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声声慢》课件( 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 《声声慢》课件( 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3 18: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鉴赏词作的意境美、韵律美
2.理解词人在词作中的表达出的“愁”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好学多才,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是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达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这些词格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委婉含蓄。后期的词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后的悲苦心情,深厚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她的作品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随之扩大了。前期的主要代表作是《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等。词作集有《漱玉词》。
1.作者介绍: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词人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2.写作背景: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3.文化常识—婉约派: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易安体:
听朗诵音频,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词作中所包含的情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
根据注释,掌握词作大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养息、休息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悲愁、哀伤的样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菊花
凋零、枯萎
光景,状况
怎么、怎样
可以,能够
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读完全词,你有什么感受,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这种感受?

1.前三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情的?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凄凄惨惨戚戚
冷冷清清
寻寻觅觅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凄苦无靠、沉痛凄厉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直接抒情
2.朗读开头三句词,思考:“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词人早起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可是四周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身影,从而产生凄凉、惨痛、悲戚的情感。
3.开头三句在表情达意上很有效果,词人借助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叠词
1.巧用叠词,渲染了女词人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为全词奠定了哀怨凄凉的感情基调。
2.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并起到强调作用。
4.如何理解“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心绪?
表面埋怨天气冷暖不定,令人身体不适;实际上指生活的变故,人生的起伏令人悲欢难测,忧喜不定。
5.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意象的艺术。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淡酒

黄花
梧桐
急风
细雨
三杯两盏淡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自古以来,酒是“愁”的象征,词人写酒,意在写愁。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写出了词人晚年凄凉惨淡。
怎敌他晚来风急
急风(秋风),萧瑟,悲凉。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象征离愁,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到南方,暗含词人亡夫之痛,国破家亡之苦。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梧桐象征悲凉、孤寂、凄苦。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
情感:
凄清、悲凉的氛围。
国破家亡之悲、颠沛流离之苦、丧夫孤独之愁。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联系该词的创作背景,分析词人“愁”的具体情感内涵。
亡国之痛
沦落之苦
孀居之悲
7.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词人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词人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