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精准考点—阅读
中考散文阅读
2024●明确考点●精准出击
品析散文语言
必考
【考点解读】
品析散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散文语言在表达上的妙处。
【常见的考查方式】
从××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
【解题思路】
分析修辞法。纵览中考题型,我们可以发现,考试中所考查的重要语句往往都会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所以我们答题时可以从修辞手法入手,去透视其深层的意义,去感悟其精彩的亮点。不过在分析时,一定要具体,切忌笼统﹐如回答比喻的作用时不要只回答“生动形象”几个字,要从比喻的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上着手,写出该比喻句蕴含的思想感情;讲对比作用时,要讲出什么与什么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
【解题思路】
联系主旨法。很多作家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启人心智,会在行文过程中使用一些议论性或抒情性的重要句子。所以文章中很多深层的、含蓄的语句,其含意都与文章中心有密切联系。我们在理解这类句子时,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联系文章的主题,然后透过字面义,悟出句子的深层情感。
【解题思路】
分析描写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经常会有一些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服饰、心理、神态描写的语句。对这些重点句子,我们可以透过句子,去思考看似普通的句子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体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或看法认识。
抓过渡句法。一般来说,过渡句的上半句承上,下半句启下,表示前一段的段意是承上部分,后一段的段意是启下部分。上下文之间使用过渡句,可以使文章衔接顺畅﹐连贯得体,增强文章逻辑性。
【解题步骤】
审题型:弄清题型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明考型,即题干直接要求分析其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等;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提示性词句。
审范围: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某一段或几段、某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赏析的是局部,则首先要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审角度: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单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单向”,即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等。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
【答题模板】
1.语段或句子,采用……表达方式,起……作用。
2.语段或句子,语言的特点是……(长句与短句,口语与典雅的语言等),例如……
那个春天,很暖
(一)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写出了女儿对奶奶态度的变化过程: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游戏,疼爱奶奶。结合上述分析,便可总结出答案。
0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选文,在表格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认为奶奶不疼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十一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中具体句子含义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应该了解全文的意思,然后具体联系划线句子的上下文,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分析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句在奶奶生病后,把感冒药当做毒药扔掉,女儿、奶奶、“我”感到难过都痛哭后的一句话。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句是在女儿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游戏时的一句话,写出了女儿对奶奶的疼爱,我们可以看出,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02、根据选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精准解答】
02、根据选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答 案】
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女儿懂事了,懂得了关爱和理解奶奶。她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答时,注意从文中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分析即可。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这句话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十分生气的神情,女儿对奶奶的极度讨厌与不满的神情跃然纸上。
0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答 案】
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十分生气的神情,突出了女儿对奶奶的极度讨厌与不满。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答时,注意从文中的事件和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入手。
文中“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那么就需要“我”教育照顾老人,又要教育女儿。通过“我”批评女儿要换掉奶奶、觉得奶奶可笑、婆婆生病哭等事件可以看出: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结合上述分析,便可总结出答案。
04、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 案】
作为儿媳: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理解、孝顺婆婆,宽容识大体。
作为母亲:爱女儿、教子有方、循循善诱;爱家庭。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感悟能理。解答时,学生应该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作答。学生可从以下要点作答:成长需要时间;成长过程是曲折的;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快乐;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成长需要引导呵护。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05、“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选文,写出两点启示。
【答 案】
启示:第一,“女儿”小时候不能理解和尊重生病的老人,而是仅仅看到了虚荣的一面,经过妈妈的教育长大后终于懂得了尊重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像讨厌,到尊重,保护奶奶这样的成长过程。第二,我们都要珍惜像“母亲”这样一直宽容教导我们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接收别人指出的不足,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第三,“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第四,母亲爱的教育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财富。第五,有时候,爱和包容是成长最好的良药。
我的妈妈是老虎
(二)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标题将妈妈比作“老虎”,首先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标题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本文是一篇写“妈妈”及其事情的文章。
01、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 案】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风轻云淡”的原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表示天气晴好。结合语境来看,写妈妈“风轻云淡”,指的是妈妈对我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表现出妈妈的教育方式与众不同。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这句话将自己形象地比作一只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母亲教育方式的与众不同,教我独立成长。
0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①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②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精准解答】
【答 案】
①“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
②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用独特的教育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0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①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②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描述的我成长的过程来看,我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从我看到在日本打工的妈妈,看到她的苍老,感悟到她的教育目的,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理解母亲,并懂得感恩的孩子。
0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答 案】
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理解母亲和懂得感恩)的人。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赞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根据这一理解,可以看出本文就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开篇描写妈妈的懒与任性,对我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而结尾处却表达对妈妈的赞美与感激,前文为后文作铺垫,是前抑后扬的写法。
0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案】
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爱。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回答时观点一定要明确,不可模棱两可。
05、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答 案】
示例一:我赞成母亲的作法。母亲让孩子自强自立,这样当孩子独自面临困难时,知道该怎么做,而且有信心做好,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在身后默默关心孩子的母亲就会伸手援手来指点孩子,那时也只是稍加点拨,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会更坚强,更有出息。
示例二:我不赞成母亲的作法。因为孩子太小,过早的放手独立,会让他感觉到社会的冷漠,亲情的冷漠,造成他的逆反心理。
这辈子我最爱的人
(三)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犹,还。
01、解释第②段加点词“记忆犹新”在文中的含义。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文章①②写弟弟代替“我”受罚;③④⑤段写弟弟供“我”念书;⑥⑦⑧写弟弟送“我”发卡。
0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弟弟为“我”做的事。
① 替“我”受罚
② 供“我”念书
③ 送“我”发卡
【答 案】
替“我”受罚;供“我”念书;送“我”发卡。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赏析。由“小心翼翼地掏出”“比量着”“说”等词句,可以看出是细节描写,神情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弟弟对这个发卡的珍视之情,表现了弟弟对“我”的爱与关怀。
03、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欣赏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 案】
这是非常感人的细节描写。作者从情态和动作两方面,刻画出了弟弟对蝴蝶发夹的特别珍视,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弟弟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复述弟弟和“我”的年龄,有两个用意:一是强调了弟弟比“我”小,却更懂事,表现弟弟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默默地为“我”付出;另一点交代了时间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04、文章一开始已经交代了“我有一个小我3岁的弟弟”,为什么后文一再反复述说“我”弟弟的年龄?
【答 案】
告诉读者弟弟比“我”小,但非常懂事,表现在“我”的成长中弟弟一直在关爱“我”,为“我”付出,为“我”分忧;同时巧妙交代了全文的时间线索,使行文紧凑,一气呵成。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以及表述能力。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05、本文题为《这辈子我最爱的人》,联想一下,这辈子你最爱的人是谁?运用人物描写写一段你和最爱的人之间发生的小故事。(150字左右)
【答 案】
示例:我最爱的人是我的母亲。记忆最深刻的事我十三岁的那年冬天,我不顾母亲的阻拦,执意和同学去市里买书。回来的时候,下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小时,我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七点多了。车站下,我下车的第一眼就看见了母亲,昏黄的路灯下,母亲身上、头上……甚至睫毛上都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听到吧嗒吧嗒的声响。母亲见了我,二话不说先将一件军大衣披在我身上,然后一个劲的问我冷吗。那天我吃饱喝足、暖和过来就有了精神,但母亲当晚却发起了高烧,四十多度。至今我都没敢问,那天母亲到底迎着风雪在车站等了多长时间。母亲这般疼爱我,我也最爱她,因为我要回报她。
跟踪
(四)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的主角是“他”,主要写“他”在清晨跟随在患老年痴呆父亲身后,一直到父亲疯够了,玩累了,“他”才现身,背着父亲回家。以“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的格式简洁表述即可。
0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案】
“他”一路跟随并保护着清晨外出乱跑的老年痴呆的父亲,直到父亲玩累了,“他”便背着父亲回家。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理解。结合语境可知,“他也想‘哎’一声”是在潘师傅的话语之后,从潘师傅与父亲的对话,以及“潘师傅朝老头儿身后的他看一眼”,可以看出潘师傅与这对父子是熟识的。“哎,多精明的一个人啊,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是潘师傅对父亲变化的同情,感叹父亲由精明变得一无所知。所以此处“他”接着“也想‘哎’一声”,是对潘师傅话语的认同。再从“他”一跟随的路线,“看看表,已经6点了,他希望能在7点钟以前把老头儿的事搞定,这样今天上班就不会迟到了。”可以看出“他”的辛苦,这样的事“他”做了不止一天,“他”对父亲有这样的表现也很无奈,这一声未发出的“哎”表现了“他”身心的疲惫。
02、“他也想‘哎’一声,但眼见老头儿已经脱离了他的视线,赶紧站起来,朝老头儿离开的方向追过去。”谈谈你对“他也想‘哎’一声”的理解。
【答 案】
既表现对潘师傅看法的认同,又表现对父亲老年痴呆的无奈以及自己身心的疲惫。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照应,是写作手法的一种,就是文章前后是说明一个意思,或者说是铺盖,覆盖上首,互相照应。根据这一理解,可知后文与“一只鼓囊囊的钱包拴在他的腰间”相照应的句子是第五段中的“老头儿拍了拍腰间鼓囊囊的钱包”一句。
03、从文中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案】
老头儿拍了拍腰间鼓囊囊的钱包。
【精准解答】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早上四点多钟他就跟在老头儿身后了”,只为一路保护着父亲,而且每天如此,可以看出“他”对患病父亲的理解与关爱;“那是他喜欢的帽子,那年秋天去哈尔滨开学术会议时,儿子特意给买的”,“他蹲下身,把宽宽的脊背亮给老头儿”等句子,以及结尾处“他”对父亲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父亲的孝顺。
04、读完本文,你认为文中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案】
理解、孝敬、关爱父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品析散文语言
【考点解读】
品析散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散文语言在表达上的妙处。
【常见的考查方式】
从××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
【解题思路】
分析修辞法。纵览中考题型,我们可以发现,考试中所考查的重要语句往往都会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所以我们答题时可以从修辞手法入手,去透视其深层的意义,去感悟其精彩的亮点。不过在分析时,一定要具体,切忌笼统﹐如回答比喻的作用时不要只回答“生动形象”几个字,要从比喻的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上着手,写出该比喻句蕴含的思想感情;讲对比作用时,要讲出什么与什么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
联系主旨法。很多作家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启人心智,会在行文过程中使用一些议论性或抒情性的重要句子。所以文章中很多深层的、含蓄的语句,其含意都与文章中心有密切联系。我们在理解这类句子时,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联系文章的主题,然后透过字面义,悟出句子的深层情感。
分析描写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经常会有一些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服饰、心理、神态描写的语句。对这些重点句子,我们可以透过句子,去思考看似普通的句子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体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或看法认识。
抓过渡句法。一般来说,过渡句的上半句承上,下半句启下,表示前一段的段意是承上部分,后一段的段意是启下部分。上下文之间使用过渡句,可以使文章衔接顺畅﹐连贯得体,增强文章逻辑性。
【答题模板】
1.语段或句子,采用……表达方式,起……作用。
2.语段或句子,语言的特点是……(长句与短句,口语与典雅的语言等),例如……
(一)那个春天,很暖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②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0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选文,在表格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02、根据选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0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04、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05、“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选文,写出两点启示。
(二)我的妈妈是老虎
郑海丹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01、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
0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①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②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0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0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05、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三)这辈子我最爱的人
①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有一个小我3岁的弟弟。有次我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的5毛钱。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边,拿着一根竹竿,让我们承认到底是谁偷的。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着头不敢说话。父亲见我们都不承认,说,那两个一起挨打。说完就扬起手里的竹竿,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大声说:“爸,是我偷的,不是姐干的,你打我吧!”父亲手里的竹竿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父亲气得喘不过气来,打完了坐在炕上骂道:“你现在就偷家里的,将来长大了还了得?我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当天晚上,我和母亲搂着满身是伤痕的弟弟,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半夜里,我突然号啕大哭,弟弟用小手捂住我的嘴说,姐,你别哭,反正我也挨完打了。
②我一直在恨自己当初没有勇气承认。事过多年,弟弟为了我挡竹竿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那一年,弟弟8岁,我11岁。
③弟弟中学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同时我也接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晚上,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一袋地抽着旱烟,嘴里还叨咕着,两娃都这么争气,真争气。母亲偷偷抹着眼泪说,争气有啥用啊,拿啥供啊!弟弟走到父亲面前说,爸,我不想念了,反正也念够了。父亲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说,你咋就这么没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俩供出来。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我抚摸着弟弟红肿的脸说,你得念下去,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山沟了。弟弟看着我,点点头。当时我已经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
④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弟弟就偷偷带着几件破衣服和几个干馒头走了,在我枕边留下一个纸条:姐,你就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读书。
⑤我握着那张字条,趴在炕上,失声痛哭。那一年,弟弟17岁,我20岁。
⑥我用父亲满村子借的钱和弟弟在工地里搬水泥挣的钱终于读到了大三。一天我正在寝宣里看书,同学跑进来喊我,梅子,有个老乡在找你。怎么会有老乡找我呢?我走出去,远远地看见弟弟,穿着满是水泥和沙子的工作服等我。我说,你咋和我同学说你是我老乡啊?他笑着说,你看我穿的这样,说是你弟,你同学还不笑话你?
⑦我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我给弟弟拍打身上的尘土,哽咽着说你本来就是我弟,这辈子不管你穿成啥样,我都不怕别人笑话。
⑧他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绢包着的蝴蝶发夹,在我头上比量着,说我看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就给你也买一个。我再也没有忍住,在大街上就抱着弟弟哭起来。那年,弟弟20岁,我23岁。
⑨弟弟30岁那年,才和一个本分的农村姑娘结了婚。在婚礼上,主持人问他,你最敬爱的人是谁,他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姐。
⑩弟弟讲起了一个我都记不得的故事: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邻村,每天我和姐都得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家。有一天,我的手套丢了一只,我姐就把她的给我一只,她自己就戴一只手套走了那么远的路。回家后,我姐的那只手冻得都拿不起筷子了。从那时候,我就发誓我这辈子一定要对我姐好。我说,我这一辈子最感谢的人是我弟。台下一片掌声,宾客们都把目光转向我。在我最应该高兴的时刻,我却止不住泪流满面。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01、解释第②段加点词“记忆犹新”在文中的含义。
记忆犹新:
0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弟弟为“我”做的事。
①
②
③
03、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欣赏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04、文章一开始已经交代了“我有一个小我3岁的弟弟”,为什么后文一再反复述说“我”弟弟的年龄?
05、本文题为《这辈子我最爱的人》,联想一下,这辈子你最爱的人是谁?运用人物描写写一段你和最爱的人之间发生的小故事。(150字左右)
(四)跟踪
何荣芳
早上四点多钟他就跟在老头儿身后了。
老头儿穿得体体面面,压住灰白发茬的藏青色鸭舌帽,已经洗得发白了。那是他喜欢的帽子,那年秋天去哈尔滨开学术会议时,儿子特意给买的。现在他就一直戴着,在炎热的夏天也戴着。一只鼓囊囊的钱包拴在他的腰间。
老头儿走出大楼时,仿佛找不到小区的出口,在小区内的便道上转来转去,低着头在地上寻找着什么,一边自言自语。后来早起做买卖的人出来了,急匆匆地在老头儿身边擦过,老头儿跟着一个提篮买菜的老妇人朝北门走去,他心里暗暗叫苦,北门外是大马路。大马路连着大马路,车子来来往往。快到小区门口时,有辆电瓶车亮着暧昧的尾灯驰进来,老头儿又扭了身子跟着电瓶车后面撵,他也跟了过来。电瓶车不知道钻进哪栋房子的车库里去了,老头儿晕头晕脑地开始朝南门走去。南门外曲径通幽,通向公园,他总算松了一口气。
老头儿走得很快。或许是因为发现了身后的跟踪者,或许是他在寻找什么。老头儿走了一大圈还是在小区附近,也许是天还没亮的缘故。路灯关闭的时候,老头儿跑到了公园门口,提着鸟笼子的潘师傅迎面走来。他知道两个老头儿要聊一会了,便退到一棵桂花树后坐下了。他一手撑着膝盖,一手捋了额上的汗,感慨自己的体能竟然不如老头儿。
“早啊!”潘师傅挂了鸟笼,给老头儿点了一根烟奉上。老头儿站住了,不搭话,看着潘师傅发愣。“又找儿子啊?”潘师傅问。老头儿点点头,说儿子不孝,不给吃不给穿,整天躲着不照面。潘师傅朝老头儿身后的他看一眼,又问:“你儿子既然不孝,你找他干吗呢?”
老头儿说:“我还有些钱,得交给他。”老头儿拍了拍腰间鼓囊囊的钱包。他在桂花树后面伸头朝老头儿的钱包看看,苦笑。看看表,已经6点了,他希望能在7点钟以前把老头儿的事搞定,这样今天上班就不会迟到了。可潘师傅热心,又闲得发慌,一直跟老头儿牛头不对马嘴地胡嘞嘞。他只好坐石凳上不停地看表。
潘师傅说:“我送你回家吧。”老头儿倔强地摇摇头:“不回。”潘师傅只好提了鸟笼不甘心地走开,一边自言自语地摇头:“哎,多精明的一个人啊,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他也想“哎”一声,但眼见老头儿已经脱离了他的视线,赶紧站起来,朝老头儿离开的方向追过去。
只见老头儿一扭头就朝竹林里钻去,他也跟着钻进了树林。公园里的这片竹林有一亩多地,卵石铺就的小径在竹林间绕来绕去。老头儿随着小径走了一阵,热了,脱掉身上的白衬衫,随手扔在地上。他弯腰捡起,抖落白衬衫上的枯叶和草屑,又细致地拈掉衣服上的蛛丝,搭在自己的臂弯上。
老头儿跑出竹林,钻进了游乐园,越过旱冰场,穿过胡杨树林,倒在临湖的草坡上喘气。他知道老头儿这天早上是疯够了,便走上前,软语哄道:“爸,我们回家啊?”
“我走不动。”老头儿耍赖。
他蹲下身,把宽宽的脊背亮给老头儿。
他背起老年痴呆的父亲,快步朝家走,晨曦追在他们的身后,撒下缕缕温暖的光芒。
(选自《羊城晚报》2018年6月19日)
0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02、“他也想‘哎’一声,但眼见老头儿已经脱离了他的视线,赶紧站起来,朝老头儿离开的方向追过去。”谈谈你对“他也想‘哎’一声”的理解。
03、从文中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04、读完本文,你认为文中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品析散文语言
【考点解读】
品析散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散文语言在表达上的妙处。
【常见的考查方式】
从××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
【解题思路】
分析修辞法。纵览中考题型,我们可以发现,考试中所考查的重要语句往往都会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所以我们答题时可以从修辞手法入手,去透视其深层的意义,去感悟其精彩的亮点。不过在分析时,一定要具体,切忌笼统﹐如回答比喻的作用时不要只回答“生动形象”几个字,要从比喻的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上着手,写出该比喻句蕴含的思想感情;讲对比作用时,要讲出什么与什么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
联系主旨法。很多作家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启人心智,会在行文过程中使用一些议论性或抒情性的重要句子。所以文章中很多深层的、含蓄的语句,其含意都与文章中心有密切联系。我们在理解这类句子时,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联系文章的主题,然后透过字面义,悟出句子的深层情感。
分析描写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经常会有一些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服饰、心理、神态描写的语句。对这些重点句子,我们可以透过句子,去思考看似普通的句子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体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或看法认识。
抓过渡句法。一般来说,过渡句的上半句承上,下半句启下,表示前一段的段意是承上部分,后一段的段意是启下部分。上下文之间使用过渡句,可以使文章衔接顺畅﹐连贯得体,增强文章逻辑性。
【答题模板】
1.语段或句子,采用……表达方式,起……作用。
2.语段或句子,语言的特点是……(长句与短句,口语与典雅的语言等),例如……
(一)那个春天,很暖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②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0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选文,在表格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认为奶奶不疼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十一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写出了女儿对奶奶态度的变化过程: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游戏,疼爱奶奶。结合上述分析,便可总结出答案。
【答 案】
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02、根据选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中具体句子含义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应该了解全文的意思,然后具体联系划线句子的上下文,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分析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句在奶奶生病后,把感冒药当做毒药扔掉,女儿、奶奶、“我”感到难过都痛哭后的一句话。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句是在女儿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游戏时的一句话,写出了女儿对奶奶的疼爱,我们可以看出,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答 案】
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女儿懂事了,懂得了关爱和理解奶奶。她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0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答时,注意从文中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分析即可。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这句话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十分生气的神情,女儿对奶奶的极度讨厌与不满的神情跃然纸上。
【答 案】
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十分生气的神情,突出了女儿对奶奶的极度讨厌与不满。
04、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答时,注意从文中的事件和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入手。
文中“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那么就需要“我”教育照顾老人,又要教育女儿。通过“我”批评女儿要换掉奶奶、觉得奶奶可笑、婆婆生病哭等事件可以看出: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结合上述分析,便可总结出答案。
【答 案】
作为儿媳: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理解、孝顺婆婆,宽容识大体。
作为母亲:爱女儿、教子有方、循循善诱;爱家庭。
05、“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选文,写出两点启示。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感悟能理。解答时,学生应该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作答。学生可从以下要点作答:成长需要时间;成长过程是曲折的;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快乐;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成长需要引导呵护。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 案】
启示:第一,“女儿”小时候不能理解和尊重生病的老人,而是仅仅看到了虚荣的一面,经过妈妈的教育长大后终于懂得了尊重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像讨厌,到尊重,保护奶奶这样的成长过程。第二,我们都要珍惜像“母亲”这样一直宽容教导我们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接收别人指出的不足,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第三,“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第四,母亲爱的教育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财富。第五,有时候,爱和包容是成长最好的良药。
(二)我的妈妈是老虎
郑海丹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01、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标题将妈妈比作“老虎”,首先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标题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本文是一篇写“妈妈”及其事情的文章。
【答 案】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0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
①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②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解答思路】
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风轻云淡”的原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表示天气晴好。结合语境来看,写妈妈“风轻云淡”,指的是妈妈对我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表现出妈妈的教育方式与众不同。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这句话将自己形象地比作一只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母亲教育方式的与众不同,教我独立成长。
【答 案】
①“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
②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用独特的教育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0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描述的我成长的过程来看,我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从我看到在日本打工的妈妈,看到她的苍老,感悟到她的教育目的,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理解母亲,并懂得感恩的孩子。
【答 案】
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理解母亲和懂得感恩)的人。
0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赞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根据这一理解,可以看出本文就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开篇描写妈妈的懒与任性,对我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而结尾处却表达对妈妈的赞美与感激,前文为后文作铺垫,是前抑后扬的写法。
【答 案】
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爱。
05、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回答时观点一定要明确,不可模棱两可。
【答 案】
示例一:我赞成母亲的作法。母亲让孩子自强自立,这样当孩子独自面临困难时,知道该怎么做,而且有信心做好,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在身后默默关心孩子的母亲就会伸手援手来指点孩子,那时也只是稍加点拨,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会更坚强,更有出息。
示例二:我不赞成母亲的作法。因为孩子太小,过早的放手独立,会让他感觉到社会的冷漠,亲情的冷漠,造成他的逆反心理。
(三)这辈子我最爱的人
①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有一个小我3岁的弟弟。有次我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的5毛钱。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边,拿着一根竹竿,让我们承认到底是谁偷的。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着头不敢说话。父亲见我们都不承认,说,那两个一起挨打。说完就扬起手里的竹竿,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大声说:“爸,是我偷的,不是姐干的,你打我吧!”父亲手里的竹竿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父亲气得喘不过气来,打完了坐在炕上骂道:“你现在就偷家里的,将来长大了还了得?我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当天晚上,我和母亲搂着满身是伤痕的弟弟,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半夜里,我突然号啕大哭,弟弟用小手捂住我的嘴说,姐,你别哭,反正我也挨完打了。
②我一直在恨自己当初没有勇气承认。事过多年,弟弟为了我挡竹竿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那一年,弟弟8岁,我11岁。
③弟弟中学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同时我也接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晚上,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一袋地抽着旱烟,嘴里还叨咕着,两娃都这么争气,真争气。母亲偷偷抹着眼泪说,争气有啥用啊,拿啥供啊!弟弟走到父亲面前说,爸,我不想念了,反正也念够了。父亲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说,你咋就这么没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俩供出来。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我抚摸着弟弟红肿的脸说,你得念下去,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山沟了。弟弟看着我,点点头。当时我已经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
④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弟弟就偷偷带着几件破衣服和几个干馒头走了,在我枕边留下一个纸条:姐,你就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读书。
⑤我握着那张字条,趴在炕上,失声痛哭。那一年,弟弟17岁,我20岁。
⑥我用父亲满村子借的钱和弟弟在工地里搬水泥挣的钱终于读到了大三。一天我正在寝宣里看书,同学跑进来喊我,梅子,有个老乡在找你。怎么会有老乡找我呢?我走出去,远远地看见弟弟,穿着满是水泥和沙子的工作服等我。我说,你咋和我同学说你是我老乡啊?他笑着说,你看我穿的这样,说是你弟,你同学还不笑话你?
⑦我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我给弟弟拍打身上的尘土,哽咽着说你本来就是我弟,这辈子不管你穿成啥样,我都不怕别人笑话。
⑧他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绢包着的蝴蝶发夹,在我头上比量着,说我看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就给你也买一个。我再也没有忍住,在大街上就抱着弟弟哭起来。那年,弟弟20岁,我23岁。
⑨弟弟30岁那年,才和一个本分的农村姑娘结了婚。在婚礼上,主持人问他,你最敬爱的人是谁,他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姐。
⑩弟弟讲起了一个我都记不得的故事: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邻村,每天我和姐都得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家。有一天,我的手套丢了一只,我姐就把她的给我一只,她自己就戴一只手套走了那么远的路。回家后,我姐的那只手冻得都拿不起筷子了。从那时候,我就发誓我这辈子一定要对我姐好。我说,我这一辈子最感谢的人是我弟。台下一片掌声,宾客们都把目光转向我。在我最应该高兴的时刻,我却止不住泪流满面。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01、解释第②段加点词“记忆犹新”在文中的含义。
记忆犹新: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犹,还。
【答 案】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0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弟弟为“我”做的事。
① 替“我”受罚
② 供“我”念书
③ 送“我”发卡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文章①②写弟弟代替“我”受罚;③④⑤段写弟弟供“我”念书;⑥⑦⑧写弟弟送“我”发卡。
【答 案】
替“我”受罚;供“我”念书;送“我”发卡。
03、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欣赏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赏析。由“小心翼翼地掏出”“比量着”“说”等词句,可以看出是细节描写,神情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弟弟对这个发卡的珍视之情,表现了弟弟对“我”的爱与关怀。
【答 案】
这是非常感人的细节描写。作者从情态和动作两方面,刻画出了弟弟对蝴蝶发夹的特别珍视,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弟弟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04、文章一开始已经交代了“我有一个小我3岁的弟弟”,为什么后文一再反复述说“我”弟弟的年龄?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复述弟弟和“我”的年龄,有两个用意:一是强调了弟弟比“我”小,却更懂事,表现弟弟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默默地为“我”付出;另一点交代了时间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答 案】
告诉读者弟弟比“我”小,但非常懂事,表现在“我”的成长中弟弟一直在关爱“我”,为“我”付出,为“我”分忧;同时巧妙交代了全文的时间线索,使行文紧凑,一气呵成。
05、本文题为《这辈子我最爱的人》,联想一下,这辈子你最爱的人是谁?运用人物描写写一段你和最爱的人之间发生的小故事。(150字左右)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以及表述能力。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 案】
示例:我最爱的人是我的母亲。记忆最深刻的事我十三岁的那年冬天,我不顾母亲的阻拦,执意和同学去市里买书。回来的时候,下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小时,我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七点多了。车站下,我下车的第一眼就看见了母亲,昏黄的路灯下,母亲身上、头上……甚至睫毛上都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听到吧嗒吧嗒的声响。母亲见了我,二话不说先将一件军大衣披在我身上,然后一个劲的问我冷吗。那天我吃饱喝足、暖和过来就有了精神,但母亲当晚却发起了高烧,四十多度。至今我都没敢问,那天母亲到底迎着风雪在车站等了多长时间。母亲这般疼爱我,我也最爱她,因为我要回报她。
(四)跟踪
何荣芳
早上四点多钟他就跟在老头儿身后了。
老头儿穿得体体面面,压住灰白发茬的藏青色鸭舌帽,已经洗得发白了。那是他喜欢的帽子,那年秋天去哈尔滨开学术会议时,儿子特意给买的。现在他就一直戴着,在炎热的夏天也戴着。一只鼓囊囊的钱包拴在他的腰间。
老头儿走出大楼时,仿佛找不到小区的出口,在小区内的便道上转来转去,低着头在地上寻找着什么,一边自言自语。后来早起做买卖的人出来了,急匆匆地在老头儿身边擦过,老头儿跟着一个提篮买菜的老妇人朝北门走去,他心里暗暗叫苦,北门外是大马路。大马路连着大马路,车子来来往往。快到小区门口时,有辆电瓶车亮着暧昧的尾灯驰进来,老头儿又扭了身子跟着电瓶车后面撵,他也跟了过来。电瓶车不知道钻进哪栋房子的车库里去了,老头儿晕头晕脑地开始朝南门走去。南门外曲径通幽,通向公园,他总算松了一口气。
老头儿走得很快。或许是因为发现了身后的跟踪者,或许是他在寻找什么。老头儿走了一大圈还是在小区附近,也许是天还没亮的缘故。路灯关闭的时候,老头儿跑到了公园门口,提着鸟笼子的潘师傅迎面走来。他知道两个老头儿要聊一会了,便退到一棵桂花树后坐下了。他一手撑着膝盖,一手捋了额上的汗,感慨自己的体能竟然不如老头儿。
“早啊!”潘师傅挂了鸟笼,给老头儿点了一根烟奉上。老头儿站住了,不搭话,看着潘师傅发愣。“又找儿子啊?”潘师傅问。老头儿点点头,说儿子不孝,不给吃不给穿,整天躲着不照面。潘师傅朝老头儿身后的他看一眼,又问:“你儿子既然不孝,你找他干吗呢?”
老头儿说:“我还有些钱,得交给他。”老头儿拍了拍腰间鼓囊囊的钱包。他在桂花树后面伸头朝老头儿的钱包看看,苦笑。看看表,已经6点了,他希望能在7点钟以前把老头儿的事搞定,这样今天上班就不会迟到了。可潘师傅热心,又闲得发慌,一直跟老头儿牛头不对马嘴地胡嘞嘞。他只好坐石凳上不停地看表。
潘师傅说:“我送你回家吧。”老头儿倔强地摇摇头:“不回。”潘师傅只好提了鸟笼不甘心地走开,一边自言自语地摇头:“哎,多精明的一个人啊,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他也想“哎”一声,但眼见老头儿已经脱离了他的视线,赶紧站起来,朝老头儿离开的方向追过去。
只见老头儿一扭头就朝竹林里钻去,他也跟着钻进了树林。公园里的这片竹林有一亩多地,卵石铺就的小径在竹林间绕来绕去。老头儿随着小径走了一阵,热了,脱掉身上的白衬衫,随手扔在地上。他弯腰捡起,抖落白衬衫上的枯叶和草屑,又细致地拈掉衣服上的蛛丝,搭在自己的臂弯上。
老头儿跑出竹林,钻进了游乐园,越过旱冰场,穿过胡杨树林,倒在临湖的草坡上喘气。他知道老头儿这天早上是疯够了,便走上前,软语哄道:“爸,我们回家啊?”
“我走不动。”老头儿耍赖。
他蹲下身,把宽宽的脊背亮给老头儿。
他背起老年痴呆的父亲,快步朝家走,晨曦追在他们的身后,撒下缕缕温暖的光芒。
(选自《羊城晚报》2018年6月19日)
0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的主角是“他”,主要写“他”在清晨跟随在患老年痴呆父亲身后,一直到父亲疯够了,玩累了,“他”才现身,背着父亲回家。以“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的格式简洁表述即可。
【答 案】
“他”一路跟随并保护着清晨外出乱跑的老年痴呆的父亲,直到父亲玩累了,“他”便背着父亲回家。
02、“他也想‘哎’一声,但眼见老头儿已经脱离了他的视线,赶紧站起来,朝老头儿离开的方向追过去。”谈谈你对“他也想‘哎’一声”的理解。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理解。结合语境可知,“他也想‘哎’一声”是在潘师傅的话语之后,从潘师傅与父亲的对话,以及“潘师傅朝老头儿身后的他看一眼”,可以看出潘师傅与这对父子是熟识的。“哎,多精明的一个人啊,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是潘师傅对父亲变化的同情,感叹父亲由精明变得一无所知。所以此处“他”接着“也想‘哎’一声”,是对潘师傅话语的认同。再从“他”一跟随的路线,“看看表,已经6点了,他希望能在7点钟以前把老头儿的事搞定,这样今天上班就不会迟到了。”可以看出“他”的辛苦,这样的事“他”做了不止一天,“他”对父亲有这样的表现也很无奈,这一声未发出的“哎”表现了“他”身心的疲惫。
【答 案】
既表现对潘师傅看法的认同,又表现对父亲老年痴呆的无奈以及自己身心的疲惫。
03、从文中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照应,是写作手法的一种,就是文章前后是说明一个意思,或者说是铺盖,覆盖上首,互相照应。根据这一理解,可知后文与“一只鼓囊囊的钱包拴在他的腰间”相照应的句子是第五段中的“老头儿拍了拍腰间鼓囊囊的钱包”一句。
【答 案】
老头儿拍了拍腰间鼓囊囊的钱包。
04、读完本文,你认为文中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答思路】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早上四点多钟他就跟在老头儿身后了”,只为一路保护着父亲,而且每天如此,可以看出“他”对患病父亲的理解与关爱;“那是他喜欢的帽子,那年秋天去哈尔滨开学术会议时,儿子特意给买的”,“他蹲下身,把宽宽的脊背亮给老头儿”等句子,以及结尾处“他”对父亲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父亲的孝顺。
【答 案】
理解、孝敬、关爱父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