镜矫正
9.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近年来随着不断攀升的近视率,青少年的视觉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需要重视的大问题。以下关于近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前后径过长
B.在行驶的汽车上看书易患近视
C.室外多运动和远眺有助于视力恢复
D.近视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所示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球同时看一个圆球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甲中的   (填结构名称)变大了。
(2)由图乙可知,   (填序号)是正常眼。②需要配戴   镜来校正视力。
12.保护视力十分重要,一旦近视后戴上眼镜常会带来较多不便和不利影响。
(1)矫正近视时,要用   透镜,近视越严重,矫正的眼镜片越厚,戴上眼镜就更易疲劳。
(2)戴眼镜的同学戴上口罩后,更容易使镜片上起雾,看东西不方便。这是由于呼出的“热气”易从口罩上部流出上升遇到镜片,发生   (填物态变化)现象而产生水雾。
1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④水面的倒影。其中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虛像的是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填序号)
14.投影仪是一种可以放大画面的投影式光学仪器,产生大而明亮的效果,因此被广泛使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如电影院、教室等场所。而其中起到放大效果的元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凸透镜,小光使用了家里面一面未知焦距的放大镜想要用其来放大手机上的照片,并成像在光屏上,三者摆放位置如下。
(1)小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测出焦距?   
(2)小光通过上述方法测出放大镜的焦距是10cm,那么手机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该在   cm之间
(3)小光想选择一种材料作为自制投影仪的光屏,他在家里找到了形状相同的白色陶瓷盘子和白色泡沫塑料盒子,你认为更适合的是哪一种材料?为什么?   
(4)如果他想要继续放大光屏上所成的像,那么在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像放大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不完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5)小光在放大镜前放了一片红色的玻璃,那么投在光屏上的照片会是什么颜色的   。
15.人看远处物体时,物距(u)与焦距(f)间的关系为   。如图为某人眼睛的成像情况,则此人所患眼睛疾病为   。
16.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   (选填“大”或“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选填“乙”或“丙”)。
17.如图是同一人的眼睛分别观看远处时的情况和近处时的情况,请根据晶状体的曲度判断图   (选填A或B)为观察远处时的情况。近视眼患者因长期过近看书或玩游戏,使得晶状体曲度过   (选填“过大”或“过小”),此时采用的矫正方法是   (选填C或D)。
A.B.C.D.
18.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如图是眼球成像原理图,欣赏风景时,进入眼球的光线经过   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中形成视觉。
(2)新生儿以及学龄前儿童的眼轴未达到成人水平,形成生理性远视。当儿童远视储备不足后,又因用眼不规范会形成近视。近视眼的纠正示意图是图乙的   。
(3)长时间用眼后,眼睛出现干眼症状。下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缓解症状的是 。
A.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B.抗菌类眼药水成分大多是抗生素,随意滥用容易造成眼部菌群失调,产生抗药性。
C.人工泪液类眼药水的主要成分是模拟天然泪液,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D.使用治疗假性近视的眼药水,会勉强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19.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
(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
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更凸一些
(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   (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3)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
20.爱动脑筋的小金在项目化学习中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简易投影仪。他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设计如图甲所示。
(1)选用的透镜应该为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为了获得清晰的画面,透镜离墙的距离应   (选填“小于f”“大于f且小于2f”或“大于2f”)。
(3)如图乙是正立的手机画面,为了在墙上获得正立的画面,手机应该   (选填“正放”或“倒放”)。
21.某班同学利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图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在光屏上看到了不同烛焰的像。他们不可能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有   。(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
(2)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像在光屏的最上方”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3)发现问题并解决后,部分小组的实验记录如表:
小组 实验序号 像的性质 物距u(cm) 像距v(cm)
A组 1 倒立、缩小的像 30 15
2 倒立、等大的像 20 20
B组 1 倒立、缩小的像 25 16.8
2 倒立,等大的像 20 20
C组 1 倒立、等大的像 20 21
2 倒立、放大的像 15 30
【交流】三组同学探究成等大实像规律时,A、B两组同学发现像距等于物距,C组同学则发现像距略大于物距。除了用刻度尺测量时会有误差   时会出现偏差。
四、解答题
22.如图是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标号,横线上填名称)。
(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   ]   、[   ]   ,由[   ]   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   ]   和[   ]   的   作用,在[   ]   上形成清晰物像,物像刺激感光细胞产生   ,沿[   ]   传到大脑皮层的形成了视觉。
(2)晶状体的曲度是靠[   ]   来调节的。
23.如图所示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   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   侧。
24.观看电影后,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模型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如图所示:
(1)为了使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银幕表面应   (选填“光滑”或“粗糙”)一些。
(2)请在银幕上大致画出胶片AB的像,并写出像的性质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则该如何操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成像的过程和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眼睛的结构可知, 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睛的调节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睫状肌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将角膜削去角膜一部分后,此时角膜中间薄边缘厚,相当于凹透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初中学过的成像包括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根据各种成像时像的成因及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虚像;③放大镜成像是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形成的,成的是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成的是实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虚像;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故A错误;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故B错误;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故C错误;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1)(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判断;
(3)根据凹透镜的特殊光线判断;
(4)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判断。
【解答】A.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同时在水面发生反射,此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焦点,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与主轴平行的光,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同侧的虚焦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从焦点射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与主轴平行;射向光心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 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得到缩小的像, 则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而像成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图:
【解答】由图可知,a端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会变细,b端的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会变粗,故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使得成像砸视网膜的前面,应该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使得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应该佩戴凸透镜;
【解答】 某人在花朵前20厘米处和1米处眼中所见(20厘米处比1米处清晰) ,说明此人患有近视眼;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使得成像砸视网膜的前面,应该佩戴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具有扩散作用;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是因为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解答】A.图①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题图③所示矫正原理图;图②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题图④所示矫正原理图。故选B。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太大,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凹透镜具有发散的功能,所以可以佩戴凹透镜及逆行矫治;
【解答】A. 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太大,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A正确;
B. 在行驶的汽车上看书易患近视,B正确;
C. 室外多运动和远眺有助于视力恢复 ,C正确;
D. 近视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D错误;
故答案为:D
11.【答案】(1)瞳孔
(2)③;凸透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时,为近视眼,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太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太大,需要佩戴凸透镜;当成像在视网膜后时,是远视眼,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腿太短,或者晶状体的曲度太小,需要佩戴凹透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视觉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
【解答】(1)瞳孔可以放大缩小来改变进入眼睛的通光量;当我们从有光的地方进入黑暗的环境,瞳孔会慢慢变大,增大通光量,使人可以看清周围的事物,所以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甲中的瞳孔变大了。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刚好成像到视网膜上的是正常的眼睛,①成像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②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是远视眼,所以②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
故答案为:(1)瞳孔(2)③,凸透
12.【答案】(1)凹
(2)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太大,使得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矫正近视时,要用凹透镜,具有发散的作用;当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会放出热量,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温或增加压强;
【解答】(1)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太大,使得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矫正近视时,要用凹透镜,具有发散的作用,近视越严重,矫正的眼镜片越厚,戴上眼镜就更易疲劳。
(2)呼出的热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后液化成水珠,所以起水雾;
故答案为:(1)凹(2)液化
13.【答案】①;②③④;②③④;①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④水面的倒影,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
(1)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属于虛像的是 ②③④ ;
(2)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②③④ ,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① 。
14.【答案】(1)用凸透镜对准平行光,在凸透镜后面前后移动白纸,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明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或者使用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像,焦距是物距的一半。
(2)10~20
(3)白色泡沫塑料盒子,因为泡沫塑料比较粗糙,会发生漫反射,这样就可以在所有的方向上都看到像
(4)向右移动手机或者向左移动放大镜;可能原因是三者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
(5)红色和黑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①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射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凸透镜的焦点;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②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fu=2f,v=2f,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
f2f,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
u=f,不成像;
u<2,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物与像的变化特点:大象走大步,小象走小步;物近像远像变大。
③陶瓷盘子的表面很光滑,射到平面镜表面上的阳光产生镜面反射,只有在特定位置的人才能看到反射光线,而泡沫的表面比较粗糙,会进行漫反射,把射来的光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的眼睛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光照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④物体靠近凸透镜,像会远离凸透镜,像会变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要求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实验中出现像不完整的现象,即像为成在光屏中央,可能是三者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
⑤红色的玻璃能透过红色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故照片中红色和白色的部分在光屏上为红色,其他颜色的部分显示为黑色。
【解答】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经过凸透镜的焦点。在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等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会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2)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故物距在10cm-20cm之间。
(3)陶瓷盘子的表面很光滑,射到平面镜表面上的阳光产生镜面反射,只有在特定位置的人才能看到反射光线,而泡沫的表面比较粗糙,会进行漫反射,把射来的光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的眼睛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光照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物体靠近凸透镜,像会远离凸透镜,像会变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要求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实验中出现像不完整的现象,即像为成在光屏中央,可能是三者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
(5)红色的玻璃能透过红色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故照片中红色和白色的部分在光屏上为红色,其他颜色的部分显示为黑色。
15.【答案】u>2f;近视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解答;
(2)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面。
【解答】(1)人看远处物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u>2f;
(2)根据图片可知,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则人所患眼病的类型为近视。
16.【答案】小;前;小于;丙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原理与矫正图如下
【解答】 晶状体过厚,会导致晶状体的折光率要大,焦距过小,使得成的像往前移动,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小于眼球前后径;矫正近视眼是用凹透镜,因此佩戴的镜片是丙
故答案为:小 前 小于 丙
17.【答案】A;大;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人在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平滑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人在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平滑肌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根据晶状体的曲度判断图A为观察远处时的情况。近视眼患者因长期过近看书或玩游戏,使得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此时采用的矫正方法是如图D所示。
故答案为:A;大;D。
18.【答案】(1)晶状体或折光系统
(2)②
(3)A;B;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科学用眼等基础知识,比较简单,需要明确:眼球中物象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使晶状体的曲度过度变凸,甚至眼球的前后径变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可以戴凹透镜来纠正。
【解答】(1)图中,①是晶状体,③是视网膜,④是玻璃体,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①晶状体和④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物像,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进入眼球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或折光系统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中形成视觉。
(2)新生儿以及学龄前儿童的眼轴未达到成人水平,形成生理性远视。当儿童远视储备不足后,又因用眼不规范会形成近视。近视眼的纠正示意图是图乙的②。
(3)A: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不支持使用眼药水。
B:抗菌类眼药水成分大多是抗生素,随意滥用容易造成眼部菌群失调,产生抗药性,不支持使用眼药水。
C:人工泪液类眼药水的主要成分是模拟天然泪液,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支持使用眼药水。
D:使用治疗假性近视的眼药水,会勉强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不支持使用眼药水。
长时间用眼后,眼睛出现干眼症状。故选ABD。
19.【答案】(1)bd
(2)丙;凹透镜
(3)瞳孔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1)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3)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
【解答](1)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观察不同物体时的情况,故a错误,b正确;
对于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都是正常看就行,但对于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只有近视眼通过眯眼的方式让晶状体在一定程度上变薄,有利于看清远处的物体,c错误;
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所以晶状体应该变厚,d正确。
(2)图丙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3)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瞳孔变大。
故答案为:(1)bd (2)丙;凹透镜 (3)瞳孔
20.【答案】(1)凸透镜
(2)大于2f
(3)倒放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该装置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
举例
实像或虚像 放大或缩小 正立或倒立 与物体同侧或异侧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异侧 fu=2f 实像 等大 倒立 异侧 v=2f  
2f>u>f 实像 放大 倒立 异侧 v>2f 投影仪
u=f 不能成像(实像和虚像)  
uu 放大镜
【解答】(1)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作的,故选用的透镜应该为凸透镜。
(2)投影仪呈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离墙(光屏)的距离是像距,像距v应大于2f。
(3)投影仪呈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在墙上获得正立的画面,手机应该倒放。
故答案为:(1)凸透镜 (2)大于2f (3)倒放
21.【答案】(1)A、D
(2)烛焰位置太低;凸透镜位置太高
(3)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最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物距是通过刻度尺直接测量出来的,肯定是准确的。但是清晰的像的位置是靠感觉确定的,肯定会存在较大的误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A、D都是正立的虚像,肯定不能成在光屏上。
(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蜡烛的火焰位置太低,根据成像的倒立性可知,此时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果凸透镜的位置太高,那么光线的位置都偏上,则像成在光屏上方。
(3)三组同学探究成等大实像规律时,A、B两组同学发现像距等于物距,C组同学则发现像距略大于物距。除了用刻度尺测量时会有误差,还可能是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最清晰的像就测像距时会出现偏差。
22.【答案】(1)6;角膜;3;房水;4;瞳孔;5;晶状体;11;玻璃体;折射;10;视网膜;信息;13;视神经视觉中枢
(2)1;睫状肌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人眼视觉的形成过程分析解答;
(2)根据晶状体曲度的调节方法解答。
【解答】(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6]角膜、[3]房水,由[4]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5]晶状体和[11]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10]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物像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沿[13]视神经视觉中枢传到大脑皮层的形成了视觉。
(2)晶状体的曲度是靠[1]睫状肌来调节的。
23.【答案】放大;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解答;
(2)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根据物体的位置变化分析解答。
【解答】(1)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图片可知,此时铅笔肯定在一倍焦距以内,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当铅笔逐渐远离玻璃杯的过程中,一旦处于一倍焦距以外时,就会成倒立的实像,则此时笔尖指向与原来相反,即笔尖指向右侧。
24.【答案】(1)粗糙
(2)倒立、放大的实像
(3)增大胶片与镜头的距离,缩短银幕与镜头的距离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光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2)根据凸透镜的应用确定成像的特点,并画出像。
(3)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解答】(1)为了使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银幕表面应粗糙一些,这样光线可以发生漫反射。
(2)根据图片可知,胶片上的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此时要增大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缩短银幕与镜头的距离。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97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8.0(28.9%)
主观题(占比) 69.0(71.1%)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1(45.8%)
主观题(占比) 13(54.2%)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0(41.7%) 20.0(20.6%)
填空题 9(37.5%) 45.0(46.4%)
解答题 3(12.5%) 25.0(25.8%)
实验探究题 2(8.3%) 7.0(7.2%)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25.0(25.8%) 6,7,14,15,21,23,24
2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29.0(29.9%) 1,2,11,19,22
3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2.0(2.1%) 5
4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9.0(29.9%) 8,9,10,11,12,16,17,18
5 光的反射 8.0(8.2%) 13
6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3.0(13.4%) 7,16,20
7 实像与虚像 10.0(10.3%) 4,13
8 液化及液化现象 2.0(2.1%) 12
9 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8.0(8.2%) 13
10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2.0(2.1%) 5
11 物体的颜色 6.0(6.2%) 14
12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6.0(6.2%) 14
13 透镜的光路图 8.0(8.2%) 5,14
14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1.0(11.3%) 8,9,11,18
15 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4.0(4.1%) 3,12
16 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6.0(6.2%) 10,1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