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入新课
越南
阿拉伯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1898年 美西战争
1899—1902年 英布战争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加紧争夺殖民地,对世界的瓜分进入白热化阶段。1898年的美西战争、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和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不仅标志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开始,而且成为更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序幕,也预示着全球性武装冲突的即将到来。
1914年,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降临到人间,许多文明成果毁于一旦。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战争的过程如何?战后国际秩序又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就将探讨这些主题。
目
录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
02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03
04
巩固练习
PART 01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背景
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手工工场
机器工厂
垄断组织
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示意图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背景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尖锐
背景
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意
贸易摩擦
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
英
法
德
奥
俄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阿尔萨斯—洛林、北非殖民地
协约国
同盟国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背景
巴尔干地区
背景
德皇威廉二世崇尚战争和强权,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两大军事集团纷纷煽动极端民族主义,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比如德国兴起“泛日耳曼主义”;俄国兴起“泛斯拉夫主义”;法国兴起“沙文主义”。这使许多人陷入民族主义战争狂热中,在各国的相互仇视之下,世界大战日益逼近。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进一步激化了各国矛盾。
背景
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那个决定命运的夏初,威尔逊总统的密友和顾问M ·豪斯上校声称:“只需要一颗星星之火,就会闯下滔天大祸”。
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弗利尔·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
—— [美]汉森·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思考”声震全球”的是什么事件?
它诱发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普林西普的子弹射向了奥匈皇储,也射向了欧洲火药桶……
背景
萨拉热窝事件后 ……
纷乱的一周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开始全国总动员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12小时内取消总动员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法国总动员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按照施里芬计划,德军侵入比利时
8月4日:在要求德军从比利时撤军的最后通牒到期之后,英国对德国宣战。
——(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各国发往奥匈帝国的唁电似雪片般飞来,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渴望战争而正发愁找不到下手机会的德皇威廉二世却异常兴奋,他公开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背景
1914年行走在柏林街道上的德国志愿兵
英国妇女走上街头庆祝开战
征兵海报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PART 02
第一次世界大战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过程
在地图上指出一战的三条主要战线以及每条战线的交战双方
西线
东线
俄←→德奥
南线
塞尔维亚、俄←→奥匈
决定性战场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过程
施里芬及其“速战速决”计划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皇威廉二世信心百倍对出征的士兵宣布
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双方诸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与各总参谋部的计划相反,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过程
三个阶段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 西线
其它
第二阶段 (胶着状态) 1915
东线 南线
1916 西线
北海
第三阶段 1917 1918 马恩河战役:德攻打法,9月,150万兵力,德战败,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1915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时间最长,一战的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地狱”、首现坦克;规模最大和最惨烈)
日德兰海战:英VS德(规模最大的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参战
俄国退出战争;11月,同盟国投降
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马恩河战役
“二十一条”
过程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日德兰海战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过程
第三阶段
华工参加一战
美国军队投入欧洲战场
第三阶段
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的
建立
苏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
德国在福煦车厢签署停战协定
第三阶段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用“以工代兵”的形式参战
——意图:在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过程
英军的MarkI坦克
1918年,一架法国双翼双座侦察机飞跃法国上空
一战期间德军装备的老式电话机
马克沁机枪
克虏伯大炮
德国U型潜艇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过程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PART 03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它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缔结
条约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对德《凡尔赛和约》
对奥、保、匈、土等国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
凡尔赛体系 (重建欧洲) 1.同盟国承担一切战争罪责;
2.战败国须割地赔款;
3.战败国须裁撤军备;
4.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华盛顿体系 (平衡亚太) 1.限制海军军备;
2.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列强同意对华采取“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合约》签订后,法国巴黎人民手挽手走在大街上游行庆祝
德国复仇主义者喊出了“打到《凡尔赛条约》的口号
德国能够赔付的较为稳妥的极限数值当在20亿英镑,这包括了一切支付手段——直接可转移的财富、所割让的资产以及每年的赔偿。
——凯恩斯《<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观看一战前后欧洲形势图,从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法国福煦元帅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国际联盟
(1)宗旨:促进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国际联盟
(2)实质:英法维护新秩序的工具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第二十二条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不克:不能)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下实行自治,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将此种人民之保佐(保佐:保护)委诸各种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地形之情形而区别之。
——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
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全体一致原则使国联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一战前 一战后
欧洲 处于世界中心,支配国际事务 分裂为战胜国与战败国;原有四大帝国解体,出现大批民族国家;相对衰落,并且其世界中心地位受到其余国家、地区的挑战
美国 开始向海外发展,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等口号,但尚且缺乏实力 走出美洲,参与并力图左右国际事务,成为对欧洲的重要挑战力量
日本 开始崛起,但仍是相对落后的国家 在一战中势力壮大,独占中国东北地区,并想独霸中国,在亚太地区对欧美力量形成挑战
俄国/ 苏俄 内部孕育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但尚未成熟,不足以威胁资本主义 苏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引发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系列革命,成为整个西方世界恐惧并敌视的挑战力量
亚洲 正在觉醒,但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尚不能对西方殖民者造成较大打击 中华民族觉醒,对西方在华殖民利益及整个殖民统治造成威胁
结果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影响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了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启示
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晚上我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PART 04
巩固练习
解析:据材料“德国至少四次扩充海军……到1914年,英国有军舰688艘,德国有391艘”,可以看出英德两国都在扩军备战,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恶化,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英德之间的扩军,并没有欧洲其他地区的矛盾,无法得出其是主要矛盾,排除B项;此时是一战前夕,还未爆发战争,不能体现双方加速决战的意图,排除C项;两国的扩军备战,会极大影响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
1.从1889年到1914年,德国至少四次扩充海军,英国提出德国造一艘军舰英国就造两艘的“二比一原则”。到1914年,英国有军舰688艘,德国有391艘。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
A.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恶化 B.表明英德矛盾是欧洲的主要矛盾
C.体现英德双方加速决战的意图 D.推动了国际和平裁军运动的发展
A
2.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英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材料反映了( )
A.一战爆发的经济根源 B.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C.自由贸易政策被抛弃 D.经济危机即将到来
A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经济根源。选择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因此材料“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揭示的是一战爆发的经济根源。排除B: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C:自由贸易政策被抛弃是在罗斯福新政后。排除D:材料未涉及经济危机。
3.20世纪初期,法国人高呼“应将阿尔萨斯与洛林还给法兰西,即必须收复失地”;德国士兵说“如果战争能让祖国更加纯洁,清理掉外来因素,那么一切伤亡都是值得的”;意大利政治家声称要把意大利文明传播到全世界。这些现象( )
A.说明欧洲领土争端日益加剧 B.反映出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体现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D.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泛滥,鼓吹复仇、扩张和战争,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项正确;材料提及法德之间的领土争端,但“领土争端”并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中诸如“意大利政治家声称要把意大利文明传播到全世界”等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法德矛盾,但无法得出“主要”,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的矛盾和对立,而是各国国内存在的主张复仇、扩张和战争的情绪,排除C项。故选D项。
D
4.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从“大陆均势”出发,担心德国战败后法国会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所以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的政策,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英国意识到,如果一味采取有限援助法国的政策,战争颓势不会得到缓解,协约国不可能取得对德国战争的胜利,而英国也无法达到维护“大陆均势”的目的。英国态度的转变是为了保持战后欧洲大陆的均势,B项正确。英国希望法、德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维持“大陆均势”,不是为了尽快恢复欧洲和平,A项排除;一战期间,英、法、俄等国组成协约国,当时英、俄也都在对德作战,C项排除;英国的政策是“大陆均势”,以确立自己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并非联合法国控制欧洲,D项排除。
5.“一战”爆发后,赴前线的新兵们含着笑容向自己的母亲高声喊道:“我们圣诞节就回来了。”在普通人的想象中,1914年的战争被描绘成一次浪漫的短途旅行,一场热烈的、豪迈的冒险。然而,惨烈的战争完全相反。下列哪次战役以残酷的方式粉碎了当时人们美好的想象(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诺曼底登陆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根据材料“1914年的战争”“惨烈的战争完全相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故A项正确;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影响程度不如凡尔登战役,故排除B,C两项;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的著名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6.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中国“以工代兵”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 )
A.有利于战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B.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C.促使华工精神享誉于国际社会 D.动摇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A
解析:依据材料“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可以看出华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一战中国作为协约国参战,有利于解决德国占领我国山东的主权问题,A项正确;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并没有改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华工精神对世界的影响,排除C项;一战动摇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故选:A。
7.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你可以粉碎敌人,也可以和他交朋友;最危险的是侮辱他,并放他自由。”以下历史事件较能充分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普法战争中德国对法国的宰割 B.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处理
C.二战前英法等制造慕尼黑阴谋 D.二战后盟国对德国分区占领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处,但后来,英美两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对德国进行扶持,使得德国迅速恢复,为二战买下了伏笔,而二战给英美等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能够印证材料“你可以粉碎敌人,也可以和他交朋友;最危险的是侮辱他,并放他自由”,B项正确;普法战争中德国对法国的宰割无法印证材料的观点,排除A项;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无法印证材料观点,排除C项;二战后盟国对德国分区占领,德国未再次因某国的帮助而发动战争,无法印证材料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
8.“他们只是知道需要某种最大程度上符合本国利益的和平,却并不真正知道如何获得稳定的总体和平……正是在他们构筑和平的历史的行为中,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最初伏笔。”这主要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A.无法长久维持和平 B.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
C.调整了大国间关系 D.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
A
解析:结合题干“他们只是知道需要某种最大程度上符合本国利益的和平,却并不真正知道如何获得稳定的总体和平……正是在他们构筑和平的历史的行为中,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最初伏笔。”以及所学知识可分析可知,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长久地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最终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其余三项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
9.《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规定,“除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而联合国安理会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
A.有效避免了战争和冲突 B.集体安全原则被放弃
C.反映出多极化趋势加强 D.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
D
解析:根据材料“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较于国联.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强调大国协调作用,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集体安全原则被放弃,排除B项;C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
材料一:1500年至2000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海上格局基本上是由世界强国操纵的体系,并非是诸多国家操纵的均势体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世界海洋霸主。其中英国与荷兰在17世纪爆发了三场为了争夺海权、基本由海战组成的战争(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18世纪开始,英国再次确立了海上霸权。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英国海上霸权衰落和美国海权崛起之际,曾出现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的短暂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美国海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海上霸权的演变特点,并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海权转换的原因。
答:(1)特点:基本上呈现单极霸权体系;世界海洋霸主不断更迭;综合国力决定其海上格局地位;与国际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等等。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综合国力增强;一战使英美实力对比发生改变;美国的地缘优势;美国借助“华盛顿体系”积极发展海上势力;等等。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特点:根据材料一“海上格局基本上是由世界强国操纵的体系,并非是诸多国家操纵的均势体系”可知,基本上呈现单极霸权体系;根据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世界海洋霸主”可知,世界海洋霸主不断更迭;根据材料一“其中英国与荷兰在17世纪爆发了三场为了争夺海权”“英国再次确立了海上霸权”可知,综合国力决定其海上格局地位;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美国海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可知,与国际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等等。原因: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综合国力增强;根据材料一“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英国海上霸权衰落和美国海权崛起之际”并结合所学可知,可知,一战使英美实力对比发生改变,美国的地缘优势,美国借助“华盛顿体系”积极发展海上势力。
材料二:和平解决海洋争议的规范精神酝酿于二战后,在21世纪得到了广泛确认。《联合国宪章》明确强调了和平解决争端的精神,和平解决海洋争议逐渐成为世界的广泛共识。被称为“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多处规定了海洋利用的“和平目的”和“和平用途”。在21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度和规则的广泛实践、海洋争议的加剧和大国海洋地缘竞争的回归,正推动着“海洋自由”向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和平利用海洋。
答:(2)倡导和平开发海洋、合作共享海洋资源,反对海洋霸权主义;不断完善国际协调机制;遵守联合国相关海洋法规公约;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等。
解析:(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一海洋霸权的建立的相关信息可知,倡导和平开发海洋、合作共享海洋资源,反对海洋霸权主义;根据材料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可知,不断完善国际协调机制,遵守联合国相关海洋法规公约;结合所学可知,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