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0 08:2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阅读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三十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1.茅盾先生《子夜》中描述的哪些现象让吴老太爷昏死过去,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近代生活的变化?观察思考 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近代文明和生活方式。 ⑵政治近代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⑶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⑷思想近代化⑸城市近代化(宽阔的马路、地下水道)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 近代衣食住行、饮食习惯和风俗习惯的演变及其原因。 2. 1987年,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和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的“安居工程”。 3. 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表现及原因,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以及给我们提供的启示。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重要时间段重要时间段重要时间段重要时间段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 清朝男子的长袍马褂汉女的“上衣下裳”旗女的长衣旗服服饰透露出社会等级的差异 服饰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物品,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标志了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与文化思潮。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装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民国时期 穿西服 打领结的男子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学技术大量传到中国。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行动。 民国时期 穿旧式旗袍的女子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试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理由。旧式小脚——三寸金莲中山装 中山装穿着方便,适于携带随身必须品,充分体现了方便、实用的设计思想。它格调朴实,庄重大方,既具西装的韵味,又显东方气派,深受当时国人喜爱,被国际服装界视为中国男礼服的典型式样。
后来人们受此启发设计出军便服等现代中国服装,这就使得中山装最终成为现代中国服饰的经典之作。为纪念率先穿用者孙中山,人们将这种服装称为中山装。 “照得我汉同胞,服制自应一律。既已立成义师, 发辫速宜剪剃。况我大汉从前,概无豚尾法制。改旧从新之时,岂效满奴习气 ? 各界办事人员,出示业经剪去。令我民国同胞,勿得顽固主义。从此一律剪去,好防满奴奸细。为此告我国民,切勿三心二意。”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以都督黎元洪名义发布告示,命令一律剪辫。 《时报》1913年3月5日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次灭。材料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制下,中国的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者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到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认为,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饮食业、居住环境和社会风气变迁1939年达官贵人的时髦表现——吃西餐从传统到现代:四合院—欧式洋房移风易俗——新旧婚礼对比与城市不同,广大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状态。鸦片战争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产生影响变化原因表现和意义衣 :洋布、洋装、中山装食:西餐住:欧式洋房风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二、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新中国1949以来衣食住风俗习惯 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科学技术发展;【合作探究】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 解题关键: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变化表现及原因。 思路引领:列举衣、食、住、风俗方面的变化,分析外因和内因。变化表现衣从长袍马褂到西装
再到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
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住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俗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