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56张PPT)+素材+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56张PPT)+素材+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4 13:11: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收集一些山水画图片,认真欣赏,同学之间可以分享对山水画的审美追求、技法特点等的初步认识;或者搜集李可染的画作,如《万山红遍》等,进行赏析。
一、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以山水画的成就为最高。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还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
意境(   )   惆怅(   )   真挚(   )
渲染(   )   气概(   )   暮霭(   )
夔门(   )   身临其境(   )
胸有成竹(   )   朝朝暮暮(   )
浮光掠影(   )
身临其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有成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朝暮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光掠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把握课文观点,了解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做些圈点勾画,注意把握几个要素:
①核心概念;
②主要观点;
③所用实例;
④所做结论。
(1)课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题思考问题。)
(2)快速浏览课文,山水画和意境有什么关系呢?(结合课题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理清核心概念间的关系,梳理课文论述思路。
(1)说说什么是“意境”。(找出原文。)
(2)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抓住每段的中心句。)
(3)归纳课文中所用的实例。
(4)再读课文,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梳理作者论述“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思路,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是什么——意境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怎么样——怎样获得意境”的思路列提纲或画思维导图。)
(5)只要把握了“意境”是否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呢?文中还提到了哪些重要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第1问自由说说。后2问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先找到表述概念的句子,再结合作者的观点分析它们的关系。)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2.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一、知识回顾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画出思维导图。提示:“意境”的概念及获得方法。
二、合作探究
1.体会“意境”的重要性;分析实例,体会实例与观点的关系;学习论证方法。
(1)在摄影技术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第1~4段内容简要分析。(结合关键语句分析。)
(2)课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画出引用的古诗词或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思考和本段观点句之间的关系。)
(3)课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例说说其作用及表达效果。(先从文中找到运用论证方法的句子,再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论证方法 示 例 论证道理 表达效果
2.揣摩重要语句。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课后任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6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新课导入
点击播放视频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同探索李可染笔下的《山水画的意境》。想象自己成为一只展翅飞翔的美丽蝴蝶,我们将在山巅水湄间翩翩起舞,感受那墨韵悠扬、气韵生动的山水世界。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一起领略李可染大师如何将无尽的山水情怀,化作笔下流转的诗意画卷。现在,就让我们启程,共同揭开山水画的神秘面纱吧!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领略文章以古诗词为例指导读者鉴赏山水画的写法。
01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以山水画成就最高。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略有改动。李可染的山水画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写实”到“写意”,由“写生”到“创作”,由“写境”到“造境”的发展历程。1954年,李可染开始了写生之路,为变革山水画而进行探索。他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主张,“胆”就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条框,“魂”就是要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课文节选自《漫谈山水画》一文。该文是孙美兰根据李可染的讲课笔记所做的整理稿,最初发表在《美术》1959年第5期上。课文节选的是其中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知识链接
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山水画
知识链接
文艺评论文属于特殊议论文,它既有普通议论文的论说性,又有艺术性。作者的观点、结论,往往是在对实例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的。这些实例不同于议论文的论据,它不仅仅是佐证观点的材料,更是作者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的呈现,融入了作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刻认知,起到揭示观点、完善观点、丰富观点、呈现思路等作用,加深我们对其文艺观点的理解。
文 体 知 识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意境(   )  惆怅(   ) 真挚(   )
渲染(   )  气概(   ) 暮霭(   )
夔门(   )  身临其境(   ) 
胸有成竹(    ) 朝朝暮暮(   )   
浮光掠影(   ) 颐和园( )
jìng
chàng
xuàn
gài
zhì
ǎi
lín
kuí
zhāo
xiōng
lüè

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的多音字
( )图解
( )押解
( )浑身解数

( )柏树
( )柏林

( )横幅
( )蛮横

jiě
jiè
xiè
bǎi

hénɡ
hènɡ
指全身所有的本领。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惆( )惆怅
稠( )稠密
凋( )凋谢
煌( )辉煌
惶( )惶恐
篁( )篁竹
挚( )真挚
掣( )风驰电掣
擎( )擎天
chóu
chóu
diāo
huánɡ
huánɡ
huánɡ
zhì
chè
qínɡ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渲( )渲染
暄( )寒暄
喧( )喧闹
霭( )暮霭
蔼( )和蔼
xuàn
xuān
xuān
ǎi
ǎi
预习检查
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富丽堂皇: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听读课文,思考:本文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①):开门见山,提出主要观点。即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三部分(⑤—⑧):以作诗、画画为例,阐述要长期观察,站得高于现实,从而深刻认识对象,并融入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才能获得意境。
第二部分(②—④):从理论上阐述了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画山水最重要的是意境,并以诗词为例展开了具体的论述。
第四部分(⑨⑩):阐述画山水画不仅需要意境,还需要意匠。
合作探究
明晰概念和相互关系
默读课文,依次从文中圈点勾画出本文的概念。说说概念间的关系,并确定哪个是核心概念。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意境与意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意境需要意匠来更好的传达,意匠需要意境来着脚,否则无从发挥。
意境
  没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可使;没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不可偏废。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默读课文,请大家依段圈点勾画出的观点句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如果没有观点句,请概括或说明那一段的作用。然后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第一段的观点句是什么?
第一段就是观点句,而且是中心论点。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①什么是意境 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②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③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借李太白的诗证明景是如何产生情的,即为什么景能表达情,从而创造出意境来的。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借毛泽东的十六字令证明景是如何产生情的,即为什么景能表达情,从而创造出意境来的。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第五段起什么作用呢?
设问,承上启下,引起读者的思考。观点句: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①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②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③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④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⑤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人。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再读课文,抓住了每段的关键语句,梳理作者论述“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思路,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是什么——意境是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
  怎么样——怎样获得意境。
合作探究
圈画观点,梳理思路。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是什么(第2段)
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
(第2~4段)
怎样获得意境(第5~8段)
意境的含义及作用
诗句中的意境
认识深度
意境对诗画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我们一同走进了李可染先生的艺术世界,领略了他在《山水画的意境》中展现的深厚艺术造诣与独到见解。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作者,积累了字词,明晰了概念,梳理了论证思路。我们不仅学会了欣赏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更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02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第一课时的探索,我们撩开了李可染先生《山水画的意境》的神秘面纱。今天,我们将继续这场精彩绝伦的艺术之旅,一同深入挖掘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并尝试拓展我们的艺术视野,深入探索和领略那山水画的美妙境界。现在,就让我们满怀激情,一同启程吧!
合作探究
分析材料,解析论证
1.以第6段为例,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
①②句是因果关系,所以②句是本段论点。③句通过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来说明论点。作者详细描述了齐白石是如何通过长期观察和身临其境的体验,逐渐深入地认识虾,最终能够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这个例子生动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只有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有意境的作品。④句进一步强调了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指出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非常熟悉,这是他能够画出好作品的关键。这进一步证明了作者的论点,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⑤句总结了客观对象的重要性,指出如果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的作品。这再次强调了作者的论点,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合作探究
分析材料,解析论证
2.第七段怎样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
①句提出了写景是为了写情的观点,强调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中,这一观念是明确的。这是作者要论证的总论点。②句进一步解释了写诗和作画的共通之处,即都需要站得高于现实来观察、认识现实,这样才能全面深入。这是对总论点的进一步阐述,为后续的论证做铺垫。③句以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开头几句为例,具体说明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撑和证明前面的观点,即写景是为了写情,并且需要高于现实来观察和认识。
合作探究
3.第八段是如何论证“精神实质”与“意境”的关系的?
分析材料,解析论证
论证方法
具体阐释
观点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①列举中国画家观察松树没有特定的时间的事例;②列举五代画家荆浩画松树的正面事例。
列举五代画家荆浩画松树的正面事例和一位作者出外写生的反面事例,对比鲜明。
只有长期观察,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才能创造意境。
合作探究
3.第八段是如何论证“精神实质”与“意境”的关系的?
分析材料,解析论证
论证方法
具体阐释
观点
举例论证
列举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
画家观察它的精神实质,再加以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道理论证
引用四川人的话“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作画时要观察风景的特色,形成深刻感受,画出其实质。
合作探究
3.第八段是如何论证“精神实质”与“意境”的关系的?
分析材料,解析论证
论证方法
具体阐释
观点
对比论证
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正面)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反面)
画画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表现出对象的精神实质,才能获得独特的意境。
合作探究
4.课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引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合作探究
4.课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合作探究
4.课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词、作画,都会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地认识现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合作探究
5.对比下面两张图,结合本文第1~4段内容思考: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山水画
摄影
不会被取代。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
合作探究
6.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2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合作探究
6.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3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拓展延伸
模仿课文,鉴赏元曲
模仿第三段,鉴赏《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②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包含着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使人联想到漂泊在外的凄凉悲苦的情境:沟壑纵横的老树上缠绕着枯藤,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荒凉古老的路上,秋风瑟瑟,一匹枯槁的马驮着游子踽踽独行。而身旁小桥下流水潺潺,不远处的人家已经炊烟袅袅……情寓于景,以哀景抒悲情,以乐景衬哀情。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没有一句写作者感情;然而就在这三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拓展延伸
欣赏
李可染《万山红遍》
拓展延伸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文章主旨
本文探讨了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最后指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关键。让我们明白如何欣赏山水画,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领悟力。
课堂小结
点击欣赏李可染的艺术视频
经过一节课的深入学习,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李可染先生一同挥毫泼墨,沉浸在山水画的意境之中。我们不仅明确了山水画意境的概念,更理清了其与自然、人生、画工、学养等之间的微妙关系。作者的主张如明灯般照亮我们的视野,而那独特的论证方法则如丝如缕,将论点与论据巧妙编织。古诗词的鉴赏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刻,愿我们的心仍如山泉般澄明,感受那从笔端流淌出的诗意与画意,与大师的心灵相通,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山水意境。下课铃声即将敲响,但山水画的魅力永存心间。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
如何获得意境
点明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
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深入全面认识
苦心经营意匠
山水画,
意境最重要
意境及其重要性
感情强烈、真挚
课后探究与思考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原因: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关系: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课后探究与思考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课后探究与思考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启示: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启示: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课后探究与思考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启示: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启示: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课后探究与思考
四、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示例】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的时候,朦胧的月光斜斜地映照着村落里的人家,家家庭院都是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里。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似乎也被夜的静寂所感染,连云彩也不敢随意飘动,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敏感的小虫却首先感受到了夜晚空气中所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声音是那样清脆、欢快,而诗人也在这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诗人没有选取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常见的春的标志,而独独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与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课后探究与思考
【示例】
墨竹图题诗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赏析:
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诗人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诗人极为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常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以比喻、双关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诗与画相得益彰。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