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案(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案(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3 21: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五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政治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政局更替,社会矛盾主要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曲折发展,民国和一战时期得到相对快速发展。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逐渐萧条、萎缩
社会生活 西方的文化、器物等大量涌入中国,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逐渐西化
教育、新闻出版 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
文学艺术 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思维导图
考点1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1.张謇兴办实业(5年1考)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口号 实业救国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
企业 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评价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5年3考)
代表人物 张謇、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侯德榜、卢作孚等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阶段状况 阶段 时期 原因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再度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
发展特征 (1)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
3.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5年1考)
社会习俗的变化 原因 西方文明的传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表现 装束 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
礼节 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称谓 以“先生”的称呼取代“老爷”“大人”的称谓
生活方式变化 (1)交通: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特点 不平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知识点拨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西方列强入侵带来了西方文明;中国近代化的改革和革命的推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考点2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1.近代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 (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兴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统一学制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影响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新闻出版(5年1考)
报刊 (1)《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著名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3)影响较大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的《新青年》和邹韬奋的《生活》周刊
出版机构 (1)代表: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 (3)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阵地: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新华书店
3.文学艺术成就(5年1考)
文学 鲁迅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
20世纪初 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
20世纪中期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绘画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田汉 作词《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作曲《黄河大合唱》
电影 《定军山》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易混易错
(1)《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九一八事变后,《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七七事变后。
(2)20世纪30年代反映抗日题材的文艺作品除了《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外,还有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等。
探究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材料 
时期 张謇与大生纱厂
1886年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1895—1899年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20世纪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20世纪20年代初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1922年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已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提示 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困难:资金和原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提示 原因: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顾及中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3)根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
提示 认识:近代著名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救国道路必然失败。
历史解释 中国近代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阻碍因素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时期与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群众爱国运动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1.(2023·广东)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张謇 D.詹天佑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C项正确。
2.(2022·广东)下图比较了两个年份力织机(以电力或其他动力驱动的织布机)和手织机纱线消费量。据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  )
A.力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B.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C.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D.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的中国纺织行业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呈现上升趋势,B项正确;A、C、D项说法错误,排除。
3.(2021·广东)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
A.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国资本迅速增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这使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2020·广东)下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该时期,徐悲鸿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愚公移山》所表达的主旨不符,排除。
5.(2023·杭州)下图为1912年-1918年杭州各厂每年共增织机数示意图。导致该时期织机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杭州被开放为商埠,外国人开始来杭创办工厂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了棉纱购销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初年,尤其是一战期间(1914-1918),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甲午战后,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杭州开埠,允许列强设厂,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B项;官僚资本出现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排除D项。
6.(2023·河南)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
A.发展曲折 B.分布不平衡 C.技术落后 D.规模比较小
答案 B
解析 题干没有体现中国的纺织业发展曲折,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比较大的城市,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技术问题,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纺织业的规模,排除D项。
7.(2023·连云港)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甲午战败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B.戊戌变法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被陆续颁布
C.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D.1905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带动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故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被陆续颁布,排除B项;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排除C项;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排除D项。
8.(2023·广西)观察下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 222 92 169
1909 52 348 1 560 270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双百”方针的提出
答案 A
解析 相比于1904年,1909年的新式学堂总数和学生总数都迅速增加,这是因为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表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排除C项。“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
9.(2023·福建)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答案 C
解析 宣统三年是1911年,中华民国元年是1912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所以说毕业证书上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政权的变革,也就是历史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校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纪年方式的变化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结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