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资料分析题
1.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形式在持续恶化,一项研究显示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其中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威胁是主要的几种威胁,哺乳动物受这几种威胁比例分别为31%、32%、17%;鸟类受威胁比例分别为20%、60%、12%。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期,国内核心期刊《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和《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分别于刊登相关论文,公布江西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新发现11种植物及保护情况。保护区内脊椎动物有418种,昆虫已鉴定的有15目127科1329种。高等植物2829种,此外查明大型真菌22科61种。江西省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较为突出。
回答相关问题:
(1)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 多样性。
(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保护鸟类的最有效措施是 。
(3)对生物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目前采用的生物命名方法是由林奈首创的 。其中动物分类主要依据是生物在 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把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 (多/少),资料中提到的生物分类单位中,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4)小申同学观察到不同生活习性鸟类的足形态有显著的差异,下列最适应游泳的足可能是___
A. B. C. D.
2.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发糕喧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学习了发酵技术后,请你尝试做一做,方法如下:①将面盆内的面粉和适量的糖拌匀,加入酵母液,适量的水,用手揉成干湿适中的面团;②在碗内用少量的温水将酵母化开;③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1~2小时;⑤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⑥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1)制作发糕的正确顺序是 (填数字)。
(2)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多孔,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发酵时产生的 在面团中遇热膨胀而形成的。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可能的原因是发酵时产生了 。
(3)某同学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面团有少许发霉变质,可能的原因是 。
(4)为防止蒸熟的发糕变质,你能说出一种保存发糕的方法吗 。
(5)防止食品腐败依据的原理是 。
3.通过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冬虫夏草,有人认为它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其实它既不是虫,而是一种披着虫皮的真菌。在同一地区,有一种真菌叫作冬虫夏草菌。入冬后,一旦发现蝙蝠蛾幼虫,便黏附在幼虫柔软的体表,以幼虫的内脏为养料,滋生出无数菌丝。可怜的幼虫,任凭虫草菌以出芽的方式,在自己体内增殖却又无能为力。这种致命的侵染要维持2~3周。随着蝙蝠蛾幼虫生命体征的消失,它的“五脏六腑”被坚硬的虫草菌丝体塞满。柔软蠕动的蝙蝠蛾幼虫就此成为坚硬的慢虫形菌核。
冬虫夏草菌没有了食物后就会进入休眠期。等来年春末夏初时,虫子的头部会长出一根圆棒状的子实体,高2~5厘米,真菌学家称之为“子囊果”。一颗“子囊果”里长着数以万计的子囊孢子。大部分孢子离开母体后不久,生命就迎来了终结,找到蝙蝠蛾幼虫,从此过上“穴居生活”
不是所有地方都能长出冬虫夏草。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土壤大多呈黑褐色,含水量常年在30%~50%,普遍有10~30厘米的腐殖质层
(1)你认为冬虫夏草是_____。
A.一种传说中的神奇生物,事实上并不存在
B.某些蛾子的幼虫被一些真菌孢子感染后,从身体上长出的菌体
C.某种真菌的名称
D.一种蛾子幼虫的名称
(2)冬虫夏草在蝙蝠蛾幼虫体内以 的方式进行繁殖。冬虫夏草和蝙蝠蛾幼虫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
(3)冬虫夏草通过产生子囊孢子进行繁殖的方式叫作 生殖。
(4)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可知,不是任何地方都能长出冬虫夏草,影响冬虫夏草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 (至少写出两个)。
4.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双峰县域测水河及湄水河河道内遍布着福寿螺,福寿螺和田螺外表较相似,但福寿螺个体较大,卵为粉红色。据悉,福寿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3—5万粒。在繁殖季节,一团团粉色的福寿螺卵块密集附着于河堤、岸边草丛以及石块山,十分扎眼。
资料二:福寿螺原产南美洲,1980年被当做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中国台湾,次年被引入中国大陆,在各地掀起养殖热潮。2006年,福寿螺被证实是一种可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寄主,是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帮凶”之一,一时间,全国各地发文禁止销售福寿螺,于是,养殖户纷纷弃养。由于环境适宜,且其失去原有天敌螺鸢等的制约,这些被弃养的福寿螺在田野蔓延泛滥。福寿螺食量大,食性杂,不仅对水稻、莲、茭白等水生作物危害很大,对入侵地的藻类、水生贝类等其它动植物也构成威胁,严重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1)在分类上,福寿螺和田螺都隶属于 动物。
(2)福寿螺大多拥有保护身体的石灰质贝壳,贝壳是由 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3)螺类是腹足纲的通称,包括有75000生存种及15000化石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的多样性。
(4)除福寿螺外,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有加拿大一枝黄花、 等。这些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答两点即可)。
(5)清除福寿螺刻不容缓,请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践,说出两种防治福寿螺的方法 。
(6)防止生物入侵,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做的事情有 (答两点即可)。
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裸鼹鼠过着群居生活,群体中有鼠后、雄鼠和工鼠,它们各司其职。研究发现,不同的裸鼹鼠群体会发出不同的叫声,从而识别同伴。当被遗弃的裸鼹鼠被另一个群体“收养”时,裸鼹鼠能改变原来的叫声,习得新群体的“方言”。
(1)资料中划线部分说明裸鼹鼠具有 行为,其群体之间主要通过 进行信息交流。
(2)资料中能说明裸鼹鼠具有学习行为的证据是 。
(3)裸鼹鼠的分类地位如图所示,图中所示动物与裸鼹鼠亲缘关系更近的是 ,长吻鼹与裸鼹鼠同属的最小分类等级单位是 。
6.请根据材料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甲流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甲型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含有该病毒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小明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流感。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小明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要使用纸巾掩盖口鼻,然后把纸巾丢进垃圾桶。没有纸巾时,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捂住口鼻,然后洗手;③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⑤戴口罩;⑥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接种流感疫苗。
(1)当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可以清扫部分病毒,这是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属于 免疫(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
(2)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接种的甲流疫苗属于 ,可刺激人体内的 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从而获得对甲流病毒的免疫力。某人患甲流痊愈后,体内的抗体 (填“能”或“不能”)抵抗乙流?
(3)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甲型H1N1流感的 。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来看,甲型流感患者属于 。
(4)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资料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例如青霉素对肺炎、脑膜炎等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也会被一起杀死。
材料二:有些细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不断选择从而催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材料三:据报道,耳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有耐药性,可导致侵袭性感染并带来较高的死亡率,被称为“超级真菌”。耳念珠菌主要在医院内传播,对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等免疫力受损的住院患者构成威胁。医院可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等方法来阻止耳念珠菌在医院内传播。健康人群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不具备相互传播的可能性。
(1)流感病毒是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该病毒非常小,必须借助 才能观察到。
(2)“超级细菌”能抵抗多种抗生素,是抗生素对细菌 的结果。
(3)耳念珠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 生殖。
(4)患流行性感冒能不能用抗生素治疗? 。
8.阅读下列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材料一:2023年8月24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将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外,根据东京电力公司此前公布的计划,到明年3月底为止,东电总共将对核污染水进行4轮排放,排放总量约为31200吨,占到目前核污染水总量的2.3%。有数据显示,在正式排污开始前,核污染水已存到了130万吨,要把核污染水全部排完,上述操作还将循环无数次,整个排污过程至少需要30年。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将长期残存体内。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可能被富集。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放射性物质还会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材料二:“海绵公园”是指公园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储水、渗水、净水;需要时会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和水污染的问题。
(1)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
(2)日本政府指望依靠海洋的 能力来解决核污水的危害。在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浮游动物鱼类→底层食鱼鱼类→顶层食鱼鱼类”中,生物体内放射性物质最多的是 。
(3)材料一中提到:“放射性物质还会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这是因为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4)海绵公园属于 生态系统,它能净化水质、蓄洪抗旱。公园里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
(5)若公园被有毒物质污染,则植物死亡后,其体内的有毒物质返回水体会造成二次污染,请据此给公园的管理者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媒体曾报道: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当地孙大娘家养的一只大白猫不仅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幼狮天生的利爪能帮助它成功狩猎,本能地突袭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标,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捕猎技巧,还需要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
资料三: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孤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放哨”者,或大叫或狂奔或扑翅起飞发出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己却暴露了目标,易为敌害所捕食。
资料四: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如果在侦查蚁回巢穴后用樟脑丸放置在洞口,发现蚁群会不知所措,找不到食物。
(1)资料一中,老鼠和猫都属于 动物,生殖方式都是胎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母猫喂养老鼠的行为属于 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
(2)资料二说明 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 的环境。
(3)在资料三中,从行为的功能来看,“孤雁”的行为属于 行为;雁群中的大雁有的站岗放哨,有的取食,这体现了 的特征,所以雁群的行为又符合 行为的特征。
(4)蚂蚁营群体生活,蚂蚁的个体之间进行通讯依靠的是 。你认为通讯对蚂蚁群体生活的重要意义是 (答出至少一个)。
10.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使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已多次引起全世界的爆发流行。科学预防甲流,做好预防很重要!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打疫苗;最简单的预防方式:勤洗手:最直接的预防方式: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人。
资料二:抗生素是我国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特异体质的人还会产生过敏反应而导致休克,另外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使其抗药性增强,“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1)“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 。
(2)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 (填“抗原”或“抗体”),人体通过疫苗而产生的免疫称为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3)近期,班里甲流人数日益增多,我们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阻断其传播,如勤洗手、戴口罩、及时开窗通风、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等,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戴口罩”属于_______________。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4)使用抗生素对甲流病毒起不到治疗作用,其原因是 。
(5)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这说明细菌发生了变异,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
11.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材料二 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它们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进行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较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白鼠在迷宫中要经过多次“走错路”才能找到出口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 。实验发现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 决定的。
(3)材料二中研究小白鼠行为的科学方法是 。
12.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秦岭是世界上分布纬度最北的亚热带生物宝库,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分布着金钱豹、大熊猫、朱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素有“中国国家公园”“动物王国”及“绿色基因库”等美誉。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空气水源、土壤,就是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资料二: 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2021年4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1)资料一中提到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的有金钱豹、大熊猫,它们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 ,从食性判断,金钱豹与家兔的牙齿不同在于有无 的分化。
(2)秦岭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
(3)资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规定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和监督,实质上是从 (选填“生物种类”/“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4)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呢?
13.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鲸鱼作为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它死亡之后掉落到海底的过程,漫长而复杂,这个过程就是鲸落。在此过程中会有章鱼、鲨鱼等多种生物来吞噬鲸鱼尸体,之后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丰富的脂类,形成富硫环境,从而为一些细菌提供能量来源。
材料二: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8小时就能飞越海拔接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斑头雁飞翔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为此它在低温的情况下可以承受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气浓度,他们体内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速度要快。
(1)动物界中往往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动物,材料一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
(2)据材料二可知,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需要克服的两个重要环境限制因素为 和空气的含氧量。斑头雁能够适应这样艰苦的飞行环境与其形态及生理特点有关,表现在其体表丰厚的羽毛可以 ,且在寒冷条件下,斑头雁的血红蛋白与 结合更紧密,肌肉细胞周围毛细血管分布密集,通过 作用可为骨骼肌细胞提供更多能量。
(3)斑头雁的 上附着发达的肌肉,能牵动两翼快速飞行。
14.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拔根毫毛吹口仙气,就能变出许多个小孙悟空。如今,这一神话终于在孙悟空的家乡-中国“实现”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0天后,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博士后刘真等科研人员,提取了雌性胎儿A猴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B猴的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C的子宫内。21只代孕母猴中的6只成功怀孕,最终生下了两只健康的猴子(如图),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如图为“中中”和“华华”产生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中中”和“华华”与图中 (填写图中字母)猴最为相像,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贮存在 中,该结构的功能是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母猴C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3)在“中中”和“华华”的培育过程中,科学家们采用了 、细胞培养、 等现代生物技术。
15.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21年10月,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占地面积约1.46万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内共有野生动物4900余种,野生植物4000余种,包括东北虎(A)、东北豹(B)、金雕(C)、梅花鹿(D)、紫貂(E)、白鹤(F)、蟾蜍(G)。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已由2017年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50只和60只以上。这些野生动物旗舰物种成为美丽吉林的生态地标,反映了吉林省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把生物进行了分类,生物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
(2)请写出上述表中序号对应的内容:① ;② 。
(3)资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吉林省境内 的多样性,其实质是 的多样性。
(4)材料中提到的银杉,它的学名是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这种命名方法是由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提出的 法。
(5)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16.“进化树”可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原始生命,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进化成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其分类单位是 。
(2)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研究发现:在6亿年前出现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大约在5.3亿年前出现最早的鱼类,大约3.2亿年前才出现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 ](填图中字母),该种生物类群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的原因是 。
(3)根据 可将图中的脊椎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鱼类、B和C,另一类是鸟类和哺乳类,其中哺乳类是最高等的一类脊椎动物,这类动物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的识别特征有:①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 ;② 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4)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兔子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大,内部都含有 ,这体现了生物体 的生物学观点。
(5)请写出图中E所代表的植物类群 。
17.道路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给野生动物的觅食、迁徙、繁殖等活动带来了较大影响。为更好的保护野生动物,下列动物通道应运而生。请回答:
绿桥 动物隧道 鱼梯 虫子旅馆
为黑熊、麋鹿、羚羊等大型动物搭建的“过街天桥”。 便于乌龟、老鼠、蜥蜴等小动物通过的隧道,还有专门为两栖动物建造的湿润管道。 在河川设置连续的、水流合适的低角度阶梯,帮助鱼类洄游产卵。 由石头、木材等材料搭建而成,为蟋蟀、蚂蚁、蜘蛛等虫子遮风挡雨,在城市安家。
(1)在动物类群上,绿桥上经过的动物都属于 动物,生殖方式为 。
(2)动物隧道中通过的爬行动物有 。
(3)为两栖动物建造的管道必须是湿润的,原因是 。
(4)鱼类通过尾部和 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进行游泳。鱼类洄游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 所决定。
(5)虫子旅馆的“旅客”体内都 (选填“有”或“无”)脊柱,体表都有坚韧的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具有各种类型的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材料二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三 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种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对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材料一说明: 。
(2)材料二说明: 。
(3)材料三说明: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生物圈中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 。当后者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 和 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 。
(4)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应该怎样做? 。
参考答案:
1.(1)生态系统
(2) 栖息地的丧失 保护鸟类的栖息地
(3) 双名法 形态结构 多 种
(4)A
2.(1)③②①④⑥⑤
(2) 二氧化碳 酒精
(3)杂菌污染
(4)把发糕放在冰箱里冷藏(合理即可)
(5)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1)B
(2) 出芽 寄生
(3)孢子
(4)水分、土壤
4.(1)软体
(2)外套膜
(3)生物种类/物种
(4) 巴西龟/水葫芦/红火蚁/美国白蛾 破坏本地生态平衡/危害本地生物的多样性/危害农林牧渔业/传播疾病/危害人畜生命健康
(5)引进天敌;人工拾捡/生物防治;化学灭杀法
(6)不进行养殖和制止随意的弃养和“放生”行为;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知识的宣传等/发现外来物种及时报告;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等
5.(1) 社会/社群 声音
(2)裸鼹鼠可以学会其他裸鼹鼠群体的叫声
(3) 豪猪 纲
6.(1) 一/1 非特异性
(2) 抗原 淋巴 抗体 不能
(3) 病原体 传染源
(4) ④⑥ ②③⑤
7.(1) 蛋白质 遗传物质 电镜/电子显微镜
(2)自然选择
(3)孢子
(4)不能
8.(1)非生物因素
(2) 自动调节 顶层食鱼鱼类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 湿地 太阳能/光能
(5)定期收割植物并无害化处理
9.(1) 哺乳 先天性 遗传因素
(2) 先天性 复杂多变
(3) 防御 一定的组织、明确的分工 社会/社群
(4) 气味 有利于取食和御敌,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生存
10.(1)病原体
(2) 抗原 特异性免疫
(3)B
(4)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对甲流病毒不起作用
(5)选择
11.(1)先天性
(2) 学习 复杂 遗传物质
(3)观察法和实验法/实验法和观察法
12.(1) 胎生、哺乳 犬齿
(2)生态平衡
(3)基因
(4)积极宣传保护生态的有关法律知识
13.(1)鲨鱼
(2) 温度 保温 氧气 呼吸
(3)龙骨突。
14.(1) A 细胞核
(2)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场所
(3) 核移植 胚胎移植
15.(1)种
(2) 胎生 两栖动物
(3) 生物种类/种类 基因/遗传
(4)双名
(5)建立自然保护区
16.(1)界
(2) B 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
(3) 体温是否恒定 后代的成活率 牙齿分化
(4) 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5)被子植物
17.(1) 哺乳 胎生
(2)蜥蜴、乌龟
(3)两栖动物肺发育不完善,需要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
(4) 躯干部 遗传物质
(5) 无 外骨骼
18.(1)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
(2)生物的多样性是培养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3)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
(4)爱护树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多植树,注意保护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