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4 13:32:43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浙南名校联盟返校联考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某人在体检时,通过采集血液测定了葡萄糖、血红蛋白、胰岛素、乙肝抗体的含量。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于血浆中的物质是
A. 葡萄糖 B. 血红蛋白 C. 胰岛素 D. 乙肝抗体
2.十多年前,5 对朱鹮从陕西千里迢迢来到浙江,在德清下渚湖湿地安了家。时至今日,德清的朱鹮种群数量达到761只,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繁育朱鹮种源基地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B. 可保护朱鹮的遗传多样性
C. 可通过样方法调查朱鹮的数量
D. 保护朱鹮对人类毫无价值
3.在“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活动中,某学习小组打算制作浆细胞的结构模型,小组同学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下列想法中合理的是
A. 细胞核中有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B. 细胞核中的核仁越小越好
C. 核糖体全部附着在内质网上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对比较发达
4.大肠杆菌中以苏氨酸为原料合成异亮氨酸的反应途径分为五步,每一步反应都由特定的酶催化,异亮氨酸可以与其中的酶 1发生可逆性结合,当细胞内异亮氨酸积累过多,会降低酶1 的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酶1既能与异亮氨酸结合,也能与苏氨酸结合
B. 异亮氨酸对酶1活性的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
C. 酶 2、酶3、酶4、酶5的空间结构都不能与异亮氨酸结合
D. 可通过增大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使细胞合成的异亮氨酸减少
5.如果不小心踩到钉子,正常情况下脚会迅速抬起来。被钉子刺激的痛觉感受器属于
A. 神经肌肉接点 B. 传入神经元的胞体
C. 传入神经元的树突 D. 传出神经元的树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6、7 小题: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DNA 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某种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A基因能控制蛋白X的合成,a基因不能控制蛋白X的合成。蛋白X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需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表现为个体较小(侏儒鼠)。A 基因的表达受到 A 基因上游一段DNA序列(P序列) 调控。P序列甲基化(胞嘧啶上添加—CH ) 后,A基因不能表达; P序列非甲基化时,A 基因正常表达,如图。A基因的 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不能表达。
6. P序列甲基化直接影响的过程是
A. 转录 B. 翻译 C. DNA 复制 D. 逆转录
7.若纯合侏儒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得 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得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 的基因型为 Aa, 表型为侏儒
B. F 产生的雄配子为 A:a=1 : 1, 雌配子只含 a
C. F 中Aa的个体表型为正常:侏儒=1∶1
D. F 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侏儒=3:1
8.某小组用清水、缓冲液(pH=7)和血浆做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实验结果中血浆组的起点比另外两组高,应修改为相同
B. 清水组和缓冲液组都是对照组,其中清水组的实验结果不科学
C.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血浆维持pH 稳定的功能比缓冲液强
D. 若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则需补充加 NaOH的实验
9.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因此鲮鲸鱼只要晃动自己的背鳍,就能吸引以海藻为食物的小鱼, “美味佳肴”便不请自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鲮鲸鱼向小鱼传递了化学信息
B. 海藻、小鱼和鲮鲸鱼形成单方向的营养关系
C. 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是为方便捕食而产生的变异
D. 鲮鲸鱼获得充足食物时,其种群基因频率不再改变
10.细胞周期可分为G 、S、G 和M期,CDK 抑制剂可阻断细胞周期,但不知具体阻断哪一时期。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取胚胎干细胞均分成两组,分别在普通培养液和含 CDK 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 24h,最终测定这些细胞不同时期的核 DNA 含量,普通培养液中的结果如图甲,含CDK抑制剂的培养液中的结果如图乙所示。CDK抑制剂阻断的生理过程是
A. G 期至 S期的转变 B. S期至G 期的转变
C. G 期至 M期的转变 D. M期至 G 期的转变
11.实验小组进行“探究乙烯利对水果的催熟作用”的活动,实验室提供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苹果、香蕉等水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烯利弱酸性条件下会释放乙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B. 实验需选择未成熟的水果,并控制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C. 判断水果的成熟程度可检测水果的颜色、软硬程度、气味等
D. 被催熟水果上残留的乙烯利会促进儿童性早熟
12. 《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某鱼塘为增加经济收入,需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科学利用生态学原理增加鱼类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养殖的不同鱼之间应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 适当增加饵料的投放,可增大养殖鱼的环境容纳量
C. 用网眼较大的渔网捕捞,有利于捕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D. 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维持在 K/2 左右
13.正常成年人体内物质 X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 是胰岛素,在a点时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的量增多
B. 若X 是胰高血糖素,在b点时肝糖原的分解增多
C. 若X 是抗利尿激素,在c点时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
D. 若X是胸腺素,在d 点时可抑制T淋巴细胞成熟
14.1955年,科学家在培养烟草髓部组织时,偶然在培养基中加入放置已久的鲑鱼精子 DNA,发现细胞分裂明显加快。当把新鲜的 DNA 和培养基一起高压灭菌后,则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后来从高压灭菌过的 DNA 降解物中分离出一种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不定芽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即细胞分裂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放置很久的鲑鱼精子 DNA 表达生成了细胞分裂素
B. 烟草髓部细胞存在细胞分裂素的相关受体
C. 细胞分裂素可由植物以外的其他生物产生
D. 细胞分裂素能使烟草髓部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15.烧荒、过度放牧是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而利用一些耐旱的乔木(如柽柳)、灌木(如沙棘)来建立草场防护林,是进行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草原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群落演替
B. ①向②、②向③的转变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次生演替的方向
C. 草场防护林是该地的顶极群落,群落类型不会再发生变化
D. ①→②→③的过程中,草场的总初级生产量不断增大
16.苍耳是一种短日植物,含有 4 片完全展开叶片的苍耳才有接受光周期的能力。为探究苍耳的开花调控与光周期的关系,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图中光周期处理的 L 表示连续光照处理,D表示连续黑暗处理,除特殊说明外,均为整株处理; 实验二中4株苍耳通过嫁接连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实验一中的②③④不开花,其余均开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苍耳开花需要的光周期为 16L+8D
B.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4片完全展开的叶片
C. 叶片接受光周期处理后产生刺激开花的物质运输到其他部位
D. 若提供合适光周期,但用闪光打断连续黑暗后不开花,则苍耳开花由光照时长决定
17.为了研究校园土壤动物丰富度,某小组采用土壤取样器在校园的不同地点、不同深度进行取样,然后进行土壤动物的分离和种类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校园的不同地点动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同一地点不同深度动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若在不同地点都采集到同一种动物,则这种动物的生态位相对较宽
D. 若某一地点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较高,则往往每种动物的个体数较多
18.粪便 DNA 标志重捕法是通过调查动物的粪便,获取其中的 DNA 来确定种群的密度。在调查区域不同地点的同一物种的粪便数据中,随机选取某一粪便进行 DNA 检测(某个体),再将该区域获得的该物种粪便进行 DNA 检测,统计“某个体”的数量,再通过计算得到种群密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降雨、降雪等过程不会影响粪便 DNA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
B. 用粪便 DNA 法辨别不同个体时不需要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 DNA
C. 此方法减少了传统标志重捕法对动物干扰或标记物等引起的误差
D. 此方法在种群密度低、动物个体不易捕获的情况下更为适用
19.某同学进行观察玉米(2N=20) 减数分裂的实验。图甲和图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2个分裂时期图像,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处于后期Ⅰ,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
B. 图乙处于后期Ⅱ,每个细胞中有1对中心粒
C. 图甲对应于图丙的 CD段,图乙对应于图丙的 HI段
D. 图甲和图乙的下一时期每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都会减半
20.已知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器在中枢的投射区均为 SC区,研究者在图1 所示 SC区部分神经元 a 中植入蓝光脉冲光电极。在蓝光诱导下神经元a产生兴奋,而相邻未植入电极的神经元c 随后也能兴奋。研究者在实验组小鼠的 SC区注入神经毒素,用蓝光进行诱导,结果如图2和图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蓝光诱导最后导致神经元 c 兴奋,这不是反射现象
B. 蓝光能刺激神经元 a,使其细胞膜上 通道打开, 内流
C. 神经元c 随后兴奋的原因是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 通道打开
D. 神经毒素抑制了神经冲动在神经元a 上的传导过程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0 分) 为更好地解决某地的水体有机污染问题,人们采用生态浮床(如图 1) 对被污染的某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图 2为食草性鱼类的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其中 a、b、c、d 表示能量的流向。
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1分析,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 。
(2)有机污水往往会造成富营养化污染,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 ,使藻类大量繁殖。 生态浮床的作用是 ▲ ,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3) 图2中c是指 ▲ 。相比于恒温动物, 鱼类d/b的比值 ▲ , 理由是 ▲ 。
(4)生态浮床中植物的引入,使得该水体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 ▲ 。可将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进行定期收割用于制作沼气,可实现资源的 ▲ 。
22. (11 分) 某兴趣小组取经过“饥饿”处理的某植物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片,将相同数量的叶圆片分别放入A~D 四组烧杯中,在25℃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与结果如下表。
(注: “+”表示检出淀粉, “++”表示检出淀粉含量较高, “-”表示未检出淀粉)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经过“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 ,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 C组烧杯中的液体是▲ 。
(2) A 组检出淀粉的原因是有光照和 小圆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光反应的产物是 ▲ 。 参与的反应称为 ▲ 循环,若有1分子淀粉(由 n个葡萄糖缩合而成)生成,则参与的 分子数为 ▲ 。
(3) D组能检出淀粉的原因是 ▲ 。
23. (14 分) 发生流行性感冒时,人体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涕、咳嗽甚至发热等症状。正常情况下,适当休息几日后,机体逐渐恢复健康。机体在初次感染过程中相关指标变化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由于流感病毒的侵袭,人体的呼吸道上皮出现破损,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此时损伤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发 ▲ , 使人产生痛觉,痛觉的产生部位是 ▲ 。同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 ,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
(2)病毒入侵后,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干扰素, 干扰素的作用是 ▲ , 同时吞噬细胞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吞噬流感病毒。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都具有抗原识别作用,区别是什么 ▲ 。
(3)由图可知, 从时间上看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比抗体产生 ▲ ,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既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还需要 ▲ 信号。
(4)患者第3天想要确定是否受该病毒感染, 宜检测 ▲ (填“抗体”或“抗原”) 水平, 理由是什么 ▲ 。确诊感染了该病毒后,患者想让医生配点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果你是医生, 你会给患者配青霉素吗 ▲ 。为什么 ▲ 。
24. (10 分) 某蛋鸡羽毛的慢羽(A)对快羽(a)为显性,位于 Z 染色体上; 鸡蛋绿壳(B) 对白壳(b)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Bb 表现为褐壳。绿壳鸡蛋富含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慢羽会导致 70~90 日龄上市的鸡羽毛不全而出现裸背、裸颈、裸腹和秃尾,不受消费者欢迎。研究人员让基因型为BbZAW的鸡和bbZaZa的鸡杂交获得 鸡群( Ⅰ ),从该鸡群中选择合适的鸡(Ⅱ) 杂交,筛选得到优良品种(Ⅲ)。不考虑其他基因和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 相比于 XY型性别决定方式,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特点是 ▲ 。
(2) 该蛋鸡种群中母鸡有 ▲ 种基因型, ▲ 种表型。
(3)鸡(Ⅱ) 的基因型为 ▲ , 杂交后子代中优良品种(Ⅲ) 占 ▲ 。
(4) 写出亲本杂交获得 F 的遗传图解 ▲ 。
25. (15 分) 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都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在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可造成机体发热至 以上,这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受影响有关。下图表示机体在发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体温上升,至 时稳定,此时机体产热量 ▲ 散热量。此时散热的唯一方式是 ▲ ,机体散热量 ▲ 正常时机体散热量。
(2)下丘脑能将 ▲ 信号转变为激素信号, 激素a为 ▲ , 通过调节腺垂体, 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 c,实现激素的 ▲ 调节。
(3)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 调节, 从甲细胞和乙细胞如何发生响应的角度说出判断理由: ▲ 。
(4)若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不能维持体温稳定。 已知药物 A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可维持体温稳定。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 M,为探究M 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 A、M 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普通发热家兔模型和下丘脑被损毁的家兔模型进行实验,实验分成甲、 乙、 丙、 丁4组。
①请设计分组表格并将预期结果填入表格中 ▲ 。
②分析 ▲ 组实验结果,可得出“M也具有解热作用”的结论。
③分析 ▲ 两组实验结果,可得出“M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的结论。高二年级生物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B
B
D
D
C
C
A
B
A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D
A
B
A
B
C
C
A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0分)(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有机污水中的化学能(2分)
(2)矿质离子(和C02)①遮蔽阳光②与藻类竞争水体中无机盐等物质(写出1点即给分)
(3)呼吸散失的热能更大鱼类是变温动物,呼吸散失的热能相对比较少(2分)(或者恒温动
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4)增大多层次利用或多级利用
22.(11分)(1)消耗叶片中的淀粉有无光照和葡萄糖(2分)富含CO2的葡萄糖溶液
(2)ATP、NADPH和O2(2分)卡尔文6n(2分)
〔3)叶圆片中的细胞可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2分)
23.(14分)(1)神经冲动大脑皮层(体觉区或中央后回)升高(增大)
(2)作为信号刺激周围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吞噬细胞识别许多病原体表面
共同存在的组分,淋巴细胞识别不同病原体表面的特异部分(或“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非特
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2分)
(3)早吞噬细胞呈递在表面的抗原-HC复合体
(4)抗原第3天时病毒数量较多,但还没有产生特异性抗体(2分)不会因为青霉素不能对
病毒起作用(2分)
24,(10分)(1)在雌性中是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中是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
(2)66
(3)BbZAZ和BbZaW1/16(2分)
(4)(遗传图解共4分,其中亲代表型、基因型正确得1分,配子正确得1分,子代基因型、表型、
比例正确得1分,符号正确得1分)
P
褐壳慢羽雌性X白壳快羽雄性
BbZW
bbZaZa
配子BZAbZA BWbW
bZe
F1 BbZAZ bbZAZs BbZaw bbZaw
褐壳慢羽白壳慢羽褐壳快羽白壳快羽
雄性雄性雌性雌性
比例1:1:1:1
25.(15分)(1)等于汗液蒸发(写出“蒸发”、“辐射”、“对流”、“传导”均可给分)大于
(2)电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级
(3)神经-体液(写出“神经和体液”即给分)
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细胞,使甲细胞产
高二生物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