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各课的作业课件(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各课的作业课件(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4 13:08:04

内容文字预览

(共25张PPT)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鞠躬尽瘁( )  监督( )
妥tiē( ) 出bǎn( )物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正确的写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句中的“的”是__________助词。
cuì



以身做则
名确
以身作则
明确
结构
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C
4.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D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丰富你的知识, 开阔你的眼界, 陶冶你的性情, 净化你的灵魂
(一)
阅读“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完成下列各题。
6.选段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什么品质?分别用了哪些事例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选段从修改文字、日常交往(送客、复信)等事例写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从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等方面写叶圣陶先生严于律己。
7.“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事例。
8.分析下面语句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动作描写。写叶圣陶先生送客的举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他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质。
9.叶圣陶先生“写话”风格的内容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写话风格是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念着顺口,听着悦耳。
(二)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①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②小时候,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叶圣陶先生,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③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④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⑤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⑥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叶老先生的家,他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⑦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此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⑧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⑨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⑩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10.文章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叶老给“我”修改作文;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11.请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一墙的爬山虎”
比作“一片浓浓的湖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浓浓的绿意、
具有生机勃勃的特点,隐含着对叶老关怀“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12.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
①“我”到叶老家时,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可以看出叶老具有平易近人的人品。②给“我”修改的作文,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可以看出叶老具有一丝不苟(或认真)的文品。
13.文章以“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标题借物喻人,借爬山虎来比喻充满活力(或质朴真诚)的叶老,
表达了“我”对叶老的赞美、崇敬(或感激、怀念)之情。
14.结合第⑧段画线句子和下面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搞自然科学的人一定要有文学修养,
要读点文学方面的书。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示例:我们要广泛地阅读,阅读文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书,
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17.汉字王国里有两个好朋友——“做”和“作”,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它们的用法,这不,它俩正在向同学们耐心讲解呢!
“做”先开口了:“我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买卖、做准备;还表示制作和制造,如做衣服、做家具;我还表示举办或结成某种关系,比如做寿、做朋友。”
接下来,“作”说道:“我常常表示写作,如作曲、作词;
有时候还表示开始和装作的意思,比如振作、装模作样。”
(1)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先生是怎样区分这两个字的?
“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
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2)请将“做”和“作”正确填入下面句子的空缺处。
①小雨的妈妈在别人家__保姆,每天她都忙着___家务,一刻也不闲着。
她说:“___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要踏踏实实___人,
认认真真___事。”
②不要再纠结这件事了,我们以前的合约___废。






18.【写作借鉴】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质。
【片段仿写】请你观察周围熟悉的人,
叙述一件事表现他的某一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150字左右)
【例文】我的爸爸是一个工作认真、爱病人胜过自己的医生。有天晚上8点多,爸爸已经回家了,医院来了个病人,爸爸二话不说,马上赶到医院,把病人推进手术室,进行抢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经过爸爸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从死亡的边缘被挽救回来……爸爸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真是疲惫不堪。(共22张PPT)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逝世  繁碎  悔人不倦   
B.慎重  生疏  颠沛流离
C.朦胧  感概  一以贯之
D.零碎  妥贴  以身做则
B
C
4.(广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C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
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
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
广泛的阅读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性情,净化你的灵魂
6.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同时也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C.“丁卯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
D.“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句中的“的”是动态助词。
D
(一)
阅读“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完成下列各题。
7.选段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什么品质?分别用了哪些事例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选段从修改文字、日常交往(送客、复信)等事例写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从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等方面写叶圣陶先生严于律己。
8.“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事例。
9.分析下面语句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动作描写。写叶圣陶先生送客的举止,
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他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质。
10.叶圣陶先生“写话”风格的内容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写话风格是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念着顺口,听着悦耳。
(二)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①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②小时候,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叶圣陶先生,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③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④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⑤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⑥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叶老先生的家,他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⑦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此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⑧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⑨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⑩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11.文章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叶老给“我”修改作文;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12.请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一墙的爬山虎”
比作“一片浓浓的湖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浓浓的绿意、
具有生机勃勃的特点,隐含着对叶老关怀“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13.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
①“我”到叶老家时,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可以看出叶老具有平易近人的人品。②给“我”修改的作文,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可以看出叶老具有一丝不苟(或认真)的文品。
14.文章以“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标题借物喻人,借爬山虎来比喻充满活力(或质朴真诚)的叶老,
表达了“我”对叶老的赞美、崇敬(或感激、怀念)之情。
15.结合第⑧段画线句子和下面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搞自然科学的人一定要有文学修养,
要读点文学方面的书。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示例:我们要广泛地阅读,阅读文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书,
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16.汉字王国里有两个好朋友——“做”和“作”,
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它们的用法,这不,它俩正在向同学们耐心讲解呢!
“做”先开口了:“我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买卖、做准备;还表示制作和制造,如做衣服、做家具;我还表示举办或结成某种关系,比如做寿、做朋友。”
接下来,“作”说道:“我常常表示写作,如作曲、作词;
有时候还表示开始和装作的意思,比如振作、装模作样。”
(1)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先生是怎样区分这两个字的?
“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
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2)请将“做”和“作”正确填入下面句子的空缺处。
①小雨的妈妈在别人家__保姆,每天她都忙着___家务,一刻也不闲着。
她说:“___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要踏踏实实___人,
认认真真___事。”
②不要再纠结这件事了,我们以前的合约___废。






17.【写作借鉴】本文以小见大,
通过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质。
【片段仿写】请你观察周围熟悉的人,
叙述一件事表现他的某一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150字左右)
【例文】我的爸爸是一个工作认真、爱病人胜过自己的医生。有天晚上8点多,爸爸已经回家了,医院来了个病人,爸爸二话不说,马上赶到医院,把病人推进手术室,进行抢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经过爸爸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从死亡的边缘被挽救回来……爸爸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真是疲惫不堪。(共27张PPT)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shuài
zhuó
huì
kěn

chǐ
zhui

pèi
鞠躬
朦胧
bié
biè
lěi
lèi
léi
教诲
悔悟
晦暗
C
(1)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冒号 破折号 B.逗号 破折号
C.冒号 逗号 D.逗号 逗号
(2)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将“行为”与“思想”对调。
D
阅读课文1~6段,完成5~7题。(12分)
5.简要概括选文记叙的几件事,并说说这些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3分)
①修改文章;②送客;③复信。这几件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人宽和厚道的品德。
6.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
(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以及谦虚、诚恳的治学态度。
(2)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动作描写。写叶圣陶先生送客的举止,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他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质。
7.第④段首句“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不能删去。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面讲的文字方面过渡到下面关于待人方面的叙述。
8.以小见大是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课文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请你回忆与父母相处的一件小事,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150字左右)(5分)
【例文】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走了,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一笑,说他去散步。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怎能蒙得了我?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于是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着自己的目标——跟着爱走。
1.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遵敬  朦胧  慎重  宽厚待人
B.鞠躬  生疏  简洁  不齿下问
C.感概  零碎  出版  清清楚楚
D.监督  体例  妥帖  南腔北调
D
2.近日,中共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2月17日,张桂梅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班级准备云采访张桂梅,请你结合下面张桂梅的事迹和发言提一个问题。(3分)
63岁的张桂梅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张桂梅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因为关节痛,张桂梅的手上贴满膏药;早上要吃十多种药,中午吃五种药。张桂梅却说:“拼就拼一点吧,现在是当妈的感觉……”
示例一:张老师,您为什么要办全免费女子高中?示例二:张老师,是什么力量使您一直坚持了下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①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②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象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③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④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自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
⑤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⑥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⑦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⑧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⑨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小巧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⑩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随之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和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所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的那个夏天富有了生命和活力。我仿佛觉得那个夏天变长了,总有回味的嚼头。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3.全文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2分)★
①叶老给“我”修改作文(1分);②叶老邀请“我”到他家作客(1分)。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一墙绿得沉郁的爬山虎”比作“一片浓浓的湖水”(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浓浓的绿意以及它们生机勃勃的特点,隐含着作者对叶老关怀“我”成长的感激(或赞美)之情(2分)。
5.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4分)【教材链接:见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
①“我”到叶老家时,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手,可以看出叶老亲切而尊重孩子的人品(2分)。②给“我”修改的作文,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可以看出叶老具有一丝不苟(或认真)的文品(2分)。
6.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的作用。(3分)
标题借物喻人(1分),借爬山虎来比喻充满活力(或质朴真诚)的叶老(1分),表达了“我”对叶老的赞美、崇敬(或感激、怀念)之情(1分)。(共22张PPT)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考点链接
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问题]本文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德?
[点拨]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角度入手:①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②侧面描写;③人物的典型事例;④作者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一般能直接反映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答题模式:①……是一个……的人,表现在……(一般性格是多方面的);②作品采用了……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
[解答]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人之师表的品行:①待人厚。体现叶圣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②律己严。通过叶圣陶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写文章,重视简洁,力求完美,表现其“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精神。
[对应练习]第12题
A
A
3.下面语段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 句,修改意见: ”。
(2)第 句,修改意见: ”。

搭配不当,应改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种资源

语序不当,应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
4.下列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小明受邀回母校后说:“贵校师生特别热情,老师在门口恭候我光临,我非常感动。”
B.过年时,小明给老师拜年,发信息说:“您的高足祝您新年快乐!事业蒸蒸日上!”
C.好友来看望小明,还给他带了特产,小明非常感动地说:“让舍弟破费,我就笑纳了。”
D.学校举行经验交流会,小明发言后说:“我的发言只是抛砖引玉,请其他同学发表高见。”
D
【解析】A.“贵校”敬称对方的学校,与“母校”矛盾。“恭候”“光临”是敬辞,这里用来表述迎接自己,不恰当;B.“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故用在此处不合适;C.“舍弟”是谦辞,称呼自己的弟弟;“笑纳”是请别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A
◆课内精读
阅读“以上说待人厚……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6.文中举叶圣陶先生确定“做”和“作”的分工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以确定“做”和“作”的分工为例,具体说明叶圣陶先生重视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努力追求完美,表现了一名语文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7.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下面语句的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话承上,总结上文写叶圣陶待人厚的一面;第二句话启下,总领下文写叶圣陶律己严的一面。运用过渡句,衔接自然,使上下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8.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选文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发。
示例一: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要“写话”,也就是写文章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像说话一样。这一点给我的启发是:写作文不必堆砌华丽的辞藻,朴实自然、简洁如话才最真挚。 示例二:叶圣陶先生写文章力求简洁,甚至说“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这一点给我的启发是:写文章要学会锤炼语言,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示例三:叶圣陶先生在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甚至抄稿的格式,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这一点给我的启发是:写文章一定要认真,力求完美,不要草率了事。
◆课外阅读
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③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④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⑤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株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⑥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⑦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9.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凭空”作画、 、 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画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
10.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
白石老师平时作画,从来不会一边执笔,一边观看真实的对象或者草稿,而是胸罗万象,“一挥”而就,这体现白石老师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细致又深刻;白石老师的作品,精神饱满,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总是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一挥”是白石老师作品中的精神力量的挥洒,是白石老师高超的艺术境界背后对家乡、祖国、和平以及一切生命的热爱之情的挥洒。
“一挥”题字
“将穿”石砚
11.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⑥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扑面而来”把白石老师作品中蕴含的气息和力量写活了,写出了“我”看到白石老师作品后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的精神状态,表达了“我”对白石老师及其作品的热爱。
12.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
①对生活观察细致,认识深刻。白石老师的作品取法生活,但作画的时候是“凭空”作画。②作画或者写字很认真,很慎重。白石老师给别人写字的时候,前后打量斟酌,横量竖量。③作画勤劳刻苦。白石老师使用的砚台经过千万次研磨,都快要把砚底磨穿了。④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白石老师把一个普通人对家乡、祖国、一切生命的热爱都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3.楹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班级开展“品赏楹联,传承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能够组成一副对联的两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A.立志读尽人间书 B.人生唯因读书好
C.悬梁刺股求学路 D.发愤识遍天下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2)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 《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相继在央视热播。于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请你就此话题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
示例:我们都应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由: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24张PPT)
15 驿路梨花
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晶莹 大慨 瑶族 照管
B.简陋 红润 朝气 火塘
C.屋梁 边境 茅屋 拆服
D.雷锋 竹蔑 漆黑 打扰
B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________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2)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________这小茅屋。
(3)不论是谁,________是触犯了党纪国法,________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惩治。
A.借助  照管  只要……就
B.凭借  照顾  只有……才
C.凭借  照管  只有……才
D.借助  照顾  只要……就
A
4.选出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科学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所以任何科技创新都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后面加上“的原则”)
B.全民健身不仅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还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增强人们的体质”调换位置)
C.为振兴乡村经济,政府加快了乡村经济改革的速度,增加了乡村投资的规模和影响。(将“增加”改为“增大”)
D.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等盆栽,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书架上较合适。(将“最好”或“较合适”删掉)
C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
(2)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
(3)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
(4)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________。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B
(一)
阅读“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至文章结尾,完成下列各题。
7.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时间
“我”、老余和瑶族老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早上
梨花妹妹 ②___________________ 姐姐出嫁后
③_____________ 砍树割草盖小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梨花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放军盖小屋后,她出嫁前
给屋顶加草,挖深排水沟
照管小屋
解放军
十多年前路过时
照料小屋
8.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部分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描写了瑶族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梨花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已成为自觉行动。
9.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为。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
文中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既交代了房子的来历又表明了雷锋精神对后人的感召,更加突出了文章主题。
10.文章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题文相应,首尾呼应;内容上含蓄、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这一深意。
(二)
乡间马蹄声
舒维秀
①金秋是惹人喜欢的季节。中午灿烂的阳光从高天上洒下来,落在金黄的稻田上,落在院坝里铺晒的谷粒上。“今年天气真好,好打谷子,好晒谷子。”乡亲们一边劳动,一边欣喜地交谈着去年的稻谷收割季节,不巧整整下一个月的连阴雨,一些谷子还来不及被收割进仓,就在田头穗上发了芽。对此,乡亲们都记忆犹新。
②在这丰收的季节里,乡亲们常常会看到一位头发花白、古铜肤色、身材干瘦的老人,牵着一匹健壮的红马,“嗒嗒”地行走在稻田、晒谷坪、寨里人家之间。马背上常常是四个装满稻谷的编织袋。马儿渴了,就在哪家院坝里停下来,主人家用木盆舀盆水喂马喝;人累了,就会坐在树荫下歇息一会儿。
③“杨所长,您今天辛苦了,累到晚上9点多才吃夜饭。这些稻谷进屋了,我们也就放心了。”刚吃完夜饭,我便拿出200元钱,要付给杨所长,这是他用马给我们驮运稻谷的辛苦费。
④“不收大家的钱。农忙嘛,我帮你们的。”
⑤“那怎么行?您这么大年纪了,出了力,应该拿报酬的……”
⑥无论我们怎样坚持,杨所长就是不肯收钱。他边推辞边解下拴在电线杆上的缰绳,牵着马儿往外走,“嗒嗒”的马蹄声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⑦杨所长大名叫作杨日忠,是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公安局的退休干警,今年70岁了,身体还算硬朗。七八十斤一袋的稻谷,他双手搂起就放到了马褡子上。退休后的杨所长闲不住,养了一匹马,在附近几个寨子里搞驮运。寨子里的人,虽然人在屋里坐着,但只要听到“嗒嗒”的马蹄声,大家都晓得,定是杨所长来了。
⑧我家在新晃侗族自治县的扶罗镇皂溪村岑图寨。我们兄妹外出闯荡多年,母亲却执意留在寨子里,她割舍不下几十年来耕种的田土、管护的山林。母亲坚持种菜、喂鸡、喂鸽子,还要自己种田,说是自己种的稻谷吃起来香。今年秋收,我去请本村的小玉师傅开收割机帮母亲收稻谷,路上恰好遇见了杨所长。杨所长主动说:“你家的谷子打下来了,我赶马给你驮回家。上你家的那段路有些陡,光靠人来扛,太吃力了。”那天大家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机器一边收割稻谷,杨所长一边赶着马儿驮,一次驮两袋稻谷,每袋七八十斤。
⑨忙完之后,大家一起吃夜饭,家里人都说杨所长帮了大忙。杨所长笑着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退休干警,现在组织关系转到了村党支部,国家给发退休工资,家里什么也不缺。这几年,村寨里外出务工的人多,秋收人手紧,只要你们需要,我全都免费帮!”同座的村民老舒接过话茬:“这个秋收,杨所长帮周围4个寨子运了不少稻谷,加起来怕是有几千斤!”
⑩话说到这,大家就议论开了。说是岑直寨的成秀家,种了两亩多田,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去年秋收时,杨所长宁愿自家已经装进口袋的谷子放在稻田里过夜沾露水、也要先去成秀的地里,把他家的谷子驮回家。今年成秀还想找杨所长帮忙,不巧那天杨所长家中有事,实在抽不开身。成秀只好把装满谷子的编织袋放在稻田里过夜。第二天一大早,杨所长就赶到5里外的岑直寨,花了3个多钟头,把稻田里的30多袋谷子驮到了成秀家。成秀要给杨所长驮运钱,他怎么也不肯收,要留他吃中饭时,杨所长牵着马已经走出好远。
近年,杨所长的耳朵好像有些背了,有时在他面前大声讲话,他不一定听得清楚。但有事要请他帮忙,见他赶着马儿过来了,隔几丈远喊一声,他又常常听得很明白。第二天一大早,他的马蹄声总会在约定地点准时响起。乡亲们听到这熟悉的马蹄声,心里便感到安稳,脸上便不由地绽开笑容……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3日,有删改)
11.文章的主角是助人为乐的杨所长,请简要概括他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
杨所长主动用马帮“我”家驮稻谷;杨所长赶了5里路帮成秀家用马驮稻谷,不收取任何报酬。
12.从第⑥段首句“无论我们怎样坚持,杨所长就是不肯收钱”中可以看出杨所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所长是一个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不计报酬、质朴、勤劳的人。(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
13.“‘嗒嗒’的马蹄声”这一短语在文中多次出现,但并不显得累赘。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①乡亲们一听到马蹄声便能想起杨所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体现了村民们对马蹄声印象深刻,深入人心;②“嗒嗒”的马蹄声呼应标题,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的作用,用马蹄声引出串起了杨所长多次无私帮助乡亲的事迹;③通过“嗒嗒”的马蹄声的反复,突出杨所长一人一马,形单影只的形象,凸显了杨所长虽然年老力衰,但仍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人物形象。
14.你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示例:马蹄声响起,就知道是杨所长牵着马来了,也是来帮忙驮稻谷。这句话饱含了乡亲们对杨所长的信赖和赞颂之情。
15.为弘扬雷锋精神,班级拟开展以“凡人善举·和你一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2)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联,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世间雷锋时时现
(3)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寓意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团队名: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送暖
春风送暖,比喻志愿者团队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16.【写作借鉴】本文以花喻人,可谓新颖别致,匠心独运。如梦见梨花,人与花交相辉映,以梨花的洁白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以花喻人的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例文】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的写照吗?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默默奉献。(共23张PPT)
15 驿路梨花
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晶莹 大慨 瑶族 照管
B.简陋 红润 朝气 火塘
C.屋梁 边境 茅屋 拆服
D.雷锋 竹蔑 漆黑 打扰
B
A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________淡淡的月光,
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2)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________这小茅屋。
(3)不论是谁,________是触犯了党纪国法,
________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惩治。
A.借助  照管  只要……就 B.凭借  照顾  只有……才
C.凭借  照管  只有……才 D.借助  照顾  只要……就
4.(天水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C.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D.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A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B.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
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C.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D.我们都很想知道这房子到底是谁修建的?
B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
(2)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
(3)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
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
(4)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7.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
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________。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B
(一)
阅读“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
老人也没有离开”至文章结尾,完成下列各题。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描写了瑶族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
也点出了她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常常”说明梨花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已成为自觉行动。
10.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
写出他们的行为。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
文中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
既交代了房子的来历又表明了雷锋精神对后人的感召,
更加突出了文章主题。
11.文章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题文相应,首尾呼应;
内容上含蓄、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这一深意。
(二)(绥化中考)
腕上茉莉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桌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茉莉花不?新鲜的茉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的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乎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磺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嚎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12.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
点明行文线索;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作用:把两种茉莉花进行对比,
突出了老太太卖的茉莉花新鲜、异香,表现了老太太心灵的纯洁美好。
14.谈谈第⑤段中老太太鞠躬,为什么差点把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因为女文友只是买了几串茉莉花,却换来了老太太的鞠躬礼,
觉得承受不起、受之有愧;也因为对老太太充满了同情。
15.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饭店老板的善良、正直、有同情心(爱心)。
16.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
“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茉莉花虽枯黄了,但余香仍在,
老太太的美好品质像茉莉花香一样浸润在“我”的心里。
17.为弘扬雷锋精神,班级拟开展以“凡人善举·和你一起”
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2)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联,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世间雷锋时时现
下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3)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
服务社会。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寓意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团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春风送暖
春风送暖,比喻志愿者团队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18.【写作借鉴】本文以花喻人,可谓新颖别致,匠心独运。
如梦见梨花,人与花交相辉映,以梨花的洁白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以花喻人的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例文】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的写照吗?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默默奉献。(共29张PPT)
15.驿路梨花


miè
tàn
táng
lòu
pèn
niǎn
yōu

zhài

yíng
陡峭


lòu
驿站
翻译
演绎
羡慕
暮色
银幕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5分)
(1)这么_____(高大 陡峭)的山,这么_____(茂盛 茂密)的树林……
(2)我们决定把小茅屋_____(修葺 修理)一下。
(3)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_____(修长 狭长)的眉毛和一对_____(晶莹 晶亮)的大眼睛。
陡峭
茂密
修葺
修长
晶莹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B.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C.走在前面的哈尼小姑娘约莫十四、五岁。
D.山,好大的山啊!
D
5.指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
(2)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
(3)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 )
6.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3分)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______________
比喻
引用
反问
雷锋精神代代传
阅读“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部分,回答7~10题。(12分)
7.文中为首的哈尼小姑娘有什么特点?(3分)
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8.选文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他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9.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深深弯下腰去”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行礼时弯腰幅度之大,表现了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激之情。
10.“驿路梨花处处开”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有何含义?(3分)
本义为赞美大自然,到处盛开如雪片似的梨花。本文的含义为赞美新风尚,到处都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象征了雷锋精神的鲜艳花朵开遍祖国大地,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并且照应了题目。
11.本文中的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战士并没有出场,但其形象却鲜明突出,作者巧妙地通过写景、写物、写其他人,间接突出他们形象的美好。请你也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人物。(150字左右)(6分)
【例文】刚升入初中时,我们谁也没有见过学长、学姐们口中的那位风云人物——“牛老师”。他们都说,这位牛老师之所以“牛”,不仅仅是因为他姓牛,更主要的是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特别牛。据说他上课从来不看教案,书中的诗词古文早已烂熟于心,熟读成诵;课外的名家佳作,张口即来。粉笔字也写得潇洒飘逸,加上一副挺拔的身板,活生生一位从唐宋诗画中穿越而来的谦谦君子。
C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露宿 火塘 寨子 B.黑炭 修葺 晶萤
C.竹篾 悠闲 简陋 D.恍惚 照料 陡峭
B
3.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班级举办“学雷锋·行小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为了配合本次活动,活动小组准备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帮助拟写三个版块栏目。(3分)
示例:雷锋故事苑、雷锋图片展、雷锋精神传。
(2)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的理由。(不超过80个字)(3分)
示例:我认为不过时。因为雷锋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大力弘扬。
腕上茉莉(绥化中考改编)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桌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茉莉花不?新鲜的茉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地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黄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号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也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4.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3分)【教材链接:见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
点明行文线索(1分);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5.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对比(1分)。作用:把两种茉莉花进行对比,突出了老太太卖的茉莉花新鲜、充满异香,表现了老太太心灵的纯洁美好(2分)。
6.《驿路梨花》中插叙了解放军建造小木屋的事,本文也插叙了老太太儿子的故事,请说说插叙在本文有什么作用。(4分)
解释老太太卖茉莉花的原因,补充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完整(2分);老太太在丧子的打击下没有怨恨消沉,反而将儿子的奉献精神传递下来,使她的坚强、有爱心的形象更加立体(2分)。
7.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3分)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2分)。 表现饭店老板的善良、正直、有同情心(爱心)(1分)。
8.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3分)
茉莉花虽枯黄了,但余香仍在,因为老太太的美好品质像茉莉花香一样浸润在“我”的心里(3分)。
顾欢勤学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②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注释】①挞:用鞭棍打人。②然:同“燃”。
停止
丢失,遗落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同郡顾恺之来到县里,见到他(如此勤学)感到惊异,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他交朋友。
11.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12.这则故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3分)
如果勤奋,那么任何物质困难都能克服,并且有所成就。(或:利用任何机会,抓紧时间勤奋学习。)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参考译文】顾欢六七岁的时候,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顾欢作了一篇《黄雀赋》就回去了,麻雀把田里的粮食吃了一大半。父亲很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见《黄雀赋》就停止了。乡里有学堂,顾欢家中贫困不能上学,顾欢在学堂墙壁后面倚着听,没有遗漏掉的。八岁时,可以背诵《孝经》《诗经》《论语》。等到长大了,他专心致志,勤奋好学。母亲年纪大了,顾欢一边亲自种地,一边背书, 晚上就把糠点燃,照着看书。同郡顾恺之来到县里,见到他(如此勤学)感到惊异,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他交朋友,到了孙宪之处,让他们一起接受教育。(共21张PPT)
15 驿路梨花
◎考点链接
插叙及其作用
[问题]课文倒数第五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点拨]插叙是指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与之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使读者对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的一种叙事方法。
插叙的作用:①能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主题更鲜明、更深刻;②可以起到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③使文章的结构紧凑,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④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做铺垫或与前文(后文)形成对比。
[解答]课文倒数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插叙,补充了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和梨花姑娘管理小茅屋等内容。既使故事完整、曲折,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介绍了未出场的人物,表现了他们的美好心灵,歌颂了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对应练习]第9题




2.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等到那座________的冰峰矗立在眼前,我们________知道,自己又一次低估了山的庄严和伟大。它横空出世,好像盘古________时丢下的一根冰棍,高耸入云,经过亿万年冰雪的滋润,长得________透亮。
A.险峻 才 开天辟地 玲珑  B.陡峭 就 史无前例 玲珑
C.险峻 就 史无前例 晶莹 D.陡峭 才 开天辟地 晶莹
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红叶的好时候。
B.在街道社区的宣传动员下,全市人民掀起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
C.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更新的幅度超过了70%左右。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解析】A.主宾搭配不当,可将“深秋的岳麓山”改为“岳麓山的深秋”;C.前后矛盾,“超过”与“左右”矛盾,可将“左右”删去;D.两面对一面,可在“提高”前面加上“能否”。
B
4.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句中“梨花”“白色”“花瓣”的词性都是名词。
B.“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一句中,加点字“了”的词性都是助词。
C.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D.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本文中“驿路梨花处处开”既指梨树上的花,又指梨花姑娘身上所体现的雷锋精神。
【解析】A.“白色”在此处是形容词。
A
◆课内精读
阅读“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至结尾部分,回答问题。
5.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深深弯下腰去”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行礼时弯腰幅度之大,表现了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激之情。
6.“驿路梨花处处开”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有何含义?
本义为到处盛开如雪白的梨花。本文的含义为赞美如梨花般朴实无华的淳朴民风与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象征了雷锋精神的鲜艳花朵开遍祖国大地,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课外阅读
腕上茉莉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桌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茉莉花不?新鲜的茉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地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黄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号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也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7.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教材链接: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
点明行文线索;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可以长时间保存。(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对比。作用:把两种茉莉花进行对比,突出了老太太卖的茉莉花新鲜、异香,表现了老太太心灵的纯洁美好。
(2)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表现饭店老板的善良、正直、有同情心(爱心)。
9.《驿路梨花》中插叙了解放军建造小木屋的事,本文也插叙了老太太儿子的故事,请说说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
解释老太太卖茉莉花的原因,补充故事情节,使故事更严谨;赞美了老太太助人为乐、善良无私的精神。
10.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茉莉花虽枯黄了,但余香仍在,老太太的美好品质像茉莉花香一样浸润在“我”的心里。
◆综合性学习
11.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你们学校准备举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1)【拟写主题】为了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正能量,展现我们青年学生的风采,学校为本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确定了主题,请根据主题的上句,拟写下句,要求上下句形成对偶。
弘扬雷锋新精神, 。
传递社会正能量(或:传递青春正能量)
(2)【义务解说】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晓明把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如下图)赠送给老人们。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不识字的王奶奶问:“晓明,这是哪几个字啊?什么意思啊?”
晓明热心地解释说:“王奶奶,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书法颇有研究的张大爷说:“这幅作品中的‘山’字,书写上意形结合,很妙!这个‘山’字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呢?”
晓明回答说:“大爷,这个字应该是② 。”
这四个字是“寿比南山”,意思是祝您老人家(你们)身体健康,寿命比南山还要长
象形字
◆文采展示
12.《驿路梨花》一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请你也试着运用设置悬念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例文】“咳咳咳……”天气渐冷,妈妈的老毛病又犯了。可是今天,在学校住了一个星期刚刚回到家的我,却对妈妈发了火!“期中考试的卷子发了!”我看了各科的分数,整个人就像霜打了的茄子。放学了,校门外,同学们都有家长来接。我却搜寻不到妈妈的身影,心想:不知道干嘛去了!连自己的女儿都没放在心上。我刚到家,妈妈就急切地从厨房里跑出来,问道:“考试成绩出来了吗?”我顿时像愤怒的狮子一样吼道:“除了成绩,你还会关心我什么!”书包被我狠狠地扔到桌上,桌上的物品散落一地。在散落的杂物中间,我看到了几盒药……(共15张PPT)
16 最苦与最乐
fèn

zhū

xiè
mǐ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达观  赔理  死而后己   
B.排解  坟墓  任重到远
C.失意  恩慧  忧国忧民
D.循环  豪杰  仁人志士
D
B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
(2)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
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4)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设问
排比
反问
引用
5.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位置)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成分残缺,删掉“使”字)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搭配不当,“改革”改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D
6.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责任,是一朵灿烂的花,开在每个人的心中;
责任,______________,照进每个人的心中;
责任,______________,指引每个人的人生道路。
是一道绚丽的光
是一盏明亮的灯
读书苦乐
杨绛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功夫。我曾挨过几下子“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寻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接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斯(Epicti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的一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③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
④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可惜串门儿只能“隐身”,“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幕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7.通读全文后,说说读书为何而“苦”,为何而“乐”。
为功利目的而读则苦,为精神需要而读则乐。
8.第②段运用比喻论证论证了读书的快乐,请分点概括。
示例:可以不受时空和礼节的限制,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
示例:可无拘无束地与历代的、各民族的文化大师对话;可随意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可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
9.“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这句话比喻书中的世界,那书中的世界有什么特点?
书中的世界丰富、精彩和令人神往。
10.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话,谈谈杨绛认为的读书之“乐”的真谛是什么。
这个“乐”和“追求享受”并不是一回事。“追求享受”是逃避责任,获得身心愉悦,享受物质生活。而杨绛认为读书之乐的真谛是,在短暂的人生中,去潜心读书,来张扬生命,提升心智,从而获得精神的富足。(共18张PPT)
16 最苦与最乐
◎考点链接
把握中心论点
[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点拨]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而不能是问句。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有:
1.位置分析法。①看标题:有的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揭示了中心论点或论题。②看开头:有的开篇点题,直接提出,或举例、引用后提出。③看结尾:有的在篇末用“可见”“总之”“因此”等词语揭示。④看观点句:有的在文中直接能找出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
2.词语提示法:从提示性词语后寻找中心论点,如“可见”“所以”“总而言之”等。
3.归纳提炼法:概括、归纳段意层意,得出分论点,再整合、总结得出中心论点。
4.论据反推法: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中心论点。
[解答]负(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对应练习]第6题
B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如释重负  B.心安理得  C.推御  D.达观
【解析】C.推卸。
(3)语段中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C
比喻
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C.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约占在美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D.一座大型冰川湖一夜之间突然干涸,通过对湖床进一步的勘察,科学家认为产生裂缝的原因是湖水巨大的压力造成的。
【解析】B.成分残缺,可把“使得”删去;C.语义重复,删去“约”或“左右”;D.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
A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许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
②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
③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
④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
⑤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
A.③④①⑤②   B.③①④②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②⑤④
A
【解析】通读文段可知句③引出话题——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人的考验,应排首句。句④中的“这场考验”照应着句③中的“一种考验”,应排第二;句④写许多人承受不了考验, 句①写许多人承受了考验,这是先从反面写,再从正面写,所以句①紧接句④;句②和句⑤分别写了承受考验的人和逃匿考验的人的结局,顺序要与前面句④和句①一一对应,所以应是先句⑤后句②。故正确的排序为:③④①⑤②。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任公,别号 ,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梁启超
卓如
饮冰室主人
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湖北咸宁中考)
周珊珊
①“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向青年发出召唤。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广大青年应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
②自信自强,来自不怕苦、不怕难的积淀。________。任何美好理想,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从湖北襄阳的一名农村青年,到走上“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邮件接发员柴闪闪每一年的建议都与基层劳动者有关;“嫦娥五号”探月取壤的征程上,80后、90后已经成为中坚力量;“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团队,平均年龄34岁,最小的成员出生于1995年。从田间地头到科学前沿,从内地到边疆,广大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向阳而生,蓬勃发展。
③自信自强,也在于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历练。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舍小家顾大家、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走的张小娟……打赢攻坚战,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离不开青年的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广大青年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甘于奉献,舍生忘死,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④自信自强,更在于________。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局限,在百米短跑中取得了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最美大学生”刘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主动请缨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实现自己卫国戍边、历练人生的从军梦想;江梦南因一场意外失聪,却不服输、不气馁,努力学习,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广大青年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在各个赛场上书写着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⑤民族复兴,使命光荣。广大青年要自信自强,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生活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6.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广大青年应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号召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
B.文章开头以李大钊的名言引入论题,有气势,有力量,给全文奠定了昂扬向上的论述基调。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可以插入文中第②段的横线处,既紧承上句,又开启下句,语意连贯,语言典雅。
D.第⑤段中“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这四个短语,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排列,对青年明确提出四方面要求,排列整齐,朗朗上口。
D
【解析】第⑤段中“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排序有误,分析其中的逻辑顺序可知,只有先立下大的志向,明了大的品德,才能成就大的才华,有了大的才华,才能担当大的任务。本项“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排列”有误。故选D。
7.品读第④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自信自强,更在于 。
8.“自胜者强,自强者胜。”请简要举一个典型事例佐证第④段中的这句话。
示例: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女士,五岁时高位截瘫。为了学习医学知识,她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出版了如《轮椅上的梦》等著名小说。
克服困境(或:正视困难)、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