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3 16:4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高二上学期,我国两位同学在同一天对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进行观测。图1为甲同学测得的当地一天日出至日落不同时刻杆影的长短及方位变化情况,当杆影位于正北时其长度与杆长相同。图2是乙同学测得的当地某时刻太阳高度。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日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两同学所在地( )
A.甲地正在举办亚运会 B.乙地小麦正在收获之中
C.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 D.乙地比甲地先看到日出
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某地区进行野外实习时绘制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区最早发生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侵入 B.地形倒置 C.岩层弯曲 D.变质作用
4.图中( )
A.甲处的溶蚀作用强烈 B.乙岩层可能含有大羽羊齿化石
C.丙处河流自东向西流 D.丁处地貌是内外力作用的结果
某年11月16日,我国某天气网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提道:“16日夜间起,一股强冷空气即将到来,它的移速快、降温猛、影响范围广,江湖人称‘速冻小能手’,受它影响,17日至19日,从西北、华北到江淮、江南一带,秋裤封印即将大面积解除!”下图为该年全国秋裤预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此次秋裤预警的“速冻小能手”源自( )
A.西伯利亚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威夷高压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国秋裤预警地图”体现了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
B.“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C.此股强冷空气移动路径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
D.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会导致图中“秋裤分割线”向北移动
2020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如期而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钱塘江大潮( )
A.仅有观赏价值,不能转化为能源 B.“海上生明月”之时正宜观潮
C.与杭州湾的地形有密切关系 D.一天中只有一次起落
8.杭州湾口盐度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暑期赴祁连山北麓进行地质考察。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考察,不需要携带的物品是( )
A.保暖冲锋衣 B.罗盘 C.地质锤 D.放大镜
10.图示绿洲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干湿度分异规律 B.纬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区域是( )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省、市、镇等行政区域
1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明确的边界
③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收缩型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大量流失、失去活力的城市。“林都”伊春(下图)地处小兴安岭山脉中段腹地,森林覆盖率高。1949年至1999年,伊春为国家提供的木材占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的20%。2005年伊春被确定为国家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10年至2020年,伊春的总人口由114.81万降至87.89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伊春成为“收缩型城市”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源枯竭 B.产业单一 C.地理偏远 D.环境脆弱
14.伊春在未来发展中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建设自然保护区,对森林、河流、野生动植物等进行一体化保护
B.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
C.立足林区优势,延长木材深加工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助力黑龙江农垦生产,重点发展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 )
①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②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③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④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②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
③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④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活跃的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位于里海西岸的巴库是该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被称为“石油城”。巴库是里海的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人口近170万,拥有建于11世纪的瑟纳克一卡尔清真寺塔,建于12世纪的“处女塔”和克孜卡拉瑟塔楼,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等。1940年,巴库的原油生产达到高峰,产量占当时苏联总产量的71.5%。此后,原油产量不断下滑。到20世纪80年代,所占比重下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发展速度减慢,经济地位不断下降。面对这一困境,巴库不断寻找经济转型之路,并取得显著成效,重现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图示意阿塞拜疆铁路分布和巴库位置。
(1)分析巴库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之路的主要原因。(6分)
(2)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巴库纺织、食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6分)
(3)近年来,巴库十分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就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塔身几乎直立,塔基部坡度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而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研究表明,5000万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岩浆活动形成火山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裂,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过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的模样。下面左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鬼塔”实景图。
(1)根据图文信息,说明“魔鬼塔”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4分)
(2)分析“魔鬼塔”身部陡峭,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4分)
(3)“魔鬼塔”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推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3年6月初,世界气象组织(WMO)宣布,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意味着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出现的概率会增加。自6月以来,北半球大多数国家都笼罩在高温酷暑和干旱多雨并行的焦灼之下。图1为正常年份北太平洋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图。图2为厄尔尼诺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图。
(1)用箭头在两图线段上标出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2分)
(2)简述此次厄尔尼诺条件下的图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4分)
(3)分析此次厄尔尼诺条件的形成将给图示东部海域渔业资源带来的影响及原因。(6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韩江流域,是广东省第二大流域,范围涉及广东、福建、江西3省,汛期主要集中在4~9月。调查发现,韩江上游的梅江河段径流量小于汀江河段。下图为韩江流域水系示意图。
(1)分析韩江流域河流汛期长的原因。(4分)
(2)据图推测梅江河段径流量小于汀江河段的原因。(4分)
(3)韩江流域上游河段含沙量较大,试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原因。(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图1为甲同学测得的当地一天日出至日落不同时刻杆影的长短及方位变化情况,读图可知,此日日出杆影位于正西,说明日出正东;日落杆影位于正东,说明日落正西;即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为二分日,结合题干“高二上学期”可知,此日为秋分日,故C正确,ABD错误。
2.答案:C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差=纬度差(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结合题干“当杆影位于正北时其长度与杆长相同”可知,甲同学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5°,纬度是45°N,读图1可知,该地北京时间18:00日落(秋分日昼夜平分,地方时18时日落)经度是120°E;图2是乙同学测得的当地某时刻太阳高度为60°,太阳位于正南,说明是正午;北京时间显示12:40,乙同学所在地的纬度是30°N,经度是110°E(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位于120°E以西10°)。甲地经纬度是(45°N,120°E),没有举办过亚运会,故A错误;乙地的经纬度是(30°N、110°E),位于南方地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故B错误;甲地经纬度是(45°N、120°E),乙地的经纬度是(30°N,110°E),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故C正确;乙地在甲地西南方,位置靠西,一般后看到日出,故D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岩层沉积后发生岩层弯曲,后有岩浆侵入,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褶皱隆起的岩层,A错;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作用多是在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变质岩的形成应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D错误;地形倒置是在岩层弯曲变形后受侵蚀形成,B错误,C正确。故选C。
4.答案:D
解析:甲处为砂岩,溶蚀作用强烈一般为石灰岩,A错误;乙岩层对应的白垩纪属于中生代,大羽羊齿属于蕨类植物,是形成在晚古生代二叠纪时期的古生物,B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东方,可判断河流为南北走向,C错误;丁处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在地壳上升运动过程中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出露地表,是内外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一股强冷空气即将到来,它的移速快、降温猛、影响范围广”可知,此次秋裤预警的“速冻小能手”应属于寒潮天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月,亚欧大陆上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系统控制,该高压会促使强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故A正确;阿留申低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夏威夷高压均位于太平洋上,不是此次“速冻小能手”的源地,BC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从“全国秋裤预警地图”可以看出,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为温暖,不需要秋裤,体现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从图中看出,“秋裤分割线”在M处弯曲,M南部是四川盆地,四周均为山地,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冬季气温较为温暖,不需要穿秋裤,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此次强冷空气总体移动路径为自西北向东南,C符合题意。全球气候变暖,则北方冬季多年平均温度可能会有所上升,则“秋裤分割线”会往北移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C
解析:钱塘江大潮可以转化为潮汐能,A错误;“海上生明月”指中秋满月时节,月亮于日落时升起,月光正是皎洁之时主要是夜晚,此时不宜观潮,B错误;杭州湾为典型的喇叭口形,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杭州湾的地形有密切关系,C正确;大潮一天中有两次起落,D错误
8.答案:B
解析:杭州湾口地处钱塘江入海口附近,该区域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湾口地带受河流淡水的稀释作用更强,盐度最低。故选B。
9.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暑期赴祁连山北麓进行地质考察。祁连山北麓海拔低,深居内陆,大陆强,暑期比较炎热,因此不需要保暖冲锋衣,A符合题意;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是地质考察的必备工具,因此需要携带,排除BCD。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干旱地区有水源的地方会形成绿洲,图中绿洲景观不随气候上的干湿度、纬度、垂直高度变化而出现或变化,仅与地方性水源条件有关,因此图示绿洲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区域是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指标划分出来的空间单元,既可以为文化区,也可以为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也可以为行政区或自然区域,A正确,BCD描述片面,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区域是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①③正确;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等,②错误;区域可以为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也可以为行政区或自然区域,不一定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④错误,①③正确,C正确;②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随着林木资源的枯竭,伊春可发展其他产业,可知,伊春成为“收缩型城市”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A错误,B正确;由材料“1949年至1999年,伊春为国家提供的木材占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的20%”可知,地理位置偏远不是导致伊春成为“收缩型城市”的根本原因,C错误;伊春市早期森林覆盖率高,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好,环境并不脆弱,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建设自然保护区,对森林、河流、野生动植物等进行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A正确,不符合题意;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不符合题意;立足林区优势,延长木材深加工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不符合题意;伊春是林业资源型城市,重工业,尤其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薄弱,且科技水平较低,不适合重点发展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产业,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B
解析:图中B、C区域都表示的是土壤侵蚀,其中B为山地丘陵地带,要更严重一些;A处土层薄,水土流失易造成石漠化现象。
16.答案:C
解析:结合图例可判断南方生物多样性锐减严重,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多发区也是人类活动强烈区,说明人为原因是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
17.答案:(1)石油为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量增加和开采时间延长,最终会面临枯竭,以石油为支柱的经济将陷入极大困境;为了避免和摆脱困境,需要在石油工业基础上,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多元化,保持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阿塞拜疆盛产棉花,为巴库纺织工业提供充足原料,阿塞拜疆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带耕作业发达,为巴库食品工业提供丰富原料;巴库为首都和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大型港口也扩大了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3)随着经济转型的成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巴库众多的历史文化轨迹,成为旅游业的优质资源;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多,能够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和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解析:(1)巴库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之路的主要原因是资源枯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开采时间长,开采量大,最终会面临枯竭,会造成当地石油资源枯竭,给以石油为支柱的相关产业带来困境,使经济发展陷入难题;在原先石油工业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推动经济多元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原料充足:阿塞拜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光照时间长,盛产棉花,为纺织工业提供充足原料;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带耕作业发达,为食品工业提供丰富原料,资源丰富:阿塞拜疆紧临里海,渔业资源丰富;劳动力:巴库是阿塞拜疆首都和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巴库是阿塞拜疆首都和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大型港口扩大了纺织品和食品的销售区域;交通:大型港口有利于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输入。
(3)阿塞拜疆经济转型成功,第三产业相关的部门需求会发展起来,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需要发展壮大;巴库众多的历史文化轨迹,可以开发成优质的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问题,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18.答案:(1)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侵入海底岩层形成火山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后经外力不断的风化、侵蚀,火山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而较为坚硬的火山颈岩浆岩存留下来,形成如今的“魔鬼塔”。
(2)火山颈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垂直节理),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堆积,形成缓坡。
(3)塔身及顶部土壤发育较差,水分条件较差,不利于植被生长发育;而塔底周围土壤发育较好,土层深厚,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植被生长。
解析:(1)5000万年前由于地心的岩浆上涌到地表,没有喷出去,侵入到沉积岩中,岩浆在冷却结晶的过程中收缩、断裂,形成多边形柱,最终成为坚硬的侵入型岩浆岩。地壳抬升经过数百万年,该区域从海底隆起抬升形成坚硬的陆地。由于岩浆岩比沉积岩更加坚硬,外力作用不断的侵蚀沉积岩,留下了原本包裹在沉积岩中的巨块的岩浆岩。水渗进岩浆岩柱体之间的空隙,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收缩,迫使一些柱体从岩石主体上崩落下来。碎裂的柱体散布于塔基周围,形成岩屑斜坡。
(2)火山颈岩浆岩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冷却过程中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沿裂隙节理发育,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上部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形成堆积体塔基,外力作用之下形成缓坡。
(3)结合材料可得,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的因素,塔身及顶部以岩浆岩为主,风化形成土壤发育较差,无法留存水分,不利于植被生长发育;而塔底岩石破碎,易风化侵蚀,周围土壤发育较好,土层相对深厚,留存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植被生长。
19.答案:(1)作图如下
(2)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和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都有降温现象。
(3)影响:秘鲁渔场鱼类减少(或大量死亡)、鱼群逃离。原因:水温升高,冷水鱼类不适应较高的水温;海水上泛减弱(或没有海水上泛),营养盐类无法被带至表层,鱼类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解析:
(1)如图1所示大洋西岸水温较高,气压较低,气流垂直上升形成有云雨。东岸水温较低,气压较高,气流应该下沉,上空气流由大洋西岸流向东岸,低空由大洋东岸流向西岸;图2情况与图1水温分布格局相反,故大气运动情况也大致相反。如下图所示;
(2)据图可知,图2为厄尔尼诺示意图,大洋中东部的温度明显比图1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他海域变化不是太大;温度高值在大洋中部,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并且等温线呈闭合状由中间向四周递减,反映了大洋中东部水温由中间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据图可知,高温中心在南半球大洋东岸附近,远离此高温中心的赤道以北、以南和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水温明显较低。
(3)对渔业的不利影响可以从饵料、水温的变化、含氧量等方面回答。影响:秘鲁渔场鱼类减少(或大量死亡)、鱼群逃离。原因: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尼诺年中,秘鲁西部沿岸受赤道逆流的影响,海水表层的水温升高,水温升高,冷水鱼类不适应较高的水温;由于东南信风的减弱,沿岸寒流和海水上泛减弱(或没有海水上泛),沉淀在海底的营养盐类无法被带至表层,鱼类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由于水温的升高会导致海水中溶解氧明显减少,大量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20.答案:(1)韩江流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南北跨度大,雨季来得早,去得晚;受东南季风影响,4~6月为锋面雨带控制,常造成大面积连续降雨;7~9月多为台风雨,常造成暴雨和较高洪水位,因此汛期较长。
(2)汀江河段源于武夷山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雨量丰沛;梅江河段源于南部山区东南季风背风坡,雨量较少。两条河流均以雨水补给为主,故梅江河段径流量小于汀江河段。
(3)地形:上游多丘陵山地,地势落差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
气候:上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多位于盛行风迎风坡,雨水对地表侵蚀严重,含沙量大。
解析:(1)韩江流域河流位于湿润地区,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湿热,暴雨频繁。南北跨度较大,锋面雨带停留时间长。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影响很大,雨洪主要集中于夏季,其中4~6月多为锋面雨,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剧烈影响,常造成大面积的锋面连续降雨;7~9月多为台风雨,以太平洋和南海热带风暴影响为主,常造成暴雨,形成较高洪水位,4-9月均为汛期,汛期较长。
(2)由图可知,汀江处于武夷山迎风坡,夏季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多,雨量丰沛;梅江东部为山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雨量较少。两条河流均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故梅江河段径流量小于汀江。
(3)上游地形多丘陵山地,起伏较大,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侵蚀地表带来泥沙,河流含沙量大。上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雨季长,降水集中多暴雨,且位于山区,多地形雨,降水多对地表侵蚀严重,河水含沙量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