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3 16:12: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杜小康心理变化历程,把握小说情节。
2.赏读诗意化语言,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感悟成长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读诗意化语言,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孤独之旅”的内涵,体会成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过去的杜小康)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阅读著名作家曹文轩的文章,认识一个少年。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还品学兼优。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他就是杜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能够“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可不再是这样的了。下面,让我们跟着他,体验一趟孤独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大家关注课后阅读提示,勾画出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学生展示,老师归纳)
预设:“少年成长之路”“孤独之旅的含义”“心理变化”“环境描写”
归纳:1.梳理杜小康心理变化历程。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理解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一)梳理心理变化,品尝成长滋味。
任务一: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直接描写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词语,把握小说主要情节。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不成熟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芦苇荡安顿后:孤独 暗线 成长中旅
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雨后天晴时:长大、坚强 成熟
老师小结:人物的心理变化词语,记录了杜小康在放鸭过程中的不同时段的精神状态。杜小康被迫跟随父亲去芦苇荡放鸭,从刚开始出发时的茫然和恐惧,到达芦苇荡时的害怕和胆怯。过渡到安定下来面对极致的孤独,后来他们清楚了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所以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经过暴风雨找鸭,杜小康终于坚强了,长大了。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公的心理历程,成为了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是小说发展的暗线。少年漫长而艰辛的成长之路正随着他的孤独之旅逐渐深入而慢慢展开。这就是杜小康放鸭之旅的心理历程,其实也是他的什么历程?(成长历程)
追问:可是,编者为什么不把文章的标题定为“成长之旅”而命名为“孤独之旅”呢?
预设:因为孤独是杜小康放鸭时最主要的一种体验。
因为文中用了很多的文字来写杜小康的孤独。
因为孤独是杜小康迅速成长的原因之一。
师:孤独让人成长,孤独是杜小康成长的底色。作者曹文轩也这样评价过孤独: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感动》
(二)品读诗意语言,体味成长环境。
任务二:跳读课文,圈点勾画,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杜小康的孤独?
我从 句中,读出了一种 的孤独。
归纳总结:①这是一种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②这是一种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③这是一种空旷浩渺环境的孤独。④这是一种前途迷茫与无知的孤独。
追问:面对极致的孤独,杜小康最终选择逃离了吗 哪个段落首先告诉我们的?让我们齐读第33段。
师:从不堪忍受孤独到现在杜小康已经开始适应孤独,所以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荡时,就不再恐慌了,芦苇荡见证了杜小康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人们总是担心被现实击垮,其实人的承受力是无比巨大的,学会与生活妥协,彰显了人性的智慧。 ——曹文轩访谈录
【教师总结】:孤独让我们学会承受,但人要成长,光懂得承受还不行,还要经历磨炼,甚至是巨大的磨炼。对杜小康来说,这次巨大的磨炼是什么?(暴风雨)
任务三:齐读第3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暴风雨的?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探究)
先静后动、先色后声、实虚结合、正侧结合、多种修辞
这段环境描写按照时间推移极写天气之恶劣,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预示着杜小康将要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同时也烘托出杜小康的勇气和坚强。
(三)理解孤独含义,领悟成长意义。
任务四:结合整篇小说,说说文章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
孤独之旅,正是心灵成长,自我觉醒之旅。一个人精神上的成长,总是作为一个个体独自获得的,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尖锐激烈的心灵斗争,总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孤独”感,这实际上是自我意识觉醒所必须踏出的一步。
师:当杜小康用双手捧起那温热的鸭蛋的时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鸭或者杜孤独了,他成了杜收获了。他收获了勇气、坚强和成长。
任务五:联系自己的成长体验,用“孤独是……”写一句(段)话或者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成长感悟。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
孤独是痛苦的,但正如杜小康的成长之旅,唯有经过孤独的洗礼,才能绽放耀眼的成长光芒。就像曹文轩所说“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成为强者”。愿每一位少年都能坚强、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磨难,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时代因少年的挺身向前而更加精彩!
三、激趣总结(明日的杜小康)
孤独之旅走完了,而我们的杜小康他还得借着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还有无数个陌生的前方在等着他。后来啊,他的前方出现了很多比孤独更可怕的磨难,他又是怎样面对的,请大家课下阅读《草房子》自己寻找答案。
四、作业布置(分层自选)
1.结合生活体验,写下你曾经的孤独经历及当时心理活动。
2.完成《在___中成长》300字左右的小练笔。
3.推荐阅读曹文轩《草房子》。
五、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节选自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所著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逐渐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即心灵成长、自我觉醒之旅。
该篇文章属于一篇自读课文。对于学生来说,自读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就是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链接”。如何巧妙地借助“链接——旁批和阅读提示”设计教学活动,是自读课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自读课文的旁批是实现自主阅读的重要支架。课前,我让学生结合旁批阅读课文进行预习。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文关注旁批,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在讲授《孤独之旅》时,先指导学生读阅读提示,提炼出关键词“少年成长之路”“孤独之旅的含义”“心理变化”“环境描写”,从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1.梳理杜小康心理变化历程,把握小说情节。2.赏读诗意化语言,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感悟成长的意义。课堂上,我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向目的地,让学生深入文本。教学中虽有一些不流畅的地方,但课堂目标基本达成,较好地完成了一次自读课语文之旅。
旁批是统编教材的编者精心开发的教学资源,是自读课文区别于教读课文的特征之一,也是自读课文独有的助学系统。“自读课文的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旁批可以引导、辅助学生完成自读课文的学习,还通过不同的问题设置,提醒学生阅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行教材编排大量的自读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自读课文姓“自”,不姓“讲”或“教”。教师在设计自读课文教学时,应以教读课的解析思路、切入方式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方法迁移、利用助学系统等,完成对相应文本深刻理解,在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诸方面真正获得进步。
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运用灵活的方法,将课文当成案例,让学生掌握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阅读、迁移内化,并举一反三的完成对文本分析和语言鉴赏。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自读课文踏踏实实地姓“自”,让学生真实的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值得我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永恒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