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轮复习试题(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根据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fàn làn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guài dàn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chán rào,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1)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3)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4)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作者描绘美丽而丰饶的故乡,以“它”而指代,富于真挚深沉的情感。( )
②作者以铺陈的手法叠现出家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③作者借助许多富于“关东原野”生活气息事物的形象描写,表达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
④作者兼用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表达了对故乡强烈的热爱之情。( )
二、综合性学习
2.我班将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并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宣“孝”行】请为活动设计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00后”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以下是部分网友留言,请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真水无香: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橘子要早睡: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洛竹: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
特点二:
(3)【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三、诗歌鉴赏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朝代)爱国诗人。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春社”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社”为谷神。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感悟。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凡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 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7.通过第①段划线句子,说一说你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
8.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9.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魏巍
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③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④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⑤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⑥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
⑦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
⑧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0.选文第④段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另外两层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写战后连队阵地上烈士们遗体的姿势。
第三层:
11.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12.作者在叙写松骨峰战斗时,运用了自己的话与引用营长的话相结合的写法,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13.请以第⑥段为例,具体分析“这位”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之处。
14.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请仿照第⑧段画线句子,续写三句话,描绘你在学习、生活中的幸福图景。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论语》一章
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
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0.本文叙述详略得当,请结合文章分析。
21.鲁肃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请分析说明。
22.读完本文,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名著阅读
23.请从下列三项中任选一项,参照示例,联系名著内容谈谈所选人物的追求。
①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②范进(《儒林外史》)
③林冲(《水浒传》)
【示例】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坚持造福众生的追求,最终取回三藏真经。
七、作文
2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凝视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及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2)zhì háo gèn qì
(3)泛滥 斑斓 怪诞 缠绕
(4)标直:笔直; 谰语:没根据的话。
(5) × √ √ √
2.(1)示例:传承美德,孝敬双亲。(符合题意,句式简洁即可)
(2) 与父母平等相处; 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
(3)示例一:孙萌: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
示例二:孙萌: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
3.南宋 4.B 5.示例:不管前路多么曲折难行,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能“绝处逢生”,达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
6.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 7.①不同语言形式的说话,可以体现叶圣陶待人的宽厚,与人亲近,与人方便;②“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可以体现叶圣陶的严于律己。 8.①“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②“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别的路程之远,“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真心待人;③这些加点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意思对即可) 9.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内容上:由叶圣陶待人的宽厚转入到严于律己的内容。(承接上文叶圣陶待人的宽厚,引出下文对他严于律己的叙述。)
10. 第一层:写部队的先头连与疯狂的敌人做殊死搏斗的场面。 第三层:写连队打死了300多敌人,我们部队的主力赶来聚歼了敌人。 11.准确、精练地勾勒出勇士们士气高昂、同仇敌忾、给予敌人沉重打击的英雄群像。讴歌了勇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2.用作者的话来叙写战斗经过,便于集中笔墨展现壮烈的战斗场面,推动情节的发展。引用营长的话,使人感到战斗的真实可信,也使文章富于变化。 13.①胸怀祖国,爱国爱民。这位“战士”为了保卫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甘于吃苦,甘洒热血。②艰苦卓绝,积极乐观。这位“战士”蹲的是狭小潮湿的防空洞,吃的是雪,足见条件之艰苦;但他依然“笑”着,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4.示例:当你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奋笔疾书的时候,当你与父母坐在餐桌前共进晚餐的时候,当你与同学背起行李放飞大自然的时候。
15.(1)出名,有名 (2)博学的人 16.(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7. 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18.君子应该具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贪图享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言之有理即可)
19.(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0.文章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的是孙权善劝。所以文章重点记叙了孙权劝的过程,是详写;而对吕蒙如何学习则略去。最后用鲁肃赞学突出劝学的成果。这样行文,文笔简约、详略得当,还使文章富于变化。 21.文中鲁肃“大惊”表明对吕蒙进步的吃惊、惊讶;“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体现了鲁肃对吕蒙的敬重,也表现了鲁肃的爱才、敬才的特点,也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效果明显。 22.围绕学习的重要性来谈,但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3.示例一:尼摩船长不顾危险救下采珠人,不仅仅因为他乐于助人,其中还包含着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的痛恨,对民主自由的向往。
示例二:范进几十年应试不中,但是他追求功名利禄,仍旧坚持参加科举,最终应试及第。
示例三:林冲追求忠义,起初对朝廷忠心,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一系列的战役,屡立战功。
24.【参考例文】
凝视生活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短暂的凝视。
就在那天的下午,我遇上了那双眼睛。我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走到一半,妈妈突然停下,边从包里拿钱边说:“哎呀,那边有个残疾的乞丐,给他一块钱吧!”我往前一看,只见一个矮小的背影盘坐在蒲包上,那背影的前方有许多用粉笔写的字。“又是一个骗子吧!”我不屑地想。这时妈妈已经把钱拿了出来,递给我,让我拿给那个人,我不情愿的走向那个残疾人,走近才发现她竟然是个老太太。我把钱递到她面前,用鼻音发了个“嗯”,她抬起了头,我对上了她的眼睛。
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啊,眼角的皱纹有如被刀刻出来一般,每一道都道出了生活的沧桑,那眼眶,是因为无法承受生活的重担而被深深镌入吗?唯有那眼睛,蕴藏了无限的情感。看着她的眼睛,似乎四周已陷入黑暗,只有她的眼睛发出了点点光芒。短短一秒钟的凝视,我竟从她的眼中读出了无助、悲伤、艰难、感激……
下一刻,她用左手收下了那一块钱,并有左手缓缓地把钱塞进包里。我这才注意到她的右手已被截,只剩半截手臂在空中摇晃,她的前方有两节拐杖,双脚可能也是残疾。“多可怜的老人啊!”我心想。当我正准备和妈妈离开时,她竟在那向我们磕头,边磕边用一种方言说一些什么“天天开心、平平安安”之类的吉祥话,知道我和妈妈走远了,才没听到后面的声音了,也不知道是她停了下来还是我们听不见了。
在超市里,我越想越觉得心酸:那老人究竟是经历了什么事情啊!竟然会有那样的一双眼睛!而且我们不过是给了她一块钱,她竟然把我们当成大恩人一样对待。可是我想得越多,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老人都只有一只手了,那她前面那么多的粉笔字是谁写的啊?究竟还是个骗子啊!想到这,我又不怎么同情她的遭遇了。
等我和妈妈准备回家时,已是夜幕降临,等我们走到那个老太太前面时,我又看到令我震惊的一幕:那个老太太正用那半截右臂撑着自己的身子左手拿着粉笔,一笔一画,艰难而又认真的写着字,似乎在完成一件精美而华贵的工艺品。她每写完一行,就用两只手臂撑着地面,身子拖着蒲包向后退,再用身子拉动双手,这样就空出了一行字的位置,然后再换一色粉笔写。在她写字的过程中,我似乎看到她的身子渐渐融入了夜幕,而周围的灯光似乎都向她的双眼汇聚,发出了比月亮还要璀璨的光芒。而一旦有人给了她钱,她都会停下手中的笔,不断地向那人致谢,等到那人走远,她才继续写,可即使在写字时,她还是念叨一些话,虽然我听不太懂,但我知道那是一个残疾老人能为帮助过她的好心人做的唯一的一件事。顿时,我低下了头,为自己那种想法而感到羞愧,可低头时,我更惊讶了:
那一地犹如电脑打印出来的宋体字,真的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写出来的吗?妈妈此时也发现了老太太那漂亮的字,也是赞叹连连,又从包里拿出一块钱,让我递给那个老人,我郑重的拿着那一块钱,走向老人,蹲下身子,放进了老太太的包里,老人惊讶的抬起了头,发现又是我,便冲我笑了笑,再次讲了那些祝福的话。我又一次的看到了她的眼睛,我从那眼中,看到的是被尊重的喜悦,是宛若春日阳光的温暖。
突然想起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愿你尽享世间的美好。我从那短暂的凝视中,看出了老太太愿天下所有好心人尽享世间的美好,而我,也愿她:尽享世间的美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