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5 16:3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蟹爪兰的叶柄能长出新植株。下列与蟹爪兰这种繁殖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火龙果扦插繁殖 B.芒果嫁接繁殖
C.马铃薯块茎繁殖 D.水稻播种育苗
2.下图为西安植物园繁殖某种菊花的新技术,下列对于这项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项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这项技术对环境要求高,繁殖速度慢
C.这项技术需要湿润的泥土培养植物
D.该技术和试管婴儿原理一样
3.如图表示无壳孵化小鸡的孵化装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②和③为小鸡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B.①是胚盘,含有细胞核
C.塑料盖和多聚膜起到保护作用
D.①②③将来发育成小鸡
4.下列有关植物的生殖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扦插葡萄时,应该把枝条的下部插入土壤中
B.将红富士苹果的一段枝条嫁接到海棠果的砧木上,此枝条所结果实为红富士苹果
C.利用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性生殖时可以选择不带芽眼的小块
D.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强的变异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5.如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新品种
B.②是嫁接,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C.③是压条,能保持双亲的优良性状
D.①②③均为无性生殖,后代变异大,繁殖快
6.与两栖动物相比,鸟类繁殖成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③陆生生活④卵生⑤产卵多⑥产大型的硬壳卵⑦有孵卵和育雏行为
A.②③④⑤⑧⑦ B.②⑥⑦
C.②③⑥⑦ D.②④⑧⑦
7.桂花可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但农业生产中常用扦插和嫁接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B.扦插能实现快速繁殖且能保持桂花的遗传特性
C.桂花的种子中含有桂花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D.桂花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8.关于生殖、发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C.人的胚胎发育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胚胎→胎儿
D.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定经历: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9.联想与对比是学习生物学的有效方法,菜豆种子中子叶的作用与鸟卵的(  )作用相似。
A.卵黄膜 B.卵白 C.胚盘 D.卵黄
10.如图是鸟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4是气室,能为鸟卵的发育提供氧气
B.2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全部由6提供
C.图中的3和8对鸟卵起保护作用
D.卵产出后,由于没有适宜的温度,2的发育就暂时停止
11.海南疣螈(如图)是海南特有的唯一有尾两栖类动物,下列关于该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殖方式是卵生 B.不能自由运动
C.生殖过程脱离了水 D.体表有厚厚的甲
12.要在短时间快速繁殖出大量无病毒感染的非洲紫罗兰并用于广泛栽培,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
A.嫁接 B.扦插 C.压条 D.组织培养
13.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回答。
(1)甲图中的M表示三种动物具有的共同点,从生殖方式上分析,M可表示 生殖:若从发育方式上分析,则M也可表示 。
(2)甲图所示的三种动物的发育过程可用乙图表示,若D表示受精卵,请写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丙图示鸟卵的结构,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 ;为其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 (填图丙中的数字)。
(4)丁图所示的生殖方式为 ,受精卵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 。
(5)戊所示生殖方式与甲、乙、丙、丁不同,它属于 。
14.生物圈中任何一个物种都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各种生物在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中实现了物种的延续。请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观察图A、B、C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它们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差异很大,属于 发育。
(2)若图D为鸡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3]的结构是 (填名称),它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必要的营养。
(3)有人说“试管婴儿是指婴儿在试管中诞生”,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其实试管婴儿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在试管中进行的,而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仍然是 。图E中,胎儿通过 (填名称)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至第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由母体分娩而出。
(4)桃、梨、苹果等果树常用图F所示的生殖方式来繁殖,该生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成活后,新长出的枝条与 (填“接穗”或“砧木”)性状一致。
15.如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M表示三种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都是卵生,发育过程称为 。
(2)若图乙表示家蚕发育过程,其中D表示受精卵,写出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 期(填字母)。若图乙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其中 (填字母)时期对农作物的危害大。
(3)图丙中桃子是由 发育的,种子是由 发育的。
(4)图丁某果农把杏枝嫁接到桃树上,嫁接成功后,接穗所结的果实是 ,说明嫁接属于 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16.在农业生产上,由人工合成的某些化学物质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为探究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简称NAA)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取长势、长度、粗细等一致的月季枝条30根,平均分成6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各组枝条生根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C D E F
NAA溶液浓度(mg/L) 0 100 200 300 400 500
生根总数量(条) 10 25 26 28 18 0
(1)本实验为对照实验,包含 个实验组。
(2)该实验所选用的月季枝条长势、长度、粗细等一致,目的是控制 为单一变量。每组选取5根枝条而不是1根进行实验,是为了 。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浓度的NAA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 (填:“相同”或“不同”);小明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结论:不同浓度的NAA对月季枝条生根都具有促进作用。你是否同意其观点? ,理由是 。
(4)选择实验中 mg/L的NAA溶液浓度更适于促进月季枝条生根,将其插到土壤中生长出新植株的方式属于 生殖(填“有性”或“无性”),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加快植物繁殖速度,保持植物原有的 。
17.蝗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与散居型蝗虫相比,群居型蝗虫往往聚集成灾,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科研人员从飞行能力、信息交流抵御天敌、抗感染蝗绿僵菌(该真菌对蝗虫有致病性)等方面对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进行对比实验,请分析回答:
(1)如图是测定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中在一定时间内飞行圈数的装置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 ,因此群居型蝗虫危害范围更广。
(2)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产生的某种挥发性物质远高于散居型蝗虫,该物质促进群居型蝗虫间的 ,有利于其迅速聚集。
(3)科研人员依次将群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黑色)和散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绿色)、大山雀放入底部为小麦苗的笼子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大山雀首先啄食群居型跳蝻。但啄了几口后放弃,转而啄食散居型跳蝻。进一步研究发现,群居型跳蝻被大山雀捕食时,体内会产生某种毒害大山雀的物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后来大山雀看到群居型跳蝻不再啄食的行为是 行为,该种行为是由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4)蝗绿僵菌通过产生大量绿色的 来繁殖后代,将含有该绿色结构的液体分别注入到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体内,三天后群居型蝗虫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散居型蝗虫,从抗感染能力分析,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 。
18.在牧业生产中,苍蝇和蚊子叮咬牛羊,会使牛羊情绪烦躁,影响牛羊的身体健康。某牧民一次大批量地配制杀虫剂A.用它来杀灭乳牛棚里的苍蝇和蚊子。多次使用后,他发现杀虫剂A的杀虫效果一次比一次差。该牧民猜测:可能是杀虫剂A放置时间长了,杀虫剂A慢慢遭到分解失效了。某班级同学到该牧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发现这一问题后进行了探究。
(1)班级第一实践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该牧民验证他的猜测。
实验方案: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将新配制的杀虫剂A和等量的 分别应用于两组类型相同且没有接触过这种杀虫剂的苍蝇,比较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杀虫效果。
实验预期:如果 杀虫效果更好,则说明该牧民的猜测是正确的。
(2)结果证明牧民猜测错误,该小组同学提出杀虫剂效果变差可能是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结果,在使用杀虫剂A的过程中,具有 变异的个体生存了下来。
(3)班级第二实践小组发现最近气温逐渐升高,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解决该问题需要将两组类型相同且没有接触过这种杀虫剂的苍蝇放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进行对照实验,比较用等量杀虫剂一段时间后的杀虫效果。
(4)班级第三实践小组对蚊蝇的生殖发育进行了调查,发现蚊蝇在繁殖后代时,由 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具体过程是 ,其发育的过程属于 变态。
(5)班级第四实践小组发现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A、a控制。他们利用长翅橘小实蝇与残翅橘小实蝇作为亲本进行交配,所产生的子代(数量足够多)都表现为长翅。据此判断,橘小实蝇的长翅与残翅中,显性性状是 ;该杂交实验中,子代长翅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AA,根本原因是 。
19.科学探究:探究植物激素与植物生根的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月季枝条作为材料,试图探究某种植物激素(简称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系列的NAA溶液,浓度分别为0(清水)、100mg/L、200mg/L、300mg/L、400mg/L、500mg/L,分别编号为A、B、C、D、E、F。
②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一致的月季枝条30根,随机平均分成6组;
③将6组枝条分别浸泡在步骤①配制的NAA溶液中。
④一段时间后,将上述6组枝条取出,然后分别扦插到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⑤一段时间后,记录并统计各组枝条生根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设置NAA溶液浓度是0(清水),即A组的目的是形成 。
(3)每组随机选用5根月季枝条做实验,这种做法叫设置 ,目的是 。
(4)分析上图,可以得出NAA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组。(填字母)
(5)枝条扦插到土壤中生长出新植株的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20.某同学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想探究一下“环境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3个相同的鱼缸,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为甲、乙、丙;
②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2个鱼缸中;
③从池塘中采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平均分为3份(各100枚),同时放入3个鱼缸中;
④将3个鱼缸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定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青蛙一生的发育过程 (用箭头表示)。
(2)雌雄蛙抱对后分别产下的卵细胞和精子在 完成受精作用,这种受精方式属于 。
(3)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中,作为对照组的是哪一个鱼缸? 。
(4)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则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
(5)要想在实验室观察青蛙的发育全过程,适宜的培养条件应该是 (填序号)。
①适宜的温度 ②低温 ③玻璃缸敞口 ④玻璃缸密闭 ⑤纯净水 ⑥未被污染的河水
(6)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一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 的。
(7)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在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则 组的幼蛙可能会死亡,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如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蟹爪兰的叶柄能长出新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BC.火龙果扦插繁殖、芒果嫁接繁殖、马铃薯块茎繁殖,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ABC不符合题意。
D.水稻播种育苗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分析】植物的组织培养的优点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可以防止植物病害的危害,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等。
【详解】A.组织培养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这项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
B.这项技术防止植物病害的危害,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繁殖速度快,B错误。
C.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C错误。
D.组织培养试样无性生殖,试管婴儿试样有性生殖,二者原理不一样,D错误。
故选A。
3.D
【分析】鸟卵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如下所示:

图中①表示胚盘、②表示卵黄、③表示卵白。
【详解】A.②卵黄储存着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③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A正确。
BD.①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鸡,②③提供营养物质,B正确,D错误。
C.塑料盖相当于卵壳,多聚膜相当于细胞膜,它们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
故选D。
4.C
【分析】1.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2.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杨柳、葡萄、月季、蔷薇等植物常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
【详解】A.在扦插葡萄时,应该把枝条的下部插入土壤中,这样枝条才容易成活,A正确。
B.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可见,将红富士苹果的一段枝条嫁接到海棠果的砧木上,此枝条所结果实为红富士苹果,B正确。
C.芽眼是指块茎表面藏有芽的凹陷处。带有芽眼的马铃薯的块茎,才可以进行无性繁殖,没有芽眼的马铃薯的块茎,不能繁殖,C错误。
D.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因此有更强的变异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D正确。
故选C。
5.B
【分析】(1)图中:①是组织培养,②是嫁接,③压条。(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优点是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
【详解】A.①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繁殖的速度很快,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但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不能培育出植物新品种,A错误。
B.②是嫁接,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植株易成活,B正确。
C.③是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又称压枝。压条是无性生殖,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C错误。
D.①组织培养、②嫁接、③压条等繁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都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一般不会产生变异,D错误。
故选B。
6.C
【分析】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详解】两栖动物,雌雄异体,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鸟类是陆生生活,体外发育。卵有卵壳保护,鸟卵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所以与两栖类动物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②体内受精、③陆生生活、⑥产大型的硬壳卵、⑦有孵卵与育雏行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D
【分析】(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2)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详解】A.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故A正确。
B.扦插是无性繁殖,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扦插所得植株不会变异,保持遗传基因的稳定。这种生殖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周期短和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故B正确。
C.桂花的种子中有受精卵,受精卵的细胞核里含有桂花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故C正确。
D.桂花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无系统,故D错误。
故选D。
8.B
【分析】(1)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2)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3)鸟类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伴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
【详解】A.蝗虫的发育过程:卵→若虫(幼虫)→成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A错误。
B.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故B正确。
C.人的胚胎发育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故C错误。
D.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定经历:求偶、交配、产卵,而筑巢、孵卵、育雏不是所有鸟类都具有的,故D错误。
故选B。
9.D
【分析】菜豆种子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子叶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在鸟卵的结构中,卵细胞包括卵黄、卵黄膜、胚盘。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详解】鸟卵的卵黄功能是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菜豆种子当满足萌发的条件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子叶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此时将营养物质运输给胚根。所以鸟的卵黄功能跟菜豆种子的结构中子叶相似,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分析】如图中,1卵白,2胚盘,3卵壳摸,4气室,5系带,6卵黄,7卵黄膜,8卵壳。
【详解】A.4是气室,内有空气,能为鸟卵的发育提供氧气,A正确。
B.2胚盘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由1卵白和6卵黄提供,B错误。
C.图中的3卵壳膜和8卵壳对鸟卵起保护作用,C正确。
D.完成受精作用后,2胚盘在雌鸟体内就开始发育;受精的鸟卵产出后,2的发育就暂时停止,主要原因是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没有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B。
11.A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下: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肺发育不完善,借助于裸露的皮肤呼吸。
【详解】A.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A正确。
B.海南疣螈能自由运动,B错误。
C.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在水中完成,生殖发育离不开水,C错误。
D.海南疣螈皮肤裸露,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A。
12.D
【分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 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无性生殖的优点: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
【详解】ABC.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 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嫁接、扦插和压条,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大量进行无性繁殖,AB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可见,要在短时间快速繁殖出大量无病毒感染的非洲紫罗兰并用于广泛栽培,应该选择组织培养,D符合题意。
故选D。
13.(1) 有性 变态发育
(2)D→A→C
(3) 2胚盘 3、4/4、3
(4) 胎生 卵黄
(5)无性生殖
【分析】(1)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3)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4)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和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属于变态发育。
(5)图丙中1卵壳,2胚盘,3卵黄,4卵白。图丁中1子宫,2胎盘,3脐带。图戊是扦插。
【详解】(1)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M代表三种生物的共同点,从生殖方式上分析,M可表示有性生殖。从发育方式分析,M可表示变态发育。
(2) 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所以若D表示受精卵,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D受精卵→A若虫→C成虫。
(3)图丙中的2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卵黄(蛋黄)是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卵黄外面的卵白(蛋清),也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故为其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3卵黄,4卵白。
(4)丁图所示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其中胎儿生活在子宫中,通过2胎盘和3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受精卵发育初期则由卵黄提供营养物质。
(5)甲、乙、丙、丁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图戊是扦插,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14.(1)变态
(2)卵黄
(3) 子宫 胎盘
(4) 形成层 接穗
【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3)哺乳动物的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胎盘成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4)图D中,1卵壳、2胚盘、3卵黄,4卵白;图E中,①子宫、②胎盘、③脐带。
【详解】(1)图A是蝗虫发育过程,B是家蚕发育过程,C是青蛙发育过程,它们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它们在发育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图D为受精的鸡卵结构图,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主要是3卵黄。
(3)试管婴儿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在试管中进行的,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仍然是子宫。图E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示意图,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胎盘。
(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图F所示的生殖方式是嫁接,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形成层是一种分生组织,由几层细胞构成,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新细胞愈合在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嫁接没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成活后,新长出的枝条与接穗性状一致。
15.(1)变态发育
(2) D→A→B→C A C
(3) 子房 胚珠
(4) 杏 无性
【分析】(1)生物的生殖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3)图丁中1是接穗(杏枝),2是砧木(桃树)
【详解】(1)蝗虫、家蚕和青蛙的用产卵方式繁殖后代,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为新个体,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蝗虫、家蚕和青蛙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所以蝗虫、家蚕和青蛙在生殖发育上的相同点:①有性生殖,②卵生,③变态发育。
(2)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图乙中D表示受精卵,则A表示幼虫,B表示蛹,C表示成虫。家蚕发育过程是:D→A→B→C。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A幼虫期。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图乙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图中D表示受精卵,则A表示若虫,C表示成虫,无B蛹期。蝗虫的幼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而成虫主要以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具有翅能飞行,活动范围大,因此蝗虫主要危害农作物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成虫时期。
(3)桃子是果实,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为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
(4)嫁接苗包括两部分:接上去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作砧木;嫁接成活后的枝条上结出的果实与接穗一致。图丁中1是接穗(杏枝),2是砧木(桃树),故嫁接成活后的枝条上结出的果实是杏。此过程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而砧木未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所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
16.(1)5/五
(2) NAA溶液浓度 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不同 不同意 F组的NAA浓度(500mg/L)对月季枝条生根起抑制作用
(4) 300 无性 优良性状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对照实验中,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是探究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设置了六组,其中A组NAA溶液的浓度是0,是对照组,BCDEF各组的NAA溶液的浓度(mg/L)依次从100逐渐升高到500,都是实验组。因此本对照实验包含五个实验组。
(2)该实验所选用的月季枝条长势、长度、粗细等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只有NAA溶液浓度不同,因此实验变量是NAA溶液浓度。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每组选取5根枝条而不是1根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简称NAA)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是不同的,当NAA溶液为300(mg/L)时,促进枝条生根的效果最好,当NAA溶液浓度大于300(mg/L)时,枝条生根的能力下降,NAA溶液浓度达到500(mg/L)时,月季枝条生根数量为0,对月季枝条生根起抑制作用。小明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结论:不同浓度的NAA对月季枝条生根都具有促进作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F组的NAA浓度(500mg/L)对月季枝条生根起抑制作用。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当NAA溶液为300(mg/L)时,生根总数量最多(28条),因此选择实验中300mg/L的NAA溶液浓度更适于促进月季枝条生根,。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将月季枝条插到土壤中生长出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加快植物繁殖速度,保持植物原有的优良性状。
17.(1)飞行距离远
(2)信息交流
(3) 学习 遗传物质 环境因素
(4) 孢子 抗感染蝗绿僵菌的能力强
【分析】(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的特征都属于昆虫;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详解】(1)如图是测定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中在一定时间内飞行圈数的装置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危害范围更广,是因为群居型蝗虫的飞行距离远。
(2)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产生的某种挥发性物质远高于散居型蝗虫,该物质促进群居型蝗虫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其迅速聚集。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后来大山雀看到群居型跳蝻不再啄食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蝗绿僵菌通过产生大量绿色的孢子来繁殖后代,将含有该绿色结构的液体分别注入到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体内,三天后群居型蝗虫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散居型蝗虫,从抗感染能力分析,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抗感染蝗绿僵菌的能力强。
18.(1) 放置时间长的杀虫剂A 新配制的杀虫剂A
(2)抗药性/有利
(3)温度是否影响杀虫剂的杀虫效果
(4) 精子和卵细胞 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
(5) 长翅 不可能 亲代残翅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aa,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a;亲代长翅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AA,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A;所以子代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即Aa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根据题文可知,本实验是验证牧民的猜测(可能是杀虫剂A放置时间长了,杀虫剂A慢慢遭到分解失效了),需要设置一组以新配制的杀虫剂A和放置时间长的杀虫剂A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将新配制的杀虫剂A和等量的放置时间长的杀虫剂A分别应用于两组类型相同、且没有接触过这种杀虫剂的苍蝇,比较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杀虫效果。实验预期:如果新配制的杀虫剂A虫效果更好,则说明牧民的猜测是正确的;如果新配制的是杀虫剂A和放置时间长的杀虫剂A杀虫效果相差不大,则说明牧民的猜测是错误的。
(2)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苍蝇和蚊子的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A时,把抗药性弱的苍蝇和蚊子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苍蝇和蚊子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对于苍蝇和蚊子来说,抗药性强是有利变异。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苍蝇和蚊子,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A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苍蝇和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苍蝇和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苍蝇和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苍蝇和蚊子,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A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A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杀虫剂A选择了能抵抗杀虫剂A的变异即有利变异的苍蝇和蚊子生存下来。
(3)根据题文可知,实验变量是不同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杀虫剂杀虫效果的影响,则可以推断出,提出的问题是:温度是否影响杀虫剂的杀虫效果
(4)蚊蝇属于有性生殖,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蚊蝇的发育都是完全变态发育,具体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有2种性状,而子代全部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因此,他们利用长翅橘小实蝇与残翅橘小实蝇作为亲本进行交配,所产生的子代(数量足够多)都表现为长翅。据此判断,橘小实蝇的长翅与残翅中,显性性状是长翅。则亲代长翅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残翅的基因组成是aa,其遗传图解如下图:

由此可见,该杂交实验中,子代长翅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不可能是AA,根本原因是:亲代残翅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aa,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a;亲代长翅橘小实蝇的基因组成是AA,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A;所以子代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即Aa。
19.(1)NAA溶液的浓度
(2)对照
(3) 重复组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4)D
(5)无性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因本题“探究某种植物激素(简称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故本实验的变量是NAA溶液的浓度。
(2)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照组。设置NAA溶液浓度是0(清水)的A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探究实验中往往设置重复组,取各组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故每组随机选用5根月季枝条做实验,这种做法叫设置重复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4)由图可知,D组生根数量最多,故可以得出NAA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D组。
(5)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故枝条扦插到土壤中生长出新植株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0.(1)卵→蝌蚪→幼蛙→成蛙
(2) 水中 体外受精
(3)丙
(4)丙组孵化率高于甲乙两组
(5)①③⑥
(6)相适应的
(7) A 青蛙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皮肤表面涂上油脂不能呼吸
【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详解】(1)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青蛙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的动物,在繁殖时期,雌、雄蛙分别将卵、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在水中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必需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然后发育成幼蛙,幼蛙继续发育成成蛙,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中,丙鱼缸中的蛙卵的孵化情况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4)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所以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
(5)要想在实验室观察青蛙的发育全过程,适宜的培养条件应该是适宜的温度,玻璃容器敞口以使水中富含氧气,在玻璃容器内加入未被污染的河水。因此①③⑥合适。
(6)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7)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在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则A组的幼蛙可能会死亡,原因是青蛙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不能呼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