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课题:
学习目标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知识梳理
一 戊戌维新运动
1.兴起:公车上书
2.高潮:百日维新
3.失败
(1)原因:守旧势力阻挠变法。慈禧太后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
(2)表现: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变法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止。
(3)败因:守旧势力强大;维新派没有可靠的社会基础;无严密的组织;寄希望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
4.意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新思想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官僚体制。
二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
(2)反动势力对义和团的态度
(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进行了廊坊阻击战和天津保卫战。
(4)口号:“扶清灭洋”。
(5)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6)评价
2.八国联军侵华
(1)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
(2)侵略行径
(3)东南互保: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三 民族危机的加深
1.签订: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侵华八国及西、荷、比共11国签订《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内容 危害
惩办“首祸诸臣” —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
3.影响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经典例题剖析
1.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民众的态度是( )
A.都以武装反抗的形式抗击八国联军
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各界人士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维新派组织“公车上书”、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等,故C项正确。
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口号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群众迷信鬼神
B.清政府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C.清政府已变成帝国主义的朝廷
D.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只因鬼子闹中原”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是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故D项正确。
3.某同学推断下图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情景。他推断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 )
A.建筑 B.人物
C.国旗 D.硝烟
答案 C
4.《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是指( )
A.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扶植与控制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条款中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
D.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答案 A
解析 《辛丑条约》中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项正确。B项属于国家性质的变化,排除;材料与列强的惩罚对象无关,C项错误;“使馆界”并不是列强侵华的新的方式,D项错误。
四、小试牛刀
1.直接诉求虽未达成,但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洽商“东南互保”协议 B.“公车上书”
C.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D.“三国干涉还辽”
2.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
①裁撤冗员 ②取消旗人特权 ③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⑤设立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3.有学者说戊戌变法的内容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因为( )
A.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地方官对新政犹豫观望,并不实行
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D.新政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4.长期任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它们使外国列强慑于群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某一事件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材料所评论的事件( )
A.主要波及中国南方
B.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具有强烈的爱国性
D.导致了清朝统治集团的瓦解
5.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6.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 )
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B.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
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 D.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
7.1900年,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挟持下的“矫诏、乱命”,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史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局面的出现客观上( )
A.不利于清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B.使南方经济发展未受影响
C.为北洋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
D.导致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
8.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在条约上,李鸿章将名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
A.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9.下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10.1901年之后,“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材料说明的问题是( )
A.外国公使在清政府中担任官职
B.外国公使在中国拥有决策权
C.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1.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
A.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2.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的封建顽固势力相当强大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