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及评价。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读史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明史纪事本末》请问:为何“我朝罢相”?内阁制度的形成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③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1)原因: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结果:“内阁”
应运而生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2、内阁的出现(1)原因
(2)过程阅读史料和课本第18页第一段大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内阁首辅==宰相?思考探究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探究思路(3)内阁的性质特点: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自任东厂提督,锦衣卫的都督,则由他的干儿子担任。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思考:明代宦官乱政的根源是什么?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二、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清朝皇权的加强皇权受限南书房皇权得以加强军机处皇权高度发展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据材料回答: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是什么?军机大臣如何选择? 军机处的地位如何?军机处的由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从位置和布置来看,军机处的有何特点?成因? 军机大臣由皇帝给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之命,官员任命具有临时差遣值班性质,任命后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
军机大臣被召见时只能跪奏笔录,谕旨撰写完毕后迅速将皇帝旨意直接传达给中央或地方各部去执行。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乾隆朝纂修的《大清会典》所列的官署中无“办理军机处”条目。根据上述材料,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军机处实质为皇帝的秘书班子。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军机处的评价?①简(机构简单)
精(人员精干)
速(执行迅速)
密(外界干扰少,
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1、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2、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3、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三、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消极影响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1)西方(2)中国4、东西方拉开差距1.基本原则尊重习俗宗教(册封西藏宗教领袖)
笼络上层分子(蒙古归附)
因地制宜管理(西南改土归流)2.理藩院: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
务机构,,负责蒙古西藏和新疆事务.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清朝的边疆政策■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清颁给达赖喇嘛的金印3.改土归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挑战自己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2、(2006·重庆)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明
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
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
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4、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 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加强)明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