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逸( ) 藏nì( ) 不屑(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二、综合性学习
2.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 题。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ǎi ;zài B.zài;zài C.zài;zǎi D.zǎi;zǎi
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 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句号 句号 B.句号 分号 C.冒号 句号 D冒号 分号
三、诗歌鉴赏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中的“阔”字。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哲理?
四、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和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节选自《秋天的怀念》)
本文和材料中,两个儿子都听从了母亲的话,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阅读郑振铎《猫》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5.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6.“我”断定是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7.请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8.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原因。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小题。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止有剩骨
(2)顾野有麦场
(3)眈眈相向
(4)狼亦黠矣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不得不除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B.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D.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你认为【甲】文中的屠户和【乙】文中的王右军有什么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B.止增笑耳(通“只”,只不过)
C.顾野有麦场(看,视)
D.狼不敢前(前面)
14.下面各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A.以刀劈狼首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屠惧,投以骨
D.可以为师矣
1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与狼有关的成语很多,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等,这些成语反映狼在人们心中一般是凶残、狡诈的。请结合课文内容,概括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特点,说说作者通过这样的“狼”想告诉人们什么。
六、名著阅读
18.名著阅读。
(1)在名著《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完成填空。
人物一:① ;事件:她为“我”买来了“三哼经”,做到了别人没做到的事;性格特点:纯朴善良又有些愚昧。
人物二:寿镜吾;外貌: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篇名:② 《 》;事件: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性格特点:学识渊博,喜好诵读。
人物三:藤野先生;外貌: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篇名:《藤野先生》;事件:写了“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③ ”的动因;性格特点: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
(2)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写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C.《五猖会》里,当“我”一气将父亲要求背的《鉴略》背出时,“我”很有成就感,我和他们一样高兴,尤其是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
D.《父亲的病》一文中,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虽然医生开出的“药引”无比独特,但是作者还是充分肯定了医生在治疗父亲病情的努力与付出。
七、作文
19.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yì 匿 xiè 流倘 流淌 C 拟人 排比
2.(1) C D(2)唐(3)A(4)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3.(1)“阔”字描绘出春潮使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广阔浩渺的景象,表现了恢弘的气势。
(2)抓住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景物变化特点。表现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1)景物描写。描写了早春之景,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也衬托出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境和幸福心情(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氛围)。
(2)两个句子有句式对称的特点。增强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富有情趣。
(3)选文中的儿子听话是为了成全母亲对孙子的疼爱,母亲提出的办法让“我”放心。材料中的儿子听话是被母亲的爱打动,为了成全母亲,让她不那么为难。
5.“我”武断地冤枉猫吃了芙蓉鸟致使猫含冤而死,内心很忏悔和自责。 6.(1)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 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冤死猫之后的悔恨和遗憾的心情,表现了“我”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8.“我”冤枉了猫,使之含冤死去。“我”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负罪感永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9.①仅,只;②看,视;③凶狠注视的样子;④狡猾。 10.B 11.(1)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2.示例:他们在面对危险时,都能沉着下来,冷静思考,懂得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困难。
13.D 14.B 15.D 16.①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7.在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是既狡诈又可笑的。对狼一般的恶人,我们不能退缩逃避,只有敢于斗争并善于斗急,才能战而胜之。
18.(1) 阿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弃医从文
(2)A
19.这天,我回家晚了
当暮色染透了苍穹,一轮孤月,倒映在冰冷的河水中。而,此时的我却在小河边独自生闷气。妈妈取钱时,突然发现少了50元,变不分青红皂白的推在我身上。明明不是我,为什么不相信我 我可是您女儿呀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不相信我 我捡起河边的小石子就往河里仍。望着那平静的河面荡起浪花,扩起涟漪一层层的往外拨。我的心情平和了很多。
带水面平静后,那轮明月又现身影,河水是一片蓝色的汪洋,月亮是一叶孤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航行。没有伙伴,没有指南针,更没有航海册,他孤独的飘着,飘着,菊花的芬芳漫天遍野,桂花的醇醉痴痴缠缠。我的奋怒却无人理会。
美丽的月亮,温柔的月亮,忧郁的月亮,奋怒的月亮,哭泣的的月亮,她在太阳无私光辉的照耀下,圆了缺,缺了又圆但他始终是唯一的,是独一无二的。夜虽忧伤,但有了月的清辉,忧伤就会淡一些。夜空虽美,但有了月的存在,夜空会更美。有月的星空是否让你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是否让你心中充满了希望
仰头望着月,我想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突然觉悟‘家人多么的重要’,李白身在远方,思念着故乡。思念着家人,却不能相见,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秋天的风轻轻地飘,树上的叶子轻轻地撒落,飘落在水面上,无声无息。风很干净,蜷在月华的温柔里,飘在这一季最美的温存里。月影中晶莹剔透的露,是我悔恨的泪水,他静静地流淌。
我顿悟了。面对皎洁的月光,我们回望阴影的存在,享受到欢乐和宁静。背对月光,我们只会看到自己的背影,看到黑暗。我转过身去,面对回家的小路,当月光重新沐浴着我的面容时,我的心已经宁静到高原的湖水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它是我明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