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羿射九日》是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是一则古老而又脍炙人口的神话,讲述了古时候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灾难,神箭手羿历经艰辛射下九个太阳,让大地重新恢复生机的故事。课文以“射日”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羿射九日的起因、经过、结果娓娓道来,脉络清晰。第 1至 3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部分,以“很久很久以前”开篇,描绘了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坐两轮车穿过天空、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景象,营造出祥和的氛围;紧接着话锋一转,用“太没意思啦”“一齐跑了出来”这样的语言表现出太阳们任性、孩子气的一面,引出了灾难发生的缘由,又通过一组整齐的句式及“被晒枯”“被烤焦”“被蒸干”“被熔化”等词语,展现了在十个太阳的炙烤下,大地生灵涂炭、人类生活艰难的画面。4至 6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部分,紧张而激烈,“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以及射日时“登上”“搭上”“拉开”“对准”等词语都凸显了羿的非凡神力,“嗖”“爆裂”表现出羿高超的技艺,也是对前文“神箭手”的呼应,最后一个太阳因“害怕”而“慌慌张张”躲进大海也从侧面表现了羿的神勇。第 7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以“渐渐滋润”“渐渐繁茂”“奔腾欢唱”具体描绘了大地重现生机的美好景象,与前文中人类遭受苦难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课文用精炼准确、蕴含丰富想象的语言,构建出恢弘奇特的上古神话世界,不仅描绘了太阳轮值、十日齐出等神奇场景,同时刻画了羿这样刚毅坚定、英勇无畏的神性人物;既有射日前水深火热与射日后生机勃勃的画面对比,又有羿胸怀天下、本领高强与太阳们任性顽皮的形象对比,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愿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课文的插图以火红色为基调,岩石被烤得通红,海水也被映得通红,表现了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之深。熊熊烈火中,羿拉弓射日,几个太阳纷纷中箭坠落。插图栩栩如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羿的英雄形象
【教学目标】
1、会认“射、值、熔”等 12个生字,会写“值、沙弓”等 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3、根据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4、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1、会认“射、值、熔”等 12个生字,会写“值、沙弓”等 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3、能够根据提示讲讲《羿射九日》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板贴。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揭题,启发质疑
1、我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它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看它们来了(出示神话故事图片),这些神话故事犹如暗夜里的群星,分外明亮,其中有一颗特别璀璨,那就是——羿射九日
2、板书课题,指导“身”作偏旁时最后一笔的变化,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概括成起因、经过、结果三个词。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羿射日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概括故事内容。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相机指导读好轻声词“庄稼”
板块三感受人类生活的艰难
过渡:字词关我们闯过了,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故事。
1、师配乐读文章第一段,引导学生思考羿为什么要射下太阳?请学生们自由读 2、3自然段,思考羿为什么射日,并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羿射日的原因
3、学习“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
(1)是呀,十个太阳一齐跑了出来,炙烤着大地,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生答“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
(2)引导学生读这句话,并思考刚才在读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些词是形容变化的,(生答晒枯、烤焦、蒸干、熔化)
(3)图片出示晒枯的禾苗,烤焦的大地,蒸干的江河,熔化的沙石这是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禾苗被——,是呀,都干枯了,再也长不出——,土地被——都裂成一块块的,再也种不了——,连江河里的水快要——滴水都没有了,再也没有——甚至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
(4)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人类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生答,板书“艰难”
(5)带上你的感受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6)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板块四学习射日,感受神奇
过渡:是谁帮助人们摆脱了这样艰难的日子?在这么艰难的日子里羿是怎样射日的,结果怎么样?下面我们接着来读这个故事。
1.读课文第 4——6 自然段,思考:羿怎么射日?交流。聚焦动词,板贴。(翻过、蹚过、来到、登上、搭上、拉开、对准)
2.学习“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句,感受羿非一般的意志。出示句子: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想象交流,指导读句。
3.学习“他登上一座大山......”句,感受羿非一般的力量。他的神奇不仅仅在此,他用四个动作就射下了那么远的太阳!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圈好以后读读这些词,想象一下羿射日的动作是怎样的?。
出示: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出示“弓、箭”图,学习生字“箭”。理解“搭上”。做动作,读句子,感受羿的“神力”。学习“裂”,理解“爆裂”。学习“窜”,指导读准字音。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羿?
4.学习第 5、 6 自然段,引读第 7 自然段。就这样,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那最后一个竟然——羿也就把他留了下来,从此......学生读。
板块五 练讲经过和结果。
根据练讲清单自己练习。
我会说:
★以“羿下定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开头。
★借助板书中的动词,按照顺序讲清楚羿射下九个太阳的经过和结果。
★语句连贯。
板块六拓展阅读
在我国还有很多像这样充满神奇色彩的神话故事,大家想不想了解?那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中国神话故事》,课下大家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评测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zhí rì fēn lèi jiān kǔ lā ɡōnɡ shè jiàn
( ) ( ) ( ) ( )
hài pà cónɡ cǐ jué de yán yán liè rì
(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射日(xiè shè) 熔化(yóng róng) 窜出(cuàn chuàn)
庄稼(jiā jià) 滋润(zī zhī) 奔腾(téng tén)
3、按要求写一写。
例:见-----觉(觉得)
直 ----- ( )( )米 ----- ( )( )
斤 ----- ( )( )又 ----- ( )( )
4、把下列动词填入合适的括号内。
登上 来到 跨 拉开 翻 搭上
他( )过了九十九座高山,( )过了九十九条大河,( )了东海边。他( )一座大山,( )神箭,( )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
5、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填序号)《羿射九日》的起因是_____,经过是______,结果是________。
①大地上重现勃勃生机
②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③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来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羿一口气射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1.找出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表示羿的动作的词,画上“______”。
2.文中的“九十九”是确数吗 它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羿射下最后一个太阳了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古时候天上的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羿为了帮助别人脱离苦海,历尽艰辛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全文 7个自然段,脉络清晰,故事性强。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生字学习方面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理解本课的生字如“爆裂、乱窜”,通过展示“弓”的字源让学生记住“弓”字写法,通过“三看”法的写字方法让学生写好“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读书方法和语文技能。
2、多次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来感受课文内容,使学生能潜心学文。例如,学习羿射日部分时让学生想象羿的动作,想象羿翻过大山,跨过大河遇到的困难,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更容易与文章形成共鸣。
3、通过简笔画生动展示出羿射日的景象,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体会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的原因是什么,抓住关键词“晒枯、烤焦、蒸干、融化”边读边想象此时的情景。然后结合文中插图或出示禾苗干枯、河床龟裂等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体会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人类将无法生存。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自己也感觉到了处理的不是很好。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后,人类生活艰难这段文字时,设想很好,但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并不如预想的好,学生的感情朗读不是很到位,不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当时人类的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还有,在交流“羿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环节中,谈得浮于表面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致使学生对羿虽然有认同感,但是热度不够,还不是从心底里发出深深的敬佩之情。可能是我对教材理解的不够透彻,对学生的学情把握得不是很清楚。此外,一些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还需要我在实践中改进。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缩减生字新词的学习时间,将富裕出的时间放在讲故事这一环节上,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