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圈中的人
一、选择题
1.18世纪,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的饮食条件很差,除了干巴巴的饼干、咸肉以外,再没有其他的食物了,因此许多水手患上了坏血病。下列食物中,能改善水手的身体状况的是( )
A.柑橘类水果、西红柿 B.乳制品、鸡蛋
C.畜肉、鱼 D.谷物类食品、豆类
2.若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的哪种结构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3.在一次旅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一位AB型血的旅客受伤并急需输血。现有四位自愿献血者,你认为哪位最适合为受伤旅客献血( )
A.容舟,男,32岁,A型血 B.林玲,女,19岁,AB型血
C.肖水,女,56岁,O型血 D.宁园,男,15岁,B型血
4.痰生成的部位是( )
A.气管和支气管 B.鼻腔黏膜 C.咽部 D.食道黏膜
5.中医“切脉”时,医生需用手按病人的( )
A.经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动脉
6.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后,医护人员需要给航天员注射营养液,营养液会先进入心脏的(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7.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概述,正确的是( )
A.胃可以吸收蛋白质
B.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胰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8.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小动脉的特点是( )
A.血液流速最慢
B.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C.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
D.红细胞单行通过
9.近日,一列运载危险化学品的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脱轨,导致有毒化学物质泄漏,有毒物质会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健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可以粘住灰尘、细菌
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的作用,所以到达肺的气体是无毒的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B.身高突增是步入青春期的信号
C.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D.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下列关于黄鹂和柳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鹂的眼和柳树的叶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B.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C.黄鹂体内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主要是保护组织,而柳树是上皮组织
D.它们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些反应都属于反射
12.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回到左心室,用箭头表示血滴的旅行方向。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 )
A.小肠动脉→毛细血管 B.左心室→左心房
C.毛细血管→肺静脉 D.右心室→肺动脉
13.如图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与B相比,A可能反应剧烈的运动状态
B.曲线A反映出此状态下的呼吸频率是18次/分
C.曲线B反映出此状态下每次呼吸时呼出的气体量为4升
D.经常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
14.下列有关近视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读写姿势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有利于保护视力
C.眼球前后径过长,会使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落到视网膜后方,造成近视
D.注意用眼卫生,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休息一会儿,远眺几分钟
15.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发育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理平衡,乐于交流
B.身高体重暂缓增长
C.出现遗精、月经生理现象
D.内部器官功能相对较弱
二、非选择题
16.过量的遗体、粪便分解会加剧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生物大量繁殖,水体缺氧。鳑鲏鱼主要取食沉水植物。为研究鳑鲏的数量在湖泊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
实验一:探究鳑鲏密度对水质的影响
取相同塑料桶,低密度组每桶添加2尾鳑鲏,高密度组每桶添加4尾,对照组不添加,其余条件相同。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定时测算水中氮含量,实验结果如甲图。
(1)资料中划线处的目的是 。研究人员至少需准备 尾鳑鲏。
(2)鳑鲏的密度越 ,水中氮浓度越高。水中氮浓度升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实验二:探究鳑鲏密度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研究人员以3种沉水植物(黑藻、苦草和金鱼藻)为实验材料,设置有鳑鲏组和没有鳑鲏的对照组,10天后测算湖泊中植物的生长速度,实验结果如乙图。
(3)分析乙图,鳑鲏取食最多的沉水植物是 。
(4)结合甲图分析,鳑鲏组黑藻生长速度更快的原因是 。
(5)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研究人员选择低密度的鳑鲏进行生态修复。综合实验一、二,分析选择该措施的原因是: 。
17.小悦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 ;2号试管 。滴加碘液后 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唾液中的 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了。
(2)本实验是一组 实验。
(3)温水应该控制在 ℃左右,是为了模拟人体的温度。
(4)此实验的结论是 。
(5)若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是否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 。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 中,另一支试管放在5℃的水浴中。
18.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县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一致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
步骤二:A组每天饲喂含少量甲状腺激素的饲料,B组每天只饲喂等量不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其余条件保持相同;
步骤三:每天观察甲、乙两组蝌蚪的发育情况,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组别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平均身长(cm)
A组 4 7 26 0.75
B组 5 9 37 1.3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B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
(3)A、B组蝌蚪不仅同种,而且大小、生长状况要相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
(4)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由蝌蚪发育而来的小青蛙?
19.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香烟含有焦油、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焦油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是诱发癌变的重要因素。请回答相关问题:
(1)吸烟有害健康,烟雾经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是 (用文字和箭头回答)。
(2)图1中结构[⑤]由许多“C”形的 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在[⑤]内的 分泌的黏液中含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香烟中焦油对呼吸道黏膜的影响,设计如图2实验:
Ⅰ、取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制作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生活状态下的草履虫及其运动状态,特别注意观察纤毛的摆动情况。
Ⅱ、用注射器不停地抽取瓶中空气,使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迅速通入到 履虫培养液中(如图2所示)。
Ⅲ、等香烟燃尽后,取瓶中的培养液进行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草履虫的运动速度明显比正常状态时慢,其纤毛粘连而不能自由摆动。
①上述步骤Ⅱ模拟的是人的 (选填“吸气”或“呼气”)。
②由步骤Ⅲ可以推测香烟烟雾中的焦油能 (选填“阻碍”或“促进”)吸烟者气管中纤毛的摆动。
③步骤Ⅰ和Ⅲ的作用是形成 ,实验变量是 。
(4)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抽烟,你会怎么做? 。
20.体外膜肺氧合(ECMO)俗称“人工肺”,用于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如下图甲所示,该设备的原理是将人体内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引出体外,经“人工肺”将其充氧,并由肺静脉送回患者体内。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情况下,肺循环的途径是:[ ]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③] 。
(2)图甲中的“人工肺”替代了肺的生理功能,当血液流经“人工肺”后,血氧饱和度增大,变为含氧丰富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经“人工肺”回到人体心脏的血液,再经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到达脑,血液中得氧气进入脑细胞后参与呼吸作用,为脑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补充的糖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
21.人体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图1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2为蛋白质在人体被利用的示意图,其中a、b、c分别代表某种物质或气体,①—⑤代表生理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填字母)。A和B之间,C和D之间具有 结构,可防止血液倒流。
(2)图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彻底分解为a ,经过程①后会首先在图1心脏的 (填字母)中发现该物质。完成过程①的主要场所是 ,
(3)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气体b被吸入人体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2.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我“从一个细胞成长到“小帅哥”或“小美女”,让我看到了生命发生的奇妙变化。请结合图来回答问题:
(1)想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妈妈会提供卵细胞,其产生于图1中的 (填字母)。
(2)如图2,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③ 里,每时每刻,鄱能通过①胎盘和② 从妈妈那里获得营养。
(3)当我发育成熟后就会从母体的阴道产出,哭着离开妈妈,要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这个过程叫做 。妈妈此时是最辛苦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妈妈。
(4)如今的我们已进入青春期,这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还会发生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 ,女孩会来 。
参考答案:
1.A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故注意补充柑橘类水果、西红柿等能改善水手的身体状况。乳制品、鸡蛋、畜肉、鱼、豆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谷物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糖类。所以A正确。
故选A。
2.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详解】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B
【分析】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体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详解】A.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成年人容舟为A型血,只可在找不到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缓慢少量的输给AB型血的受伤旅客,不是最适合献血者,A不符合题意。
B.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成年人林玲为AB型血,与受伤旅客为同型血,是最适合献血者,B符合题意。
C.肖水为O型血,只可在找不到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缓慢少量的输给AB型血的受伤旅客,且其年龄大于55周岁,不是最适合献血者,C不符合题。
D.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宁园为B型血,且是未成年人,不能献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鼻腔黏膜、咽部和食道黏膜与痰的形成无关,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D
【分析】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血流速度快;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流速度最慢;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血流速度慢。
【详解】脉搏是心脏射血时血液对动脉血管产生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心跳和脉搏次数相等。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切脉的位置是手腕外侧的桡动脉,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
【详解】由分析中的血液循环图示可知,营养液会先由小肠处的毛细血管网吸收后进入下腔静脉,然后由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C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肠腺。
【详解】A.胃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吸收蛋白质,故A错误。
B.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故B错误。
C.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故C正确。
D.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故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A.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速最慢,A不符合题意。
B.动脉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动脉瓣在心脏中,B不符合题意。
C.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C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的官腔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粘住灰尘、细菌等,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因此,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C不符合题意。
D.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当空气被严重污染时,到达肺的气体也是有毒有害的,D错误。
故选D。
10.A
【分析】青春期是指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年龄范围一般在12~23岁,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晚约两年。中学生一般都进入了青春期,对每个人来说,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青春期出现的正常的心理现象,A错误。
B.男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晚于女生2年,但身高突增是步入青春期的信号,B正确。
C.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和女生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C正确。
D.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正确。
故选A。
11.A
【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多细胞植物体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多细胞植物体一般由根、茎和叶等器官构成。多细胞动物体还有系统,系统是由不同器官构成。
【详解】A.黄鹂的眼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视觉器官,柳树的叶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营养器官,它们属于同一结构层次,A正确。
B.黄鹂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柳树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B错误。
C.黄鹂体内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主要是上皮组织,而柳树体内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主要是保护组织,C错误。
D.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黄鹂属于动物,具有反射,柳树没有系统,不具有反射,D错误。
故选A。
12.B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室,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由此可以看出血液方向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13.A
【分析】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B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A错误。
B.从图中A曲线可以看出,在20秒内呼吸运动的次数是6次,所以曲线A反映出此状态下的呼吸频率是60秒÷20秒×6次═18次/分,B正确。
C.从图中B曲线可以看出,在剧烈的运动状态下每次呼吸呼出的气体量为5升-1升=4升,C正确。
D.经常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数目,从而增大肺活量,D正确。
故选A。
14.C
【分析】1.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2.为了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三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详解】A.近视眼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晶状体会聚光线的能力太强,远处物体的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物体,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A正确。
B.大部分的近视眼患者是由于读写姿势不正确引起的,因此读写姿势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有利于保护视力,B正确。
C.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C错误。
D.注意用眼卫生,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休息一会儿,远眺几分钟,可缓解睫状肌的疲劳,有利于预防近视,D正确。
故选C。
15.C
【分析】1.青春期是一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①进入青春期,由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这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②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③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2.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易冲动并富于幻想,性意识萌动并表现为初期的与异性琉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等正常的心理变化等。
【详解】A.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波动较大,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易冲动并富于幻想,A错误。
B.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这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B错误。
C.进入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C正确。
D.青春期时期,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D错误。
故选C。
16.(1) 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18
(2) 大 过量的粪便分解,使水体富营养化
(3)金鱼藻
(4)水中富营养化
(5)低密度的鳑鲏,能够对水体进行修复,当水体营养不够时,沉水植物生长速度慢,特别是金鱼藻还可能出现负生长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探究实验中往往设置重复组,取各组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资料中划线处的目的是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低密度组每桶添加2尾鳑鲏,高密度组每桶添加4尾,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研究人员至少需准备(2+4)×3=18尾鳑鲏。
(2)由图中的折线图,可知,鳑鲏的密度越大,水中氮浓度越高。水中氮浓度升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过量的遗体、粪便分解导致的。
(3)观图可知,有鳑鲏组的金鱼藻,出现负增长,说明鳑鲏取食最多的沉水植物是金鱼藻。
(4)过量的遗体、粪便分解会加剧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生物大量繁殖;鳑鲏组黑藻生长速度更快的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
(5)由实验一可知,低密度的鳑鲏可以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但密度不能太大,否则不但不能修复水质,还能使水质富营养化。实验二可知,鳑鲏主要取食沉水植物,特别是金鱼藻。因此,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研究人员选择低密度的鳑鲏进行生态修复。
17.(1) 变蓝 不变蓝 2 唾液淀粉
(2)对照
(3)37
(4)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5) 淀粉液 37℃的水浴
【分析】(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详解】(1)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水,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可见,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不变蓝是因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了。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可见,本实验具有唯一变量唾液,是一组对照实验。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因此,该实验中,温水应该控制在37℃左右,是为了模拟人体的温度。
(4)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试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所以,此实验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5) 若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是否影响”,唯一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B步骤的两支试管应该滴加等量的淀粉液,而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37℃的水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5℃的水浴中。
18.(1)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发育
(2) 甲状腺激素 对照
(3)保证变量的唯一性/控制单一变量
(4)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发育
(5)放回适于它生活的环境中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1)作出假设是指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根据本实验的探究目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作出如下假设: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发育。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即为变量。分析题干信息,两组只有饲料中是否加入甲状腺激素不同,因此变量为甲状腺激素。
对照实验中,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B组是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所以,A、B组蝌蚪不仅同种,而且大小、生长状况相同。
(4)根据题干表格数据,A组数据普遍低于B组,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发育。
(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小青蛙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19.(1)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 软骨 腺细胞
(3) 吸气 阻碍 对照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有无焦油)
(4)劝导不要抽烟、介绍抽烟的危害、自己离开抽烟场所等(合理即可)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降低呼吸道的净化作用,使呼吸道容易受病菌侵袭而患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害物质到达肺内后,还能诱发肺的疾病。
【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烟雾经呼吸道进入肺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2)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呼吸道的纤毛能分泌黏液,能黏住灰尘和一部分细菌。呼吸道腺细胞能分泌黏液,能湿润到达肺部的气体,减少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内含有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因此呼吸道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图1中结构⑤气管由许多“C”形的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在⑤气管内黏膜内的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中含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3)①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步骤Ⅱ用注射器不停地抽取瓶中空气,造成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使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迅速通入到草履虫培养液中,故模拟的是人的吸气。
②香烟燃尽后,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速度明显比正常状态时慢,其纤毛粘连而不能自由摆动,可以推测香烟烟雾中的焦油能阻碍吸烟者气管中纤毛的摆动。
③步骤Ⅰ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生活状态下的草履虫及其运动状态,步骤Ⅲ把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通入到 履虫培养液中,直到香烟燃尽,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状态,根据对照实验原则,步骤Ⅰ和Ⅲ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
(4)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所以在公共场所遇到别人吸烟,应该劝导别人不要抽烟或自己离开抽烟场所等。
20.(1) ②右心室 左心房
(2)动脉血
(3)体循环
(4)右心房
【分析】(1)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图乙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
【详解】(1)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肺循环的途径是:②右心室→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③左心房。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 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图甲中的“人工肺”替代了肺的生理功能,所以当血液流经“人工肺”后,血氧饱和度增大,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结合题图乙可知,经“人工肺”回到人体心脏的血液,再经体循环到达脑,血液中得氧气进入脑细胞后参与呼吸作用,为脑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糖类物质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而葡萄糖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可见,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补充的糖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的①右心房。
21.(1) D 房室瓣
(2) 氨基酸 A 小肠
(3)收缩
【分析】图1可知,A右心房,B右心室,C是左心房,D左心室。
图2可知,①吸收,②肺通气,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④肾小球的滤过,⑤肾小管的重吸收;a氨基酸,b氧气,c二氧化碳。
【详解】(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的四个腔中,心房壁比心室壁薄,心房的血液流到心室只有一孔之隔,需要的压力小,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右心室的血液压向肺部,行程较短,需要压力小,左心室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所以心脏壁最厚的是D左心室。
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所以A右心房和B右心室之间,C左心房和D左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结构,可防止血液倒流。
(2)蛋白质在胃内胃液的作用下初步分解,初步分解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所示:
因此,图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彻底分解为a氨基酸,经过程①吸收后会首先在图1心脏的A右心房中发现该物质。完成过程①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3)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气体b被吸入人体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22.(1)A
(2) 子宫 脐带
(3)分娩
(4) 遗精 月经
【分析】由图可知,A是卵巢,产生卵细胞的位置;B是受精卵,C是输卵管,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D是子宫,受精卵着床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图2中①是胎盘,②是脐带,③是子宫,④是阴道。
【详解】(1)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想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妈妈会提供卵细胞,卵细胞是在卵巢中产生的,对应图1中的A卵巢。
(2)胎儿生活在③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①胎盘、②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3)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大约38周后,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诞生。
(4)青春期身体变化: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这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答案第12页,共13页
答案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