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水体运动及其影响(共47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三 水体运动及其影响(共47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4 14: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专题三 
水体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上的水· 知识系统
突破点1
水循环与水平衡
专题三 水体运动及其影响
水循环与水平衡 · 知识系统
水循环环节与水量平衡
凝结核
气温降低,水汽饱和
充足的水汽
降 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 渗
蒸 发
水汽输送
农林措施
水利措施
受地表径流和下渗影响
受喀斯特(岩溶)地貌影响
坡度
植被
降水强度
降水持续时间
硬化地面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气温
光照
风速
湿度
水域面积
结冰
修建水库
跨域调水
封山育林
围湖造田
水量平衡
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不利于下渗
不利于蒸发
利于蒸发




利于下渗





1. 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与水平衡
① 气温
② 光照
③ 风速
④ 空气湿度
⑤ 裸露面积
① 风向
② 风速
③ 海陆位置
④ 地形起伏
(摩擦力)
① 空气湿度
(水汽含量)
② 空气上升
③ 地形坡向
④ 凝结核
① 降水强度
和持续时间
② 地面坡度
③ 地面性质
④ 植被覆盖率
① 降水强度
和持续时间
② 地面坡度
③ 地面性质
④ 植被覆盖率
2. 分析水循环影响因素思维建模
蒸 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径流
下渗
水循环与水平衡
3. 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四大角度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1) 从时间角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 从空间角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 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变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 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造成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水循环与水平衡
4.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评价思路
人类活动 环节 影响
植被破坏 蒸发 植物蒸腾量减少,土壤和空气变干
降水 减少
下渗 减少
地表径流 增大
地下径流 减少
修建水库保护湿地 蒸发 增大,空气湿度变大
降水 增多且稳定(调节气候)
径流 季节变化减小(削峰补枯,调节径流)
跨流域调水 地表径流 改变空间分配
城市化 蒸发 减少,空气干燥
降水 雨岛效应和多凝结核导致降水增加
下渗 减少
地表径流 增多,时间集中(城市内涝);河道渠化
过量抽取地下水 地下径流 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
大水漫灌 地下径流 地下水位上升
蒸发 蒸发量增大(土地盐碱化)
水循环与水平衡
5. 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或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
水循环与水平衡
5. 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水循环与水平衡
6. 水量平衡原理及公式
水量平衡
原理
公式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变式 1
变式 2
某地无储水变化,表示为: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任何一个闭合流域:降到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流域河水量
喀斯特(岩溶)地貌区要注意地下径流的流出
水循环与水平衡
7. 水量平衡原理原理应用
水循环与水平衡
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水资源既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消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即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收入-支出。
常用于解释湖泊面积大小的变化、湖水盐度的变化、沼泽湿地的演化过程等。
如“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
即:水的收入是①②,水的支出是③④,①+②<③+④,收入<支出,死海面积缩小。
收入 大气降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融水的输入;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
支出 蒸发、植物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等
突破点2
陆地水体补给与河湖水文分析
专题三 水体运动及其影响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 知识系统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水文特征
流域治理
洪涝、凌汛、断流、污染、泥沙
水系特征
流域开发
防洪、发电、灌溉、
航运、供水、养殖
两量
两水
两期
径流量
含沙量
水能
补给特点
植被
落差
水位
汛期
汛高枯低
结冰期
补给特点
低于0℃
长度、流域面积、水系形状
支流数量、河道曲直、落差
补给方式
流域范围
河流剖面
分水岭的连线
纵剖面
上中下游
横剖面
河流阶地
河漫滩、河床
大气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关键在气候
高山冰川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普遍,稳定
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
春季
夏季
1. 掌握“河流特征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描述河道中“水”的特征
描述河道的特征
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河流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含沙量
流速
水系结构
流程
流域面积
河道
流速
气候
降水状况
气温状况
覆盖率
植被
地形地势
相对高度
倾斜方向
山脉走向
表层岩性
影响河流特征的因素
2. 河流水文特征试题答题思路
(1)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答题思路一般为: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气候条件
根据
经纬度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确定
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
气温特征
降水特征
地形特征
植被特征
结冰期长短
径流量大小及变化
河流流速及水能
含沙量大小
2. 河流水文特征试题答题思路
(2)比较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答题思路一般为: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根据
经纬度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确定
不同河段所在地区补给类型
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
推断
流经地区的降水、蒸发、下渗、用水多少、植被覆盖率等情况
推断
3. 掌握河流水文特征的两个重点
(1) 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
① 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
② 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③ 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④ 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
⑤ 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⑥ 含沙量:主要与降水强度、土质状况、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特别提醒] 
(1)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只回答水文特征即可。
(2) 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既要答出水文特征,又要分析形成水文特征的原因。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径流量大,含沙量多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输沙量与含沙量的影响
①影响水质和透明度的高低:河水浑浊,影响水源利用
②影响航运:淤积河道,港口影响通行
③影响水库:淤积水库,影响库容和水库使用寿命
④影响洪灾等自然灾害:水位上涨,增加洪灾的发生概率
⑤影响三角洲面积大小:河流含沙量大,会使入海口和中下游地区获得稳定的泥沙来源,促进河漫滩和河口三角洲发育和面积扩大,演变成农耕和聚落之地
⑥影响海岸线的进退: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枯水期,以潮流、海浪(顶托)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同时也引起了海岸线进退变化
⑦影响土壤肥力和河床深浅,堵塞河道:溯源侵蚀使河床变长,下蚀使河床变深,侧蚀使河床变宽;堆积使河床变浅,河床变窄
⑧影响营养盐类多少,进而影响水生生物
弊端
意义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3. 掌握河流水文特征的两个重点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 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 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③ 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水库下游河段河流水位平稳,含沙量减少。
④ 围湖造田: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⑤ 硬化路面: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⑥ 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突破点3
海水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
专题三 水体运动及其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 · 知识系统
海气
相互作用
海洋对大气的调节作用
水热交换
水热平衡
形式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方式
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多于高纬度地区,热量从 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
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比热容>陆地)
表现
温差变化
气温变化的滞后效应
北半球最低温
北半球最高温
陆1海2
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及年较差均小于内陆
陆7海8
形式
影响因素
纬度、洋流
水循环
温度高,水热交换越活跃
沃克环流:
正常状况下,
赤道太平洋两岸温度东低西高,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最终产生热力环流。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影响 东南信风 弱 强
沃克环流 减弱或消失 增强
洋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增强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
太平洋水温 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增高 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低
天气气候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生物 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海气相互作用
1. 掌握与“洋流”相关题目的思维流程
海气相互作用
2. 洋流相关问题的分析技巧
(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①洋流成因法
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
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凸向即流向)
③洋流概念法
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寒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暖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索马里寒流受西南季风影响由低纬流向高纬)
(2)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
①等温线判断法
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这样的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这样的洋流是寒流。
②纬度判断法
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上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
海气相互作用
③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来判断
a.(全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b.(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3)洋流的应用技巧
①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②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③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逆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冬季。
④依据洋流分布特点确定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及沿岸寒流(上升流)流经处多形成渔场。
[特别提醒] 海雾的分布规律
(1)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
(2)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
(3)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3. 掌握渔业资源分布成因的两大方法技巧
(1)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海气相互作用
3. 掌握渔业资源分布成因的两大方法技巧
(2)渔业资源丰富或贫乏的原因分析
海气相互作用
分析角度 答题角度
生存空间 河道宽阔/河(湖)面广阔/大陆架广阔,生存空间大;天敌少
水温 水温高,适宜鱼类繁殖,生长快/水温低,生长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较低的环境
光照 大陆架海域/水域较浅,光照充足
盐度 淡水、冷水鱼类喜低盐水域;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
饵料 藻类丰富提供饵料;河流注入/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
微专题(三)
湖泊的演化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构造湖
火山口湖
堰塞湖
冰蚀湖
溶蚀湖
河成湖
海成湖
风成湖
里海、贝加尔湖
长白山天池
镜泊湖
北美五大湖
威宁草海
洞庭湖、鄱阳湖
西湖
月牙泉
内流湖
外流湖
咸水湖
淡水湖
湖泊的类型


泄水
盐度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原理
①湖盆的成因
②积水成湖
洼 地
补 给
类型 成因 典型地区
构造湖 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特点是湖岸陡峭且 沿构造线发育;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 云贵高原的滇池,贝加尔湖及非洲维多利亚湖
火口湖 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 长白山天池、玛珥湖
堰塞湖 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堰塞体往往不稳定,易垮坝,对下游造成洪水威胁。 黑龙江得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类型 成因 典型地区
岩溶湖 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 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
冰川湖 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 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风成湖 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 敦煌附近的月牙湖
河成湖 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储水成湖。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堵塞,水流宣泄不畅,蓄水成湖。三是河流截弯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 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苏鲁边境的南四湖、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潟湖/海迹湖 海洋的力量,在沿海地带,海洋也当仁不让地参与到了湖泊塑造过程中。当沿海漂流携带的泥沙封闭海湾,形成湖泊,则为海成湖,也称潟湖[xì]。 里海、杭州西湖
湖泊的演化
湖泊
风成湖
湖泊
堰塞湖
湖泊
河成湖
湖泊
海成湖
湖泊
火口湖
湖泊
冰蚀湖
湖泊特征
湖盆特征
湖泊水的特征
大 小
坡 度
形 成
内力、外力作用
水量/水深
水位高低
盐 度
水质/含沙量
内/外流湖
风浪大小
气压带风带、盛行风、温差大小、狭管效应(山谷地区湖泊)
降水与蒸发、结冰或融冰、河流径流量、水域封闭程度
温度(结冰)
影响因素
取决于气候影响的湖水补给量与排泄量
补给类型、流域面积、河流数量、蒸发、下渗、人为
含沙量受植被覆盖率、流域内土质、降水强度等影响
有无河流流出
气温、水量、盐度、地热、水体流动性、人类活动等
湖泊萎缩 咸水湖 淡水湖
成因 自然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人为 引入湖的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 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
影响 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 对策 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中上游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湖/节约用水;疏通清淤;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调节气候
调节径流
蓄洪防旱
湖泊的效益或价值
提供淡水、水产养殖、发展航运、发展旅游、科考价值
美化环境
净化污染物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调蓄洪水,削峰补枯,滞缓下游河段的洪峰发生的时间,起到防洪作用
社会效益
为人类提供休闲、教育和科研场所
污染来源多
水体更新弱,自净能力差
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水产养殖使水体富营养化;航运排放的油污和生活垃圾
湖泊水量少,水体流动性差
入湖径流数量、流向、流域面积
湖泊污染成因
生物多样性减少
湖泊的封闭程度和湖水特征等
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
流域较封闭
影响
跨流域调水,增加湖泊的水量
影响生产生活
净化污水、达标排放
控制水产养殖规模
加强监管,宣传教育
清理湖底淤泥,打捞湖泊垃圾
对策
湖泊的演化分析
(1)外流湖(吞吐湖)变成内流湖的条件
①地壳运动:青海湖原来是外流湖,后因地壳运动形成内流湖。
②河道变迁:乌裕尔河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形成内流区。
③山区由于冰川运动,如冰蚀或冰碛物的堵塞形成的冰川湖——纳木错湖;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致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羊卓雍措湖。
④入湖径流减少,蒸发量逐渐增大,湖泊水位下降,无径流排出,形成内流湖。
(2)盐湖的形成过程及盐湖的主要特征
①形成过程: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下陷,地势下降,形成地势低洼的盆地→然后盆地积水成湖→河流径流携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且湖泊无径流流出排泄盐分→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量增大→盐度进一步增大,形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
②主要特征:封闭、蒸发量大、盐度大、面积小、降水少、湖水较浅、地势较平坦等。
淡水湖→咸水湖→盐湖
咸水湖→淡水湖
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
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入湖径流减少
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外流湖变成内流湖,径流携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盐度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
分析湖泊咸、淡相互转化的条件
沿海地区,古海洋遗迹湖→由于沙坝、沙洲、沙岛的形成或人工河口坝的建设→导致湖泊与海洋分离→径流不断汇入,不断降低→逐渐变为淡水湖
咸水湖条件 具体内容
淡水补给量要少 降水 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
冰川融水 (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
径流汇入 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
人为 人类大量引用入湖河水、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蒸发量要大 气候 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
纬度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 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淡水径流不断补给量带入盐分、不断累积、形成咸水湖
说明: 有些湖泊是因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运动与原先海洋分 离面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逐步演变为咸水湖。(如里海) 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
人类活动取水量增加
水分收入小于支出,水量变小
(水变少)
河道变迁,阻塞出水口转变为内流湖
海水渗入,盐分不断累积
盐分收支变化
冰川融水减少
人类活动排入大量盐分
盐分无法排出或短时间内大量增加(盐变多)
淡水补给量减少
降水减少
水分收支变化
季节性融雪减少
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地下径流汇入减少
气候变干,蒸发量增大
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风力强劲,蒸发量增大
蒸发量增大
咸水湖
咸水湖转变为淡水湖
人类活动取水量减少
水分收入大于支出,水量变多
(水变多)
河道变迁,形成出水口转变为外流湖
盐分收支变化
冰川融水增加
入湖径流减少或与海水断绝联系
盐分可以排出或者来源减少
(盐变少)
淡水补给量增加
降水增加
水分收支变化
积雪融水增加
地表径流汇入增加
地下径流汇入增加
气候趋于寒冷,蒸发量减少
蒸发量减少
淡水湖
以“湖泊为载体”地理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思维线索: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思维线索: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思维线索: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夏季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以“湖泊为载体”地理常见考查角度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思维线索: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5)湖岸线变迁———分析堆积地貌
(6)湖泊成因———从内力、外力角度分析
(7)湖泊(水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8)湖泊水文特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