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轮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轮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4 10:5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轮复习试题(八)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各题。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甲】(①南腔北调 ②普通)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乙】(①敏而好学 ②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丙】①(商酌 ②确定)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______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pì ① 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zuò ② 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誊 ②做 cuì tiē B.①誊 ②做 zú tiě
C.①譬 ②作 zú tiě D.①譬 ②作 cuì tiē
2.结合语境,为文中【甲】【乙】【丙】三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甲】① 【乙】① 【丙】② B.【甲】① 【乙】② 【丙】①
C.【甲】② 【乙】② 【丙】① D.【甲】② 【乙】① 【丙】②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理解:这段话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待人接物的坦率、真诚。
B.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理解:这段话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诚恳谦逊,又严谨认真。
C.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理解:这句话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时,心里只装着读者,而不追求文章的文学性。
D.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理解:这句话通过一些小事,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
4.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竟然是一以贯之,严格律己。 B.他同样是一以贯之,严格律己。
C.他竟然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5.下面是一位同学评价叶圣陶先生的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源于仁心,成于 ① , ② 誉满天下;
出自 ③ ,为在大气,文章名传 ④ 。
A.①细处 ②德行 ③真意 ④内外 B.①小节 ②德行 ③真意 ④八方
C.①细处 ②诗词 ③感情 ④内外 D.①小节 ②诗词 ③感情 ④八方
二、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一切善行义举的大前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则是一种更为可贵的品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所有的老人。为此,班级将策划组织一次孝亲敬老月活动。
6.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7.为了使”孝亲敬老”深入人心,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三个活动方案。
8.请你写出两句与主题有关的名言。”百善孝为先。”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除外。
9.孝亲敬老活动结束了,但同学们孝亲敬老的观念却深入人心。那么你想对你的父母长辈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不少于50字。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什么人?
1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
12.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山界(节选)
陆定一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3.第①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第⑦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
14.第 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感觉角度突出夜之“寒”,从 觉角度暗示山之 ,从 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填一字)
15.第①段中“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寇准求教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②,大为具③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供帐:隆重设宴。③具:准办酒食。④《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1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 见:了解
B.孰若孤 若:比得上
C.咏适自成都罢还 适:恰好
D.此张公谓我矣 谓:称谓
17.下列选项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及鲁肃过寻阳 及准出陕
C.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D.准送之郊 取其传读之
1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寇准是“奇材”,但“学术不足”,他当了宰相仍虚心请教,值得称颂。
D.张咏示意他读一读《霍光传》,起初寇准不解其意,回到家里一翻书,读到“不学无术”时,方恍然大悟:张咏这是在说我啊。于是欣然接受。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有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9.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陈康肃公善射 择其善者而从之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蒙辞以军中多务
C.汝亦知射乎 温故而知新
D.吾射不亦精乎 淫慢则不能励精
20.选出下列选项中“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A.俄而雪骤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博学而笃志 D.结友而别
2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中,“睨”换成“观”可以吗?为什么?
六、名著阅读
23.想象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概括,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特别是科幻小说和诗歌,请结合《海底两万里》或《艾青诗选》谈谈“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七、作文
24.“了不起”的意思是: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了不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B
6.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②百善孝为先;③让孝亲敬老走进我们的生活;④连根养根,根深叶茂;⑤孝亲敬老,和谐社会…… 7.①召开主题班会,讨论孝的内涵。②开展亲情作文征文活动。③制作孝亲敬老为主题的手抄报。④悬挂感恩主题条幅。⑤布置“爱心家庭作业”,日行一孝。⑥邀请专家做有关中华孝道讲座。⑦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 8.①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②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④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⑤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⑥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⑧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9.符合题意即可。
10.“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11.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12.示例
13. 山脚 山腰 14. 视 高 听 静 15.参考示例:“奇观”不仅指向眼前之景:漫天星光、“之”字形火把连到天上,壮丽而罕见,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16.D 17.B 18.B
19.C 20.B 21.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要了。 22.不可以。“睨”是斜着眼看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观”不含感彩,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23.示例一:《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作者凡尔赛通过非凡的想象,将充满了异国情调的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呈现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文中丰富的想象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上天入海,自由翱翔的梦想。
示例二:想象手法在诗歌中被广泛应用,诗人借助奇妙的想象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另外,借助瑰丽想象,构筑诗歌意蕴,同时还会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借助鸟儿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表达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爱国之情具体化,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24.我给自己点个赞
一九七七年的寒冬腊月,北风呼啸。我居住的小东屋里,除了那盏随风摇曳、冒着黑烟的柴油灯,没有一丁点火星。窗纸早已破损不堪,被我钉在门窗上、用来挡风的花包,时而鼓起,随之又啪的一声紧贴在窗棂上,形成一道道凹凸的图案。
我坐在靠土炕放着的、被五花大绑的方桌前,方桌上堆放着一摞摞的书本,就着昏暗的灯光,我伏案,“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右手挨桌面的位置,被冻出一排疙瘩而不知。
天不负我。那年,我在三十比一的录取比例中,被××××录取,成为了一名老师。
稍后进修大专,继而本科。
二零零三年夏,学校会议室。几十位初中班主任坐在规定的座位上,大家虽然仍像往常一样说笑寒暄,但意识深处却心有所寄——这是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会,自己所带班级的名次,将在这里予以公布。
我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在这次重大的考试中,我们班是全年级23个班中的第一名,要知道,在孩子们刚入学时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我们的名次,仅仅是第16名啊!那次成绩出来以后,我就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写在了办公桌的玻璃板下。
现在,我看着眼前的成绩单,竟有些眼热——包括主席台上的领导,在座的所有的人,只有我自己知道,在从16到1的跨越中,我做了什么……
二零一五年三月的一天,××中学初二(1)班的黑板上写着一行大字——“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讲桌上摆放着一沓奖状,同学们正襟危坐,神态激动而严肃。上课铃响,我健步走上讲台,环视大家,郑重宣布:×××××中学初二(1)班期中考试颁奖典礼现在开始!
是年,我60岁,已经在讲台上站了40年,至今,仍做班主任,且乐此不疲。
不说获得了多少奖励,带过了多少学生,取得了多少成绩,犯过了多少错误,看看我的博客,已有六百多篇原创文章——说实话,我得给自己点个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