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开卷)
第Ⅰ卷(客观题 共 50 分)
该部分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请你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蓝田人
C.马坝人 D.元谋人
2.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A.炼制 B.磨制 C.烧制 D.打制
3.根据考古发现,远古农耕时代的河姆渡人最有可能吃到的是
A.石榴 B.水稻
C.葡萄 D.苜蓿
4.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A. 会制作玉器
B.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 主要种植粟
D. 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5.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
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D.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七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 8 页
6.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这说明
①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 ②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
③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④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察举制 D.刺史制
8.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
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 ”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9.如果你在秦朝都城咸阳生活,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
10.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兴修,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
运交通。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1.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 ”、“遇雨误期 ”、“张楚政权 ”等关键词,同
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太平天国运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七年级历史 第 2 页 共 8 页
12.下列选项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有关的是
A.亥下之围
B.破釜沉舟
C.纸上谈兵
D.退避三舍
13.汉武帝统治时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他为削弱诸
侯王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
B.实施“推恩令 ”
C.实行封国制
D.实行文字统一
14.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
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
示纪念。他是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卫青
15.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
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
16.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
A.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B. 秦始皇时,蒙恬北击匈奴
C.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D.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七年级历史 第 3 页 共 8 页
17.我国的“ 中医针灸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古代擅
长针灸并能实施外科手术的名医是
A.华佗
B.嫘祖
C.张仲景
D.扁鹊
18.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 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
实录 ”。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A.《缀术》
B.《资治通鉴》
C.《史记》
D.《水经注》
19.西晋的创立者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亮
D.司马炎
20.司马睿于公元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题干中公元 317 年属于
A. 公元3世纪初
B. 公元3世纪末
C. 公元4世纪初
D. 公元4世纪末
21.南朝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
此可知南朝时期
A.政权更迭频繁
B.疆域面积扩大
C.商品经济发达
D.政权并立形成
七年级历史 第 4 页 共 8 页
22.历史上民族交融的形式多样,主要有:①民族迁徙;②政策促进;③文化互鉴;④生
产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
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24.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
下列对其代表作(如下图)风格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兰亭集序》(局部)
A.飘若浮云 B.整齐划一
C.雄浑粗犷 D.大小一致
25.下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七年级历史 第 5 页 共 8 页
A.注重理论创新
C.注重实验分析
B.注重经验总结
D.全面领先世界
第Ⅱ卷(主观题 共 50 分)
26.(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时期)形势图 B(时期)形势图
⑴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形势图分属于哪两个不同时期?例举出一例发生在 A(时期)的战役。
(6 分)
材料二
时间 秦与六国交战 战争结果
全胜 失败 互有胜负
C 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 109 年) 65 次 58 次 3 次 4 次
注:秦国的 C 效果最为显著。C 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 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的字母 C 所代表的变法运动及其特点。C 中直接关系到秦与
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是什么?(7 分)
材料三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观点 D、G 分属于哪两个学派?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6 分)
七年级历史 第 6 页 共 8 页
27.(16 分)某校同学开展了历史主题研究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
材料一 从刘秀称帝的次年至建武十四年,共下解放奴婢令六道,解放奴婢的地域范 围,适用于全国;奴婢种类,包括了因贫穷而“嫁妻卖子 ”者,王莽时没入为官奴婢者,被权 势之家掠为私奴婢者……光武帝以“柔道 ”治天下,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
复、人口增长的局面。
——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
⑴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概括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 提到的“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 ”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西汉初,也曾出
现过相似的局面被称为什么?(6 分)
【探究问题二】
材料二
⑵材料二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
治局面产生的影响。(4 分)
【探究问题三】
材料三 为了满足宫廷需要,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捞回自己买官 时的花费,官员贪赃已是常事。除人为的各种祸难之外,此时天灾也似乎特别流行。仅汉 安帝一朝十九年中,水灾即达十一次,旱灾七次,蝗灾七次,受灾范围遍及中华大地。 ……
最终,在“ 甲子 ”年,一场经过精心准备的、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提到的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并概括这场农民大起
义爆发的原因。结合上述三组探究问题为该研究活动拟一个主题。(6 分)
七年级历史 第 7 页 共 8 页
28.(15 分)电视剧《三国演义》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展示了东汉末年至西晋统
一的历史。假如你是一名编剧,请根据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解答。
⑴史实是拍摄电视剧的重要依据,在这个过程中编剧要站在历史的角度进行创作与构思。
根据所学知识,请将下列“历史情景 ”补充完整。(8 分)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官渡之战 ② 曹操和袁绍 ④ 曹操胜利
① 208 年 ③和曹操 曹操失败
⑵作为编剧,要拍摄展现三国时期经济发展情况,你会选取哪些符合历史的场景出现在电
视剧中?(4 分)
⑶在拍摄过程中,作为编剧你还要考虑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例如 :对曹操生前的称呼问 题,有人主张,应该称其为皇帝;有人主张,应该称丞相、孟德、曹公。作为编剧,请说
说你的处理方案(结合史实,写明理由) ?(3 分)
七年级历史 第 8 页 共 8 页七年级阶段性检测 (2024.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D D C B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C C C A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A B
26.(共 19 分)
⑴A:战国时期(2 分);B:春秋时期(2 分)。
战役: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2 分,一点即可)。
⑵ 变法运动:商鞅变法(2 分)。
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3 分,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相应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 分)。
⑶D:儒家学派(2 分);G:法家学派(2 分)。
阶段性特征: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社会大变革;思想繁荣(百家争鸣)等(2 分,一
点即可)。
27.(共 16 分)
⑴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2 分)。
局面(东汉):光武中兴(2 分)。
局面(西汉):文景之治(2 分)。
⑵政治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分)。
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
汉王朝走向衰亡(2分,任意一点即可)。
⑶领导者:张角(2 分)。
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
频发等(2 分,任意一点即可)。
七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 2 页
{#{QQABKYqAogAoQAIAAAhCAwUYCgIQkBEACAoGhBAMsAAByRFABAA=}#}
主题:东汉的兴衰(2 分)。
28(共 15 分)
⑴①赤壁之战(2 分);②200 年(2 分);③孙刘联军(2 分);④以少胜多(2 分)。
⑵场景: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
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4
分,一点 2 分,任意两点即可)。
⑶方案:拍摄时可以称曹操丞相、曹公(1 分)。
理由: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并称帝,此时曹操已经去世等(2 分,结合史
实,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历史 第 2 页 共 2 页
{#{QQABKYqAogAoQAIAAAhCAwUYCgIQkBEACAoGhBAMsAABy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