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8 紫藤萝瀑布
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酿 花舱 藤萝 蜂围蝶阵
B.遗撼 凝望 伫立 生死疑惑
C.发端 终及 挑逗 万花灿烂
D.绽放 稀零 树稍 疾病痛楚
A
B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B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代表作有《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等。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C.“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盘虬卧龙”“蜂围蝶阵”“孤苦伶仃”这些都是并列短语。
C
(一)
阅读“但是我没有摘”至“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完成下列各题。
7.“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句中“别的一切”指代什么?
指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8.作者描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的景象有何用意?
这样写与眼前的紫藤萝花形成对比,反衬眼前紫藤萝花的茂密,并以此含蓄地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做铺垫。
9.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把“香气”写成“浅紫色的”,这是味觉与视觉的相通,更突出紫藤萝的紫色光彩,使花色与花香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无所不在、笼罩一切的感觉。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使“我”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促使“我”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10.选文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
为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使“我”的内心对生命有所感悟,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二)(大庆中考改编)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那个年代里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节选自《宗璞散文》)
惊喜
期待
随意的、漫不经心的
出乎意料的
12.比较下面一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选文第⑦段)
(2)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紫藤萝瀑布》)
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活泼可爱,突出了花的情趣。
13.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文中先说木槿不起眼,被轻视,然而在后面的经历中,荒草丛中,她依然绽放,水泥、砖块重压之下,她坚强绽放,作者的感情自然由轻视到惊喜,再到欣赏、赞美。这样安排使作者感情变化自然,突出了木槿花所蕴含的精神——不屈、抗争、顽强、乐观等。
14.本文赞美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示例:不埋怨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不管经历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灰心丧气,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乐观之心;面对孤独和寂寞时,有坚定的信念,努力为美好去打拼。
15.学习本文后,七年级某班开展了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拟写标语】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补全下面的主题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撰写对联】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请围绕主题,根据下联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阳光拨开阴霾
示例:生活很美记得微笑
示例:微笑驱散烦恼
(3)【观察漫画】《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观看下面一幅漫画,说说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家长是怎么做的呢?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示例: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家长便撑起了保护伞护着孩子。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会导致孩子缺少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毅力,以致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一旦独自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就会茫然无主。
16.【写作借鉴】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繁盛的紫藤萝花,寄托了浓浓的情思。如标题运用比喻,非常新奇,使人眼前似乎就出现了一条不但有光,还有声、有色、有香,充满生命活力的流动的花的瀑布。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种植物。(150字左右)
【例文】雪依然下着,风依旧刮着,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一朵朵五彩缤纷的小花,白的像雪,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霞……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冰心玉骨。细细一闻,一股香气不禁迎面扑来,馨香阵阵,淡雅清新,顿时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梅花的是残雪的雨露。但屹立在山顶的梅花又是那样的芳香馥郁,雍容典雅。(共24张PPT)
18 紫藤萝瀑布
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酿 花舱 藤萝 蜂围蝶阵
B.遗撼 凝望 伫立 生死疑惑
C.发端 终及 挑逗 万花灿烂
D.绽放 稀零 树稍 疾病痛楚
A
B
4.(深圳中考)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
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
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
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B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代表作有《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等。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C.“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盘虬卧龙”“蜂围蝶阵”“孤苦伶仃”这些都是并列短语。
C
(一)
阅读“但是我没有摘”至“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完成下列各题。
7.“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句中“别的一切”指代什么?
指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8.作者描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的景象有何用意?
这样写与眼前的紫藤萝花形成对比,反衬眼前紫藤萝花的茂密,
并以此含蓄地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人类文明的进步,
为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做铺垫。
9.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把“香气”写成“浅紫色的”,这是味觉与视觉的相通,
更突出紫藤萝的紫色光彩,使花色与花香融为一体,
给人一种无所不在、笼罩一切的感觉。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的紫色和芳香使“我”感悟到生命的活力与永恒,
促使“我”振奋精神、阔步向前。
10.选文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
为什么说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使“我”的内心对生命有所感悟,
领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二)(大庆中考改编)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那个年代里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节选自《宗璞散文》)
惊喜
期待
随意的、漫不经心的
出乎意料的
12.比较下面一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选文第⑦段)
(2)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紫藤萝瀑布》)
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活泼可爱,
突出了花的情趣。
13.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文中先说木槿不起眼,被轻视,然而在后面的经历中,荒草丛中,她依然绽放,水泥、砖块重压之下,她坚强绽放,作者的感情自然由轻视到惊喜,再到欣赏、赞美。这样安排使作者感情变化自然,突出了木槿花所蕴含的精神——不屈、抗争、顽强、乐观等。
14.本文赞美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示例:不埋怨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
不管经历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灰心丧气,
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乐观之心;
面对孤独和寂寞时,有坚定的信念,努力为美好去打拼。
15.学习本文后,七年级某班开展了以“微笑面对生活”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拟写标语】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补全下面的主题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撰写对联】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
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请围绕主题,根据下联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阳光拨开阴霾
示例:生活很美记得微笑
示例:微笑驱散烦恼
(3)【观察漫画】《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观看下面一幅漫画,说说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家长是怎么做的呢?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示例: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时,家长便撑起了保护伞护着孩子。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会导致孩子缺少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毅力,以致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一旦独自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就会茫然无主。
16.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繁盛的紫藤萝花瀑布,寄托了自己浓浓的情思。题目就用比喻,非常新奇。一读题目,眼前似乎就出现了一条不但有光,还有声、有色、有香,充满生命活力的流动的花的瀑布。
请你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种植物。
【例文】雪依然下着,风依旧刮着,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一朵朵五彩缤纷的小花,白的像雪,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霞……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冰心玉骨。细细一闻,一股香气不禁迎面扑来,馨香阵阵,淡雅清新,顿时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梅花的是残雪的雨露。但屹立在山顶的梅花又是那样的芳香馥郁,雍容典雅。(共29张PPT)
18.紫藤萝瀑布
pù
huái
bènɡ
tiǎo
diàn
jīn
zhàn
nínɡ
qiónɡ
jìn
lǒnɡ
línɡ dīnɡ
shāo
hàn
藤
伫
酿
虬
tiāo
tiǎo
藤萝
腾飞
姓滕
沉淀
锭子
绽放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3分)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反复 E.通感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
(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
B
A
E
4.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B
阅读课文“但是我没有摘……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一部分,回答5~8题。
5.结合语段,思考:“我”的心情为何会变得“宁静”“喜悦”了?(3分)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从焦虑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生发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6.作者为什么要叙写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稀落?(3分)
这里运用了插叙,展现了那株紫藤萝曾经遭受的不幸,与作者眼前的紫藤萝的繁盛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7.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由花及人,揭示了自然与人生的常理:在生命的长河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正视困难和挫折;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8.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语段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作用。(4分)
从内容看,写自己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也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压在作者心上的悲痛消除,作者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决心赶紧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从结构看,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了主题。
9.本文作者从眼前极富生命力的紫藤萝中,感受着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命的喜悦,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生与死的感悟。请你仿照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5分)
【例文】梅花身姿优美,惹人喜爱,有的白里透红,有的洁白如雪,有的艳如朝霞。徜徉于梅花林中,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在北风呼啸的时候,梅花却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梅花不屈不挠傲雪盛开。梅花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为世人所尊重。梅花以它坚强、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1.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像紫藤萝花一样,用微笑面对生活吧!学完课文,自贡市某中学七(4)班准备举行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2分)
示例一: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烦恼。
示例二: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与我们同行。
(2)你的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虽然很努力,但进步不大。他的父母十分着急,经常责怪他不争气,他感到非常迷茫。假如在本次活动中,你打算去劝导他,该怎样说?(3分)
示例:××,爸爸妈妈责怪你,是对你的关心和爱护,希望你成才,你要理解他们。同时,要和爸妈一起,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可从乐观、豁达、理解父母等方面作答)
(3)下面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手机短信,请加以赏析,尝试说一说它广为流传的原因。(3分)
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灿烂的笑容。
灵活运用计算机术语,构成一组排比句,表达远离失意、幸福长伴的心愿,整段句子富有气势和韵味。
丁香花(盐城中考)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十八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荣,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
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它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2.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3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识丁香花
3.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
深夜里在深胡同的路灯下
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荣,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呵地笑了。
排比、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到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5.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教材链接:见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
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紫藤萝瀑布》写作者由紫藤萝花自衰到盛而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而本篇文章通过写丁香花的繁盛和不爱说话,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质。
6.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提升自我品格;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曾经
即使
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我感到)腿脚疲惫乏力,想走近亭子停下来休息。
9.“若人悟此”中“此”具体指什么心态?请用一个成语表述。苏轼用了一个比喻表示自己摆脱困惑之后的处境,是哪个比喻?(4分)
随遇而安(安之若素、从容不迫、与世无争、能屈能伸等);
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好像已经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参考译文】我曾经借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到腿脚疲惫乏力,想走近亭子停下来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这样想了一会儿,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因此就好像已经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先好好歇息一下。(共27张PPT)
18 紫藤萝瀑布
◎考点链接
托物言志
[问题]本文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的?
[点拨]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于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答题思路:①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象征物。一般来说,散文的标题或作者所描绘的主题事物就是所托之物/象征物。
②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③找出所托之物/象征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揭示所言之志/象征意义。
[解答]本文借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作者由紫藤萝花感悟到,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对应练习] 第12题、 第13题
diàn
jīn
苞
琼
贮立
伫立
比喻
C
【解析】语义重复,“忍俊不禁”已经含有“笑”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紫藤萝瀑布》这部作品,使我认识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B.心情悲痛的宗璞,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弟弟。
C.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是否美丽灿烂,关键在于作者的心境好。
D.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紫藤萝瀑布》,感触很多。
【解析】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两面对一面,可将“好”改为“好坏”;D.语序不当,“讨论”和“阅读”互换位置。
B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B.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
C.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D.许多人还不明白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
【解析】B.应删去顿号;C.“文字”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问号应改为句号。
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B
◆课内精读
阅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到“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回答问题。
6.仔细阅读文段,说说下列词语分别写出了紫藤萝哪方面的特点。
(1)“辉煌”:___________。
(2)“大条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挨”“接”“推”“挤”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请你结合原文简要品析。
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朵儿好像一群孩童在嬉闹玩耍,一派天真烂漫、童稚可掬的样子,突出了其盎然勃发的生机。
花色浓艳
生长得快,花开得茂密
8.“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句中的“别的一切”指代什么?
指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9.从化静为动的角度,体会下列句子写景状物的妙处。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课外阅读
梨花雪(洛阳期末)
张峪铭
①三条岭原是古徽道必经之地,可时光的草早已将古道湮没。岭上人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栽种了梨树,于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得游人四方来。岭上成了梨花的天堂,春天的秀场,连古道也焕发出了生机。
②那天雨丝飘落,我们一行人走过山冈,穿过古亭……举眼一望,无边景色迎面扑来。那满山遍野的梨花,攻陷了整个山梁,那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成了梨花的配角,就像一匹巨幅白绢上点缀一点绿和一抹红,将那梨花衬托得更加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如雪素洁淡雅。这让人想起了中国画,寥寥几笔,春意盎然,那大片的留白,给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说起岭上梨花的配角,不能不说那些奇形怪状的褶皱石。有的如天蟾,有的如书卷,有的如莲座,有的如宝剑……梨树植在山石间,山石卧在梨树前,一个风情万种,一个雷霆不动,演绎着温柔与野性之美。
③梨花当然是岭上的主角,但她有时也退到幕后,若你定格一景,梨花又成了游人的背景。你看那一班女子,穿红着绿,手拿纱巾在梨花古道上舞动起来,那洋溢的笑颜,与梨花相映成美。你才知道人因景而游,景也因人更生动。
④我坐在古道边的一块石头上,望着游人如织,花开如雪,我思考着任何生命都有许多相似与重叠,梨花生命也与人类一样。当最后一场春雪融化成一泓春水时,梨树枝头生出些白米粒,小小的、涩涩的如懵懂女孩;等暄风一遍遍拂过,那白色的花苞竞相开放,那纯粹的白,如少女的裙裾,那淡黄的蕊,如少女面庞上的羞涩;再过几天,花开得更加恣意,绿绿的嫩叶也悄悄地长了出来,就像系着绿围裙的少妇,腰肢随风摆,楚楚动游人,想必那果实早已孕育在腹中了吧。女人如花,这样的比喻可溯源到《诗经》中的“桃之夭夭”,只不过桃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而梨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份高贵、一丝素雅与一丝哀怨。难怪有人称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天地之间,她不取悦、不谄媚,保持一生天性,给你一世素容。
⑤我想梨花是不是天地之间的白衣使者?她开在清明之前,一夜之间扯起了白幡,此时天朗气清,山河素白。是不是想让人类懂得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祭奠是为了吊慰感恩,出城寻春是为了守住更好的人生。人类啊,应当有必要的敬畏和必要的坚守,就像梨花坚守着她不变的清白,坚守着她淡淡的清香。
⑥岭上梨花雪,只不过是将梨花的白,用雪作喻。你远观如雪满山,近看如雪飘落。但梨花的香却很特别,以致特别得让人忽略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人。当她的皎白之容冲击着你的视觉时,你的嗅觉变得迟钝了。即使你贪婪吸取,也不见香气芳踪;倘若静心感受,定有一缕暗香。这也印证着一个道理,给你太多,幸福难觅;若有缺憾,才能幸福满满。
⑦岭上梨花雪,三月始盛开。莫道伤春语,明年你再来。看到纷纷零落的梨花,我伤感地念叨着,并期待着来年岭上的春天,期待那一场梨花雪。
10.本文的题目是“梨花雪”,请结合全文简析其妙处。
“梨花雪”既指梨花的洁白,也象征高洁的品质,题目赞美了梨花纯洁而高贵的品质。
11.请任选两个方面,从写景方法的角度批注选文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示例一: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满山遍野盛开的洁白梨花和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比作一匹点缀着一点绿和一抹红的巨幅白绢,形象地描绘出山梁上梨花盛开的美景。__示例二:该句抓住梨花、行道树和石楠林的色彩,用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衬托梨花的洁白特点。__示例三:采用联想的手法,将洁白的梨花、新绿的行道树、殷红的石楠林想象成中国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梁上春意盎然、勃勃生机的景象,也带给作者无限的想象。(也可以从词语运用,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角度批注)
10.本文的题目是“梨花雪”,请结合全文简析其妙处。
“梨花雪”既指梨花的洁白,也象征高洁的品质,题目赞美了梨花纯洁而高贵的品质。
11.请任选两个方面,从写景方法的角度批注选文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示例一: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满山遍野盛开的洁白梨花和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比作一匹点缀着一点绿和一抹红的巨幅白绢,形象地描绘出山梁上梨花盛开的美景。 示例二:该句抓住梨花、行道树和石楠林的色彩,用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衬托梨花的洁白特点。 示例三:采用联想的手法,将洁白的梨花、新绿的行道树、殷红的石楠林想象成中国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梁上春意盎然、勃勃生机的景象,也带给作者无限的想象。(也可以从词语运用,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角度批注)
12.请结合本文第④⑤⑥段的描写,说说作者借梨花寄寓了哪些“意”。※
①梨花圣洁、高贵、素雅的品质启示人们做人要不取悦、不谄媚,保持一生天性;②梨花开在清明之前,想让人类懂得慎终追远,饮水思源;③梨花坚守不变的清白,坚守淡淡的清香,启发人类应当有必要的敬畏和必要的坚守;④梨花的暗香很特别,易让人忽略,告诉人们:只有静心感受,才能觅得更多的幸福。(答出两点即可)
13.作者在文中说:“我思考着任何生命都有许多相似与重叠,梨花生命也与人类一样。”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请联系两文的内容,探究两位作者为什么把花和人联系在一起表达情志。※
《梨花雪》的作者发现了梨花与人的一生有重叠部分;《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发现紫藤萝的命运变迁与人的生死相似。两位作者都发现了花与人的相似点,运用托花言志的方法表达情感,使文章显得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14.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面对许多的困难。为此,七年级准备开展“微笑面对生活”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征稿活动】学校逆光文学社拟开展“微笑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系列征文活动。李明同学拟写了一份征稿启事,请按要求帮他修改。
征稿启事
通过读书活动,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此,逆光文学社开展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来稿请围绕个人成长经历、感悟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结稿日期为2023年4月23日。来稿请寄至逆光文学社,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NGWXS@。
2023年4月1日
逆光文学社①启事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
②征稿启事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日期与署名应调换位置。
截稿
结稿
(2)【诗词分类】下列诗词中,跟乐观向上主题无关的一项是( )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劝慰同学】你的同桌小明学习很努力,但在多次考试中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活动,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示例:小明,别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爱迪生研制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多次,但他没有放弃,并不断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所以我们永远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要坚持下去,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你呢!
D(共19张PPT)
19 一棵小桃树
A
B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伫窗坐下( )
②纤纤( )
③大半xiàn在泥里( )
④tuì尽( )
(2)请在文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所选字母序号填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4)请在文段中找出两个并列短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ù
xiān
陷
褪
漩
旋
潺
孱
示例:淅淅沥沥、三点两点、千般万般
C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B.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学习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有出息的,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
D.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B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B.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学习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有出息的,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
D.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B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①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②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③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④我一听,忙说:“行。”
⑤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⑥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⑦“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⑧他点点头,说:“三年了。”言语中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⑨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兴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⑩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地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有删改)
5.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善表格。
时段 语言 动作情态
踏上列车 没有语言 神色庄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要经过我的家乡” 深情地注视
不一会儿 “那就是我的家乡” ②_________________
此刻 ③________________ 沉默、凝望、哭了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
满脸兴奋、自豪
“那是我母亲”
6.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眷恋那棵老柿树”中“那棵老柿树”的含义。
①那棵老柿树是独自生长在黄色山峦上的一种植物,它生命力顽强,枝叶繁茂。②那棵老柿树是少尉家乡所在的地方,它的出现代表了家乡的出现,牵动了人的神经。③那棵老柿树是生活在黄色山峦上的母亲的形象,他们都有着坚守的姿态,倔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
7.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地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
示例:“倔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老柿树人的情态,借老柿树来体现生活在黄色山峦上的母亲(劳动人民)勤劳坚韧的美好品质。
8.在这篇读后让人泪目的散文中,三个人物均有闪光之处。哪个人物最能够打动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示例一:少尉最打动我。“少尉”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铮铮男儿。作为一个军人,他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作为一个游子,他以家乡为骄傲;作为一个儿子,他热爱、牵挂自己的母亲。钢铁男儿保家卫国,异乡游子思家恋母,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感叹有加。示例二:母亲最能打动我。“母亲”是一个像老柿树一样倔强挺立的形象。她拄着拐杖,白发纷飞,独立山峦,盼子归乡的形象就像是一尊雕塑,站在黄色的山峦上,站在“我”和少尉的视线里,同时也站在了我的心海里。勤劳、质朴、慈爱的形象也触动了我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与思念。
9.学习本文后,班级开展与“桃”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一名同学搜集了三个“桃”字的书法作品,请你依次指出它们的字体。
图一:楷书 图二:草书 图三:隶书
(2)老师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为它对出下联。
上联:粉桃含笑迎春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金菊吐蕊对秋霜
(3)茵茵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她寄住在亲戚家,得不到应有的关心爱护,经常郁郁寡欢,有时还伤心落泪。作为朋友,请你结合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写几句劝慰鼓励茵茵的话。
示例:茵茵,你觉得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顽强吗?它受人冷落,不被爱护,生长条件也不好,但不管遭受多少磨难也要努力生长,绽放自己。别人可怜它,但是它自己却很乐观自信。我们也要学习它这种顽强的精神,让自己变得更好,你说呢?(共17张PPT)
19 一棵小桃树
chàn
càn
suǒ
shì
褪
矜
稚
裸
2.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脾性 嫩绿 淋湿 撑腰 淅淅沥沥
B.哆嗦 执卓 嫌弃 颤抖 垂垂暮老
C.渺小 魂魄 摇憾 花瓣 时隐时现
D.欲绽 委屈 傲慢 奥丧 惹人费神
A
C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B.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学习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有出息的,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
D.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B
5.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棵小桃树》的作者是当代作家贾平凹,代表作有《商州》《浮躁》《废都》《秦腔》等。
B.“淅淅沥沥”“轰轰烈烈”“平平淡淡”都是并列短语。
C.“它竟然还在长着。”“着”是动态助词,表示“长”的动作在持续中。
D.“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地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
仍然毫无变化
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花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段交代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B
9.文章第⑨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10.学习本文后,班级开展与“桃”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一名同学搜集了三个“桃”字的书法作品,请你依次指出它们的字体。
图一:楷书 图二:草书 图三:隶书
(2)老师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为它对出下联。
上联:粉桃含笑迎春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金菊吐蕊对秋霜(共19张PPT)
19.一棵小桃树
chàn
càn
wěi
luò
zhuó
pò
zhì
zhuó
luǒ
suo
shì
xuè
矜
渺
祸
chàn
zhàn
渺小
缥缈
忏悔
纤细
迁移
D
4.选择句子填空,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3分)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________。
A.给我以风雨,我就是一弯旖旎绚丽的彩虹
B.给我以狂风,我就是一波汹涌澎湃的巨浪
C.给我以考验,我就是一个坚强勇敢的斗士
D.给我以阳光,我就是一只轻舞呢喃的燕子
A
D
2.小晗同学搜集了三个“桃”字的书法作品,请你依次指出它们的字体。(3分)
图1:____ 图2:____ 图3:____
楷书
草书
隶书
棉花开处生乡愁
邓荣河
①进入秋分,家乡的棉花一天天进入盛开期。上个周末回老家,路过一片棉田,看着白花花的棉花,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种棉、拾棉的情景。
②每年谷雨前,家里的那几亩棉田便被老父亲提前拾掇得平平整整。一到谷雨,便开始播种。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播种机械,一切都靠人工。父亲在前边用小锄头开沟,娘亲则紧跟在后边一粒粒地撒种。那种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画面,就是米勒油画《农民·土地·诗》的翻版,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
③其实,在娘亲的眼里,我和年幼的弟弟也是两粒寄托着太多希望的种子,我们和棉花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
④种植棉花费工费时,棉田的打药、除草由父亲完成,而平日里拾掇棉田的所有零杂活儿,几乎全由娘亲承包了。从棉花刚刚挺起腰身,娘亲便开始整日劳作在田地里,娘亲用娴熟的双手给棉花整枝、打叉、掐顶,娘亲的棉田里总是那么生机勃勃,碧绿一片。齐整的棉田中,瘦弱的娘亲是那么的渺小,但同时又是那么的伟大!正是靠着这副瘦弱身躯的不停劳作,才拥有了成片成片的希望。
⑤在娘亲的精心呵护下,我和弟弟也茁壮地成长。当然,我们的成长离不了棉花这一美丽而又坚实的后盾。丰收的棉花,成为我们穿衣、吃饭、读书的全部依仗。
⑥在焦急得不能再焦急的期盼中,雪白雪白的棉花盛开了。于是,拣拾棉花成为娘亲最劳累也最幸福的农活儿。棉花盛开时节,娘亲几乎从早到晚一直在棉田里拣拾,中午只在田间地头啃几口干粮充饥。每每放学归来,我和弟弟也总会拿着个小书包紧跟在娘亲身后。虽然我们拣拾的动作不那么专业,甚至有点笨拙,但娘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我和弟弟第一次以劳动者的身份,与土地进行零距离的亲近。
⑦伴随着冬天的临近,责任田里的棉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空棵。此时的娘亲,仍难得半日空闲。
夜深了,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亲的纺车仍在“吱呦呦”地歌唱。洁白洁白的棉花絮,在娘亲的指间一缕缕抽长,补丁摞补丁的日子,竟也织成了一团团的诗行。我和弟弟则在满是阳光气息的棉被里,由这个梦乡,进入那个梦乡,娘亲家纺的粗布褂子,成为我和弟弟人前人后最值得骄傲的依仗。
⑧如今,年过七旬的娘亲已不再到田间劳作。看着眼前白花花的棉田,不禁想到娘亲:勤劳一生,到老白头,不正像家乡土地上那雪白雪白的棉花吗?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1期,有删改)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亲的纺车仍在‘吱呦呦’地歌唱”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昏黄油灯下工作的纺车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娘亲纺织时候的情景,抒发了对娘亲勤劳不辍的赞美之情。
B.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在点明棉花盛开时节的同时,将“棉花”与“家乡”关联,营造了一种怀乡的情感氛围,为引出下文有关棉花和母亲的记忆做铺垫。
C.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插叙,插入娘亲、棉花和“我”的故事,对整个故事情节起到补充交代的作用。
D.本文作者通过对儿时种棉、拾棉情景的回忆,赞美娘亲如棉花般纯洁温暖的爱。
C
4.班级举行“美文诵读会”,有同学计划诵读这篇文章,他应该选用哪种风格的配乐?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A.慷慨激昂 B.热烈奔放
C.哀婉低沉 D.平和舒缓
D (1分)理由:这是一篇赞美母亲的散文,叙事简单,抒情性强,选择平和舒缓的音乐更能辅助表达文中淡淡的乡愁和浓浓的温情(2分)。
5.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齐整的棉田中,瘦弱的娘亲是那么的渺小,但同时又是那么的伟大!
“渺小”是指娘亲埋身棉田的瘦弱身躯(1分),而“伟大”指娘亲整日劳作的精神(1分),两个形容词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突出和赞扬娘亲吃苦耐劳、勤劳肯干的精神(1分)。
6.本文采用第几人称来叙事的?有何作用?(4分)★
第一人称(1分)。①第一人称“我”使叙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动(1分);②便于衬托抒情的主要对象——娘亲(1分);③便于直接抒情和表现文章主题,深化对娘亲和故乡的情感(1分)。
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材料中“桃树”和本文中“棉花”的共同作用是什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5分)
【链接材料】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节选自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①都是文章抒情的线索(1分);②本文中的“棉花”是我们儿时生活的依仗,是娘亲勤劳能干的佐证,借“棉花”表达对娘亲的感激、对故乡的思念(2分);③材料中的“桃树”是“我”播种的“梦”,借桃树表达的是“我”渴望将来“开花”、幸福的美好愿望(2分)。(共17张PPT)
19 一棵小桃树
A
C
【解析】A.“可歌可泣”的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与句意不符。D.“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用在这里属于大词小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宏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D.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解析】A.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否定不当,可删去“不”;D.语序不当,应改为“亲子运动会不仅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C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B.一边让雨湿着我的头发,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甚至想去田野悠悠地踏青呢?
C.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
D.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解析】A.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B.问号应改为句号;C.顿号应改为逗号。
D
棉花开处生乡愁
邓荣河
①进入秋分,家乡的棉花一天天进入盛开期。上个周末回老家,路过一片棉田,看着白花花的棉花,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种棉、拾棉的情景。
②每年谷雨前,家里的那几亩棉田便被老父亲提前拾掇得平平整整。一到谷雨,便开始播种。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播种机械,一切都靠人工。父亲在前边用小锄头开沟,娘亲则紧跟在后边一粒粒地撒种。那种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画面,就是米勒油画《农民·土地·诗》的翻版,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
⑤在娘亲的精心呵护下,我和弟弟也茁壮地成长。当然,我们的成长离不了棉花这一美丽而又坚实的后盾。丰收的棉花,成为我们穿衣、吃饭、读书的全部依仗。
⑥在焦急得不能再焦急的期盼中,雪白雪白的棉花盛开了。于是,拣拾棉花成为娘亲最劳累也最幸福的农活儿。棉花盛开时节,娘亲几乎从早到晚一直在棉田里拣拾,中午只在田间地头啃几口干粮充饥。每每放学归来,我和弟弟也总会拿着个小书包紧跟在娘亲身后。虽然我们拣拾的动作不那么专业,甚至有点笨拙,但娘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我和弟弟第一次以劳动者的身份,与土地进行零距离的亲近。
⑦伴随着冬天的临近,责任田里的棉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空棵。此时的娘亲,仍难得半日空闲。夜深了,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亲的纺车仍在“吱呦呦”地歌唱。洁白的棉花絮,在娘亲的指间一缕缕抽长,补丁摞补丁的日子,竟也织成了一团团的诗行。我和弟弟则在满是阳光气息的棉被里,由这个梦乡,进入那个梦乡,娘亲纺的粗布褂子,成为我和弟弟人前人后最值得骄傲的依仗。
⑧如今,年过七旬的娘亲已不再到田间劳作。看着眼前白花花的棉田,不禁想到娘亲:勤劳一生,到老白头,不正像家乡土地上那雪白雪白的棉花吗?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1期,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亲的纺车仍在‘吱呦呦’地歌唱”这一句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昏黄油灯下工作的纺车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娘亲纺织时候的情景,抒发了对娘亲勤劳不辍的赞美之情。
B.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插叙,插入娘亲、棉花和“我”的故事,对整个故事情节起到补充交代的作用。
C.本文作者通过对儿时种棉、拾棉情景的回忆,赞美娘亲如棉花般纯洁温暖的爱。
D.班级举行“美文诵读会”,有同学计划诵读这篇文章,他应该选用平和舒缓的音乐,这样更能辅助表达文中淡淡的乡愁和浓浓的温情。
【解析】B.本文的记叙顺序是倒叙,首段由周末回家看到白花花的棉花引出对小时候往事的回忆。
B
6.请分析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在点明棉花盛开时节的同时,将“棉花”与“家乡”关联,营造了一种怀乡的情感氛围,为引出下文有关棉花和母亲的记忆作铺垫。
【考点链接】分析开头语段的作用
文章开头句(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
内容上的作用: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主题;②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或背景;③渲染了……气氛;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等。
结构上的作用:①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②照应题目;③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或与下文……形成对比(相照应)。
答题模式:文章第一段(句)写了……(内容),在内容上……,在结构上又……
7.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齐整的棉田中,瘦弱的娘亲是那么的渺小,但同时又是那么的伟大!
“渺小”是指娘亲埋身棉田的瘦弱身躯,而“伟大”指娘亲整日劳作的精神,两个形容词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突出和赞扬娘亲吃苦耐劳、勤劳肯干的精神。
8.本文使用了第几人称?有何作用?
第一人称。①第一人称“我”使叙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动;②便于衬托抒情的主要形象——娘亲;③便于直接抒情和表现文章主题,深化对娘亲和故乡的情感。
9.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材料中的“桃树”和本文中的“棉花”的共同作用是什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节选)
都是文章抒情的线索。不同:本文中的“棉花”是我们儿时生活的仰仗,是娘亲勤劳能干的佐证,借“棉花”表达对娘亲的感激、对故乡的思念;材料中的“桃树”是“我”播下的“梦”,借桃树表达的是“我”渴望将来“开花”、幸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