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19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政治 殖民地人民觉醒,开始反抗斗争;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扩展
经济 俄、日、美通过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1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项目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玻利瓦尔 章西女王
时间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857—1859年
原因 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殖民者 西班牙、葡萄牙 英国
领导者 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性质 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意义 推翻殖民统治,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独立国家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历史解释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考点2 俄国的改革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彼得一世改革(5年1考)
(1)背景: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而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项目 内容
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军事 创建了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生活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4)影响
①进步性: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废除农奴制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因素:俄国“十二月党人”宣传民主思想。
③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战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2)时间、人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人身权利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财产权利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农奴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4)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
①积极: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易混警示 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富国强兵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考点3 美国内战(5年1考)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美国内战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
2.导火索: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3.过程
4.评价
(1)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易错易混
(1)美国内战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维护了国家统一。
(2)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美国通过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其共同点是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考点4 日本明治维新(5年3考)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原因
(1)内因: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2)外因:美国海军舰队强行打开日本国门,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前提:1868年,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3.主要内容
政治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影响
(1)积极: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时空观念 工业革命引起的三股进步潮流
潮流 典型事件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
民族解放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成立
探究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一 战争是在克里米亚(克里木)半岛上进行的,不过,俄国被打败了,不得不接受耻辱的《巴黎条约》……实际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 明治政府参照赴欧美考察的使节团所报告的先进经验,进行近代化建设。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发展经济。1880年以前,主要采用国有企业主导和“示范”的工业化方针,国家投资兴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的科技成就与设备,从而供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仿效。为加速工业化进程,1880年以后,政府实行“官业下放”,将官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家,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实现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相应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一个学习主题。
提示 (1)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农奴制下俄国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经济发展。
(2)主要特点: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政府干预),模仿西方(按照西方的样板)。举措:兴办官营企业,引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官营转私营)。
(3)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国、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时空观念 比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项目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不同点 原因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幕府统治下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目的 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内容 在国内废除农奴制 从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学习西方
相同点 时间 19世纪60年代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局限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启示 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等
1.(2023·深圳)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的第一个四分之一时间里,玻利瓦尔就是美洲。”该学者观点的依据是,玻利瓦尔( )
A.领导了美洲独立运动 B.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C.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南美独立运动领导人,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和玻利瓦尔无关,排除C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文件,和玻利瓦尔无关,排除D项。
2.(2023·广东)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推动废藩置县实施
C.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刺激日本海外扩张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治政府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导致农民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措施不能说明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废藩置县实施、刺激日本海外扩张,排除A、B、D项。
3.(2022·广东)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积极向西方学习 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决心废除农奴制 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出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A项正确;俄国是统一的国家,排除B项;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排除D项。
4.(2022·深圳)1868年,一批新的领导人在日本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并最终把日本提高到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大国地位,这个改革( )
A.仿效唐朝典章制度 B.开启了幕府统治
C.推行锁国政策 D.发展了资本主义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868年,一批新的领导人在日本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项正确;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是大化改新的特点,排除A项;日本幕府统治时期是指从1192年到1867年,排除B项;日本幕府统治后期推行锁国政策,排除C项。
5.(2021·广东)下表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可见,这一时期日本( )
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内容
1872年 《学制》 男女平等接受初等教育
1884年 《町村会法》 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
1890年 《集会及政治结社法》 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
1898年 《民法》 妻子嫁入夫家,法律视为“无能力者”
A.天皇制度发生动摇 B.选举权的范围扩大
C.女性权利受到限制 D.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中的“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等信息可知,女性权利受到限制,当时的日本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仍然未实现男女平等,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能说明天皇制度发生动摇,A项不符合题意;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说明选举权的范围未扩大,B项不符合题意;社会生活文明开化程度仍然受到限制,D项不符合题意。
6.(2021·深圳)林肯死了,但他的工作完成了。联邦得救了,永远得救了。美国内战的意义是( )
A.解放了黑人奴隶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西进运动 D.扫除了发展障碍
答案 B
解析 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但内战最大的历史意义是维护了国家统一。结合材料信息“联邦得救了”分析可知,材料强调内战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故B项符合题意。
7.(2020·深圳)美国史学家爱默生在评价南北战争时,认为“符合社会利益的革命总是永远地为人民所记忆”。对“符合社会利益”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缓解了美苏矛盾
C.巩固了奴隶主统治 D.维护了国家统一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到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独立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故排除A项;南北战争爆发时,不是苏联,而是沙皇俄国,故排除B项;1861年改革巩固了奴隶主统治,故排除C项。
8.(2019·广东)19世纪70年代起,在日本过去认为是脏物的牛肉、牛奶开始被列为上等食品,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各地出现许多牛肉菜馆。“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吃牛肉为不开化。”上述变化表明日本( )
A.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平等 B.“殖产兴业”推动经济发展
C.“文明开化”影响社会生活 D.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19世纪70年代起”以及“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吃牛肉为不开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故选C项。
9.(2023·烟台)所谓的西方“大航海”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历史。材料中的“反侵略的历史”包括( )
A.亚历山大东征 B.美国内战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诺曼底登陆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反侵略的历史”指的是非西方国家反抗西方国家侵略的历史,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的是亚洲的印度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的史实,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故C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属于西方侵略的历史,排除A项;美国内战与侵略无关,排除B项;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0.(2023·哈尔滨)19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6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著名的有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排除A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美国内战”等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无关,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