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4 11: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程标准:
1.了解现代社会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认识移民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2、内容:
1、概念:
(一)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新航路开辟后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开始
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战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 以来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进入21世纪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3、过程
4、影响:
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二)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1、背景
思考:二战后,为什么会形成全球劳动力市场?
材料: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此阶段,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主要动力);
②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
③跨国公司的推动;
④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战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国家。
非洲劳动力涌入中东产油国;
亚非劳动力流入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东欧国家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地区。
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西欧国家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
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
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东欧地区社会动荡;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特点: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2.发展过程/表现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美国“绿卡”和中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申请条件的“高要求”体现了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等级 申请条件
EB-1 具有特殊才能,并享有国家级或国际级声誉的杰出人才、教授、研究人员、跨国公司高管等
EB-2 有非凡能力的高学位人士,申请人需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兼有5年专业相关工作经验
EB-3 专业人士、工人获得美国雇主长期的就业许可,获得劳工卡
EB-4 特殊职业移民(宗教、外交等),需雇主提交申请
EB-5 向美国商业投资50-100万美元
美国“绿卡”申请条件
第十一条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第十二条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
第十三条 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的。(重点发展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高校教授、研究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五条 依法在中国境内工作,且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等)
第十六条 按照外商投资法律的规定,企业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在中国境内投资折合人民币一千万以上;等)——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中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申请条件
阶段 类别 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
劳工迁移(体力劳动)
“精英迁移”(智力劳动)
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思考: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改变的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③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④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吸引力;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三)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
(四)现代世界人口迁徙的影响
角度 积极 消极
对欧美发达国家
对人口迁出地
对世界
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借鉴先进经验技术;缓解就业压力;
加速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速全球化
人才流失严重 ;经济依附性增强
增加公共设施负担; 对迁入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难民、非法移民、跨国移民犯罪)。
移民多元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冲突
国际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难民赴欧危险路
1、难民困境的原因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死亡货车”:2019年10月23日凌晨,英国埃塞克斯郡一个工业园一辆货车的冷冻货柜内惊现39具尸体;2019年11月7日,越南确认英国“死亡货车”39名遇难者全为越南公民。
这些人为什么要抛弃家园、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呢?根据史料阅读课本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含义: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 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2、原因:
政治原因和种族迫害、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从地理学角度讲,难民是人口迁移的特殊形式。具有群体性、无助性、流动性、自发性和被动性的特征。
3、难民来源地
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业等地区。
4、难民困境:
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1950年
1951年
1966年
2000年
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了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决定设立“世界难民日”(6月20日)
5、国际社会难民救助的努力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6.难民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1)现状: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任重道远。
(2)影响:难民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 社会、安全问题;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 稳定;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思考】
难民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哪些途径?
减少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
建立国际性援助机构建立制度保障
加强国际合作
帮助难民重建家国回归本国
有条件国家合理接受安置难民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保护生态环境
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1.移民社会:2.移民文化:3.移民社会的特征: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世界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4.移民社会的典型国家:美国和新加坡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 美国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
总体趋势:由欧洲移民居多,发展到以亚洲、拉丁美洲移民居多。
①美国建国之前移民主要来自英国,土著遭到驱赶和屠杀。
②20世纪初,移民主要来自欧洲,部分华工被迫来到美国。
③20世纪中后期,欧洲的移民减少,拉美的移民超过欧洲,亚洲移民数量增多。
④20世纪末,以拉美和亚洲移民为主。
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P46【学思之窗】回答: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1、移民社会的典型国家——美国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2)特点:
①以欧洲文化为主流
②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其显著特征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①人口结构:不同阶段移民结构不同。
②文化特征:以欧洲文化为主流,民族文化多样性
③存在问题: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3)影响: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②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问题探究】P47: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1)“大熔炉”说反映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对美利坚文化的认同,可以促进美国各族裔的融合,进而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
(2)“大拼盘”说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性”。
随着移民结构的变化和欧洲移民比例的下降,美国主流文化的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多元性更为凸显,由此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也构成挑战。
尊重差异 求同存异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和太平洋航运沟通的最重要通道,也是东亚、大洋洲国家和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地区航运的必经之地,被誉为海上航运的“生命线”
(1)背景:
①地理:马来半岛南面、马六甲海峡出入口的新加坡岛。
②政治:
③经济:
④人口:
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运繁忙,新加坡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
主要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
还有印度裔移民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2、新加坡-----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思考:新加坡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有何文化特征?
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特征: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文化多元表现:
语言:
宗教:
传统文化:
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佛牙寺龙华院(佛教)
马里安曼兴都庙(印度教)
詹美回教堂(伊斯兰教)
新加坡主要节日:
有新年、印度族丰收节、新加坡河木筏大赛、伊斯兰教斋月及开斋节、耶稣受难日、端午节、新加坡美食节、国庆节、中秋节、齐天大圣诞辰、中秋赏灯会、印度族屠妖节、印度族九宵节、九皇爷庆典、印度族盗火节、印度族万灯节、圣诞节等。
现代移民和多元文化
现代移民
多元文化
原因: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推动
特点:向发达国家(亚非拉→欧美),体力劳动→知识精英流动
影响:双刃剑-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劳动力,造成输出国人才流失
原因:战争、贫困、灾难等
来源:二战前欧洲犹太人;二战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处境: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解决:联合国难民署
原因:移民社会→借鉴认同,多元一体
典型:美国“移民文化”多样性与认同问题,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态度:互鉴交融(和而不同)
难民
劳力
【课堂小结】
地区
概念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 阶段 时期 方向 特点
古代 印欧人的迁徙:印度(雅利安人);欧洲(希腊人、凯尔特人) 范围广;影响区域文化形成
亚欧游牧民族迁徙:中国(五胡);罗马(日耳曼蛮族入侵) 时间长;推动区域文化变化
近代 新航路开辟后,从旧大陆向新大陆的迁移高潮;欧洲主动迁移,非洲黑奴被贩卖至美洲;亚洲人开始迁往东南亚、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规模最大;影响深远
现代 持续了数百年向新大陆的迁移接近尾声;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的外籍工人增加;因区域性政治冲突频发而不断产生国际难民 二战前: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集团性、大批量;二战后: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短期流动
影响因素 经济原因为主,如保妥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为发财致富,谋求事业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战争和灾荒也可能导致迁移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文化认同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2016年,美国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指出,过去35年,自由贸易政策使得公司更容易关闭美国的制造工厂,更方便把工作转移到墨西哥、中国和其他国家,去劳动力最便宜、税收最低、环境保护要求最弱的地方寻找劳动力。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B.发展中国家成为最大赢家
C.跨国公司的国家属性消亡
D.产业转移固化了国际分工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2.下表是上海海关报告中1882—1891年外地人在上海活动的统计信息,这说明当时上海外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A.经济因素成为主要动因
B.移民成为新选择
C.知识阶层成为流动主体
D.人员流动距离近

输出地 主要从事职业
广东 职员、外语通、餐馆老板
宁波 买办、裁缝、男洗衣工
苏州 女佣、刺绣工、头饰加工
南京 经营缎子、玉石、钟表生意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3.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
A.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B.提升了移民的民主参政意识
C.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
D.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解析 根据材料“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得出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故C项正确。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4.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主要是因为
①战争和地区冲突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经济恶化 ④冷战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