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单元 古代亚非欧文明 学案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一单元 古代亚非欧文明 学案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3 19: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总体概述
起止时间 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
线索 主要展现了古代亚非欧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多元面貌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主要分期 奴隶社会 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大河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海洋文明
封建社会 封建时代的欧洲——中世纪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二、知识构建
第二十一单元 古代亚非欧文明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亚非的大河流域和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奴隶制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代亚非文明 政治 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
经济 属于大河文明,依靠河流灌溉,农业发达
文化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代欧洲文明 政治 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经济 属于海洋文明,海外贸易发达;对外扩张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
文化 在文学、建筑、哲学、法制和历法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思维导图
考点1 古代埃及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金字塔,了解古代埃及文明及其传播。
1.文明之源:非洲尼罗河流域。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果
天文学 太阳历 金字塔
文字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建筑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考点2 古代两河流域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洲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发祥地:两河流域,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发展过程
兴起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统一 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强盛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阴历、60进制计数法。
2.《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解读: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
内容 (1)社会等级严格: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2)维护奴隶制度: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3)民事商业行为:对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作出规定,说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实质 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意义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图示解史 中外的古代文字
考点3 古代印度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古代印度文明及其传播。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发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遗址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
(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建立小国家。
(3)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
等级名称 社会职能
第一等级: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
“不可接触者”——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易错易混 掌管国家最高政权和军权的国王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而不是第一等级婆罗门。
3.佛教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基本教义 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考点4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2022版课程标准: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以及亚历山大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1.希腊城邦(5年1考)
(1)早期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后进入荷马时代。
(2)城邦时代
出现时间 公元前8世纪
城邦特点 “小国寡民”
城邦居民 公民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公民占有土地
非公民 包括外邦人和奴隶
2.雅典的民主政治
高峰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伯里克利改革内容 (1)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 (2)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4)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
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5年1考)
(1)概况:从公元前334年开始,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①消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②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易错易混 亚历山大东征的本意不是传播文化,而是开疆拓土、掠夺财富,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考点5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2022版课程标准: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罗马共和国,以及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1.罗马城邦
(1)位置: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半岛。
(2)兴起:公元前1000 年左右,意大利半岛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逐渐从台伯河畔兴起。
2.罗马共和国
(1)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
①政治
②法制: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被称为《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扩张: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3.罗马帝国
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帝国建立
鼎盛 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衰亡 4世纪末,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知识拓展 罗马帝国与汉朝的交流: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考点6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2022版课程标准: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
1.希腊古典文化(5年1考)
文学 (1)希腊神话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2)《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 解读: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最高处石灰岩的山岗上,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在柱式上,帕特农神庙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雕塑 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建筑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哲学 (1)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 (2)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3)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2.罗马古典文化(5年1考)
建筑 (1)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 (2)代表性建筑: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万神庙
法学 (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历法 (1)凯撒命人以古埃及人的太阳历为蓝本编制了“儒略历”。 (2)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后来成为今天公历的基础
历史解释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古典文化,从文学、雕塑到建筑、哲学,为整个西方古典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并不断创新。
探究 古代欧洲文明
材料一 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古雅典人为求生存,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在长期的海上贸易活动中,平等、协商成为交易的重要原则,民主习惯逐步发展形成,而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态又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条件。——摘编自汪子嵩《古希腊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材料二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何时发展到高峰。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马“以武力”征服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罗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多元的,请你列举一个领域并举出相关史实加以证明。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归纳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共同之处。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历史条件:在长期的海上贸易活动中,形成了平等、协商的交易原则和民主习惯;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态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条件。时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2)影响:一方面给被侵略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充满破坏性、侵略性;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法律:《十二铜表法》、万民法、经济法等(或建筑:大竞技场、万神庙等;历法:儒略历)。
(3)都属于海洋文明,都带有民主政治色彩。
时空观念 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异同和联系
1.(2023·广东)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  )
A.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倡导民主与平等
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推动罗马法普及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艺术行为是利用艺术手法从多个方面来美化皇帝,是为了凸显皇帝在罗马城邦至高无上的权威,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皇帝的塑造,无法体现民主与平等,排除B项;表现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的特征,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罗马皇帝权威,并没有说明罗马法的内容,排除D项。
2.(2023·深圳)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  )
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
C.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 D.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
答案 C
解析 材料指出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即罗马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不是罗马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排除A、B项;古希腊的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排除D项。
3.(2022·深圳)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
A.地理环境各异 B.风俗习惯迥异
C.社会等级森严 D.建筑形式多样
答案 C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古埃及穷人、官僚贵族和法老死后墓穴的样式不同,主要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等级不同,这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等级森严,故选C项。地理环境各异、风俗习惯迥异、建筑形式多样不是墓穴样式不同的原因,排除A、B、D项。
4.(2022·广州)意大利某广场立有一块公元前1世纪的关于屋大维的公共纪念碑,碑上有如图所示一段铭文(节选)。该铭文内容可用于探究(  )
A.两河流域的文学 B.雅典民主的确立
C.古代埃及的艺术 D.古代罗马的扩张
答案 D
解析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由材料“他把埃及交给罗马人民统治”可知,材料反映了古罗马的扩张,故选D项;材料与两河流域、雅典、古代埃及艺术无关,排除A、B、C项。
5.(2021·广东)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等称号;征服波斯后,他则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亚历山大旨在(  )
A.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
C.提升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 D.挑起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
答案 B
解析 亚历山大接受“埃及法老”称号,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体现了亚历山大适应新征服地区的文化,目的是获得当地人民更广泛的支持,扩大统治基础,故选B项;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亚历山大的措施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无关,排除C项;亚历山大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并非为了挑起被征服地区的内部矛盾,排除D项。
6.(2020·深圳)伯里克利努力推进和完善民主政治,深得家乡民众的信任与爱戴。人们赞赏有加:“他在这里只熟悉一条路,那就是通向能与普通公民接触的广场和五百人会议的路。”他的家乡在(  )
A.斯巴达城邦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共和国 D.雅典城邦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城邦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故选D项。
7.(2020·广东)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B.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C.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D.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希腊神话中,诸神除了面貌形体与人相同之外,在性格方面也与人一样,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故选C。
8.(2023·安徽)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希腊的民主制度,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排除B项;题干和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无关,排除C项。
9.(2023·扬州)古希腊时期,诗人品达创作颂诗:“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这体现了(  )
A.古罗马体育的辉煌 B.古印度人的英雄观
C.文学与体育的结合 D.阿拉伯文学的繁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诗人把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赛会比作太阳,这是对奥林匹亚的歌颂,体现了文学与体育的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印度、阿拉伯无关,排除A、B、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