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重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场面描写。(重点难点)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精神。(重点)
4 品味本文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新课教学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档案
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2.背景链接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之美誉。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第五军团、第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二)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
蜷缩(quán) 呜咽(yè) 点缀(zhuì)
骨碌(gū) 咀嚼(jǔ jué) 篱笆(ba)
酣然入梦(hān) 苛捐杂税(juān)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2)《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请你梳理全文故事情节。
明确:
文章按时间顺序和地点的转移,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事实。
第二部分(第2~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第2~22段):山脚访瑶家;在“之”字拐的路上;山腰露宿。
第二层(第23~32段):红军翻越老山界;攀登雷公岩;继续登山到达山顶;山顶所思。
第三部分(第33段):写作者的感受。
(3)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并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和地点的语句。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下午 瑶民家 瑶家大嫂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天黑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夜里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半夜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黎明以后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下午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三)合作探究
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段落并分析。
生找句子,各抒己见。
示例:
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这句话中的“生怕”“显眼”等词语,表现出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一个课时,同学们了解了翻越老山界的重重困难,可是这些困难在毛主席领导下的红军战士眼里是怎样的呢?谁能用毛主席的诗词来概括一下呢?
(学生发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山界》一文,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用乐观的精神克服困难的。
新课教学
(一)合作探究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画、概括)。
明确: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3.面对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做的呢?
明确: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4.为什么红军战士能够克服这些重重困难成功翻越老山界?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
明确:顽强不屈、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文章第12段的“奇观”指什么?你认为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请加以揣摩。
明确:“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在这里指红军的火把沿山路排成长龙的景象,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6.文章第22段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几例并加以分析。
明确:“缀”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写出星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
7.第31段描写了作者下山途中所见之景,景色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作者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二)品味语言
1.“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呜咽”在这里怎样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呜咽”指流水声若断若续,好像山泉时而流时而止。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感受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气势。
2.“抢了一碗饭就吃”,如何理解“抢”字?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明确:
叹息,这里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明确:
“一个坚强的意志”是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课堂小结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在作者眼里,他认为:“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充分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毛主席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不怕艰难险阻,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爬越老山界的困难。文章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运用了富有抒情气息的描写,展现了红军伟大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征岁月中浪漫的英雄情怀。岁月沧桑,斗转星移,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征精神亦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坚定信念,弘扬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弹奏新征途的“天籁之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学生先按时间线索和地点转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采用研讨探究法,合作学习本文的场面描写及其作用,品味本文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进而把握全文主旨。课堂上渗透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注重红军革命乐观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弘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