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 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
长期并存,相互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
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由俄国十月
革命开创的,本节课我们就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在史学界曾有人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偶然,因此,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问题: 列宁认为:“与各先进国家相比,
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
容易的。” 阅读课本P88,思考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在俄国爆发?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1、客观条件:(1)经济条件: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 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
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想想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并且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俄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2)政治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①经济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②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材料三: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了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它给俄国带来什么的影响?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枝。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底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在国内危机四伏。(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4)国际条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物质前提:
发展落后:
社会矛盾:
一战影响:总结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客观条件20世纪初俄国的冶金工厂材料四: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多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的1/3)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 俄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2、主观条件:革命力量强大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受资本主义,封建双重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性
2、有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4、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1)爆发: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爆发在俄历二月,被称为“二月革命”。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结果: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由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在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的号召下爆发起义。沙皇尼古拉二世忙从前线调回军队,但已无济于事。3月12日,彼得格勒起义获得胜利,这即是俄国二月革命,当晚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3月15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组成。尼古拉二世退位,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从此覆灭。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二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街头场景二月革命期间莫斯科经战斗遭枪炮破坏的楼房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俄国政治形象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 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没有满足群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俄国再一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2、《四月提纲》发表(1)背景原因:
①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时间地点:1917年4月、彼得格勒
(3)内容:
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3、7月流血事件——导火线3、7月流血事件——导火线原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影响:临时政府开始大肆搜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3、7月流血事件——导火线4、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4、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1)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代表大会,通过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力的决议。(2)10月提出了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作为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口号。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3、7月流血事件——导火线4、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6日)攻打冬宫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 冬宫,俄国沙皇的宫殿,在圣彼得堡,始建于18世纪中叶。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于此。1861年
改革(封建) 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沙皇专制统治二月
革命两个政权并立(苏、资)《四月提纲》
七月事件*方向明确、革命情绪高涨时机成熟十月
革命(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事件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三、十月革命的成果:建立政权——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1、召开: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 2、内容:(1)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2)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后来,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十月革命的成果:建立政权——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1、召开:(3)通过了《土地法令》: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阅读“学思之窗”)(4)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2、内容:(1)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2)通过了《和平法令》:三、十月革命的成果:建立政权——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1、召开:2、内容:3、意义:这次代表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4、结果: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这次大会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监督权利的实施。前者两种政权; 后者社会主义国家思考: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什么不同?性质:
目标:
领导者:
组织性:
指导纲领:
结果:前者——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后者 ——社会主义革命“面包、停止战争” ; 后者建立社会主义前者工人士兵; 后者列宁等前者自发; 后者有组织有准备前者没有; 后者《四月提纲》三、十月革命的成果:建立政权——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四、十月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四、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对俄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对世界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1)对人类历史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五、俄国革命的特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简释苏联国旗苏联国徽 苏联,1922年底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补 充共产国际的建 立时间1919年3月地点莫斯科纲领《共产国际行动纲领》性质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受它的领导。比 较“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②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是什么?13、材料解析题①文献:四月提纲》
人物:列宁
背景: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人民群众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②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