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北京的春节》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北京的春节》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3 15:23: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北京的春节》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丰子恺的《过年》,完成“浙江春节”习俗页的制作。
过年
丰子恺
①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气氛开始浓重起来了。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办的年酒。
②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等小摆设,我洗了手去帮忙,但是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③二十七夜过年①,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②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连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④绝大多数人家二十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噼噼啪啪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我把一串鞭炮拆散,一个一个地放,点着了火,立刻拿一个罐头瓶来罩住,“咚”的一声,连罐头瓶也跳起来。
⑤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
⑥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两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⑦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着新衣服的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⑧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
⑨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⑩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注释】①二十七夜过年:此处指小年。②六神:指的是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也有一种说法是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
1.春节习俗梳理(信息提取)。结合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浙江春节的习俗,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人们的活动 时间 人们的活动
十二月十五 置办年酒为工人送行 初二 亲友来往拜年
腊月二十三 (1) 、 、 (3) 接财神
腊月二十七 烧祭品、供设“六神牌”、送神、买花炮 初五以后 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
除夕 (2)摆风灯和岁烛、 、 、 、 、吃接灶圆子 正月十五 买、卖花灯
初一 拜年、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 正月二十 (4) 、
2.背景画面选取(写作手法)。在介绍浙江春节习俗时,作者是如何详写“腊月二十七”“除夕”这两个时间点的?(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3.手册问题思考(内容理解)。在第一章节的末尾部分,小组成员设置了“南方和北方的春节有何不同之处?”这一思考问题。请结合课文及材料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4.读文章学写作
挑战题我国的元宵节历史悠久,你最喜欢该节日的哪个活动呢?请运用详略得当的手法,进行描写,注意不少于150字。
二、课外阅读
端午日
①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②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③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④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⑤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有删改)
5.填到第②自然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健康 伶俐 B.结实 伶俐
C.结实 灵敏 D.健康 灵敏
6.第③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关于作者穿插的“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出龙舟竞赛场面的热烈。
7.下面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的场面。
C.短文细致刻画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游泳追鸭子的场面。
8.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 )的精神面貌。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9.短文对以下内容,描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 )。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的原因:
A.茶峒人去看划船比赛 B.龙船的样式
C. 船与船的竞赛 D.人与鸭子的竞赛
参考答案:
1. 送灶 打年糕 做年糕摆设 正月初四 守岁 吃年夜饭 发压岁钱 提灯笼讨债 店铺开门 学堂开学 2.在写“腊月二十七”时,作者着重记述了“供设六神牌,”“买花炮”这两个习俗活动。通过描绘“六神牌”的精美和玩花炮的趣味,展现了腊月二十七的热闹。在写“除夕”时,作者着重记述了“吃年夜饭”“提灯笼讨债”这两个习俗,展现了人们在除夕夜的丰富活动和内心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3.①时间不同。北京的春节从腊八开始,人们便动手准备年货,直到正月十九春节才算结束;而浙江的春节从腊月十五开始,过年的气氛才逐渐浓重,直到正月二十春节才结束。②习俗不同。北京的春节,除夕、元宵节最为热闹,而南方的春节则是腊月二十七、除夕夜则比较热闹,元宵节反而没有什么热闹的景象。 4.我最喜欢元宵节赏花灯这一活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会一起吃丰盛可口的团圆饭和软糯的汤圆。妈妈还会为我制作简易的灯笼。而赏花灯则是最热闹的。元宵节的夜晚,街道上的行人络绎不绝,处处悬灯结彩。花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荷花灯、龙凤灯、生肖灯等,整条街都被花灯照亮。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提着花灯游玩,直到深夜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解析】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概括。
第②段“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这些句子可得出腊月二十三人们的活动依次有:送灶、打年糕、做年糕摆设。
第⑤⑥段“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这些句子写了除夕这一天人们的活动除了摆风灯和岁烛、吃接灶圆子外,还有守岁、吃年夜饭、发压岁钱、提灯笼讨债这些活动。
第⑨段“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这些句子中写了人们“接财神”是在“正月初四”这一天。
第 段“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这些句子写了正月二十这天人们的活动有:店铺开门、学堂开学。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这篇文章中作者丰子恺详细介绍了浙江春节习俗,其中腊月二十七和除夕这两个时间点是重点详写的内容。作者通过背景画面选取的手法,将这两个时间点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浙江春节的特色和风情。
首先,作者在详写腊月二十七这个时间点时,选取了“打年糕”“祭灶”和“买花炮”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作为背景画面。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描绘,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腊月二十七这个时间点上的忙碌和喜庆氛围。同时,作者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其次,在详写除夕这个时间点时,作者选取了“接灶君菩萨”“吃年夜饭”“送压岁钱”“接财神”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作为背景画面。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描绘,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除夕这个时间点上的热闹和喜庆氛围。同时,作者还通过描绘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情景,展现了除夕之夜的另一种生活场景,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背景画面选取的手法,作者将浙江春节习俗中的腊月二十七和除夕这两个时间点进行了重点详写,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这种写作手法不仅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浙江春节的特色和风情,还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品味文章内容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在《过年》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幼时过年的情景,其中涉及了南北方春节的不同之处。接下来,我将结合文章内容对南方和北方春节的不同之处进行了解。
首先,从整体氛围上看,文章中描述的过年氛围更偏向于南方。在北方,春节的氛围通常更为浓厚,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期间有着一系列的民俗活动。而在南方,过年期间的活动相对较少,氛围相对轻松。
其次,从饮食文化上看,南北方春节也存在差异。在北方,过年期间的主食通常是饺子、年糕、馒头等面食,而在南方则以年糕、汤圆等为主食。此外,在菜品的准备上,北方人喜欢用大鱼大肉来祭祖和待客,而南方则更注重清淡和原味。
最后,从拜年习俗上看,南北方也存在差异。在北方,拜年通常是在大年初一早上开始,而南方则是在年初二开始。在拜年的方式上,南北方也存在差异。在北方,拜年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在南方则是以个人为单位。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需要描述最喜欢该节日的哪个活动,并运用详略得当的手法进行描写。在元宵节中,有许多传统活动,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活动是关键,这决定了后续的描述方向。其次,选定活动后,需要对该活动进行详细的描述。可以从活动的起源、发展历程、具体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让读者对这个活动有深入的了解。最后,既然要求详略得当,对于未选择详细描述的活动,可以进行简短的概述或直接略过,突出主要活动的特色。
如:元宵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传统活动,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赏花灯。在元宵节晚上,人们会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有传统的纸灯笼,也有现代的LED灯,还有各种创意造型的灯饰。这些花灯不仅造型各异,色彩斑斓,而且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在赏花灯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夜景,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此外,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通过猜测谜底,人们可以锻炼智力,增加文化素养。总的来说,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温馨的节日,赏花灯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5.B 6.C 7.A 8.B 9.C
龙船竞赛是端午节最重要、最盛大、最热闹的民俗活动,也最能体现茶峒人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面貌,因此刻画得最细致具体。
【解析】5.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健康: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结实:身体健壮,坚固耐用。
伶俐: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做事干脆利落。
灵敏: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能迅速地作出反应来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健壮,选择“结实”;手脚做事干脆利落的小伙子选择“伶俐”。故选B。
6.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分析。
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鼓的种种情形”可知这是作者由观看到的景象联想到的内容,从侧面写出了龙舟赛的激烈的场面,同时,也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C.留下“空白”,作者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不是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鱼吃肉。”第③④自然段内容,可知,详细写的是赛龙舟的画面,没有详写吃鱼吃肉的景象,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第③自然段句子“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可知,描写了人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风貌。
故选B。
9.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第②③自然段写的是船与船之间的竞赛,因此描写的最详细的是船与船的竞赛。第①自然段句子“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可知划船比赛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一项活动,第③自然段句子“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可知划船比赛能突出人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风貌。因此详写。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