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联合国的建立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已发展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政治 (1)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地区冲突不断,局部动荡频繁发生,霸权主义依旧存在。 (2)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联盟和国家的崛起,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经济 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迅速发展
科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社会生活 二战后,计算机与互联网出现并普及,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妇女地位不断提高,文化多样性发展,同时面临着生态气候和人口问题的挑战、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
思维导图
考点1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认识世界各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所作出的努力;通过经济全球化,了解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
1.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 联合国旗帜 解读:正中白色的联合国徽记,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地图等距离方位投影,由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相托,象征世界和平。
成立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主要机构 (1)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3)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宗旨 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首要宗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
维和部队 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又称“蓝盔部队”)
地位 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作用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比较异同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比较
(1)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是维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的工具;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主要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政治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的一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一大支柱。
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1)经济全球化
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③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④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5年1考)
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时间 1995年1月1日
宗旨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职能 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意义 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2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世界多极化,了解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知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1.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5年1考)
(1)时代特征: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
①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如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②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如美国“9·11”事件)。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5年1考)
背景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原因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表现 (1)欧盟: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过和平发展不断壮大的中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4)俄罗斯:地大物博,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5)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拓展延伸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意义。
(1)有利于削弱和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5年1考)
背景 (1)不结盟运动: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七十七国集团: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
各国努力 (1)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2)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主张 (1)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4)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拓展延伸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有助于中国在未来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而且还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破解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为解决世界性的“人类困境”全球治理改革提供了新路径,对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考点3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了解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知道人口、资源、环境、传染病、社会治理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1.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计算机网络(5年1考)
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普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意义 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2)现代社会生活
积极影响 ①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②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 ③网络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④为人类获取知识提供了新途径
消极影响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妇女地位的提高
概况 政治权利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2)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3)在世界范围内,女性政治领导人显著增加
就业权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
平等权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独立意识增强,不少国家制定专门法规,保障妇女权利。 (2)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意义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民主进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局限 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
3.生态与人口问题(5年1考)
(1)生态问题——环境恶化
原因 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
现象 ①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③污染和浪费也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④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⑤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影响 环境危机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①表现: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25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
②影响: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3)应对措施:生态与人口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知识拓展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措施
(1)问题:能源、资源问题;环境恶化问题;人口过快增长问题;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问题;毒品蔓延问题;国际恐怖活动猖獗问题;核武器扩散问题;等等。
(2)应对措施:全世界共同努力,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改善我们的发展环境,致力于发展绿色科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探究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840—1913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单位:%)
时间 1840-1860年 1860-1870年 1870-1900年 1900-1913年
世界贸易 4.84 5.53 3.20 3.80
——摘编自张锡嘏《国际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40-1860年世界贸易增长的原因。
提示 趋势:1840-1870年世界贸易增长迅速,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速放缓。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大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出一点即可)
材料二 随着欧洲经济的加速和区域化趋势的增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在未来将伴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而得到欧洲国家的重视和推进……欧洲国家在摆脱战后衰落困境之后,通过美国率先的经济刺激和欧洲的联合自强,实现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增长,体现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编自郝立英《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欧洲有赖于“美国率先的经济刺激和欧洲的联合自强”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主要因素。
提示 表现: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或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欧共体(或欧盟)。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大国国家政策的调整,两极格局的瓦解扫清了障碍等。(答出一点即可)
材料三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是受益者,而且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面对“逆全球化”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将会矢志不渝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将会继续以积极的态度和责任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
——摘编自刘玉峰《逆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如何再出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逆全球化”潮流的原因。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
提示 原因:国家利益的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影响。(答出一点即可)应对措施:坚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答出一点即可)
历史解释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特征和影响
(1)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和消费的全球化等。
(2)特征:经济活动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带有全球性。
(3)影响
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②消极影响: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国家主权易受侵犯;拉大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产生了一些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等。
1.(2023·广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美国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B.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和参与的一系列战争,充分暴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C项正确;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A项;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排除B项;美国这一做法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排除D项。
2. (2022·广东)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在许多地区进行军事干预和经济扩张,而亚非拉国家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不少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这反映出,冷战后( )
A.欧洲政局剧烈动荡 B.贸易保护已经不复存在
C.不结盟运动刚成立 D.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出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向多极化加速发展,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欧洲政局剧烈动荡,排除A项;贸易保护已经不复存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成立于冷战时期,排除C项。
3.(2022·广东)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为此,世界各国应该( )
A.推进贸易自由 B.追求携手合作应对
C.增强军事实力 D.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为此,世界各国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B项正确;材料与贸易、军事、妇女社会地位无关,排除A、C、D项。
4.(2022·广州)当今,互联网通达世界,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浩繁的信息并不一定能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有些人甚至将剪剪贴贴当作一种新形式的文学活动。这反映了互联网( )
A.阻碍全球经济一体化 B.推动文学艺术创新
C.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D.引发生态环境危机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互联网存在着知识碎片化等问题,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使文学形式变味等,C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无关,也没有涉及生态环境问题,排除A、D项。
5.(2021·广东)1990年,《纽约时报》一篇关于美国中西部工业的文章说:“有些工厂中发生了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的变化,装配生产线在全速运转,并裁减了大部分操作工人。”由此可见( )
A.美苏两国冷战达到新高潮 B.美国推进西部大开发
C.计算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答案 C
解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开始将其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这样使得企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美苏冷战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A、D项;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也叫西进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与题干时间“1990年”不符,排除B项。
6.(2021·广州)作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它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该国际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联合国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主要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D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为了推动自由贸易,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北约属于政治军事组织,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7.(2021·广州)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 )
A.货币金融危机 B.生态环境危机 C.网络安全问题 D.地区冲突问题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是为了应对生态环境危机,B项正确;货币金融危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地区冲突问题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C、D三项。
8.(2023·武汉)下图是20世纪80-90年代联合国参与非洲地区部分事务示意图。由此可知,联合国在非洲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
A.促进合作与进步 B.发展教育与科技 C.维护和平与安全 D.保障卫生与健康
答案 C
解析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结合“20世纪80-90年代联合国参与非洲地区部分事务示意图”可知,联合国在非洲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维护和平与安全,C项正确。
9.(2023·连云港)“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这一演讲针对的是( )
A.霸权主义的恶劣行径 B.恐怖主义的日渐抬头
C.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 D.全球生态平衡的破坏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一演讲针对的是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故C项正确;霸权主义的恶劣行径与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恐怖主义,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也未涉及全球生态平衡的破坏,排除D项。
10.(2023·郴州)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导致该地区矛盾不断,长期动荡。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重要根源是( )
A.霸权主义 B.宗教纷争 C.恐怖主义 D.民族矛盾
答案 A
解析 霸权主义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故A项符合题意;宗教纷争、恐怖主义、民族矛盾都不是给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重要根源,排除B、C、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