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本章线索: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争霸
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美苏实力下降,西欧、 日、中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一超多强一.欧共体 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 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1.原因
⑴.二战后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⑵.各国战后经济凋敝,出现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⑶.美苏争霸的影响
⑷.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联合
⑸.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2.进程1950年,舒曼计划
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共同体统称为欧洲共同体。3.内容⑴.关税和贸易政策
⑵.农业和渔业政策
⑶.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
⑷.政治一体化
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4.影响⑴.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⑵.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 鼎立的局面形成。
⑶.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二.日本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日本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此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阅读教材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是什么?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作用是什么?1.原因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 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美国大力扶植。
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 件。
⑸.国民经济非军事化。2.影响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⑷.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阅读教材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试对“第三世界”的由来作简要概括?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 1.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他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2.不结盟运动兴起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3.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4.影响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四.中国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本课小结:
战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
同步练习
1、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抗衡美苏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C、摆脱美国的控制 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2、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首要工作是
A、发展教育 B、力保天皇
C、发展经济 D、重建政府威信
AC3.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
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中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
4.不结盟运动诞生于
A、1960年 B、1961年 C、1971年 D、1973年
5.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ABB举例: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复。
6.举例说明第三世界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再见人文学院
02历史(2)班
何卓文
0204341211课件25张PPT。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
——江泽民
孙中山,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普通农家。
作为20世纪中国的巨人、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建立了不朽的业绩:……. 孙中山(1866-1925)有谁能说说他的光辉事迹? 辛亥革命第二课专题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找出下列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189419051911、41912、1、11911、10、101911、121912、2、121912、31912、4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颁布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请你说说你关于辛亥革命过程中印象特别深刻几件大事件,并请说明理由。 ◆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 ◆为什么会在这时期有这样一场革命运动? 历史背景: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怎么啦! !?阅读下面材料: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你从材料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与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同盟会政治纲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核心的政治目标是什么?黄花岗起义一: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1、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组织基础)(经济,阶级基础)第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5、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军事基础) 6、四川保路运动( 有利时机)兴中会:同盟会:4.民主思想的传播(细想基础)成功的原因4.武昌起义时间:主力:结果:①武汉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②人民群众的配合③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
④武装起义的推动
⑤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⑥四川保路运动提供有利时机
二:武昌起义和清统治的土崩瓦解1911年10月10日-11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 定都:
国旗: 1912.1.1.南京五色旗纪元:以中华民国纪年性质: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制的终结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材料一: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等自由”。
材料三: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交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
1.材料一说明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材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那些观念?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思想?与传统的政治制度设计相比有何改变?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C.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主权在民
否定君主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民主自由原则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限制个人独裁
责任内阁1)主要内容进步意义局限性:①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2)反帝反封建的不彻底性;1)民权主体的不广泛性。 ②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说明《约法》起了什么作用?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结局1912年3-4月袁就职并迁都北京各抒已见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1).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体制,打击封建主义
和帝国主义;(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2)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局限: 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 ,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问题探究:辛亥革命留给前赴后继的民主革命者以怎样的启发?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1.南京临时政府
(1)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3)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4)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1)(2)(3) B、(1)(2)(4)
C、(2)(3)(4) D、(1)(2)(3)(4)
D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包括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3)实行责任内阁制(4)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A、(1)(2)(3) B、(1)(2)(4)
C、(1)(3)(4) D、(1)(2)(3)(4)D3.《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权利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政体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4、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A课件18张PPT。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什么是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的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1、小农经济的特征: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2、小农经济形成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
白居易《朱陈村》白居易这首诗反应当时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描写了以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农村景象,即“朱陈村”在自然经济环境中恬静,安适的情趣.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 战国:商鞅变法鼓励农民耕田织帛;
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北魏至唐:鼓励农民垦荒,促进农业生产;
元代:元世祖组织编写《农桑辑要》,鼓励垦荒屯田;
明清: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请思考: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
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耕地的不足,导致人们与山、水争地,它
对环境的恶化起了极大的影响。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铁犁牛耕促生产,小农经济得发展;
农业结合手工业,男耕女织是“自然”(经济)
农民生产很积极,千方百计提亩产;
政府收入靠小农,农业关系危与安;
“重农抑商”历朝行,鼓励垦荒减负担;
明清出现专业区,统治地位仍“自然”(经济)魏晋北朝时期--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隋唐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明清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本部分以识记为主,掌握各阶段代表性的成就即可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出现精耕细作技术耕作技术:(秦汉)垄作法 (汉代)代田法、区田法 (魏晋南北朝)间作、套作、轮作
汉代(连年种植 两年三熟)
宋代(稻麦复种制)
耕作制度 黄河流域(两年三熟、
明清时期 三年四熟 )
长江流域(一年两熟)
珠江流域(一年三熟)
耧车和耦犁(汉代)
耕种农具 曲辕犁(隋唐)
耧锄(宋代) 魏晋南北朝(种植绿肥)
施肥技术
明清时期(自然肥、农家肥、饼肥)
农学典籍:
汉代《范胜之书》范胜之撰写以关中为对象,细致探索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法,总结出区田法。
魏晋时期《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总结黄河流域的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
明清时期:
《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介绍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天工开物》:明朝宋应星,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现代农村的辘轳翻
车
复
原
图筒车复原图现
代
筒
车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汉代“一书”“三法”, 耧车、赵过铁铧
(《范胜之书》、垄作法,代田法、区田法);
北朝成就莫过, 绿肥种植“一书”“三作”
( 《齐民要术》,轮作、间作、套作);
魏晋南北朝,江南得开发;
唐朝曲辕犁,中外影响大;
宋代水旱轮作,苏吴刈麦种禾;
明清南方已多熟,
(两年三熟,三年四熟、一年三熟),
玉米和甘薯,明代已引入;
产量大提高,形成专业区域;
《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课后思考: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
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汉代耧车的发明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徐光启(1562 ~
1633),明代中国近代
科学的先驱者、明朝
大学士。 徐光启编著的大
型综合性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