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2课,上承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下启第3课《盛唐气象》,具有重要的过渡性作用。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子目: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和“开元盛世”。三个子目沿时间顺序展开,围绕唐朝建立并走向鼎盛的过程展开。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时期采取一系列统治措施,开创“贞观之治”;武则天推行前朝政策,不断开拓创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形成“开元盛世”。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求知探索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他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一些方法,在材料分析、历史解释、获取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擅长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回答历史问题,也很喜欢观看课程相关的历史视频。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多鼓励同学思考探究一些难度适中的历史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能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并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难点:通过分析唐朝统治者的执政措施和唐朝鼎盛的原因,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法、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出示《长安三万里》图片和视频剪辑)你们看过《长安三万里》吗?它呀,是通过动画电影形式再现那些精彩唐诗下的盛唐景象。今天我们以课堂的形式一同领略唐前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了解在当时世界上都声名显赫的唐朝。
新课讲授 第一篇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隋朝的兴衰史,知道了隋炀帝暴政使人民忍无可忍,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唐朝建立。 【学生行为】观察地图,认真听讲。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6,找到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皇帝和都城。 【学生回答】唐朝的建立时间是618年,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都城建立在长安。 李渊出生于北周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617年,正式任太原留守,同年七月举兵反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教师行为】(出示李渊图片及相关材料)简要介绍唐高祖李渊。 【教师讲授】(展示课件)接着,李渊同他的次子李世民,经过七八年的征战,陆续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并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全国。在这期间,李世民表现出
非凡的军事才能。 【学生行为】观看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了解秦王李世民。为后来学习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做铺垫。 知识点二:唐太宗继位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于玄武门诛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 【教师行为】(出示李渊父子关系图、历史地图和史料)简介李渊父子和玄武门之变。 【教师讲授】(展示地图)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大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贞观”是“年号”,唐太宗是“庙号”。 【教师过渡】同学们,想一想:通过弑兄逼父登上皇帝之位的李世民会是一位好皇帝吗?我们接着来学习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措施。 知识点三: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二】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中体现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1:“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贞观政要》 材料2: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晚年倦怠政事,贪图享受,魏征又上书希望太宗能善始善终。 ——P7相关史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下答: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教师举例】(出示历史图片和史料)借魏征敢于直言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材料3: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奉养君主),犹割股(大腿)以啖腹(填饱肚子),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4:唐太宗在选拔和任用人才上,能够用人为贤,不拘一格。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他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 ——P10《知识拓展》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下答: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以民为本。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材料5: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教师举例】(出示历史图片和材料)借“房谋杜断”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知识点四: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教师讲授】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三】结合课本,唐太宗都推行了哪些治国措施? 【生1回答】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材料6: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教师行为】(出示三省六部制相关图和材料)简要介绍三省六部制。 【生2回答】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材料7: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 ——《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 材料8: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教师行为】(出示文字材料和历史图片)引导同学分析史料,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并讲述《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生3回答】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材料9: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 材料10:“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材料11: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图片和材料)讲述唐太宗时期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广纳英才。 【生4回答】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生5回答】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12: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材料13: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论务农》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隋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夏。……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之有也 。 ——《通典·边防典·突厥》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和史料)分析地图和材料,你们还能发现什么措施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下答:发兵反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知识点五: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材料1:(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2:(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丰收) ,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资治通鉴·唐纪》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请同学们看材料,贞观初年,国力不足,社会贫困。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由此想一想:唐太宗取得了怎样的治国效果? 【学生回答】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知识点一:武则天其人 【教师行为】(展示课件)简介武则天及她的传奇人生,为学生学习武则天统治做铺垫。 【学生行为】结合课本和课件,了解武则天。 知识点二: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教师提问】(展示课件)结合课本和课件,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四】,武则天都推行了哪些治国措施? 【学生回答】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开创武举。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教师行为】对学生回答予以积极鼓励。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并进一步提问:想一想,武则天取得了怎样的治国效果? 知识点三:武则天的治国效果 【学生回答】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补充】她的统治时期称之为“贞观遗风”的局面,也有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1:乾陵无字碑:武则天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 材料2:“无字碑”为何无字,千多年来,人们对此有种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说功高德大无须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
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 【教师拓展】(出示乾陵无字碑图片和材料)通过讲述无字碑,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历史。 第三篇 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玄宗其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在位44年,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李隆基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 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教师讲授】(出示唐玄宗图片和文字介绍)简要介绍唐玄宗李隆基。 知识点二: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教师讲授】(出示表格)。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请结合课本,完成【学习任务五】,唐玄宗都推行了哪些治国措施? 【生1回答】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生2回答】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生3回答】用人上,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教师行为】对学生回答予以积极鼓励。(出示杜甫《忆昔》)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并继续讲授: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合作探究: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的共同点?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行为】分组讨论并发言。 【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予以及时的鼓励。归纳共同点:
思考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教师提问】思考探究:总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学生行为】思考探究并发言。 【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予以及时的鼓励。归纳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教师提问】同学们,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学生行为】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在老师引导下回答: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②治理国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制度(改革)创新;③要重视发展经济;更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感受到唐朝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显然,这样的盛世局面不是一个帝王执政的局面,而是经过几代帝王共同努力形成的。他们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造就了唐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辉煌。从中,我们要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到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增强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五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