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3 20:42:57

文档简介

雷州市名校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通过推动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
式,最终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最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无废城
市”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细胞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
2018年 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
案》。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无废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具体内涵和建设
路径,扎实做好当前试点工作。
“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
量改善的获得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部分城市“垃
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将引导全社会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提
升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加快解决久拖不决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不断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质量,提升群众幸福感。
“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深化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长效体制机制。长
期以来,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方面,我国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刚性不
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从城市整体层面继续深化固体
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为探索建立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充分协作的联合工作
机制,加快构建固体废物源头产生量最少、资源充分循环利用、非法转移倾倒惩治和排
放量趋零的长效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力抓手。
“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部
分地区在开展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时,对于固体废物减量、回收、利用
与处置问题重视不够,考虑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无废城
市”建设,将使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与推进城市供给侧改革相衔接。推进“无废
城市”建设与城市建设、管理有机融合,将推动城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摘编自李干杰《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材料二:
暑期来临,“无废威海”调研实践队赴山东威海调查当地“无废城市”模式建设发
展情况。
通过对威海市环翠区垃圾转运站进行走访调查,实践队了解到,威海市政府及相关
机构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设立了一批智能资源回收房。智能资源回收房不仅能够分
类收集垃圾,还能为居民提供智能化的延伸服务。据了解,这批智能化装置共有 28套,
分别落户在竹岛、鲸园、环翠楼 3个街道。可回收的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 30%到 35%。
许多居民表示,这种智能化装置使用简单方便,能“吃进垃圾吐出钱”。
在调研中,实践队还发现,一些社区存在无专门的建筑垃圾回收点、垃圾滞留、垃
圾分类在民众中推广成效甚微等问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解释说,威海在垃圾减量方面
试卷第 1页,共 8页
{#{QQABAYAAggCIQBIAAQgCAwEYCgAQkAEACAoGBAAEsAIBCBFABAA=}#}
已采取许多措施,例如净菜进城、减少过度包装、农贸市场超市化等,但“无废城市”
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威海市需要时间去做更多的工作。
(摘编自贺晓辉、袁一雪《深入“无废城市”调研无废建设》)
材料三:
在浙江,“无废城市”建设正从试点迈向全域。
2020年 3月 4 日,记者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日前,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全
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国务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后,浙江省不断深化固体废物治理
工作,绍兴市入选了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浙江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作
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美丽浙江建设的重要载体,持续推动固体废物源头
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方案》明确指出,浙江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将分三步实施:2020年 6月底前,
全省各市、县(市、区)政府制定务实管用的具体举措和进度计划,并开始实施;2021年
起,开展各地“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综合评估;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域“无废城
市”建设工作。
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围绕固体废物的全生命周期展开,拟定了固体废物源
头减量化、分类贮存规范化、收集转运专业化、处置能力匹配化、高压严管常态化、
制度创新精准化等十项任务。此外,考虑到污染防治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浙江省将
在聚焦固体废物管理的基础上,兼顾水、气等环境要素,统筹推进治废、治水、治气工
作。
(摘编自王世琪、朱智翔、戴巍《全域“无废城市”啥时建成 浙江设了个期
限:2023 年年底》)
材料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设“无废城市”成为越来越多
国家和地区的规划目标。
2008年,日本城市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率就已在 60%以上。日本固体废物能被充分
利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坚持“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让处理企业有能力投入再生
产。例如,在日本,固体废物处理企业回收混凝土废料,运输费都由产生废料的个人或单
位支付,固体废物处理企业是零成本运输。
另外,日本固体废物回收制度完善。日本对固体废物的处理执行可追溯制度,固体
废物从产生到处理再到利用均有清晰的路线图,每批废料的走向都可追溯。日本还完善
相关税收机制,如开征环境未来税等,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为规范固体废物回收市场,新加坡从 1999年起就实现了固体废物回收全面市场
化。由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设定标准,按照 A、B、C三类评定固体废物回收商,授权其分
别特定回收无机固体废物、有机固体废物、废污水,而危险废物、有毒废物必须由另外
指定的专业回收商进行回收处理。新加坡的固体废物处理产业经历了从填埋到焚烧到
再利用的发展过程,通过从源头减量,最终有效解决了固体废物处理的难题。
美国在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方面也较成熟,广泛利用市场力量,充分发挥许可、税
收、抵押等经济杠杆的作用。例如,美国各州普遍实行 PAYT(pay as you throw)制度,
对居民征收固体废物收集费,促进城市固体废物产生者承担社会责任;美国印第安纳
州、新泽西州等州,则对需要填埋的城市固体废物征收填埋费/税,倒逼城市固体废物源
头减量和综合利用。
(摘编自雷册渊《从垃圾分类到“无废城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试卷第 2页,共 8页
{#{QQABAYAAggCIQBIAAQgCAwEYCgAQkAEACAoGBAAEsAIBCBFABAA=}#}
A.一座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有望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使固体废物得到安
全处置和最充分的利用,进而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B.“无废城市”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工程中的一部分,我国出台《“无废城
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导、助推“无废城市”建设的开展。
C.长期以来,我国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有约束机制,无激励机制,我国在推进“无废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化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改革。
D.我国部分城市对固体废物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不够重视,城市固体废物
污染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这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山东威海“无废城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一些
社区存在垃圾滞留现象,一些民众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等。
B.山东威海投放智能资源回收房,既实现了分类收集垃圾,又提供了便民服务;采取
净菜进城、减少过度包装等措施,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C.浙江省落实国家政策,将“无废城市”建设从试点推向全域,全域“无废城市”
建设分步实施,2023 年年底将基本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D.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围绕固体废物的全生命周期展开,将完成十项任
务,这十项任务中包括统筹推进治废、治水、治气工作。
3.下列说法,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我国的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处置的精细化程度
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B.“日本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重视污染控制的立法,并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制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
C.“厨余垃圾的含油率低,有机物含量低,杂质含量高,如果用处理餐厨垃圾的技术
处理厨余垃圾,将大大增加处理成本。”
D.“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无废雄安’建设将提高城市固体废物管理
水平,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城市绿色发展。”
4.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
5.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国外的哪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请简要说明。(6分)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开的时候
王东梅
许久长蹲在台阶上,看两只绿翅鸭为了一粒玉米粒争来抢去,扑棱棱的翅膀扬起
的尘土险些迷了他的眼睛。许久长一躲,就与门缝里钻出的一缕小鱼贴饼子的香味儿
撞了个满怀——真香啊。叹了口气,许久长从簸箕里又抓了一把玉米粒,扬向空中,
转身进了屋。
灶上,铁锅里正咕嘟嘟冒着热气。真香。
许久长又嘟囔了一句。香吧!喝两盅?喝。两只小酒杯就摆在了炕桌上。老伴儿
马小翠坐在了对面。
酒倒上了,小鱼上桌了,俩酒杯一碰,马小翠的眼睛里却渗出了点点泪花。喝
吧。喝完,就该出发了。
嗯。
许久长一仰脖,酒杯里的酒就灌进了喉咙里。热辣辣的酒,像一团烧着的火,热
试卷第 3页,共 8页
{#{QQABAYAAggCIQBIAAQgCAwEYCgAQkAEACAoGBAAEsAIBCBFABAA=}#}
辣辣地烤热了许久长的胸膛。
许久长 85 岁,马小翠 82岁,他们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春种
秋收。今天,他们就要离开了。
在村庄搬迁的启动大会上,马小翠听乡里的领导说了,说咱衡水湖是全国著名的
旅游区,为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自然生态保护,村庄要整体搬迁。啥是“生态保护”
她没听懂,可她听懂了啥是“搬迁”。搬迁就是搬走,就是让她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
村子。
她的心疼啊有多疼?
像?像离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撕心裂肺地疼。儿子说,得
搬。这是大事。
村主任说,得搬。咱顺民庄为啥叫顺民庄?不是逆来顺受,是顺民心、顺民意。
这些道理马小翠都懂。得搬。可是,她就是舍不得。
门前的大槐树,是生儿子那年栽的,现在树都两搂粗了,比儿子都壮实。房子是
生闺女那年翻盖的,如今闺女都做奶奶了。还有屋后河洼里的那条船,破了补补了
修,一条船养活了老老少少一大家子。还有门前的这条路,原本只是一条下河的毛毛
道,如今已经修成了柏油路。
儿子说,新区啥都有。有新房子,有新路。
村主任说,村民搬迁了,村子里会种满樱花,等到春天来了,整个村子就会变成
鲜花盛开的地方。
马小翠没有见过樱花,她这辈子跟在许久长身后见得最多的是咱衡水湖的水、
鱼、鸟、芦苇,她这辈子习惯了呼吸着衡水湖带着水汽的空气,像是习惯了许久长身
上长年的鱼腥味。干!
许久长又往酒杯里蓄满了酒。
不等马小翠端杯,许久长已兀自把酒灌进喉咙里。一股热辣辣的小火苗又烧了起
来。村里人都搬走了。
儿子说,13天,整个村子都搬空了。只有你俩还留在村子里。村主任说,久长
叔,你可是老党员啊。
许久长的泪窝就热了。他不是钉子户,他不是不走,他只是想再多看一眼这个村
子,想在这里多待上一会儿。
故土难离呀。
马小翠又端起了酒壶,许久长摆了摆手:吃鱼。
对,吃鱼。早上刚从湖里打上来的鱼,还带着湖水的腥气。香,真香。是一辈子
也忘不了的味道。
马小翠的眼里又有泪花溢出来。
屋里的摆设还是原来的模样。儿子说,新房里啥都有。许久长也不想动,一砖一
瓦置起来的,他不想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搬得像个空空落落的破烂样。可有一样东西,
他装了满满一罐子的土——自家院里的黄土。
他把罐子塞到马小翠怀里,说,抱好了,这是念想。马小翠就紧紧地抱着罐子。
顺民庄四面环水,只有一条出村的大路,是衡水湖上唯一住人的岛屿。据说,原
先这岛上没有人,只有鸟。老渔民都知道,鸟是有灵性的物种,只栖落在有风水的地
方,于是,就有打鱼的人在岛上安了家。一家、两家、三四家,渐渐就有了村庄。一
辈又一辈,村庄越来越大。可不知从啥时候起鸟儿们渐渐飞离了小岛,岛上的鸟越来
越少了。
儿子说,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是人们破坏了环境。村主任说,绿水青山才
试卷第 4页,共 8页
{#{QQABAYAAggCIQBIAAQgCAwEYCgAQkAEACAoGBAAEsAIBCBFABAA=}#}
是金山银山。
搬迁的领导说,要把岛还给鸟儿,环境才会好起来。村子搬空了,村民们退出了
小岛。
许久长抻着脖子往天上望,望天边的一个又一个黑点。咕咕咕,咕咕咕。走吧。
马小翠拽拽许久长的衣襟。一辆独轮小车早已停在院门口,是许久长说,当年娶
她进门用的就是这辆独轮车,今天离开,也要用这辆独轮车推着她。
坐在车上,马小翠又看见了许久长健壮的模样。咕咕咕,咕咕咕。
忽然,远远的天上飞来一只鸟。紧接着又是一只,两只,三只,无数只……成千
上万只鸟在空中齐飞,它们一会儿盘旋上升,一会儿又急速下降,还不时变换着各种
队形,好像有人指挥它们在空中表演高难度舞蹈一样。
马小翠叫起来,真美呀。啥?许久长问。
鸟儿!不,这湖,这水,这鸟,这村,这景。嗯。美。许久长应了一声。
明年花开的时候一定要回村子看看,看看咱的村子变成啥样了。回。一定回。
许久长一挺腰身,攥紧车把,脚步铿锵,沿着出村的大路向前走去。
(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搬迁”启动会上,马小翠并没有听懂搬迁的原因,因而内心“疼”得如离
开老伴般“撕心裂肺”。
B.在做许久长夫妇思想工作时,村支书主要是晓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环境保护”理念。
C.搬迁中,马小翠坐上新婚时的那辆独轮小车,引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再次触
发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因“故土难离”,也因想见证“花开的时候”,许久长与马小翠都有着“一定
要回村子看看”的强烈愿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花开的时候”语义双关,既指小岛恢复生态环境后迎来的“春天”,也
指小岛居民未来的生活美好得像鲜花盛开一样。
B.本文使用了拟人、比喻、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如与“香味儿撞了个满
怀”,以触觉来写味觉,表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
C.作者运用“叹”“抓”“扬”“转”等一系列的动词,对许久长喂养绿翅鸭进
行细致描绘,刻画其勤劳勇敢的老农形象。
D.文尾用“齐飞”“盘旋”“下降”等词描写鸟儿动态,衬托小岛的生机盎然,
为许久长“脚步铿锵”地走出村庄营造氛围。
8.“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说是如何表现人物这一心理的?(6 分)
9.小说中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灵王即位,欲为霸,会诸侯,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晋君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
楚王方侈,天其或者欲盈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唯
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 若适淫
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 ”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 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
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 ”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恃险与马,不足以
试卷第 5页,共 8页
{#{QQABAYAAggCIQBIAAQgCAwEYCgAQkAEACAoGBAAEsAIBCBFABAA=}#}
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享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
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
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 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
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哉 ”乃许楚。灵王遂为申之会,与诸侯伐吴。起章华之台,
为乾溪之役,百姓罢劳怨怼于下,群臣倍畔于上。公子弃疾作乱,灵王亡逃,卒死于野。故
曰:“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马侯之谋也。
楚平王杀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挟弓而干阖闾,为是而欲兴师伐楚。子胥谏曰:“不
可,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雠,臣不为也。”于
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昭公于郢,数年而后归
之。昭公济汉水,沈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楚人闻之怒,于是兴师伐蔡。
蔡请救于吴,子胥谏曰:“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
于是兴师伐楚,遂败楚人于柏举而成霸道,子胥之谋也。故《春秋》美而褒之。
(节选自《新序·善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以下正确的断句选项是(3分)( )。
不足 A 以为固 B 也 C 从古 D 以然 E 是以先王务德音 F 以享神人 G 不闻 H 其务 I 险与 J
马也
A.A/E/G/ B. C/F/G/ C. C/E/G/ D. C/E/H/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使椒举如晋求诸侯”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如”
字含义不同。
B.“以厚其毒而降之罚”中的“厚”字,与“不贵难得之货”(《<老子>四章》)中的“贵”
字活用方式相同。
C.“唯天所相”与“起不相爱”(《兼爱》)两句中的“相”字含义不同。
D.“君其许之”与“先齐其家”(《大学之道》)两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晋君反对楚灵王会盟,司马侯劝晋君暂时迎合楚灵王,静观其变,晋君接受了司马侯的
建议。
B.司马侯建议晋君“修政德”,拿纣王和文王对比,阐释了君王修明政事和德行对国家
兴盛的重要性。
C.楚灵王后来发动战争,兴建宫室,导致众叛亲离,这恰好印证了司马侯“淫虐将遭弃”
的观点。
D.蔡昭公因不答应楚国贵族索贿,被囚数年才获释,他在回国途中立誓报仇,最终灭掉了
楚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 (5分)
(2)子胥出亡,挟弓而干阖闾,为是而欲兴师伐楚。(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扬 州 慢
姜 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
试卷第 6页,共 8页
{#{QQABAYAAggCIQBIAAQgCAwEYCgAQkAEACAoGBAAEsAIBCBFABAA=}#}
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眼前荒凉的景象。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
C.下片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词人对杜牧由衷的敬佩。
D.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
15.“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6 分)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每空 1 分)
(1)杜甫一生漂泊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典型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的一句“________,_______”,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
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仙”李白常将对权贵的蔑视现于笔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是诗人狂言,又何尝不饱含着诗人的激愤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语言应用题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太多的人无暇翻开一本书仔细阅读, 的是终日沉迷于手机,热衷于在
网上刷微信朋友圈,习惯于在搞笑诱人的短视频里废寝忘食。大学校园里,地铁车厢
里,家中卧室内,总见屏幕蓝光,总有低头一族。如今,这样的图景已是 。
手机、网络,俨然成为了一堵墙,一堵横亘在文化阅读与为数众多的人群之间的
高墙。墙的一边,文化出版业日趋发达,各种出版物内容丰富,图书装帧越来越精
美,尤其是电子书、VR 新技术的助推更是令出版业 。而在墙的另一边,越来越
多的人慢慢沦为手机的奴隶。他们也知道打开一本书去阅读的意义,但真要见之于行
动时,书本大抵又敌不过手机。
有道是,“墙,推倒了便是桥”。 只要人们愿意付出努力,手机、网络带来的技术
便利,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不会阻碍个人阅读,而且还能够成为改善阅读的难得跳
板。
17.文中横线上依次选用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取而代之 屡见不鲜 如鱼得水 B.夜以继日 屡见不鲜 如虎添翼
C.夜以继日 司空见惯 如鱼得水 D.取而代之 司空见惯 如虎添翼
18.结合材料,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用比喻手法,属于明喻,喻词是“是”。
B.把手机、网络比喻成阻碍文化阅读的墙。
C.手机、网络对阅读带来的便捷比喻为桥。
D.形象、准确、生动,体现人的认知智慧。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中国的诗坛是一片高原,那么唐诗无疑属于这片高原最为辉煌的高峰。有
唐一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李白咏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杜甫
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慨叹“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
试卷第 7页,共 8页
{#{QQABAYAAggCIQBIAAQgCAwEYCgAQkAEACAoGBAAEsAIBCBFABAA=}#}
秋瑟瑟”……因此唐代的诗,无论境界之阔大,还是风格之奇伟,都远在前代同类作
品之上。
盛唐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他的诗中洋溢着冲破 的自由意志。他的思想无拘无
束、自由自在,不局限于某家某派。李白对儒家尊崇但不迷信,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正是儒学的核心内容。李白对道家的崇尚不逊于儒家,道家____万物、高蹈尘外的超
越态度以及摆脱传统的解放精神都非常符合他的性格。除了儒、道之外,李白对纵横
家、佛教等思想也都有所汲取。他不盲从任何权威,始终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意
志,向往 、超越时空局限的理想境界一一这就是李白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唐诗成就的最显著标志,是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诗人。不但他们是
唐诗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19.下列对画波浪线处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但他们是唐诗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B.不但他们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而且是唐诗中的最高峰。
C.他们不但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而且是唐诗中的最高峰。
D.他们不但是唐诗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20.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蜀道难》都是古乐府旧题,也都属于记梦诗。
分别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对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赞美。
B.“无边落木萧萧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意思不同,
前者指干枯的落叶,后者指润泽的落叶。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和姜夔《扬州慢》中“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都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萧索落寞之感。
D.先秦时期,百家争鸣,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涌现出了大批文
化典籍,《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同属于语录体散文。
21.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用一个单句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45个字)(3分)
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
署、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
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
进出的通道。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
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虽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留存一小部分。
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
有人说: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
异卉。
三毛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
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黑塞说: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真正的修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试卷第 8页,共 8页
{#{QQABAYAAggCIQBIAAQgCAwEYCgAQkAEACAoGBAAEsAIBCBFABAA=}#}高二年级开学考语文参考答案
2024年2月22日
1.B (3分) (A逻辑关系倒置。根据文意,“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措施,“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使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和最充分的利用”是结果。C“无激励机制”于文依据不足。原文是说“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并不等于说“无激励机制”。D“城市经济”偷换概念,且“发展停滞不前”曲解文意。由原文“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知)
2.D(3分)(“这十项任务中包括统筹推进治废、治水、治气工作”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中“此外,考虑到污染防治工作……兼顾水、气等环境要素,统筹推进治废、治水、治气工作”这一部分内容可知,十项任务不包括统筹推进治废、治水、治气工作)
3.D(3分)(D谈的是“无废雄安”建设的重要意义。材料一主要论述的是“无废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故D可作为支撑材料一观点的论据。A谈的是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存在差距。B谈的是日本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的措施。C谈的是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这三项均不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4.①第一段先论述“无废城市”这一概念的内涵,然后论述我国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最后提出相关要求。②第二至四段分别从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③深化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长效体制机制;④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论述我国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意义。(每点2分,三点6分)
5.①向相关个人或单位征收固体废物处理费用,用来补贴垃圾处理企业。②建立、完善固体废物回收制度,如建立固体废物处理可追溯制度,完善相关税收制度等。③推动固体废物回收全面市场化,各类废物由特定的回收企业回收处理。(每点2分,三点6分)
6.A (3分) 7.C (3分)
8.①直接描写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如描写马小翠“她的心疼啊!有多疼!像 像离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撕心裂肺地疼。”
②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揭示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如文章多次写到许久长、马小翠的泪花。
③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如文章写到搬迁时,许久长其他东西不想动,但却装了满满一罐子的土,并“把罐子塞到马小翠怀里,说,抱好了,这是念想。马小翠就紧紧地抱着罐子”。
④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文章对庭院、门前的路、大槐树以及村庄环境变化的描写,都展现了人物对故土的眷念与不舍。 (每点2分,三点6分)
9.①主题更突出。回忆与现实交织,使得“搬迁”的历史背景得到充分展现,同时也揭示“搬迁”的现实意义,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刻。
②人物形象更丰富。文章既直接描写了当前现实中的许久长、马小翠夫妇对故土的眷念不舍,又通过回忆,塑造了许久长、马小翠夫妇顾全大局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完整。
③情节更紧凑。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打破了时空局限,使得叙事更紧凑,结构更完整。
④增强艺术效果。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既增强了小说内容的真实性,又使小说具有历史厚重感。(每点2分,三点6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马小翠并没有听懂搬迁的原因”错误,马小翠没听懂的是啥是“生态保护”,她内心疼痛是因为要搬离“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品味语言艺术的能力。
C.“勇敢”错误,这些动词能表现老农勤劳,与勇敢无关。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直接描写。根据“她的心疼啊有多疼?像?像离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撕心裂肺地疼。儿子说,得搬。这是大事”可知,马小翠安土重迁,不愿搬离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
②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根据“酒倒上了,小鱼上桌了,俩酒杯一碰,马小翠的眼睛里却渗出了点点泪花”“许久长的泪窝就热了。他不是钉子户,他不是不走,他只是想再多看一眼这个村子,想在这里多待上一会儿”以及“马小翠的眼里又有泪花溢出来”可知,文章通过多次写到许久长、马小翠的泪花,揭示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
③细节描写。在“他装了满满一罐子的土——自家院里的黄土。他把罐子塞到马小翠怀里,说,抱好了,这是念想。马小翠就紧紧地抱着罐子”中,通过一系列动词,如“装”“塞”“说”“抱”等,揭示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
④环境描写。根据“门前的大槐树,是生儿子那年栽的,现在树都两搂粗了,比儿子都壮实。房子是生闺女那年翻盖的,如今闺女都做奶奶了。还有屋后河洼里的那条船,破了补补了修,一条船养活了老老少少一大家子。还有门前的这条路,原本只是一条下河的毛毛道,如今已经修成了柏油路”和“据说,原先这岛上没有人,只有鸟。老渔民都知道,鸟是有灵性的物种,只栖落在有风水的地方,于是,就有打鱼的人在岛上安了家。一家、两家、三四家,渐渐就有了村庄。一辈又一辈,村庄越来越大。可不知从啥时候起鸟儿们渐渐飞离了小岛,岛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知,通过门前大槐树、路以及村庄环境变化的描写,烘托人物“安土重迁”的心理。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方式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
①从主题主旨角度,“门前的大槐树,是生儿子那年栽的。房子是生闺女那年翻盖的”以及“当年娶她进门用的就是这辆独轮车”是回忆,“衡水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为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自然生态保护,村庄要整体搬迁”是现实。回忆和现实交织,使得“搬迁”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有了现实意义,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刻。
②从人物形象角度,文章主要人物是许久长、马小翠夫妇。对他们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写他们为要搬离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伤心落泪,写他们对过去的生活的回忆,都是为了表现他们对这里的眷恋。然而小说的结尾是“许久长一挺腰身,攥紧车把,脚步铿锵,沿着出村的大路向前走去”。这样写展现了许久长、马小翠夫妇安土重迁又顾全大局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完整。
③从情节结构方面,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打破了时空局限,使得叙事更紧凑,结构更完整。
④从艺术效果方面,在现代社会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写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搬迁”时的境况与心理,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既增强了小说内容的真实性,又使小说具有历史厚重感。
10.C(3分) (原文标点:不足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享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故在C、E、G处断句。)
11.B(3分)(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厚/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A到/对待。C帮助/相互。D副词,还是/代词,他的)
12.D(3分)(只是打败了楚国,而且是吴国打败的)
13.(1)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明政教仁德,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 (关键点:“恃”“不暇”“济”)(关键字1分,句意2分,共5分)
(2)伍子胥逃出楚国,带着弓投奔吴王阖闾,阖闾因此准备发动军队讨伐楚国。(关键点:“出亡”“干”“为是”) (关键字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楚灵王即位后,想成为(诸侯的)霸主,(于是要)举行诸侯的会盟,派椒举到晋国协商要求诸侯参加(由楚国主持的)盟会。晋平公想不答应这一要求。司马侯说:“不行。楚灵王做事正在胡作妄为的时候,上天也许是想让他满足愿望,以增加他的劣迹,然后给他降下惩罚,这是说不定的。或者让他得以善终,这也是说不定的。(晋国和楚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彼此可以争夺的。君王还是答应他,修明德行以等待他的结局,如果归结到德行,我们还要去侍奉他,何况诸侯 如果走向荒淫暴虐,楚国自己会抛弃他,我们又与谁去争夺 ”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可以免于危险,还有谁能和我们相比 国家的地势险要而多产马匹,齐国、楚国难又多,有这三条,到哪儿不成功 ”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机。依靠地形险要和马匹多,并不可以作为巩固国家的基础,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前代的帝王一定要致力于修养仁德用来祭享神灵和回报人民,没有听说过一定要靠地形险要与马匹多。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却得到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因此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明政教仁德,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 你还是答应楚国吧。殷纣王淫乱暴虐,文王仁慈和蔼,殷朝因此灭亡,周朝因此兴起,难道只是在于争夺诸侯 ”晋平公就答应了楚国使者的要求。楚灵王于是在申地举行诸侯大会,与诸侯一起去讨伐吴国。(楚国)修建章华台,兴起在乾溪的战事,(楚国的)百姓在下面因为辛劳而怨声载道,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公子弃疾发动叛乱,楚灵王出逃,最后在荒野死去。所以说:“晋国没有动用武器,楚国就自己灭亡了。”这都是司马侯的谋略。
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逃出楚国,带着弓投奔吴王阖闾,阖闾因此准备发动军队讨伐楚国。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诸侯不替一个平民报仇,况且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我不可以这样做。”这样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蔡昭公去楚国朝见,有一件漂亮的皮衣,楚国的令尹囊瓦向蔡昭公索求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被囚禁在楚国的国都郢,多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渡过汉水时,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请求做前锋。”楚国听说后非常恼怒,于是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向吴国求救,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建议:“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占据中原的想法,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吴国兴兵讨伐楚国,在柏举打败楚国,成就了吴国的霸业,这都是伍子胥的谋划。所以《春秋》中对伍子胥进行赞美。
14.C(3分)(词人写杜牧,是为了突出扬州今日之破败)
15.运用了拟人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厌恶说到战争,可见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表达了词人对残酷战争的痛恨。(手法2分,赏析4分)
16.(每空1分,共8分,错、漏0字)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4)示例一: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 
示例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7.D (3分) 18.A(3分)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夜以继日”,意思是指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文中是形容人们终日沉迷于手机,代替了阅读,应用“取而代之”。
第二空,“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文中是形容低头族非常常见,不足为奇,应用“司空见惯”。
第三空。“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如虎添翼”,好像老虎增加了一对翅膀,比喻得到了有力的帮助,势力更加强大。文中是形容新技术为出版业增加了新的能力。应用“如虎添翼”。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属于明喻”错误。因为比喻词是隐性的“是”,该句属于暗喻。
故选A。
19.D(3分) 20.C(3分)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后;
C.“不但而且”表递进,相应的句子也应该相对应,选项分句顺序不当。
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都是古乐府旧题,也都属于记梦诗”错,《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是乐府诗,《蜀道难》不是记梦诗。
B.“木叶”都指干枯的落叶。
D.“同属于语录体散文”错,只有《论语》是语录体。
故选C。
21.示例: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单句1分,句意2分)
22.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一问句引出关于“读书”的话题,引发读者思考,并借助人们关于读书意义的不同回答,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读书”(即“阅读”)的意义。第一句回答,从现实层面向我们揭示了读书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旅行,你可以通过看书,走到天下的各个角落,结交不同的伟人名家。只要打开书,就随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所以,我们的脚步无法达到的地方,却可以通过读书看到。第二句,则从人的气质和谈吐等角度,阐述了读书对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作用。当一个人读了很多书的时候,或许大部分都会被忘记,但就像人所吃的食物会日积月累地成长为我们的骨肉一样,我们所读的书,至少有部分会积淀成为情感、思想、精神,从而影响着我们情感、思想、精神、文化等的改变,最终成为我们身上流淌出来的文化血脉。可以说,这也是第三句回答中黑塞想要说明的内容。正是通过读好书、善读书,我们才尊崇高尚、摒弃卑劣,从而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拥有真正修养甚至是高尚精神的人。
写作时,可以首先论述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当然,对读书的意义的思考也可以针对当下一些“功利性阅读”展开批判,说明真正的阅读应该是怎样的,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为完善:如真正的读书,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对于生活真正的品味与思考,唯有如此,读书才能深入心灵,滋养灵魂。此外,也可跳出个人的狭隘层面,从立志报国、科技强国等角度,阐述只有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少年立志“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更多更强的建设力量。但不管如何,重点都在于说清楚读书对于人的内在成长或者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上的深层意义。
立意:
1.读书是个人成才的绝佳途径。
2.要读书,更要会读书。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读书折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与发展潜力。
例文:
书香氤氲,且行且歌
读书,是一种开始,它孕育着思想。读书人,除了拥有一个真实饱满的现实世界外,还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浩瀚的精神世界。人生漫漫,让书香氤氲,我们且行且歌。
书香氤氲,且行且歌。我们要永远相信文字的力量,那是人生的一束光。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翻开《活着》,我们能看到福贵对生命的坚持。看着福贵在经受一连串打击后由疼痛变得清醒再到释然,然后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晃晃悠悠地向着夕阳走去。从《从前慢》中感受木心笔尖下的温热。“从前的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科技不断刷新沟通方式的时代,人们内心深处仍寻找纸上的温度,用邮戳把惦念寄到远方,单是这个过程就足以感动我们。在钢铁森林,人们心中依然怀有最纯真的温存。我们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入保尔柯察金的世界。他将他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我们不禁思考:在漫长人生中是否有一件事值得我为之披星戴月,倾注全部呢?找到心之所向,像保尔柯察金般坚毅不屈,让我们跋山涉水,不做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不虚度年华而要勇敢地奔赴理想。文字照亮了我们人生的一角,激励我们追逐美好。
书香氤氲,且行且歌。我们要用生活所感去读书,要学思并重。
鲁迅先生说:“倘只看书,便成书橱。”不要为读书而读书,那样可能读完一无所获。其实你看过的文字,汲取的思想都构成了那个辽阔无边的精神世界,铸就了你自己。可能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声音,未见过太多的人与事,未有过滚烫人生,但通过阅读思考书中所得的情感与智慧,凭自身阅读构建起的精神总能让我无畏地奔向前方的未知之境,用读书所获来抵抗世间种种磨难,无论顺境逆境,所行皆化为坦途,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能看到太阳强烈,水波温柔,这本身就是种幸福。通过阅读思考,我永远对生活有期待、有热望,这便是读书的意义。
在俗世中寻到一个诗意的世界,让书籍成为穿透风雪的一束光,光会驱散黑暗,而我们就跟着光。山河平静辽阔,岁月书香氤氲,让我们且行且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