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细菌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4.2细菌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6 08: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节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学时 1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是: 2.3 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3.2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概述 本节从细菌的发现史引入,在分析细菌发现的过程中,感受技术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理性的怀疑精神和正确的研究方法子啊科学发现中的作用;教材用文字和图片直观的介绍细菌的大小、形态、分类、生殖等,微观转宏观,帮助学生认识细菌;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结构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在此基础上归纳细菌的结构特点;在于植物细胞结构对比时,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2.知识点的划分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1)细菌的发现:沿着“不知细菌的存在——显微镜的发明——观察到细菌——不知道细菌从哪里来——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巴斯德实验——细菌是由原来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发现多种细菌和真菌及预防细菌真菌污染的方法”的思路分析细菌发现的过程,作为学习下一个知识点的引入和基础。 (2)细菌的大小、形态和分类:通过分析细菌的发现史,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观察到了多种微小的生物,这些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由此可知细菌的大小和形态。根据细菌的形态将细菌分为三类:球形的叫球菌;杆形的叫杆菌;弯曲或螺旋形的叫螺旋菌。这些形态不同的微笑生物为什么都叫作细菌呢?激发学生思考,引出下一个知识点——细菌的结构。 (3)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他们的基本结构时相同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在拟核区域),有些细菌有荚膜,有些细菌又鞭毛。通过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总结出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与植物细胞结构对比时,推测出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营养方式为异养型。细菌结构简单,能够快速繁殖,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4)细菌的生殖:细菌生殖方式为分裂,在环境适宜的生活,不到半小时就能分裂一次,繁殖速度很快并且部分细胞能形成芽孢,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细菌的分布,总结出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①个体微小,易扩;②靠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③有些细菌能形成芽孢,抵抗能力强。 综上分析,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细菌已有宏观认识;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的分布,对细菌的大小、分布、生存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前检测: 问题1:动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问题2: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问题3: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问题1问题2问题3正确(人)错误(人)
解决策略: 在具体情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侧重学生忽略方面的知识点的讨论、学习。 3.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的,学生忘记的较多。学生对营养方式的的概念有些模糊,将细胞结构与生物的营养方式联系在一起显得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借助图片观察、表格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总结细菌的结构,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的难点为: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习目标 1.阅读细菌的发现史,梳理出细菌的发现过程,解释巴斯德实验结果的原因,交流技术发展、理性质疑、正确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结合书P72正文,观察图5-44和PPT上的细菌图片,准确说出细菌的形态并将细菌分类。 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细胞与动植细胞的结构的异同,能画出细菌的结构简图,准确标注出各部分结构并说出其功能,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4.结合书P74正文,观看细菌生殖的动画,准确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说明细菌广泛分布于生物圈中的原因。同时,通过计算“技能训练”中的数值,说出搞好个人卫生的意义。
重难点 准确说出细菌的形态并将细菌分类,能画出细菌的结构简图,准确标注出各部分结构并说出其功能,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观看视频,说出细菌的形态和分类。 2.选择你熟悉的1种细菌,查找资料,记录它的基本结构。
学习策略 以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比较推测、分析归纳等活动来进行探究学习。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回顾旧知: 1.细菌有什么分布特点? 2.细菌生存的条件有哪些? 学习任务:思考问题答案并回答。 (1.细菌分布特特点:细菌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热泉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 2.细菌生存的条件: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充足的有机物(营养物质),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破伤风杆菌。) 情境:“想一想,议一议” 出示脚丫被铁钉扎伤、破伤风杆菌的图片。 破伤风杆菌是适于在无氧条件下生存的细菌,人体感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 设问1:当伤口较深时容易得破伤风,而皮肤表面划破,伤口浅,一般不会得破伤风,为什么? 设问2:怎样预防破伤风? 学习任务:思考问题答案并回答。 (设问1:由于破伤风杆菌适于在无氧条件下生存,所以当伤口较深时(如被铁钉扎伤)氧气不足,适于破伤风杆菌生存和繁殖,容易得破伤风,而皮肤表面划破,伤口浅,氧气充足,破伤风杆菌无法生存,一般不会得破伤风。 设问2: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减少或避免受伤;受伤后,要及时清理伤口;伤口较深时,要及时注射疫苗。) 1.学生思考问题,两名同学起立分别回答问题。 2.学生思考问题,两名同学起立分别回答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和补充。 1.激活旧知,利用已有知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需要的条件)分析问题。 2.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过渡:其实,在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并不知道有细菌这样一类生物。细菌是如何发现的?细菌有哪些结构呢? 情境:阅读书中P71-74正文,细菌的发现史。 学习任务:完成导学工具单中的自主学习1。 教师补充讲解: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一次,他把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吃惊地看到许多小生物。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他把这些生物并绘制成图,寄给了英国的皇家学会,发表在会刊上,从此世人知道了细菌的存在。——技术的发展对科学探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2.19世纪中叶,人们仍然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例如,肉汤里就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对此,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了理性的质疑,并用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鹅颈瓶实验进行了论证。巴斯德的实验结果显示: ①煮沸肉汤的目的是:杀灭其中的细菌。 ②鹅颈瓶的瓶颈是开口的,因为它是弯曲的,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滞留在弯管处,没有进入肉汤。 ③打断瓶颈后,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进入肉汤。 结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严谨的实验才有说服力,才可能有科学的新发现。 3.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不变的消毒法。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较耐热的细菌,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保质期较短。 达标训练1.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 D ) A.细菌是由肉汤自然产生的 B.细菌是由玻璃瓶自然产生的 C.细菌的生活需要水、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D.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阅读书中P71正文,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2.根据细菌的发现史,找到两位关键任务。 3.试着叙述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过程,并思考回答:(1)煮沸肉汤的目的;(2)鹅颈瓶的瓶颈的作用。 4.记录巴氏消毒法的特点,和巴氏消毒牛奶保存的温度。 1.通过对巴斯德实验的分析,认识到只有严谨的实验才有说服力,促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 2.通过对巴斯德实验的分析,认识到只有严谨的实验才有说服力,促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 3.联系生活,用所学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过渡:细菌很难被发现,是因为它的个体十分微小,细菌有多大呢?用什么工具才可以看到呢? 情境1:出示肉眼看到的针尖和电镜下的针尖图片。 教师补充讲解: 平时看着干净的针尖,在放大33倍,300倍,1000倍后,可以看到很多细菌。细菌的个体有多小呢?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用肉眼看不到,须要借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情境2:PPT中出示6张细菌的图片。 设问1:科学家都观察到了哪些形态的细菌呢? 学习任务:结合P72正文,观察图5-44和PPT上几种细菌的图片,完成任务单中的自主学习2。 设问2:细菌的形态和细菌的分类有什么关系? 根据细菌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球形的叫做球菌;杆形的叫做杆菌;有些弯曲或呈螺旋形的叫做螺旋菌。 教师补充讲解: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达标训练2. 人们利用乳酸杆菌制作酸奶。乳酸杆菌属于( A ) A.细菌 B.植物 C.动物 D.真菌 1.观察图片,描述细菌的大小,说出观察细菌的工具。 2.观察图片,完成自主学习2,并回答问题。 1.通过观察肉眼下的针尖和电电镜下的满是细菌的针尖,同时,通过文字的直观描述,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细菌的大小。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找相同点,学会分类。
活动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过渡:细菌虽然有不同的形态,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细菌的结构。 情境1:“观察与思考”活动 学习任务:结合书中“观察与思考”活动,完成任务单中的自主学习3,同桌交换绘制的细菌结构图,互相评价,找出优缺点。 教师补充讲解: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DNA,遗传物质;细胞质,细菌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壁,包被在细胞膜外,和植物细胞壁的功能相似,起到保护作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些细菌有,有些细菌没有):有些细菌有荚膜,在细胞壁外侧,有保护作用,通常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例如,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会使人类患有肺炎,无荚膜的不会;有些细菌有鞭毛,是从细胞膜上一个基点生出的细长丝状物,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 情境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学习任务:同学们仔细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中的合作探究2 比较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异同: 教师补充讲解: 与动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细菌的DNA是裸露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动植物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生物。 与植物细胞相比还存在的不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营养方式为异养型,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少部分(如蚯蚓,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绿色植物有叶绿体,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型,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也没有叶绿体,那细菌如何获得营养呢?大多数细菌是腐生或寄生生活,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养方式是异养型,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少部分细菌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如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化学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型。 设问:通过以上学习,你能解释细菌使肉汤腐败的原因吗? 使肉汤腐败的细菌属于异养型细菌,它们利用肉汤中的有机物快速生殖,将肉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肉汤腐败变质。 达标训练3. 右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是细胞壁外的 荚膜 ,能够保护细菌。 (2)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一个的细菌,而是 菌落 。 (3)由于细菌体内没有 叶绿体 ,所以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 异养型 。 1.完成自主学习3和合作探究1,同桌交换绘制的细菌结构图,互相评价,找出优缺点。2.两名同学展示自己所画的细菌结构图,并说出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2.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2。 3.解释细菌使肉汤腐败的原因。 1.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接受他人的评价。 2.引导学生将细菌的细胞结构与已经学过的动植物的细胞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细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回忆旧知识的同时,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 1.学以致用。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活动四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情境: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结构比较简单,自然界中,细菌的数量很多,甚至比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加起来还要多。细菌是如何生殖的呢?细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习任务:结合P74正文完成任务单中的自主学习4。 依靠分裂进行生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如图5-45和PPT上动画所示。分裂完的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适宜的环境中,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速度快。 技能训练:细菌的繁殖速度有多快呢?我们通过完成“技能训练”,来感受一下。 教师补充讲解: 我们先以1个细菌的生殖为例: 细菌30分钟繁殖一次,4小时繁殖8次,1个细菌,繁殖8次后,产生:28=256个细菌,那么,100个细菌繁殖8伺候,产生:100*28=25600个细菌。细菌地繁殖速度非常快。由此可见经常洗手,搞好个人卫生,可以减少细菌的数量,降低患病概率。 有些细菌(如芽孢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作用,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到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的原因,有三点:靠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有些细菌能形成芽孢,抵抗能力强;个体微小,易扩散。 达标训练4. 下列关于芽孢叙述错误的是( A ) A.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萌发可形成一个细菌 D.芽孢可度过不良环境 1.完成自主学习4. 2计算技能训练。 通过图片、动画、计算等方式,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同时,将本节知识串联起来,解释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同时,认识到经常洗手,搞好个人卫生的意义。 动手计算,理解学科不是独立存在的,体会学科间的融合。 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达标检测 达标训练 1.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 D ) A.细菌是由肉汤自然产生的 B.细菌是由玻璃瓶自然产生的 C.细菌的生活需要水、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D.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 破伤风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破伤风杆菌是( A ) A.细菌 B.植物 C.动物 D.真菌 3.右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是细胞壁外的 荚膜 ,能够保护细菌。 (2)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一个的细菌,而是 菌落 。 (3)由于细菌体内没有 叶绿体 ,所以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 异养型 。 4.下列关于芽孢叙述错误的是( A ) A.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萌发可形成一个细菌 D.芽孢可度过不良环境
板书 设计