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古诗词三首》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解释加点的词。
(1)锄豆: 。 (2)相媚好: 。
2.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清平乐:“乐”读“le”。( )
(2)《清平乐·村居》中一个“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描写得生动形象。( )
4.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的 , 是词牌名, 是题目。词中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流露出作者 的内心世界。
二、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5.回忆古诗,在横线上补写诗句。
6.“四时田园杂兴”中“兴”的读音是( ),“杂兴”的意思是( )(填序号)
A.xìnɡ B.xīnɡ C.混杂着兴奋 D.随兴而写的诗
7.读“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下列停顿正确的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B.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C.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D.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8.读这首古诗的前两句,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请在下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9.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写在下面。
10.按提示,填写诗文。
罗隐写的“采得百花成蜜后, ”让我们认识到劳动者默默工作的无私与伟大;杨万里写的“ ,飞入菜花无处寻”和辛弃疾写的“最喜小儿无赖, ”,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乡村孩子的天真与浪漫;艾青写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重叠在一起, ”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植物成长的蓬勃与活力;冰心写的“月明的园中, , ”让我们感受到孩子对母亲的爱和眷恋……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诗歌,让我们学会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正如华兹华斯所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 。”
三、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12.从诗中的“ ”和“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1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疏疏: 阴:
未: 寻:
14.“ ”和“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生动,将儿童追蝶的兴奋、欢快的场面刻画得惟妙惟肖。
15.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篱落”和“一径深”表明了诗人所描写的地方是乡村。
B.“树头新绿未成阴”写出了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的样子。
C.这首诗由景到人,由静到动,描绘的画面十分生动。
16.读了后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
。
17.前两句写乡村景物,是 描写。后两句写儿童追捕蝴蝶,是 描写。“急走”与“追”生动地写出了 的欢快场面,反映了儿童的 。
18.全诗洋溢着浓郁的 ,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 之情,对 的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
1. 给豆苗锄草 指互相逗趣、取乐 2.最喜欢的是淘气、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边剥着莲蓬。 3. × √ 4. 宋 辛弃疾 清平乐 村居 向往田园平静、安宁生活
【解析】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和分析。
词的标题一般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前面的是词牌名,后面的是题目。
本题中“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相媚好指的是相互逗趣,取乐。
2.本题考查翻译诗句。
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卧:趴。意思是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本题考查对字音和词语的理解与分析。
(1)“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其中的“乐”读“yuè”。本题说法错误。
(2)“溪头卧剥莲蓬”一句中的“卧”形象地刻画出小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表达了词人的喜爱之情。本题说法正确。
4.本题考查对词作者的识记和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词的标题一般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前面的是词牌名,后面的是题目。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5.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6. A D 7.D 8.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黄澄澄的杏子也个大饱满。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9.诗人描述了乡村安宁幽静的生活,他的心情是悠闲、愉悦的。 10. 为谁辛苦为谁甜 儿童急走追黄蝶 溪头卧剥莲蓬 挤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解析】5.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6.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字义。
兴,拼音:xīng,流行;盛行;使盛行;发动;创办;起;起来;昌盛;旺盛;使昌盛;允许;许可(多用于否定式);或许。xìng,对事物喜爱的情绪。
杂兴,拼音:zá xìng,指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故第一空选A,第二空选D。
7.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此句描写了初夏时节农民忙于农事的生活场景,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与淳朴的美德。
结合句子意思,可知停顿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故选D。
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学生根据句子意思联想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9.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情感。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闲、愉悦的心情和对乡村安宁幽静生活的向往。
10.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诗词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唐代罗隐的《蜂》,原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原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原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艾青的《绿》是一首描写“绿”的诗。作者是艾青。他用朴素的语句写下了绿的美。
原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繁星(七一)》是冰心的现代短诗。出自冰心的现代诗集《繁星 春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母爱的渴望,同时也唤起了我们对母亲的伟大的爱的一种眷恋之情。
原文: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出自英国的华兹华斯。
11. 宋 杨万里 12. 新绿未成阴 菜花 13. 稀疏 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没有 寻找 14. 急走 追 15.B 16.儿童嬉笑着跑过来,追捕两三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看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他们跑进去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17. 静态 动态 儿童追蝶时 天真活泼 18. 乡村生活情趣 喜爱 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
【解析】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代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暮春:农历的三月,即是春季的末期。新绿未成阴: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菜花:菜花丛。以上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1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字词。这首诗意思是: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疏疏:稀疏。
阴:树荫。
未:没有。
寻:寻找。
14.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诗句意思是: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15.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A.正确。“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
B.有误。“树头新绿未成阴”意思是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C.正确。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故选B。
16.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
后两句诗意思是: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17.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18.本题考查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一方面描绘了乡村幽静的风光,另一方面写出了农村儿童活泼可爱、顽皮天真的情趣。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农家安逸生活的陶醉,也透出了诗人内心被天真烂漫的儿童所撩起的片片童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