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躺平”是《咬文嚼字》评选的2021年度热词,它曾作为青年群体的症候引起广泛关注。在早期研究中,学界对此尽管认知态度不一,但一致认为,“躺平”的“不思进取”甚至以“不思进取”为荣的表达,与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在其热度逐渐消退的今天,我们可以更从容地反思年轻人使用“躺平”时的心态。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躺平”在传播中变成了一个漂浮的能指,不再具备稳定的内涵,其使用既有基于自我保护或维系社交的实用需求,也有基于自我宣泄或自我激励的情感需求。其对抗性也呈现出目标失焦的特征。
“躺平”一词确有对抗性,但其对抗目标十分模糊。大多数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躺平”经历时表示“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很多”。他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中分享和交换自己的主观经验,一旦被他人认可,受到社会证实,便会成为一种“共享现实”,产生“集体共鸣感”。然而,正如陈龙在《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话语再生产》中所言,在新媒体空间中,所谓的社区认同实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虚拟化的幻想,正因为如此,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话语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效应和明确所指。
部分“躺平”青年对主流价值表现出间歇性质疑的态度,他们在面对主流标准时,会有求之不得的挫败感和委屈感。“在考研这条路上,我真的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躺平’算了。”“我不能‘躺平’下去了,我整个人都快废了,而且一点也不快乐,没有人喜欢我。”从这些受访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埋藏在“躺平”语录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以及渴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强烈欲求。
“躺平”是暂时性的“弱者”的话语反抗方式,有利于动员主流社会进行反思。马中红在《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中将互联网中的亚文化实践视作弱势青年以文化资本撬动经济资本的途径。“躺平”青年的这一话语实践也在遵循这种逻辑:一方面,他们借助话语中明确且强烈的对抗性来引起社会关注,从而试图打破自己当前的困局;另一方面,“躺平”青年在以反主流的姿态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又在努力地使自己的人生主流化。“躺平”一词中所谓的对抗性,往往是其唤起彼此共鸣的手段,他们联合大规模使用“躺平”,助推“躺平”的兴起,从而寻求生活的解困之道。这种联合对抗,更像是联合自救。
有学者使用“脱逸”概念来阐释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实践者凭借新媒介技术抵抗权威与自娱自乐的态度。“脱逸”一词来自苏轼的诗句“天骥虽老,举鞭脱逸”,用以描绘马脱缰而奔的行为和情态,包含着冲破禁锢,重获自由的喜悦之意。以“躺平”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中既承载有目前学界所界定的“抵抗”色彩,也包孕着苏轼笔下的“脱逸”之内涵。从玩世不恭式的对抗性话语转向相对严肃性的社会症候性话语,再转变到流行的日常性话语,“躺平”的话语性质经历了从抵抗话语脱逸成变相认同式话语的过程。很多时候,“躺平”已经“脱逸”成为青年们的一种社交话语,他们在使用“躺平”语录的同时,并不完全指向具体的“躺平”实践。
法国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了“模仿律”概念,认为社会是由一群倾向于相互模仿的人组成的,而对网络流行语的模仿与传播即可视作当下青年主动融入社会语境的社会化尝试。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数量之多、破圈频率之快,实则反映出当下青年群体融入社会的迫切愿望。而这一动机,就决定了网络流行语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之间势必不会是对立关系。相反,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网络流行语在模仿与脱逸中以“对抗性”的姿态实现了对社会共识的反哺。
部分学者将青年群体的亚文化行为视为青年以个性来反抗集体性的表现,这沿袭的是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而中国的多元融合文化传统为中国人在人生与社会境遇中提供了多元的价值选择,这也使中国文化具有“或此或彼”的更为柔滑的文化特点,人们在生活的任何缝隙中都可以找到生命存在的空间,因此也就失去了对抗的逻辑前提,很少面临西方文化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困境。具体到“躺平”这一话语中,可以看到,青年群体依旧期待着能被主流社会认可,其个性化表达中蕴含强烈的集体化、社会化内涵,只不过当下青年在接纳主流文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更为曲折的方式,即所谓的“期待被认可,拒绝被收编”。
(摘编自韩敏 卢松岩《回到中国文化的对抗认同:网络流行语“躺平”的话语脱逸与共识反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早期研究者普遍认为,青年一代的“躺平”思想及话语具有消极色彩。
B.在情感作用上,“躺平”有时呈正向价值,成为青年自身的动力机制。
C.“躺平”青年的挫败感、委屈感,源自他们内心深处对主流价值的不认同。
D.“躺平”青年的示弱方式可以提高社会关注度,形成对主流共识的反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躺平”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在人们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
B.社区认同的抽象化、虚拟化使“集体共鸣感”缺少实际效应。
C.“躺平”一词的脱逸过程,实际也是其抵抗性逐步消解的过程。
D.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难以准确解释中国的文化现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人是一种模仿性的生物,而模仿正是促使人类进行文化创造和社会融合的根本性冲动之一。——塔尔德
B.人们能够按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但代价是欲望受到压抑,文明就意味着自由的丧失。——弗洛伊德
C.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产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费孝通
D.中国人消融了西洋概念里团体与个人这两端,中国人的个体与团体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关系”的关系。 ——梁漱溟
4.“小镇做题家”是《咬文嚼字》2022年度热词,指“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很多青年以此自嘲,引起广泛共鸣与热议。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从“对抗认同”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4分)
5.为深入解读青年的“躺平”心态,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昏的乌仁娜 周晓枫
蜂蜡慢慢融化,我喜欢琥珀色的黄昏。这样的时候,握紧的拳,会不由自主地软下来,让一缕细沙和时间里的恩怨穿过指缝,于是干净的手能够祈祷。这样的时候,我喜欢赤脚走动,打开落地窗和音响……吹过我,是通透的风和歌声。
去新疆,我在尼勒克县的伊犁河谷漫步:泥土上朽断的树根、毒蘑菇、不再藏纳籽实的松塔、湿漉漉的小野莓,还有无名大鸟折落的覆羽和悬在花梗上的蜂群。隔得不远,高山融雪形成冷玉色的河水,冲刷着两岸卵石滩,响彻浩大之声,但我充耳不闻,脑海里不断回荡着一首维吾尔族歌,我们在旅行用的越野车里听了一路。被热烈而又悲凉的情绪感染着,我进入虚拟的怀恋。
少数民族的音乐,往往具有坦然而干净的儿童般的执着,其中满怀的爱,能够作为内在的光源把人照亮。那种纯粹与浓烈,精明的所谓现代人难以承担。我们在调情中夸饰氛围,心神却拒绝给付,不过擅长隆重的口语表达罢了——体积大、密度小的东西,在性质上无不轻浮。我笃信,真正的爱,以最古老的方式存留;现在普及的快餐感情,我会犹豫着如何描述。
“我将不厌倦地守护着我的羊群,
安详地在肥沃的牧草地上吃草,
孕育自家乡摇篮的,
我的传统、歌谣及故事,
我将带着它们到远方……”
这是乌仁娜的声音,尘世中的天籁。
选择她的CD时,我完全没有听说过她,没有受到任何宣传的推动和蛊惑。三联书店的音乐架柜上,我偶然遇到她的专辑。她的样子与众不同,丝毫不符合封面美女的造型,烈日灼伤留下的晒斑非常明显,直接得让我不习惯。乍一看,这个与我同龄的女人比较显老,但她脸上流露着一种沧桑者身上稀有而别样的纯真,瞬间吸引了我。
十九岁,不会说汉语的乌仁娜离开祖先世代居住的鄂尔多斯草原,先来到呼和浩特,然后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扬琴。在北京寻找工作时,她遇到德国的巴伐利亚筝乐手罗伯特,随他定居柏林多年,现在乌仁娜又把家搬到开罗。她始终是个游牧人啊,云游四海的自由者。
没有系统学习过声乐,恰恰是对她天赋的保护。乌仁娜为此感到庆幸,她说:“在音乐学院我遇到很多纯真的声音,来自文化古老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等地,但他们毕业之后唱起来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演唱的语言,真是耻辱啊。”
《生命》录制于泰国清迈山区的木屋,我很多年没有听过如此质朴感人的声线,动听到直抵魂魄。放进汽车的音响,我听了足足半年,毫无厌倦,又买了十几张送朋友。对《蓝色草原》一碟,乐评人这样描述——歌声带给听者神奇的体验:“在原野上看到瞪羚纵身一跃,却不知它将落在多远的地方。”她值得赞叹,不只是跨越四个八度的天赋,而是她的音乐能够如此自然、温暖、饱满而又满怀倔强个性。
杜丽曾把蒙古族作家冯秋子形容为“身怀五谷的女人”,对,也可以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乌仁娜和她的歌声。她的歌吟有时神秘高缈,有时生蛮莽撞,听了就觉得牛羊都忠诚,爱恨都结实;地气饱满,水草丰实,这里养护着羔羊清润的肠胃,而呼麦那奇异的喉音回荡在远方的地平线……只有襟怀敞亮,歌唱起来才能如此荡气回肠,令人沉浸。
传统民谣里一般都是情歌,但乌仁娜不,许多作品都是她对传统的延伸性继承,包含着即兴创作成分,直接表现爱情的所占比例甚微。她歌唱大地、河流、兄弟、蒙古族人的品德,当然,还有温柔忠诚的马匹。她经常歌唱骏马,“挺立在水塘边,骄傲而野性,沿着池边漫步,像流水一样从容……它是琴达木尼马,美丽的珍宝”,或者“我的小棕马们有漂亮的毛色、健壮的脊骨,我用上好的草料精心喂养,我要骑着它们云游四方”。
马的确是蒙古族人的骄傲。我喜欢这种极具灵性的动物:披拂飘逸的鬃毛,夜空下映现星星的黑水晶眼睛,以及眼神里痴情般的信任。在缎面般平滑的皮毛下面,腱肌微微隆起……当我贴合着马的脖颈,它由于某种羞涩轻微抽搐了,我的面颊感到一阵颤抖的暖意。记得那年在康西草原,我骑马,从下午到黄昏。后来我疲倦了,喝过浓酽的奶茶,就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羊群,听耳畔的马头琴。那匹枣栗色的牝马温顺地垂下弯长的睫毛,似乎鼻息也调整得轻柔。那夜,在草原里,在奶奶的摇篮里,我沉睡如婴儿。
(选自《真水与火焰》,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作者看来,少数民族的音乐蕴含着真正的爱,而这使“我”对于如何描述现在的快餐感情产生了犹豫。
B.文中引用了乌仁娜CD中的歌曲,既突出了乌仁娜歌声的美妙动听,又使得行文富有变化,增强了感染力。
C.乌仁娜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云游四海,富有闯荡精神,这使得她根本没时间停止脚步来系统学习音乐。
D.末段“马的确是蒙古族人的骄傲”既承接上文乌仁娜对骏马的歌唱,又引发“我”喜欢马和骑马的联想。
7.关于文中“乌仁娜歌声”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以前没听过乌仁娜的歌,但她专辑照片上的纯真,瞬间吸引了“我”。
B.乌仁娜的歌声质朴感人,直抵魂魄,“我”听了足足半年,毫无厌倦。
C.乌仁娜歌声自然、温暖、饱满又满怀倔强个性,她唱歌能跨越四个八度。
D.乌仁娜的歌一般都是情歌,但是直接表现爱情的所占比例甚微。
8.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其后十八岁而虏魏王。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太史公曰: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B.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C.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D.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处士,古时候称有品德、有才能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B.免冠,指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此处指平原君向魏公子谢罪。
C.宗庙,在古代指奉祀祖先的宫室,又可指代王室、国家,该词在文中意思是后者。
D.薨,指诸侯死去。《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信陵君礼贤下士、不计身份。他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人中间,薛公藏身于酒馆里,就打听到他们的藏身之地,亲自步行去找他俩。
B.信陵君深明大义。他听说魏王派使者请自己回国抗秦,起先告诫门客不得通报,听毛公和薛公阐明魏国存亡的利害后他毅然回国。
C.信陵君大破秦军、威震天下。他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败,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
D.信陵君贤德有才、深得敬重。高祖年轻的时候,就多次听别人夸赞魏公子,等到他做了皇帝,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4分)
(2)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4分)
14.平原君听说信陵君要离开的时候,为什么坚决挽留?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思
陆游
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
【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
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
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
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
16. 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2.《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 ”,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
3.《短歌行》中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的句子:“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 ① 。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 ② 的争论,而在中国,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也存在着“浑盖之争”。
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预报二十四节气。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而且它是赋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而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
但浑天说也有软肋,它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也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学者王充就曾 ③ 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下列句子中的“软肋”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软肋”,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人就是这样,你强在哪里,你的软肋可能就在哪里。
B.季胁者,胁之下小肋骨也,俗名谓之软肋。
C.每个人都有软肋,关键是如何强大自我。
D.盔甲能保护信心,软肋可让我们认识如何达到完美。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桂树 ① ,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就提到“招摇之山多桂”,《楚辞》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后世咏桂的诗词甚多。可见,桂花自古以来就受到关注和喜爱。
中秋前后,桂花绽放,黄色或白色,香气绝佳。北周庾信《山中》:“涧暗泉偏冷,岩深桂绝香。”再幽深的地方, ② ,香气便四处飘溢。其用于食品可 ③ ,故桂花酒、桂花饼、桂花糖等食物广受欢迎。
我国江南有食用桂花的传统,将桂花收集起来,加盐或糖腌渍封存,煮在酒酿圆子里,或用来制桂花糖藕。清代的《花镜》中说桂花的食用:“花以盐卤浸之,经年色香自在,以糖春作饼,点茶香美。”桂花还可利用散发的芳香素调节人的心理、生理机能,并有杀菌驱虫、净化空气等功效。明代的文震亨以享受生活闻名,他在《长物志》中讲述了在桂花丛中建一亭,一边欣赏桂香,一边以花为食的愿望,浪漫、闲适的情境令人神往。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桂花”为主语,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4分)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去年,双减来临,新东方黯然退场。而最近,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又火了,成为近期最热话题,新东方港股涨了10倍,市值增长百亿。
凭借另辟蹊径的双语带货以及新颖独特的文化传播,新东方式直播带货在极短的时间里制造了刷屏效应:3天时间,直播间粉丝增加157万,销售额增加1777万元。在这个直播间,人们可以听到人文地理、历史、文学和英语等知识,所以不少网友将新东方带货主播们,视作直播带货的天花板。
新东方从“黯然落幕”到“华丽转身”,带给了你哪些思考和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信宜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C
2.B
3.D
4.①“小镇做题家”用自嘲的方式,通过展现自身视野和资源的弱势来反抗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实,以引起主流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从而改变群体的困局;②同时也希望通过自身积极改变命运的努力获取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5.①调查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②查找文献(引用学者观点)作为理论参考。③分析“躺平”的心理动机和语义流变。④追溯“躺平”心态的民族文化根源。(答“比较中西方思维模式”给1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C
7.D
8.①开篇点题,以“我喜欢琥珀色的黄昏”照应了标题中的“黄昏”。②写黄昏中“我”的心境,突出“……吹过我,是通透的风和歌声”,为后文写“我”听乌仁娜的歌做铺垫。(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的能力。一般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9.①第一处:用“‘我’对河水冲刷着两岸卵石滩的响彻浩大之声充耳不闻”与“脑海里不断回荡着一首维吾尔族歌”“听了一路”进行对比,突出了乌仁娜歌声给“我”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和无穷的魅力,表达出对乌仁娜歌声的喜爱。②第二处:用“精明的所谓现代人”对擅长隆重的口语的轻浮与乌仁娜歌声中的纯粹与浓烈进行对比,突出了乌仁娜歌声作为内在的光源把人照亮而带给人思想上的震撼。(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先找到相关的句子,再分析其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其表达效果。
10.A
11.C
12.D
13.(1)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名声在诸侯间闻名的原因,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
(4 分。“所以”“以”、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看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
(4 分。“喜”“接岩穴隐者”“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4.①平原君不识毛公、薛公是贤能之人,误解了信陵君:②认为信陵君志向不凡。不同于常人;③信陵君曾经救过赵国,对自己有恩。(3 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有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交往,很是高兴。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乱地跟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是个荒唐的人啊。”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向夫人告辞准备离开这里,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以便对得起平原君。平原君与人的交往,只是为了显示他豪放的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唯恐不能见到他们。让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才脱帽子道歉,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称国。魏王为此事担心,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害怕魏王恼恨他,就告诚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名声在诸侯间闻名的原因,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奏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亮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话还没说完,公子马上变了脸色,喝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称国。魏王见到公子,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魏安替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接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奏军打得大败。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奏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奏王担心此事,就用一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求见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明知这是又一次因毁谤而被废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这一年,魏安麓王也去世了。秦王得到公子已死的消息,就派蒙骜进攻魏国。十八年后便伴虏了魏王。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购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肾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天下诸多公子口也确有好客真士的,但只有信险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
15.D
16.含意:①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1分),②不禁想起西晋的张翰,为了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莼菜和鲈鱼。(2分)(意思答对即可)
思想情感:①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2分),②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默写:
(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先修其身 先正其心
(3)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每空1分)
18.①扣人心弦(或万众瞩目、动人心弦、惊心动魄等) ②旷日持久(或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等) ③一针见血(或斩钉截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高屋建瓴、直截了当、言简意赅、切中肯綮、旗帜鲜明、提纲挈领、一语破的、一语中的等)
19.(4分)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但它是具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
20.B
21.①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②只要有桂花开放③使风味更佳(或:增添香味)
22.(4分)桂花不仅可食用,还能优化环境,调节心理、生理机能,让人心情愉悦。
例文:
怀“希望”绝处逢生,借“内涵”柳暗花明
“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东方甄选凭借有内涵的双语带货,高质量的产品输出,在逆境中突围,华丽转舵,振奋人心的同时告诉我们:在“绝望”中要时常仰望“希望”的灯塔,借“内涵”尝试突围,终能绝处逢生,收获“柳暗花明”。
“即便身处泥泞,也要仰望星空”,每一颗眨眼的星星都是希望的花火在闪动,绝境中仍怀“希望”是新东方在夹缝中生存,脱壳破岩的重要原因。在“双减政策”之下,许多辅导机构纷纷“黯然退场”,新东方也陷入了绝望的边缘,压力向俞敏洪扑来。但他没有妥协,他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迅速成立东方甄选,甄选优秀老师“内涵”带货,实现华丽转舵。正是“希望”与“内涵”让俞敏洪在机构纷纷倒闭的大潮中稳住脚跟,探索转型方向,为新东方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厚的学养,高雅的内涵是新东方华丽转舵的秘笈,不同于以往“叫卖式”直播,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将知识的传授与带货结合,让不少家长感叹“想把孩子焊死在直播间”,董宇辉充满文化气息的直播间没有吵闹与喧哗,没有催促你下单的任何动作。他不仅在讲产品,他在讲三餐四季,纸短情长,山川湖海,诗和远方!讲着讲着甚至忘了自己在带货,可所有商品都被抢购一空,他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激励人心的讲解方式,让广大网友看到了生活中柴米油盐之外的意义,让知识内涵的清流浸润每个人的内心。这就是内涵的力量!内涵不仅让新东方逆袭,更让人得到精神滋养。
企业如此,人亦如此。其实每个人都会受到时代大浪的影响,只有不断的探索,将自身优势与时代趋势相结合,才是走出泥沼的法则。也许生而平凡的我们不必常常面临“绝境”,但当绝境真的忽然来临,我们也要有看见“希望”光亮,借“内涵”华丽转舵的能力!
“我如小草般平庸,但我心中有大江大河,我眉宇之间有山川,我胸怀之中有丘壑,我心里有无尽的远方!”东方甄选让我重新认识了新东方,看到了这个年轻,激情,有韧劲、有梦想的团队坚定前行的力量。也让我辈青年明白,如果前路黑暗,希望便是唯一的光,让那光亮灼灼的,一定是丰厚的知识和内涵,人生海海,难免风浪里转弯,但我们深信,怀“希望”能绝处逢生,借“内涵”方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