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政治 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逐渐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经济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也有了显著发展,但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着手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思想 在国民革命中,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共同指导中国革命,其中,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革命的主要指导思想
思维导图
考点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022版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1.第一次国共合作(5年1考)
(1)背景
中国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团结同盟者的重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国民党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决定改组国民党
(2)建立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3)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目的: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成果
创办黄埔军校 概况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解读:见证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作用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进行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国共两党开始合作领导北伐战争,后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6)结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北伐战争(5年1考)
时间 1926年7月—1927年4月 总司令:蒋介石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前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
初期主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英雄部队 叶挺独立团为他所在的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美誉
战果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消灭了除张作霖以外的北洋军阀
胜利进军原因 国共两党合作;北伐方针正确;工农群众支持、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统一全国 1928年底,张学良改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统治政策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知识拓展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1)原因: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②主观方面,陈独秀及共产国际代表妥协退让,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2)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等。
考点2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
地点 江西南昌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5年1考)
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地点 湘赣边界 领导人 毛泽东
过程 ??
结果 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井冈山会师 概况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率军会师井冈山,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意义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3.工农武装割据(5年1考)
开始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发展 (1)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根据地壮大: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3)成立政府: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考点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2版课程标准: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1.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3.路线:瑞金出发→冲破封锁线、渡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遵义会议会址
内容 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拓展延伸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探究 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斗争是我党的成功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
提示 选址特点:在租界新辟区域或租界交界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理一,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
提示 分布特点:处于省份交界处或偏远地区。共同点: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利用管理缝隙或薄弱地带进行革命斗争)。
材料三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下来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
提示 有利条件: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意义: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历史解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次会师
三次会师 时间 地点 军队 结果或意义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吴起镇会师 1935年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标志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会宁会师 1936年 甘肃会宁 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2023·广东)《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 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传工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A项;1928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之后在不断的革命实践活动中逐渐丰富,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政治宣传工作推动了国民革命,未涉及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排除D项。
2.(2023·深圳)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开辟《红板》专栏,表彰革命精神模范。下表说明( )
1933年1月至1934年9月《红板》专栏表彰概说
序号 标题 模范类型和表彰对象
1 紧急战争动员中的“红板名单” 节省经济模范、劳动模范;个人
2 节省运动的中央无线电队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3 帮助战费 被服厂工人同志捐出工资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和个人
4 大家起来革命竞赛 帮助战争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
A.体现共产党注重价值引领 B.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范围
C.表达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D.有利于赢得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1933年1月-1934年9月《红板》专栏表彰概说”可知,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板》专栏表彰的革命精神模范说明共产党注重价值引领,主要是号召人民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A项正确;据“紧急战争动员”“帮助战费”“帮助战争”可知,“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范围”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与“中央无线电队”“被服厂工人同志”“大家”“集体和个人”不符,排除C项;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3.(2022·广东)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材料描述的是( )
A.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C.军民团结共同对敌 D.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答案 C
解析 题干“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体现了红军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军民团结共同对敌,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排除A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完成战略转移,排除B项;材料与土地革命无关,排除D项。
4.(2021·广东)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
A.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C.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序幕拉开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主力走向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D项正确;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1927年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失败,C项错误。
5.(2020·广东)1927年2—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120万人迅速发展到200万人,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B.国民革命失败 C.工农武装割据 D.北伐战争进行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工会组织得到了迅速壮大,工人力量的壮大进一步促进了北伐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北伐的胜利进军,D项符合题意。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统一战线破裂,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失败,排除A、B项。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排除C项。
6.(2020·深圳)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的签订
答案 A
解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为1924-1927年。北伐战争是1926年,西安事变是1936年,抗日战争为1931-1945年,“双十协定”签订时间是1946年,故A项正确。
7.(2020·深圳)“这是长征途中的一次会议,它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命运,进而是一个党的命运,最终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面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生死攸关的时候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上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A项排除;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B项排除;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项排除。
8.(2023·江西)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些“红色区域”是指(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国统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28年毛泽东发表《井冈山的斗争》,其中论述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故“红色区域”是指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国统区指的是国民党占领区,而题干主要强调红色区域,排除B项;1928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解放区是指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的地区。特指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敌伪统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地区,排除D项。
9.(2023·丽水)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下列口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案 A
解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口号,排除B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属于改革开放后的口号,排除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属于1956年“双百”方针的口号,排除D项。
10.(2021·广州,节选)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大革命,党从正反两个方面积累了深刻的经验,开始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阅读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提示 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或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