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3 19: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
1.鉴赏词作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和比喻手法
2.分析意象,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李煜(937年-978年),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南唐末代君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1.作者介绍: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2.写作背景:
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据说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
3.文学常识——虞美人: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最后一代国主为李煜。南唐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南唐最盛时幅员三十五个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五百多万,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4.历史常识——南唐:
听朗诵音频,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词作中所包含的情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李煜
根据注释,掌握词作大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指南唐
季节的更替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宫殿建筑。
多少
红润的容颜改变了,指人已憔悴。
这首词词人运用意象创设了哪几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春花秋月图
故国月明图
小楼东风图
一江春水图
春花秋月
往事知多少
永恒不变
短暂无常
实(现实)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词中两次提到“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月的意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月主要用于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东西,但李煜降宋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屈辱生活的延续,所以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使词人更添愁闷。
“故国明月”则是表达词人对故国的怀念。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改变的只是“朱颜”吗?这句话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
旧日南唐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中词人以水喻愁,你能读出词人怎样的愁绪?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直抒胸臆。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白居易:“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水喻愁的句子还有:
李煜的这首词,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流传,引发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