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4-2015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五四学制)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4-2015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五四学制)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8-10 10:0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六年级(下)期中地理试卷(五四学制)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答案字母符号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中。)
1.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
  A. 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 河流差异的结果
  C. 地形差异的结果 D. 纬度差异的结果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解答: 解:由于新疆地处内陆,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难以到达.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所以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
故选:A.
点评: 考查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解答.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洋流分布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 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73°E);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135°E).
解答: 解: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黑龙江省处于我国最北部,属寒温带,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部,属于热带地区,这样南北跨纬度约50度,使得我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使得即使是同一季节,南北景象也不同.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属于基础题.
 
3.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是(  )
  A. 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 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 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解答: 解: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降水有迎风坡和背风坡之分.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西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东部背风坡降水稀少.
故选:D.
点评: 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解答.
 
4.影响“山下白花山上雪”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球的形状 B. 地势 C. 海陆分布 D. 维度位置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 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下白花山上雪的主要原因.
故选:B.
点评: 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看图,完成5﹣6题.
5.读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
  B. 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
  C. 北京的天还没有亮
  D. 南极笼罩在黑夜之中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读图可得,图中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图中所示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解答: 解:A.对于北半球来说白天范围大于黑夜范围,故本选项错误;
B.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故本选项错误;
C.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北京为白天,故本选项错误;
D.当夏至日时南极圈内是极夜,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看了该示意图后,泰安某中学初一、二班的李明同学说了四句话,其中正确的一句是(  )
  A. 这个时期正好是北方春暖花开、外出旅游的好季节
  B. 这个时期正好是北方的秋季,可谓是硕果累累收获之时
  C. 这个时候南北半球是时间划分最公平的时期,因为此时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一样
  D. 地处北温带的我们此时有最长的暑假,又可以尽兴的多玩一段时间了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解答: 解: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即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南北半球相反,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故A、B、C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
 
7.有关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概括较为全面且准确的是(  )
①太阳高度 ②昼夜长度 ③地势高低 ④天气状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分析: 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热带: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向南、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渐增,但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间仅差2小时50分.
温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24小时.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
寒带: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小,在极圈上最大高度为46°52′,在极地最大高度仅为23°26′,且有负值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随纬度的增高愈加显著.极昼时期由于太阳高度很低,地面获得热量很少,极夜时期,地面没有太阳辐射.
解答: 解:太阳辐射强度 指垂直于太阳直射光线的每平方厘米黑色表面上在一分钟内吸收全部投射于其上的太阳辐射能后所获得的热量.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太阳高度大,辐射强度大;纬度的高低﹣﹣﹣﹣纬度低,辐射强度大;海拔高度﹣﹣﹣﹣﹣﹣海拔高,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的长短﹣﹣﹣﹣日照长,辐射强度大;天气状况﹣﹣﹣晴天多,辐射强度大.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 要完成此题首先要明白太阳辐射强度的概念,知道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和太阳高度角大小成正比,就较容易做出判断.
 
8.城市中心城区的气候不同于郊区,其表现在(  )
  A. 气温偏低,风速偏小 B. 气温偏高,风速偏大
  C. 气温偏高,风速偏小 D. 气温偏低,风速偏大
考点: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分析: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解答: 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热岛效应.
故选:C.
点评: 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9.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
  A. 600米 B. 3666米 C. 200米 D. 2000米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分析: 依据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来解答此题.
解答: 解:依据同一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0.6℃的规律,我们先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22℃﹣10℃=12℃,用气温差除以0.6℃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12℃÷0.6℃×100=2000米,由此得出山脚和山顶的相对高度是2000米.
故选:D.
点评: 考查了如何根据气温差来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考试常见题目,难度适中.
 
10.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美洲
考点: 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
分析: 世界上各个大洲的人口增长很不均衡,有的大洲人口增长飞快,而有的大洲人口增长缓慢,个别甚至出现负增长.
解答: 解: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所以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故选:B.
点评: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1.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特点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考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
分析: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解答: 解: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由于常年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年均温26℃左右,年降水量2 000毫米以上,各月降水量比较均匀.
故选:B.
点评: 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气候特点,要识图记忆.
 
1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考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
分析: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解答: 解: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为典型.由于这些地方常年受到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适宜于人类居住和生活,多为人口密集区.
故选:C.
点评: 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13.南极洲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 冰原气候
考点: 极地地区的气候.
分析: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
解答: 解: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属于寒带冰原气候.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南极洲的气候,属于基础题.
 
1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高山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 新疆深居亚欧内陆,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很大,全年多晴天,日照强烈.由于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
解答: 解:新疆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大和日温差都很大,大陆性气候显著.
故选:A.
点评: 理解题干表示的含义及所反映的地区,然后判定所属气候类型.
 
15.下列对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共同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气温特征相似 B. 气温与降水变化程度一样
  C. 都是夏季高温多雨 D. 冬季低温少雨
考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
分析: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解答: 解:两者相同点有:气温特征相似,都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形成原因,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风向随季节变化形成的气候,但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则是由于洋流强弱等影响导致气候具有季风气候特但.第二表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变化很大,但是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降水相对较多.
故选:B.
点评: 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16.在地球的运动中,地球自转的结果是(  )
  A. 地球表面季节的变化
  B. 地球表面昼夜更替
  C. 绕地轴自转
  D. 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考点: 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分析: 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解答: 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选:B.
点评: 考查地球自转的现象,要理解记忆.
 
1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昼夜更替 B. 四季变化
  C. 太阳的东升西落 D. 全球变暖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解答: 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属于昼夜更替现象.全球变暖与地球运动无关.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18.非洲有一种奇特的鱼叫肺鱼,当河流中有水时它用鳃呼吸,当河流中没水时它用肺呼吸.这是长期适应哪一种气候环境的结果(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
分析: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以非洲分布最广.
解答: 解:读题干可得肺鱼所生活的气候区有明显的干湿季,该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非洲的气候类型,理解解答即可.
 
19.符合“北半球,发达国家,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三个条件的一组国家是(  )
  A. 德国,法国 B. 澳大利亚,英国
  C. 中国,巴西 D. 美国,澳大利亚
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解答: 解:德国、法国位于北半球,属于发达国家,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澳大利亚和巴西位于南半球.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世界发达的国家的半球位置及其名称,理解解答即可.
 
20.下列表述反映欧美发达国家状况的是(  )
  A. 人民生活较为贫困 B. 工农业发达
  C. 以资源性工业为主 D. 出口以原材料为主
考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分析: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
解答: 解: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高技术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廉价原材料,制造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并销售到世界各地,获取高额利润,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教育水平高,生活环境状况好,医疗卫生状况好.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21.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  )
  A. ③ B. ① C. ② D. ④
考点: 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分析: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解答: 解:读图可知,①图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②图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图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图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气候资料图的判断,考查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点.
 
22.东莞有美国的食品连锁店能够吃到“肯德基”、“麦当劳”等,这说明(  )
  A. 国际政治联系密切
  B. 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没有差异
  C.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 中国食品工业迅速发展
考点: 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分析: 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解答: 解:东莞有美国的食品连锁店能“肯德基”、“麦当劳”等,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事实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属于联合国会徽的是(  )
  A. B. C. D.[]
考点: 重要的国际组织.
分析: 当今重要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奥委会、红十字会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在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重要的作用.
解答: 解:联合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到2006年底已有192个成员国.总部设在了美国的纽约.
读图可知,A是联合国的会徽,B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徽,C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会徽,D是欧盟的会徽.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世界上的重要的国际组织,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多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24.关于亚洲海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B. 亚洲西、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C. 西与欧洲相连,西北与非洲为邻
  D. 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考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
分析: 亚洲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从海陆位置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接壤,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解答: 解:亚洲的海陆位置是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接壤;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故ABC都不正确,只有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亚洲的地理位置.
 
25.亚洲、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分别是(  )
  A. 湄公河、莱茵河 B. 长江、伏尔加河
  C. 湄公河、多瑙河 D. 顿河、易北河
考点: 亚洲的河湖;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临海、山脉和河流.
分析: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注入南海,其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该河流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解答: 解:亚洲、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分别是湄公河和多瑙河,湄公河流经的国家有6个,多瑙河流经的国家有9个.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亚洲与欧洲的河流,比较记忆即可.
 
26.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是(  )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 解: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地面的起伏小,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故选:C.
点评: 该题考查欧洲的地形,学习时应联系地图.
 
27.有关亚洲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亚洲东部和南部主要分布的是季风气候
  B.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
  C. 亚洲东北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是北半球的“寒极”
  D.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气候类型齐全
考点: 亚洲的气候.
分析: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 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解答: 解:A、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故A不符合题意;
B、赤道横穿马来群岛中部,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由于终年高温多雨,许多地方分布有茂密的热带雨林.故B不符合题意;
C、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东北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曾观测到﹣71℃的低温纪录,是北半球的“寒极”.故C不符合题意.
D、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考查亚洲的气候特点,要理解记忆.
 
28.由于距海远近和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欧洲各地的气候有很大差异,说法正确的(  )
  A. 自东向西,大陆性增强
  B. 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
  C. 自东向西,海洋性增强
  D. 自东向西,冬季气温逐渐降低
考点: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
解答: 解:欧洲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地形以平原为主,受海陆因素影响,从俄罗斯向西到大西洋沿岸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多,海洋性增强.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根据题意认真分析.
 
29.下列欧洲地理现象中,属于冰川活动造成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脉挺拔峰峦和两侧的湖泊
  B. 亚平宁山脉南部多火山
  C. 西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均匀
  D. 地中海沿岸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考点: 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临海、山脉和河流.
分析: 欧洲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欧洲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丘陵、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成千上万个湖泊等.
解答: 解:欧洲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欧洲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丘陵、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成千上万个湖泊等,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欧洲西部的地形,理解记忆即可.
 
30.关于如图大洲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B. 地形类型多样,有世界最高高原巴西高原
  C. 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 河流都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考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
分析: 认真读图,读出大洲④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读图可知,大洲④是亚洲;亚洲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高原,位于南美洲;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亚洲的气候、地形、河流等特点,属基础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1题7分,第32题9分,第33题14分,第34题10分,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明家想在泰安市里购买一楼房,爸爸担心房间的采光不好.小明建议元旦假期看房,如果这几天光照条件好,那么整年都不会有问题.
材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和世界局部地区图乙.
(1)读甲图可知:小明建议的看房日期,地球此时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D (填字母).
A.甲﹣乙间且更接近乙
B.乙﹣丙间且更接近乙
C.丙﹣丁间且更接近丁
D.丁﹣甲间且更接近丁
(2)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可知,小明建议元旦假期去看房的理由是 D (填字母).
A.这几天天气凉爽、阳光明媚,出行方便
B.这几天昼长夜短,看房时间充裕
C.正值假期,看房的人多,可以相互讨论,共同杀价
D.这几天泰安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最小值,楼房的影子较长
(3)看房这天,泰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短夜长 ,而且白昼正在逐渐变 长 (长或短),此时,“世界局部地区图”A、B、C、D、E五点中白昼最短的是 A 点.
(4)在“世界局部地区图”A、B、C、D、E五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E 点, E 点所在的纬线最长.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分析: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解答: 解:(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的直射点在丁﹣甲间且更接近丁,此时太阳高度角小,楼房影子最长;
(2)元旦假期,这几天泰安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最小值,楼房的影子较长;
(3)看房这天,泰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而且白昼正在逐渐变长,此时,A白昼最短.
(4)E点位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E点所在的纬线纬度最低,是五点中长度最长.
故答案为:(1)D;(2)D;(3)昼短夜长;长;A;(4)E;E.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概况,结合示意图理解解
 
32.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ABCD四幅气候图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特点的对应关系:A为 ④ ;B为 ③ ;C为 ② ;D为 ① .
(2)⑤地为 热带雨林 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 全年高温多雨 .
(3)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 热带草原气候 .
(4)由②到③,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⑦地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雪峰连绵.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考点: 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分析: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解答: 解:读图可知,(1)A图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故与图中的④地区相对应.B图的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与图中的③地区相对应. C图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与图中的②地区相对应.D图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部,我国的南方地区大部分是这种气候,故与图中的①地区相对应.(2)⑤地是巴西的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3)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4)由②到③,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原因是②到③,越来越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大陆性越来越强.故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5)⑦地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雪峰连绵.原因是这里地形为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答案为:
(1)④;③;②;①;
(2)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
(3)热带草原气候;
(4)海陆因素;
(5)地形因素.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气候的分布,学生读图解答即可.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1所示.
(1)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中国属于 发展中 国家.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手殖民统治,主要出口 初级 产品,进口 工业 制成品,经济相对落后.为了缩小两类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其中的“南”是指 发展中国家 ,“北”是指 发达国家 .
材料二:根据如表资料和图2,回答问题.
发达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 发展中国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
美国 28740 印度 390
英国 20710 尼泊尔 210
德国 28260 巴西 4720
法国 26050 秘鲁 2460
澳大利亚 19290 韩国 10550
世界平均:5310(《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资料
(3)表中所列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 美国 ,表中所列发展中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国家是 尼泊尔 .
(4)完成下列表格.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占世界人口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
(5)表格中所列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法国所在的地区人口分布上属于 稠密 地区(稠密 稀疏),但是人口增长速度较 慢 (快 慢).
考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分析: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解答: 解:(1)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把世界各国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经济相对落后.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
(3)读图可知,表中所列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美国,表中所列发展中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国家是尼泊尔.
(4)读图可知,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但国内生产总值占80%;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78%,但国内生产总值占22%;差距较大;
(5)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英国、法国、德国、法国所在的西欧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地区;但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有的国家甚至负增长.
故答案为:(1)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中;(2)初级;工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3)美国;尼泊尔;(4)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占世界人口比重 20% 80%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 78% 22%
(5)稠密;慢.
点评: 该题考查了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地区和不同的特征.
 
34.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亚洲大部分属于 北 半球; 按五带划分,亚洲大部分位于 北温带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 温带海洋性 气候外,其他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总体上看,亚洲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 大陆性 .
(2)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其中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的是图中的 ② (填数字);③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里海 .
(3)从图中可看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中部高,四周低 ,你的判断依据是 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入海洋 .
(4)众所周知,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是在亚欧大陆北部和亚洲西部却人口稀疏,原因是分别是 亚欧大陆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 、 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
考点: 亚洲的地形、地势及其影响;亚洲的河湖.
分析: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
解答: 解:(1)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这里有降水丰沛的世界“雨极”,也有终年滴水不下的干旱地带.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2)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②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③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
(3)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所以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4)亚洲北部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不适合人类居住.亚洲西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热带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也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故答案为:(1)北;北温带;温带海洋性;大陆性;(2)②;里海;(3)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入海洋;(4)亚欧大陆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点评: 考查亚洲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