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风新韵》第4课《花非花》。
【教材分析】
《花非花》是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风新韵》第4课演唱曲目,
《花非花》是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首歌曲!。歌词取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集《常庆集》中的《花非花》段。
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结构,两小节为一句,旋律起伏,基本上是上句上行,下句下行,第一和第三乐句音调向上,是由两个乐节组成的句式,第二和第四乐句的音调则向下且比较连贯。在词曲结合中较好地采用依字创腔,使歌曲犹如在吟诵,给人以无限的柔媚感,歌曲虽短小却意境超脱,婉转优美! 行板的速度更增强了词意的朦胧感和意象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合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对于和声的理解也有了初步的实践,但在训练过程中的合作意识还很差,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借助学生对于合声的初步认知注重科学引导,然后反复训练,固定学生的和声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先注重分声部训练得基础性,然后再进行合作。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得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艺术表现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让学生在时间的跨越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在不同的风格中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教师教唱,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谁能介绍一下唐代诗人白居易?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他有那首古诗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花非花》改编而成的。(书写板书《花非花》)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一)初步聆听,感受情绪
教师: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预设:朗读
教师: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老师介绍一下这首古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谁来谁去?隐而不吐。为什么来?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下面请同学听一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是一首情诗。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下面请再次聆听歌曲,判断歌曲由几个乐句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花非花》是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首歌曲!。歌词取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集《常庆集》中的《花非花》段。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结构,两小节为一句。
(二)分析作品,分段教唱
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弱起、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渐强减弱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减弱、延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三、精彩演绎,自由畅想
教师: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演唱,第一部分演唱,第二部分律动
预设: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看了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让学生在时间的跨越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在不同的风格中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花非花》
1=D 4/4拍 行板 温柔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第一单元
古风 新 韵
同学们,谁能介绍一下唐代诗人白居易?
他有那首古诗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歌曲
《花非花》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老师介绍一下这首古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谁来谁去?隐而不吐。为什么来?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下面请同学听一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这是一首情诗。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下面请再次聆听歌曲,判断歌曲由几个乐句构成?
《花非花》是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首歌曲!。歌词取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集《常庆集》中的《花非花》段。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结构,两小节为一句。
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弱起、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填词演唱
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渐强减弱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填词演唱
下面我们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注意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填词演唱
下面我们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减弱、延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填词演唱
整体演唱
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演唱,第一部分演唱,第二部分律动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看了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谢
您
谢
观
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