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昆虫备忘录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昆虫备忘录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08:2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4* 昆虫备忘录
1.会认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昆虫的特点。(重点)
3.品读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
4.学习备忘录的写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难点)
学习目标
课文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没带来了一些昆虫,快看看吧!
昆虫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或请教老师。
霸王
fán
shǔ


膜翅
咯咯作响

kuǎn

chóu


bān
tài
xiā

备忘录
款款
瞎点
褐色
掌握
形态
黑斑
蚂蚱
黑绸
马铃薯
距离
凡是
识字方法
加一加:月+莫=膜
目+害=瞎
字理识字:

初读感知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几类昆虫。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一定、肯定
“想必”可以换成哪些词语?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举例说明复眼的作用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做“花大姐”,好名字!
“顺顺溜溜”“严丝合缝”写出了瓢虫翅膀的特点。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绸衬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瓢虫膜翅的外形。
用具体数字说明圆点是有定数的。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举例说明蚜虫有益虫和害虫之分。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
拟声词看出独角仙的鲁莽特点,加之后面“摔晕了”让人忍俊不禁。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二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方法介绍了独角仙的外形特点。
蚂蚱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因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写“我”喜欢画尖头蚂蚱的原因。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还有一种“土妈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班。这种蚂蚱, 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佳句备忘录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3.我说,吃马铃薯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4.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5.吃晚饭的时候,呜——扑! 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6.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7.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蜻蜓、苍蝇:有复眼 视觉灵
瓢虫:硬翅上有小圆点
独角仙:个头大 甲壳硬 力气大 
尖头
绿蚂蚱 
动作:咯咯作响 
外形:膜翅 漂亮的桃红色 
土蚂蚱 
外形:身体粗短、方头、翅膀有黑斑 
动作:吐褐色口水 


结构图示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瓢虫 头上长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蜻蜓 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
独角仙 朱红色的硬翅上有小圆点
土蚂蚱 长了一对复眼
课堂练习
中心主旨
这篇课文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几类昆虫。文章将这些昆虫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多样的表述方式介绍给大家,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和探究的兴趣。
关于昆虫的诗句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白居易《村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陈文述《秋夜》
感谢各位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