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生将在高一上学
期学习这部分内容说课流程图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上承第一单元下启第三单元2、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设内阁,以及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②理解明清在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归纳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读教材提供的史料,探究明朝内阁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②运用比较法探讨明、清两朝中西方的差距,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所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
①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1、说教法
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
二、说教法与学法2、说学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展示材料:
“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黄宗羲
为什么黄宗羲就这么认为明初开始就“无
善治”了?为什么明朝的政治在很多人眼
中就是那么的黑暗?这与明朝的政治制度
有关系吗?三、教学程序2、讲授新课
(1)明朝废宰相、设三司的原因、措施、影响
原因:阅读教材,学生总结得出废丞相的原因措施: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同时也产生了问题内阁产生的原因原因
①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宰相权力扩大。
②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③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互不统辖
各司其职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问题:据统计,洪武十七年,内外诸司奏事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朱元璋2、讲授新课
(2)内阁的产生原因、确立与演变、特点
多媒体辅助:
运用图片,表格,有体系的展示出内阁制确立与演变的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组织。
学生活动:
通过了解内阁制的确立和演变过程,思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异同,中西方内阁的异同。
内阁的创立与演变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 展明神宗: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 —全 盛内阁首辅 = = = 宰相
明朝内阁 = = = 西方近代内阁专制独裁的工具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性质 权利 来源权利 对皇权影响宰相 决策机构 决策 制度 制约
内阁首辅 侍从机构 顾问 皇帝信任 加强地方
废行省
设三司中央
废宰相,
权分六部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
东厂
西厂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设置内阁文化:八股取士皇帝2、讲授新课
(3)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
教师对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立分别加以讲述,了解南书房和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影响。
学生思考军机处的职能,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南书房的设立 :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集权于康熙皇帝军机处的前身:
军机处的由来:
目的:
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
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职能:
影响: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军机房 亲臣、重臣(即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秉承皇帝旨意经办一切军政要务的国家中枢和核心强化皇权,加强统治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大臣跪受笔录军机处雍正初年为用兵西北而设置的,专门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令。 想一想影响?东西方的差距(君主专制的影响)1、西方2、中国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3、知识总结
①本课小结
②单元总结
③课堂巩固
相权阻
碍皇权废除
宰相政事
繁忙议政王
大臣会议
限制皇权设南书房
参与机要
形成制约设置
内阁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集权皇帝明朝清朝进一步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达到顶峰导致近代落后根源
阻碍中国社会发展本课小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汉:隋唐:元:宋:单元小结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练习巩固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2、(2006·重庆)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明
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AC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
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
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4、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 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CD史料分析
明太祖与奏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391件事,即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⑴这则材料反应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⑵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作了哪些改革? ⑶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中央: 地方:殿阁大学士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社会发展:封建社会晚期、衰落政治体制改革明原因:措施: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措施:清宰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废除宰相制度创立内阁君主专制强化中枢分权创设军机处君主专制顶峰东西方的差距西方中国进步落后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