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藏戏》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藏戏》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3 15:28: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藏戏》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故乡的黄梅戏
我的故乡在桐城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紧挨着严凤英的家乡,算得上是黄梅戏的源头。
夏夜纳凉之际,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带着小凳子、小凉床,来到村郊菱荷夹杂的塘边,自觉不自觉地便哼唱起了黄梅戏,有独唱,有合唱,还有对唱,纳凉听唱的人,便将手中的芭蕉扇在腿上背上拍打蚊虫的同时,拍打出黄梅戏的节拍和鼓点,以作附和。
秋冬的夜晚,虽然人们很少聚集到塘边,但黄梅戏的声浪仍在夜空中流淌。如果你从村庄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你一定会不时地停下脚步来,去寻找萦绕飘渺在你身边的戏曲声。
春节前夕,最是故乡黄梅戏的高潮。生产大队必定要挑选出二三十名戏技出众的农人,经过十几天的排练,一台演唱数小时的大小节目就非常完美了。新年伊始,则是各生产小队轮流搭起露天高台,请大队的“戏班子”来表演节目。虽然隆冬的夜晚,寒风使劲地吹,甚至天上飘下零星雪花,也赶不走那黑压压的不知从哪里赶来看戏的人群。
往事悠悠,如今我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哼起黄梅戏,就不再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好像家乡就在自己的身旁,于是顿然充满自信和力量。
黄梅戏,故乡的情感在流淌!
1.第二自然段中的“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
2.作者回忆了有关“故乡的黄梅戏”的哪些情景?
3.文中画“ ”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的句子的?
二、课外阅读。
秦腔(节选)
贾平凹
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麦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辽 廖)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橡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技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 涌)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 jīn jìn)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 guǎng kuàng)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地痛苦地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 ;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国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风”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5.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或注音,画“√”。
6.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的转变。 B.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C.表示插说。
7.在文中用“﹏﹏﹏”画出有关陕西人外貌的描写。
8.读完本文后,你知道陕西人生命中的五大要素是哪些吗?请写下来。
9.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被评论为“大喊大叫”的秦腔为什么几百年来依然兴盛?请说说你阅读选文后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人们对黄梅戏的热爱之情。 2.塘边献唱,村庄合奏,春节汇演。 3.这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侧面表现了人们对黄梅戏演出的热爱之情。 4.因为黄梅戏已经成为故乡的代名词,只要一哼起黄梅戏,就如同回到了故乡,自己便不再感到孤独。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解释,这类题首先可以运用串字成句的方法或拆分组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上下文运用语境联系的方法进行检验。
自觉:自己感觉到;自己意识到
不自觉地:指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动。
在文中指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就会唱起了黄梅戏,表现了人们对黄梅戏的热爱之情。
2.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段落大意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先回到相应的段落中去概括文章所讲述的主要事件,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短文回忆部分是在第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由“夏夜纳凉之际,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带着小凳子、小凉床,来到村郊菱荷夹杂的塘边,自觉不自觉地便哼唱起了黄梅戏,有独唱,有合唱,还有对唱”,总结时间、地点、事件就是:夏夜塘边演唱。
第三自然段:由“秋冬的夜晚,虽然人们很少聚集到塘边,但黄梅戏的声浪仍在夜空中流淌”可知是秋夜村庄合唱。
第四自然段:由“春节前夕,最是故乡黄梅戏的高潮。生产大队必定要挑选出二三十名戏技出众的农人,经过十几天的排练,一台演唱数小时的大小节目就非常完美了”总结概括为:春节汇演。
3.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画线句子是对环境的描写,表现恶劣的环境下,人们热情不减。本句是侧面描写,体现了人们对黄梅戏演出的热爱之情。
4.考查对文段思想感情的理解。身在异乡只要听到黄梅戏就倍感亲切,因为黄梅戏已经成为故乡的代名词,只要一哼起黄梅戏,就如同回到了故乡,自己便不再感到孤独。
5.辽 俑 jīn kuàng 6.C 7.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 8.秦腔、“西风”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 9.内容上:作者用概括的语言传达出了秦地民众的生存状态;结构上:则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因为秦腔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是农民大苦中的大乐,是陕西人生命中五大要素之一。
【解析】5.本题考查对字音和字形的识记,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识记,多积累。
6.本题考查对破折号作用的掌握。在“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两个破折号将“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插入“外地人最害怕秦腔的震撼”中,说明了具体指的是哪里的外地人,在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插说。
7.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通过阅读可知,第二段的“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描写了陕西人的容貌。
8.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掌握,认真阅读文章,很容易从中找到答案。本题根据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进行作答。
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认真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进行作答。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梁方面进行分析。本句话描写出了农民现实的生存状态,而且承接了上文的“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引起了后面秦腔对于农民的重要性的描写。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对于外地人来说秦腔是“大喊大叫”,但是对于在陕西这块土地上的人来说,秦腔具有非凡的意义,早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