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腊八粥》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腊八粥》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3 15:2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腊八粥》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a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③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④c“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d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⑩“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上,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对选文情节顺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盼粥 猜粥 分粥 看粥 吃粥
B.盼粥 看粥 猜粥 分粥 吃粥
C.盼粥 看粥 猜粥 吃粥 分粥
D.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吃粥
2.对选文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写吃粥的内容比较详细,而吃粥前的各种活动写得相对简略,这样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B.选文构思巧妙,首段是对腊八粥的特写,极力渲染人的感受,主体部分动态展示腊八粥的熬制过程。
C.选文“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写出了八儿的贪婪、执拗,只想着能吃到更多腊八粥。
D.第 段说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赋予了腊八粥以灵性,符合儿童的观察心理。
3.对选文画线句子abcd的描写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C.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D.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4.下列对选文内容及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B.选文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写小孩八儿盼望吃粥的整个活动,一条线索写腊八粥的熬制过程。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对腊八粥进行描摹。
C.选文开头作者不惜笔墨介绍腊八粥的8种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种种状态,是为了反衬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D.文中运用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将人物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活起来。
二、阅读。
腊八粥
冰心
①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我们煮腊八粥。
②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和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上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会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③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们吃,也是种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去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我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④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那天正巧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在每年的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齐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里,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⑤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几个第三代的孩子,围在桌子旁边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⑥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⑦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5.本文记述了三次煮腊八粥的情形,请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6.结合全文,说说腊八粥有哪些用途。
7.从前三段中可以看出,“我”的母亲是一个 、 、 的女子。
8.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结尾一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根据题干已知项确定概括范围,再进行概括。
本文主要描绘了小孩儿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和吃粥的过程,描绘出了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全文可知,第①—⑧段主要写的是八儿对腊八粥的盼望,可以概括为“盼粥”;第⑨— 段主要写的是八儿分粥;第 — 段主要写的是八儿对锅内腊八粥的猜想,即“猜粥”;第 — 段主要写的是八儿看到的腊八粥的样子,可以概括为“看粥”;第 — 段写的是大家吃粥,可概括为“吃粥”。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有误,第 — 段写的是大家吃粥,这部分是略写,而吃粥前的各种活动是详写。
C.有误,选文“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写出了八儿贪吃、天真、聪慧的特点。
D.有误,第 段说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故选B。
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结合第②段“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是神态描写;结合第②段“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中“进进出出”可知是动作描写;结合第④段“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可知是语言描写;结合第⑤段“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中“眼睛可急红了”可知是神态描写。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反衬”说法有误。作者不惜笔墨介绍腊八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是为了表现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故选C。
5.①“我”的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每年都会煮腊八粥;②“我”为了纪念“我”的母亲,也每年给孩子们煮腊八粥;③“我”的几个第三代的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央求“我”煮腊八粥。 6.①供佛;②将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种节约的好办法;③纪念亲人或尊敬的人;④象征全国少年和人民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 7. 勤劳 友善 孝顺 8.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出孩子们解释想吃腊八粥的原因时欲言又止的情形,又用副词“轻轻地”表现了孩子们说话时的严肃与郑重。突出了他们对周总理的尊敬和对全国少年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美好祝愿,以及懂事、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行。 9.①对周总理的崇敬和怀念;②对母亲的思念;③为孩子们的懂事感到欣慰。
【解析】5.本题考查概括短文内容的能力。
通读短文内容,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文章以“腊八粥”为线索,具体写了三件事:“我”的母亲用煮腊八粥纪念她的母亲;“我”用煮腊八粥纪念我的母亲和“我”的第三代孩子要用煮腊八粥纪念周总理。据此概括作答。
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本题可依据文章中第③段“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们吃,也是种节约的好办法”,第⑥段“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等语句来概括作答。
7.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认真阅读文章①②③段,从“我就记得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我们煮腊八粥”“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会分送给邻居和亲友”“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友善和孝顺的人。据此填写作答。
8.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画线语句“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用“看”“低”“说”等动词,运用动作描写,具体准确地写出孩子们解释想吃腊八粥的原因时欲言又止的情形,据此理解作答。
9.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
作答时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这篇文章以“腊八粥”为线索,将“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第三代孩子纪念总理三件事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使“腊八粥”不再只是一个传统的美食,更具有后辈人对先辈思念的象征物,亦是孩子们对敬爱的周总理的尊敬、爱戴、思念的表现。“我”在听了孩子们的想法后的“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这一行为蕴含了“我”对周总理的崇敬和怀念;饱含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也是为孩子们的懂事感到欣慰。据此理解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