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专题一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 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 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
对,这五个子目分别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神农”(炎帝)的传说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ei si),教民农耕。
——《白虎通》卷神农氏——中国农业的始祖思考:“神农”及其后裔的的传说,反映了什么?
说明中华民族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在国家生活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耕作方式的演进与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事业的发展学思之窗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以及生产工具的变革
下面阅读课文按朝代顺序寻找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
⒈“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西汉时中国南方)
⒉“铁犁牛耕”是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
⑴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⑵汉代逐渐普及
①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超过前代,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②东汉耦犁→ 一牛挽犁
⑶唐代:曲辕犁
1、表现: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刀耕火种——“以牛田”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耒耜——石斧—铁锄
2、评价:
(1)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2)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耕 作 方 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等学完本课我们再总结一下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泰半之赋
(赋税沉重)沉重的力役
(徭役沉重)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三 “泰半之赋”与沉重的力役——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度1、 古代赋税制度:
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 沉重的力役:秦
隋 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强征天下民夫。孟姜女千里寻夫,得悉其夫已劳累而死,悲恸欲绝,痛哭不止,竟哭倒了长城,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人们在其投海之处修建了孟姜女庙(在今河北山关)。孟女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沉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导因。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形态的演变四、贫者无立锥之地——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中国古代的土地就兼并现象
千百年来,水利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满足温饱的基本保障。水利事业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各个方面都具有广泛影响。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井渠的创造、都江堰的修建和唐代渠堰使官职的设置,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辉煌成就。二、古代中国的水利事业“水利是中国最大的政治”
——黄仁宇
2、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1、中国历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以大禹治水导入)大禹治水(想像画)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禹画像石)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⒈大禹治水
⒉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⒊汉代:
⑴关中灌溉渠道具有合理的规划
⑵关中农民创“井渠”
⑶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⑷其他地区还修筑了许多水利设施
⒋隋唐五代:北方已使用立井水车提水灌溉;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引低处水灌溉高处田;
⒌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
⒍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工程的竣工,起到了分洪减灾、引水灌田、消除水患的功用,使川西平原变成 “天府之国”。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工程的灿烂明珠。 战国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悯农诗
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你如何解读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泰半之赋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课后思考: 你觉得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
(5)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为什么都江堰—青城山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评选条件)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 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以上诗歌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土地兼并严重)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如果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负责人,请你给都—青文化遗产写一个批准理由1)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青城山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开创性;2)都江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独树一帜3)青城山道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文化划时代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4)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5)青城山--都江堰是全世界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完整的地区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耜耕(“石器耕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则有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也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