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3 23: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认知)
根据相关材料,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特点。(综合思维)
学会区分人口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地协调观)
课 程 标 准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南锣鼓巷的承载力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近年来,南锣鼓
巷游客数量迅速增长。2015年国庆假期日均客流量达到10万
人次。从景区保护的角度看,宽8米、长787米的南锣鼓巷,
接待游客的容量相当有限。
南锣鼓巷街区为消除节假日人流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设立了人流监测系统。该系统共设置了17处电子眼,覆盖南
锣鼓巷主街和东西各8条胡同,分为绿、蓝、黄、橙和红5个等级。绿色表明人流处于畅通状态、红色表明人流瞬间通过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5人,为紧急报警状态,必须采取限流措施。
思考 1. 按照人流监测系统,南锣鼓巷容纳多少人时,开始出现紧急报警状态?
2. 一个区域容纳人口数量是否也存在报警指标?我们怎么进行衡量计算?
01
资源环境承载力
延时符
1.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它强调生存。
2.分类:
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规模
饥荒疾病污染资源枯竭
时间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控制
人口数量
假设情景a
合理控制时
人口数量
人口激增
人口暴跌
时间
假设情景b
不加控制时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终人口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人口增长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终由于饥荒、疾病、污染和资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
应控制人口增长
资源环境承载力
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那么某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块木板
如果把资源环境承载力看成是一个木桶
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
1.我国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存在着“短板”因素主要是什么?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
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资源数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何影响?
水资源短缺
资源数量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思考
区域承载力的大小受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区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
经济水平
其他因素
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
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
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般维持在7 000万以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 亿,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的饮食习惯,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农业生产技术、社会文化
材料二:
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产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美国也将面临同样问题,钢铁主要生产国(如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也完全依赖进口。
材料三: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砂石3.55吨、水泥27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对外开放程度
人均消费水平
思考:分析材料中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4.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结论】控制人口增长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长期的任务。
阅 读
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
美国人口学家搜集了几百年来有关这个问题的几乎所有研究报告,发现对地球承载人口数有多达65个估算结果,从最低的不足10亿人到最高的1万亿人,差别惊人。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出了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若人口进一步増长,势必引起严重的后果。也有研究人员认为,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内有多少人口数量可以算合理呢?
02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发展
生活质量
合理的生活方式
人口极限
生存
健康的生活水平
人口合理容量
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
2.意义
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影响人口战略、人口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
(最适宜)
(最大值)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3.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
把人口控制在
人口合理容量
各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国际合作
保证大家都有追求高水平生活的平等权利
建立公平秩序
人地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延时符
自然环境资源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
地域开放程度
首要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正相关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
地域开放程度
自然资源环境
科学技术水平
4.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变化,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减少,也会降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过度放牧导致人口容量降低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幅提高。
但是,如果不考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盲目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消费需求就会不断提高,从而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社会经济发展
地域开放程度
自然资源环境
科学技术水平
4.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生活消费水平越高
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消耗食物资源数量越多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社会经济发展
地域开放程度
自然资源环境
科学技术水平
4.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地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而在一个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生产力愈发达,人们利用地域外资源的能力就愈强。
社会经济发展
地域开放程度
自然资源环境
科学技术水平
4.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思考: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人口合理容量的?
最主要的因素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正相关
资 源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科 技
经 济
文化水平
开放程度
消费水平
人口合理容量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决定开发数量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决定消耗数量
小结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不同点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体现意义 生存 发展(生活)
人口数量 大 小
相同点 制约因素相同 与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特征相同 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课堂小结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分类
资源、环境、经济水平、科学技术、地域开放程度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内涵
影响因素
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因素
合理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水平
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