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历史测练卷
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赐贝是商末至西周早期广泛开展的政治活动,在祭祖、宴飨等大型典礼上进行,一般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受赏者为近臣或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等,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赐贝的政治意图是( )
A.殷周鼎革,完善行政机制 B.政治认可,强调礼乐文明
C.明确等级,彰显宗族荣耀 D.宣示王权,加强统治秩序
2.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3.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唐政府)曾三次颁布均田令,其中对不同年龄段的“丁男”“中男”授田数量略有调整。与此同时,唐朝还划定“宽乡”和“狭乡”,其中,狭乡只按法定数额的一半授田。由此看来,均田制的推行( )
A.合理优化了全国人口分布 B.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
C.有助于解决土地兼并顽疾 D.易导致国家出现征兵困难
4.北宋中期,王安石对基层社会组织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他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并接受军事训练。这一措施( )
A.带有“兵农合一”的色彩 B.消除了农民起义的根源
C.扩大了禁军的兵员储备 D.平衡了农户的赋役负担
5.清朝知县上任前,九卿科道要用以下七项标准对其进行面试:“别其流品”“观其身言”“核其事故”“论其资考”“定其期限”“密其回避”“验其文凭”。这体现出( )
A.基层官员考核评价标准有所变化 B.中央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
C.清代中央监察制度体系日益完备 D.清代官员面试程序平等公正
6.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7月,美国率先与中国重新签订关税协定,随后中国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等国家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这说明当时( )
A.中国成功收回了关税主权 B.国民政府的民族意识增强
C.列强废止了协定关税特权 D.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7.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对于一些所谓“有特殊贡献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考试即可由最高当权者破格提拔。该条款的实施( )
A.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开放性 B.确立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
C.提高了文官队伍整体素质 D.易导致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
8.1938年,刘少奇提出抗日根据地改善民众生活的方式“应采用协商及仲裁等方式为主,去达到群众要求被承认的目标,去达到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双方的同意”。这( )
A.完善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了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
C.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决心 D.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9.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10.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 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
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11.“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12.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在权力层级中虽无实际效用,但成为维系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是君主专制时期英国各派别为稳定国内局势互相妥协的政治结果。这种国家制度设计( )
A.显示出英国制度普世性 B.代表了近代历史发展趋势
C.根植于本国的历史传统 D.立足于特定时期主观因素
13.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4.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 ‘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由此可推断( )
A.斯大林准确预测到了二战的爆发
B.优先发展重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C.“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指英、日的工业化之路
D.苏联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15.1998年,瑞典通过新的退休金法律制度,新制度更重视个人一生的经济收入,即工资越高退休金越高;另外,新制度有一个基础性的保障退休金,这和个人所得无关,对所有老人都会给予定额的养老金。这项改革( )
A.注重协调公平与效率问题 B.增加了福利保障的支出
C.推动收入分配平等的实现 D.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16.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突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苏州文化是与北京文化相对,颇有特点,并且向外传播,成为周围地区仿效的对象,对明朝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乾隆二十七年《陕西会馆碑记》赞叹说:“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市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宋代市镇相比明清城市发展出一种怎样的新道路,指出苏州城市变化的影响。(8分)
18.[古今西藏地方治理](14分)
材料一: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在击退廓尔喀侵略后,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前、后藏的噶卜伦以下的各级地方官员和管事喇嘛的选任,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简选;所有当地政教事务,“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达赖、班禅以及其他大呼图克图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的举行,要受驻藏大臣的监视,然后呈请中央批准,方为有效。其他如审查财政收支、主持对外事务、春秋巡边等,也都由驻藏大臣经管。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建国初期,西藏地区曾是两种政权并存,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斗争,逐步过渡到区域自治。根据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一方面规定对于西藏现行的政治制度和西藏地方政府,中央不予变更;另一方面也规定,有关西藏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宜,由中央驻西藏的代表统一管理,同时在昌都地区已成立了具有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人民解放委员会。1956年4月底,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宣告成立,从而完成了西藏实行区域自治的一个重大步骤。西藏自治区在1965年9月1日正式设置。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和新中国治理西藏的共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今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历史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此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
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摘编自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6分)
(2)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改善城市生活的表现。(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工业机器人的诞生1959年,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英格伯格负责设计机器人的“手”“脚”“身体”,即机器人的机械部分和完成操作部分;德沃尔设计机器人的“头脑”“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即机器人的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这个机器人的功能和人的手臂的功能相似。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实用工业机器人。此后英格伯格和德沃尔成立了尤尼梅逊公司,兴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第一批工业机器人被称为“尤尼梅特”,意思是“万能自动”。1962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也制造出工业机器人,称为“沃尔萨特兰”,意思是“万能搬动”。至此“尤尼梅特”和“沃尔萨特兰”就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
——摘编自张婷婷主编《世界通史》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的诞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启示,并对该启示进行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赐贝活动为王赐臣下,是为维护统治,故选D项;A项“行政机制”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礼乐文明”不符合商代,排除;C项“宗族荣耀”不符合题意,排除。
2.答案:D
解析: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
3.答案:B
解析:区分“丁男”“中男”以确定授田数量,需要准确的人口年龄登记,对“宽乡”“狭乡”的划分也需要准确掌握一个地方人均耕地占有状况,据此可知均田制的推行必须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故选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相关政策实际实现了人口合理分布,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对土地权属的保护,且历史上的均田制也因土地兼并而走向崩溃,故排除C项;均田制有利于强化国家的户籍管控,从而保障兵员的征调,故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材料中王安石的措施是将农民编制起来,农闲时集中并接受军事训练,这样农民既是农民又是士兵,带有“兵农合一”的色彩,故A项正确;农民起义的根源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王安石变法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是将农民编制起来,农闲时集中并接受军事训练,并没有扩大禁军的兵员储备,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是将农民编制起来,农闲时集中并接受军事训练,并没有平衡农户的赋役负担,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央政府在知县上任前,要再次进行全方位的面试,体现出对基层官员和基层治理的重视,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基层官员考核评价标准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基层官员的面试,不属于监察制度,排除C项;材料能体现面试程序的严格,但无法体现“平等公正”,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关税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A.中国成功收回了关税主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随后中国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等国家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的民族意识增强,故B正确。C.列强废止了协定关税特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错误。D.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故D错误。故选B。
7.答案:D
解析:材料“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存在举荐文官的现象,举荐官员制度容易出现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D项正确;举荐文官制度不能体现文官制度的开放性,排除A项;国民党一党专制情形并非只是通过举荐文官来实现的,排除B项;文官考试制度比文官举荐制度更能提高文官整体素质,排除C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刘少奇提出抗日根据地改善民众生活的方式,即采用协商及仲裁等方式,使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双方达成共识,这有利于团结地主、资本家,推动了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族抗战的组织形式,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团结地主、资本家,推动了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加大了对时代楷模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建设,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材料中“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征收实物税等,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掌控,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
11.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故选D项;题干体现的是美洲的土豆在欧洲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排除A项;题干所述与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无关,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土豆的推广对欧洲的作用,并未提及解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排除C项。
12.答案:C
解析: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西方国家的制度依据其本国实际而设计,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君主立宪制同样根植于本国的历史传统,C项正确;世界上不存在“普世性”的国家制度设计,排除A项;与民主共和制相比,君主立宪制无法代表“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排除B项;一种政治制度的选择绝不仅仅依靠某种主观因素,而是要基于历史和国情的平衡,排除D项。故选:C。
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可知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多种城市类型,排除A项;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与材料“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城市功能,排除C项。故选:D。
14.答案:D
解析:材料“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表明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故选D项;“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指的是苏联有可能面临战争,不是准确预测到二战的爆发,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优先发展重工业违背经济规律,故排除B项;“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指欧美的工业化之路,不包括日本,故排除C项。
15.答案:A
解析:
综上可知,这项改革注重协调公平与效率问题,选A项。仅由材料看不出福利保障支出的变化,排除B项。“实现”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效率与公平,不是民主权利,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可知,互联网功能强大,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故C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材料之意,错误;材料未体现人工智能,排除B项;D项未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
17.答案:(1)特点:起源及发展形态多样;经济功能不断上升;未形成中心都会。成因:适应管理发展的需要(或:适应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2)新道路:以大城市(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延伸的城市扩张。影响:带有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周边郊区市镇的发展;地处交通枢纽,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商业中心;形成独特的苏州文化,影响江南社会风尚。
解析:(1)特点:通过“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可知:宋代市镇分镇市和草市两类。通过“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可知:市镇经济功能不断上升;发展形态多样;但都未形成中心都会。成因:依据材料“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内容,可知原因为:适应管理发展的需要(或:适应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2)新道路:根据材料“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可知其特点。影响:根据材料“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可知:带有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周边郊区市镇的发展。根据“苏州文化是与北京文化相对,颇有特点,并且向外传播,成为周围地区仿效的对象,对明朝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可知:形成独特的苏州文化,影响江南社会风尚。根据“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可知:地处交通枢纽,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商业中心。
18.答案:(1)共同之处:政策开明,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或答尊重并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军事斗争和政治改革相结合;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中央政府掌管西藏地区的军事、外交事宜;给予西藏地方政府一定的自治权。
(2)意义: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治理,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防安全;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新中国。共同之处:根据材料“建国初期,西藏地区曾是两种政权并存,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斗争,逐步过渡到区域自治,”可知,政策开明,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尊重并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根据材料“一方面规定对于西藏现行的政治制度和西藏地方改府,中央不予变更;另一方面也规定,有关西藏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宣,由中央驻西藏的代表统一管理,同时在昌都地区已成立了具有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人民解放委员会,“可知,军事斗争和政治改革相结合,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但是中央政府掌管西藏地区的军事、外交事宜,给予西藏地方政府一定的自治权。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受驻藏大臣的监视,然后呈请中央批准,方为有效,其他如审查财政收支、主持对外事务,春秋巡边等,也都由驻藏大臣经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治理,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防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根据材料“一方面规定对于西藏现行的政治制度和西藏地方政府,中央不予变更;另一方面也规定,有关西藏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宣,由中央驻西藏的代表统一管理,同时在昌都地区已成立了具有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人民解放委员会,1956年4月底,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宣告成立,从而完成了西藏实行区域自治的一个重大步骤。”可知,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9.答案:(1)汽车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2)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解析:(1)依据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得出汽车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依据材料“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得出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依据材料“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得出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依据材料“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得出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2)表现:依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得出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从城市化角度分析,得出推进城市化进程;依据材料“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解决相关社会问题”,得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从促进城市文明发展角度分析,得出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20.答案:示例启示:机器人从分工合作研发到大批量生产和推广,得益于科技进步和社会需要的推动。
说明: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分工合作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既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机器人的迫切需求的回应,也是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该机器人由于具有实用性而得以大批量生产、推广,而且很快就推动机器人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由“万能自动”向“万能搬动”的转变,体现出机器人在生产实践中行业化趋势明显的特征;同时机器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利于其部分取代人的工作,达到解放劳动力、促进社会发展的客观效能。
解析:提炼启示时应立足于工业机器人的形成和发展所折射出的科技与社会因素,更好地挖掘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